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调节压力的超前支护的液压支柱的制作方法

2022-05-06 10: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液压支柱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于调节压力的超前支护的液压支柱。


背景技术:

2.液压支柱简称为单柱,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它与金属铰接顶梁配套,供普采工作面支护使用;也可供综采工作面局部地区,如端头或临时支护使用,单柱没有推移装置、整体底座和顶梁,但柱体本身的结构较液压支架上的支柱复杂;单柱也是恒阻工作式的支柱。
3.液压支柱适用于倾角小于25
°
的水平或缓倾斜煤层,安全措施得当时,也可在25
°
~35
°
的煤层中使用,使用单体液压支柱的巷道底板不能过软,单体液压支柱支撑的顶板压力产生变化时,单体液压支柱要适时调整高度予以适应,单体液压支柱高度的调整是通过加压与卸压完成的,现有技术中的单体液压支柱上只设有一个三用阀,在加压与卸压过程中,流经三用阀的液体流量较小,导致单体液压支柱响应速度较慢,在井下复杂多变的采矿地质条件中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压力的超前支护的液压支柱,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单体液压支柱上只设有一个三用阀,在加压与卸压过程中,流经三用阀的液体流量较小,导致单体液压支柱响应速度较慢,在井下复杂多变的采矿地质条件中存在安全隐患。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压力的超前支护的液压支柱,包括液压支柱本体。
6.所述液压支柱本体内设有活塞柱,所述液压支柱本体上设有若干三用阀,若干所述三用阀下端连接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另一端连通有套环流通腔,所述套环流通腔一侧固定设有连通管,所述套环流通腔下端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栓;所述液压支柱本体下端设有移动盘,所述移动盘开设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上端固定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固定设有伺服电缸,所述伺服电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伺服电缸输出端贯穿所述通孔。
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加注液体时,通过连通管向套环流通腔内注入液体,套环流通腔与通孔连通,因此液体注满套环流通腔后,便会通过通孔以及与通孔相连通的连接软管注入到每个三用阀的阀口,进而再通过阀口进入缸体的腔室中,若干三用阀可同时工作,加大了液体流量,提高了注液速度,活塞柱迅速升高;降低高度时将活塞柱下降,调整三用阀至卸载位置,缸体的腔室中的液体便会通过三用阀的阀口经连接软管流入连通腔,进而再通过连通管向外排出,多个三用阀同时工作,因此可提高卸载时的液体流量,使活塞柱迅速降低;快速加压与卸压,进而保证井下采矿安全;套环可沿缸体的轴向方向移动,由于套环可移动,因此可通过移动套环来调整连通管的高度,以方便加液或者排液,紧固装置用于将
套环锁紧固定在缸体相适应的位置处,在支护工作时,可启动伺服电缸将滑轮收入通孔内,使得滑轮不防碍底座与矿井地面的紧密接触。
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活塞柱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顶板,所述连接块上设有弹簧本体,所述弹簧本体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连接块上端固定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本体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弹簧座上,所述顶板下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弹簧本体一端卡合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顶板下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连接块卡合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顶板上设有防滑层,所述顶板上端固定设有两个卡块,两个所述卡块平行设置。
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顶板偏心设置安装孔,使弹簧本体的上端连接在顶板下端,从而使连接板与顶板装配后,顶板能够相对于连接板向一侧倾斜,并在弹簧本体弹力作用下顶板的角度可调节,顶板能够倾斜角度,从而顶板可进行完全贴合接触,卡块便于进行卡合连接,防滑层在使用时具有防滑效果。
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液压支柱本体外侧开设有若干第二凹槽,所述套环流通腔内侧固定设有若干凸块,若干所述凸块活动连接在若干所述第二凹槽内。
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便于将套环流通腔进行限位移动。
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液压支柱本体下端固定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移动盘通过若干第二锁紧螺栓连接。
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连接板与移动板通过若干第二锁紧螺栓连接,便于将移动板进行拆卸更换使用。
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移动盘通过若干第三锁紧螺栓连接。
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固定块与移动盘通过若干第三锁紧螺栓连接,便于将固定块进行拆卸更换。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7.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板与顶板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顶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盘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00-液压支柱本体;110-活塞柱;120-三用阀;121-连接软管;130-套环流通腔;131-连通管;140-套环;141-第一锁紧螺栓;150-第二凹槽;151-凸块;200-移动盘;210-通孔;220-固定块;221-第三锁紧螺栓;230-滑轮;240-连接板;241-第二锁紧螺栓;250-伺服电缸;300-连接块;310-顶板;311-安装孔;312-第一凹槽;313-防滑层;314-卡块;320-弹簧本体;321-弹簧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23.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压力的超前支护的液压支柱,包括液压支柱本体100。
24.请继续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液压支柱本体100内设有活塞柱110,液压支柱本体100上设有若干三用阀120,若干三用阀120下端连接有连接软管121,连接软管121另一端连通有套环流通腔130,套环流通腔130一侧固定设有连通管131,套环流通腔130下端连接有套环140,套环140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栓141;液压支柱本体100下端设有移动盘200,移动盘200开设有若干通孔210,若干通孔210上端固定设有固定块220,固定块220内固定设有伺服电缸250,伺服电缸250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滑轮230,伺服电缸250输出端贯穿通孔210。
25.在本实施例中,活塞柱110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300,连接块300上设有顶板310,连接块300上设有弹簧本体320,弹簧本体320与顶板310连接,连接块300上端固定设有弹簧座321,弹簧本体320一端固定安装在弹簧座321上,顶板310下端设有安装孔311,弹簧本体320一端卡合在安装孔311内,顶板310下端开设有第一凹槽312,连接块300卡合在第一凹槽312内,顶板310上设有防滑层313,顶板310上端固定设有两个卡块314,两个卡块314平行设置,通过顶板310偏心设置安装孔311,使弹簧本体320的上端连接在顶板310下端,从而使连接板240与顶板310装配后,顶板310能够相对于连接板240向一侧倾斜,并在弹簧本体320弹力作用下顶板310的角度可调节,顶板310能够倾斜角度,从而顶板310可进行完全贴合接触,卡块314便于进行卡合连接,防滑层313在使用时具有防滑效果。
26.在本技术文件中,液压支柱本体100外侧开设有若干第二凹槽150,套环流通腔130内侧固定设有若干凸块151,若干凸块151活动连接在若干第二凹槽150内,便于将套环140流通腔130进行限位移动。
27.在具体设置时,液压支柱本体100下端固定设有连接板240,连接板240与移动盘200通过若干第二锁紧螺栓241连接,连接板240与移动板通过若干第二锁紧螺栓241连接,便于将移动板进行拆卸更换使用,固定块220与移动盘200通过若干第三锁紧螺栓221连接,固定块220与移动盘200通过若干第三锁紧螺栓221连接,便于将固定块220进行拆卸更换。
28.具体的,该便于调节压力的超前支护的液压支柱的工作原理:加注液体时,通过连通管131向套环流通腔130内注入液体,套环流通腔130与通孔210连通,因此液体注满套环流通腔130后,便会通过通孔210以及与通孔210相连通的连接软管121注入到每个三用阀120的阀口,进而再通过阀口进入缸体的腔室中,若干三用阀120可同时工作,加大了液体流量,提高了注液速度,活塞柱110迅速升高;降低高度时将活塞柱110下降,调整三用阀120至卸载位置,缸体的腔室中的液体便会通过三用阀120的阀口经连接软管121流入连通腔,进而再通过连通管131向外排出,多个三用阀120同时工作,因此可提高卸载时的液体流量,使活塞柱110迅速降低;快速加压与卸压,进而保证井下采矿安全;套环140可沿缸体的轴向方向移动,由于套环140可移动,因此可通过移动套环140来调整连通管131的高度,以方便加液或者排液,紧固装置用于将套环140锁紧固定在缸体相适应的位置处,在支护工作时,可启动伺服电缸250将滑轮230收入通孔210内,使得滑轮230不防碍底座与矿井地面的紧密接触。
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