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反冲洗自动排污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23:16: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及过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冲洗自动排污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过滤污水中悬浮的微小颗粒通常使用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采用电控机械式转鼓微滤机进行过滤,微滤机工作时,污水流经转鼓过滤网, 污物被过滤网拦截,清水从转鼓滤网流出,实现过滤功能;当转鼓滤网工作一段时间后,转鼓滚筒内积累了大量污物,滤网网眼被污物堵塞,转鼓内的水位上升,触发液位传感器发出电位信号,电控系统通过液位传感器传达的信号来控制微滤机喷头对筛网进行高压冲洗,实现排污功能。微滤机过滤能达到很好的污水过滤效果,但是由于微滤机采用复杂的机械传动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人工巡检来查看各个部件是否运转正常,比如增压水泵是否通电,电机轴承是否磨损,高压喷头是否堵塞,转鼓滤网是否需要更换等,都需要非常专业的维护技能,维护起来成本高。第二种方法是采用砂缸过滤,当污水经过砂缸里的滤床时小颗粒污染物被阻挡在滤床上,而清水则可以渗透滤床从清水口流出,达到过滤效果,但是采用砂缸过滤通常需要定期去拧阀门进行反冲洗操作来清除砂缸里过滤下来的污染物,还要不定期更换砂床滤料,费时费力。
3.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简单节能的、免换滤材的的自动清洗自动排污过滤器,旨在解决现有过滤器管理维护麻烦的问题,对于提升污水过滤效率具有重大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冲洗自动排污过滤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反冲洗自动排污过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清水仓、滤材仓、集污漏斗、储能仓、储污仓;所述清水仓包括清水仓隔板、清水仓排水口;所述滤材仓包括浮水性滤材、污水发散管、抽污管、抽污口、出污口;所述集污漏斗包括滤材格栅;所述储能仓包括进气管、空气逃逸管、储能仓仓顶、储能仓仓底、排污管、单向止逆阀;所述储污仓包括储污漏斗、溢流排污管、大气连通口、溢流排污口;
7.其中清水仓、滤材仓、集污漏斗分别由上到下设置于装置主体内,储能仓和储污仓设置于装置主体内或设置于装置主体外;所述清水仓和滤材仓由清水仓隔板隔开;所述清水仓排水口设置于清水仓的仓壁且连通清水仓;所述浮水性滤材设置于滤材仓内;所述污水发散管设置于滤材仓底部;所述抽污管设置于装置主体内或设置于装置主体外,且抽污管的底部抽污口与集污漏斗最底部相通,所述抽污管的出污口内置于储能仓内;
8.所述滤材格栅设置于集污漏斗的底部;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设置于装置主体外,另一端穿透储能仓内置于储能仓内;所述空气逃逸管的一端设置于储能仓内,另一端设置于滤材仓内,且设置于浮水性滤材下;所述储污仓设置于储能仓的下面,且储污仓和储能仓通过排污管相接连通,所述排污管与储能仓仓底相接;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单向止逆阀;所述
溢流排污管的一端设置于储污漏斗内,另一端接三通管,分别设置为顶部的大气连通口和向下的溢流排污口。
9.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圆柱体结构、长方体结构和多边形立方体结构。
10.优选的,所述清水仓、滤材仓、集污漏斗分别由上到下设置于装置主体内,储能仓和储污仓设置于装置主体内或设置于装置主体外,储能仓设置于储污仓的顶部,且储能仓与储污仓通过排污管相接连通,排污管上设置有单向止逆阀。
11.优选的,所述浮水性滤材的材质包括泡沫、塑料材质。
12.优选的,所述清水仓隔板、污水发散管和滤材格栅均为镂空多孔结构,其中污水发散管设置为单条管发散污水结构或根据装置主体的大小,相应的可以由单根管发散污水结构增设为多根管并列发散污水结构。
13.优选的,所述储能仓仓顶包括平顶结构、斜坡结构和倒椎体结构。
14.优选的,所述储能仓为密闭结构,所述储能仓仓底为漏斗结构,所述空气逃逸管包括l形结构、s形结构、u形结构、倒l形结构、v形结构、j形结构和“回”字形结构。
15.优选的,所述空气逃逸管的一端设置于储能仓内,另一端设置于滤材仓内,且储能仓和滤材仓通过空气逃逸管连通,空气逃逸管设置为单条管排气结构或根据储能仓的大小,相应的可以由单根管排气结构增设为多根管并列排气结构。
16.优选的,所述抽污管的底部抽污口与集污漏斗最底部相通,抽污管的出污口内置于储能仓内,且出污口高出储能仓仓底一截,抽污管根据储能仓的位置相应地设置于装置主体内或设置于装置主体外,抽污管设置为单根管抽污结构或根据储能仓的大小,相应的可以由单根管抽污结构增设为多根管并排抽污结构。
17.优选的,所述排污管的顶端连接储能仓仓底,底端连接储污仓,排污管上设置有单向止逆阀,排污管根据储能仓和储污仓的位置相应地设置于装置主体内或设置于装置主体外,排污管设置为单根管排污结构或根据储能仓和储污仓的大小,相应的可以由单根管排污结构增设为多根管并排排污结构。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有益效果为:1.结构设计巧妙,无机械传动结构,能实现免维护功能,节省人力成本;2.能实现充气挤压溢流排污功能,自动排污,省去了人工手动开阀排污的麻烦;3.只需外接小功率气泵给储能室充气,便能实现循环存储空气能进行自动反冲洗滤材功能,节约能源的同时又能实现自动清洗滤材功能,使用简单实用;4.自动反冲洗滤材不会出现滤材挂污结板现象,不影响过滤流量和过滤效果,能实现大流量过滤;5.过滤滤材为泡沫或塑料颗粒,不易板结且坚固耐用,无需手动清洗或更换滤材,节省了耗材费用,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1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装置主体;2、清水仓;3、滤材仓;4、集污漏斗;5、储能仓; 6、储污仓;201、清水仓隔板;202、清水仓排水口;301、浮水性滤材;302、污水发散管;303、抽污管;304、抽污口;305、出污口;401、滤材格栅;501、进气管;502、空气逃逸管;503、储能仓仓顶;504、储能仓仓底; 505、排污管;506、单向止逆阀;601、储污漏斗;602、溢流排污管;603、大气连通口;604、溢流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顶/底部”、“左侧”、“右侧”、“一端”、“另一端”、“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于”、“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实施例1
3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冲洗自动排污过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清水仓2、滤材仓3、集污漏斗4、储能仓5、储污仓6;所述清水仓2 包括清水仓隔板201、清水仓排水口202;所述滤材仓3包括浮水性滤材301、污水发散管302、抽污管303、抽污口304、出污口305;所述集污漏斗4包括滤材格栅401;所述储能仓5包括进气管501、空气逃逸管502、储能仓仓顶503、储能仓仓底504、排污管505、单向止逆阀506;所述储污仓6包括储污漏斗601、溢流排污管602、大气连通口603、溢流排污口604。
36.进一步地,所述装置主体1设置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清水仓2、滤材仓 3、储能仓5、集污漏斗4分别由上到下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储污仓6设置于装置主体1外,且储污仓6设置低于储能仓5;所述清水仓2和滤材仓3由清水仓隔板201隔开,且清水仓隔板201设置为多孔镂空结构;所述清水仓排水口202设置于清水仓2的仓壁且连通清水仓2;所述浮水性滤材
301采用塑料颗粒制成,且设置于滤材仓3内;所述滤材格栅401设置成多孔镂空结构,且设置于集污漏斗4的底部;所述污水发散管302设置为多孔镂空结构且设置于滤材仓3底部;所述抽污管303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且抽污管303 的底部抽污口304穿透滤材格栅401与集污漏斗4最底部相通,所述抽污管 303的出污口305内置于储能仓5内,且抽污管303的出污口305高出储能仓仓底504一截。
37.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501的一端设置于装置主体1外,另一端穿透储能仓5的仓壁内置于储能仓5内;所述空气逃逸管502设置为l形结构,空气逃逸管502的一端设置于储能仓5内的顶部,另一端设置于滤材仓3内,且设置于浮水性滤材301下;所述储污仓6设置于装置主体1外且设置于储能仓5的下方,储污仓6和储能仓5通过排污管505相接连通,所述排污管505 与储能仓仓底504相接;所述排污管505上设置有单向止逆阀506;所述溢流排污管602的一端设置于储污漏斗601内,另一端接三通管,分别设置为顶部的大气连通口603和向下的溢流排污口604。
3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39.如图1所示,清水仓2、滤材仓3、储能仓5、集污漏斗4分别由上到下依次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储污仓6设置于装置主体1外,且设置于储能仓5 的下方,储污仓6和储能仓5通过排污管505相接连通,排污管505上设置有单向止逆阀;清水仓隔板302设置于清水仓2和滤材仓3之间,把清水仓2 和滤材仓3隔开,防止浮水性滤材301进入清水仓2内,其中污水从滤材仓3 内的污水发散管302流出,向上流,滤材仓3内放置有浮水性滤材301,浮水性滤材301采用微小塑料颗粒制作而成,且飘浮于清水仓隔板201下,形成一层厚厚的毛细过滤层;当污水流经由浮水性滤材301组成的过滤层时,固体颗粒悬浮污染物被浮水性滤材301隔离,清水从清水仓隔板201的镂空孔向清水仓2溢出,再经清水仓排水口202排出,完成污水过滤过程;同时储能仓5内,外部空气泵通过进气管501缓慢往储能仓5内注入空气,储能仓5 缓慢存储空气能,因空气逃逸管502的一端设置于滤材仓3内且设置于浮水性滤材301下,另外一端设置于储能仓5内的顶部,此时空气逃逸管502和储能仓5组成了存储空气能的清洗滤材装置,当空气积累到一定量且到达空气逃逸管502的最低处时,触发储能仓5内的空气向滤材仓3逃逸,瞬间释放储能仓5内的空气,空气通过急速往上逃逸造成滤材仓3内水体翻腾滚动,达到自动清洗浮水性滤材301的效果,完成自动清洗滤材过程。同时,在储能仓5释放空气的过程中,排污管505上的单向止逆阀506在吸力的作用下关闭,储能仓5内因释放空气后留下的真空只能由抽污管303抽水进储能仓 5内进行填补,此时沉积于集污漏斗4底部的污物随着水流一起被抽污管303 抽到储能仓5内填补储能仓5的空间,当空气通过空气逃逸管502出逃完后,反冲洗动作完成,储能仓5内充满了污水,同时也消除了储能仓5的真空状态,单向止逆阀506失去吸力后自动打开,污染物开始沉积于储能仓仓底504 底部并顺着排污管505滑落到储污仓6内,完成储污过程。在进行下一轮给储能仓5充气储能时,由于抽污管303的出污口305高出于储能仓仓底504 一截,储能仓5内上层的清水被进气挤压,通过抽污管303返回滤材仓3内,而储能仓仓底504内底层的污水则被挤压到储污仓6内,然后通过溢流排污管602排出,完成充气挤压溢流排污过程。在此应该需要注意的是,溢流排污管602的顶部必须设置有大气连通口603,防止溢流排污时产生虹吸效应,同时溢流排污口604的高度可以根据需求调节高低来适应不同的排污需求。
40.实施例2
4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储污仓6由实施例1 的设置于装置主体1外变更为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所述储能仓5和储污仓 6的高低位置不变,储污仓6设置于储能仓5底下,同时储污仓6和储能仓5 通过排污管505连通。
42.本实施例除了将储污仓6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其工作原理和他部件功能的实现均与实施例1相同。
43.实施例3
4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储能仓5由实施例1 的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变更为设置于装置主体1外,所述储能仓5和储污仓 6的高低位置不变,储能仓5设置于储污仓6的顶部,同时储能仓5和储污仓 6通过排污管505连通。
45.本实施例除了将储能仓5设置于装置主体1外,其工作原理和其他部件功能的实现均与实施例1相同。
46.实施例4
47.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储能仓5由实施例1 的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壁变更为设置于装置主体1中部,所述储能仓仓顶503 由平顶结构变为设置成倒椎体结构。
48.本实施例除了将储能仓5由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壁移至装置主体1中部,储能仓仓顶503设置为倒椎体结构外,其工作原理和其他部件功能的实现均与实施例1相同。
49.实施例5
50.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空气逃逸管502采用倒l形结构,所述空气逃逸管502一端设置于储能仓5内顶部,另一端弯折向下设置于滤材仓3内。
51.本实施例除了空气逃逸管502采用倒l形结构取代实施例1的l形结构外,其工作原理和其他部件功能的实现均与实施例1相同。
52.实施例6
53.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空气逃逸管502采用u形结构,所述空气逃逸管502一端设置于储能仓5内顶部,另一端向上穿透储能仓仓顶503设置于滤材仓3内。
54.本实施例除了空气逃逸管502采用u形结构取代实施例1的l形结构外,其工作原理和其他部件功能的实现均与实施例1相同。
55.实施例7
56.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空气逃逸管502采用s形结构,所述储能仓仓顶503设置为斜坡结构,所述空气逃逸管502一端设置于储能仓5内顶部,另一端呈s形结构穿透储能仓壁设置于滤材仓3 内。
57.本实施例除了储能仓仓顶503设置为斜坡结构和空气逃逸管502采用s 形结构取代实施例1的l形结构外,其工作原理和其他部件功能的实现均与实施例1相同。
58.实施例8
59.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空气逃逸管502采用j形结构,所述空气逃逸管502一端设置于储能仓5内顶部,另一端呈j 形结构穿透储能仓壁设置于滤材仓3内。
60.本实施例除了空气逃逸管502采用j形结构取代实施例1的l形结构外,其工作原理
和其他部件功能的实现均与实施例1相同。
61.实施例9
62.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空气逃逸管502采用“回”形结构,所述空气逃逸管502的一端管口设置于储能仓5内的顶部,另一端管口设置于滤材仓3内。空气逃逸管502的一端留在储能仓5内,另一端从储能仓5的内仓穿透储能仓仓壁,再延伸向上到达滤材仓3外壁,然后穿透滤材仓3的外壁到达滤材仓3内,空气逃逸管502的部分管体露于装置主体1外。
63.本实施例除了空气逃逸管502采用“回”字形结构取代实施例1的l形结构外,其工作原理和其他部件功能的实现均与实施例1相同。
64.实施例10
65.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储能仓5由实施例 1的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壁变更为设置于装置主体1中部,所述储能仓仓顶 503由平顶结构变更为设置成倒椎体结构,所述空气逃逸管502由单管排气结构增设成多管并列排气结构。
66.本实施例除了将储能仓5由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壁移至装置主体1中部,储能仓仓顶503设置为倒椎体结构和增设空气逃逸管502外,其工作原理和其他部件功能的实现均与实施例1相同。
67.实施例11
68.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储能仓5由实施例 1的设置于装置主体1内变为设置于装置主体1外,所述抽污管303设置于装置主体1外,抽污管303的抽污口304设置于集污漏斗4最底端且与之相接连通,抽污管303的出污口305设置于储能仓5内。
69.本实施例除了将储能仓5和抽污管303设置于装置主体1外,其工作原理和其他部件功能的实现均与实施例1相同。
7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