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提高浓密机底流浓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20:58: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尾废充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提高浓密机底流浓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矿山充填领域,一些矿山采用深锥浓密机对选厂产出的尾砂浆进行浓缩脱水。深锥浓密机中的砂面高度与放砂浓度密切相关,浓密机内砂面高度越大,则浓密机的放砂浓度越高。而深锥浓密机中一般设有爬架,为防止发生压耙事故,深锥浓密机中的砂面高度不宜过高。因此,深锥浓密机的放砂浓度一般偏低,无法实现较高浓度放砂或膏体放砂。
3.另外,受选厂供砂浓度、流量、尾砂粒级等因素的影响,深锥浓密机内砂面高度不能长时间稳定,导致浓密机放砂浓度产生波动,影响胶结料浆的高质量制备及可靠输送。
4.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全尾砂料浆膏体浓密的方法和系统,这种技术将浓密机的底流送至砂仓内,通过砂仓底密布的压缩空气喷嘴喷出的压缩空气对细颗粒料浆和粗颗粒料浆进行混合,开始充填作业或尾砂膏体排放时打开砂仓底部放砂阀,即流出全尾砂膏体料浆。这种技术虽然将浓密机的底流送至砂仓内,再通过压气造浆系统实现砂仓的膏体放砂。但是,这种技术的砂仓对浓密机的提浓效果有限,砂仓占据较大面积且成本较高,也不能对砂仓产出的溢流进行回收利用。
5.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够稳定且较好地提高浓密机的底流浓度的用于提高浓密机底流浓度的装置就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提高浓密机底流浓度的装置,将浓密机的底流输出端通过底流输送装置输送至提浓装置,浓密机底流能够在提浓装置内较高泥层压力作用下充分脱水,实现膏体放砂,解决了传统浓密机放砂浓度低的问题,并且提浓装置的溢流能够再排放至浓密机内,实现全程无污水外排。
7.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用于提高浓密机底流浓度的装置,包括一端与浓密机的底流输出端连接的底流输送装置、以及与所述底流输送装置的另一端连接的提浓装置,所述提浓装置的溢流输出端与所述浓密机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提浓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积砂腔,其底部设置有放砂口,以通过高泥层压缩脱水实现膏体放砂。
9.进一步的,所述提浓装置呈内部中空的圆柱状结构设置,其底端呈水平状结构设置,所述提浓装置的高径比大于5。
10.进一步的,所述放砂口设置于所述提浓装置的外周壁的底端,并在所述提浓装置的外周壁的顶端设置有底流进料口。
11.进一步的,所述底流输送装置包括放砂管、渣浆泵、以及底流管。
12.进一步的,所述放砂管的一端与所述浓密机的底流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
渣浆泵的进流口连接;所述底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渣浆泵的出流口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底流进料口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放砂管的管路上设置有电动阀。
14.进一步的,所述提浓装置的顶端设置有溢流出料口,所述溢流出料口通过溢流管与所述浓密机的输入端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提浓装置的内部设置有进料缓存斗,所述进料缓存斗的上端与所述底流进料口连通,其下端与所述积砂腔连通。
16.进一步的,所述提浓装置的外周壁设置有检修人孔、以及呈螺旋上升状结构的检修旋梯。
17.进一步的,所述提浓装置底部的外周壁设置有气管与压气造浆喷嘴,所述气管的远离所述提浓装置的一端与压气造浆装置连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提高浓密机底流浓度的装置,将浓密机的底流输出端通过底流输送装置输送至提浓装置,提浓装置具有较大的高径比,从而利用高泥层压缩脱水的原理,使得浓密机底流能够在提浓装置内较高泥层压力作用下充分脱水,实现膏体放砂,解决了传统浓密机放砂浓度低且波动较大的问题。此外,提浓装置采用无动力放砂形式,杜绝压耙隐患,且提浓的能耗较低。并且,提浓装置的溢流能够再排放至浓密机内,实现全程无污水外排。
20.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提高浓密机底流浓度的装置,通过将提浓装置的底端设置成平底式结构,使得提浓装置对土建地基的基础要求降低,便于建造,且提浓装置加工制造较为简便,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建设。
21.3.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提高浓密机底流浓度的装置,通过将提浓装置设置成较大的高径比,其高径比大于5,直径一般设置成3m,整体占地较小,可以与现有的深锥浓密机紧凑布置,从而能够在现有的充填系统上进行更灵活的改造。
22.4.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提高浓密机底流浓度的装置,通过在提浓装置底部的外周壁设置有气管与压气造浆喷嘴,并将气管的远离提浓装置的一端与压气造浆装置连接,从而构成压气造浆系统,压气造浆系统能够在提浓装置发生尾砂淤积时对提浓装置进行清淤处理,大大降低了人工进入提浓装置进行清淤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提高浓密机底流浓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0、浓密机;20、放砂管;30、电动阀;40、渣浆泵;50、底流管;60、提浓装置;70、溢流管;61、放砂口;62、检修人孔;63、检修旋梯。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6.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
不大的其他细节。
27.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8.实施例
29.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提高浓密机底流浓度的装置100,包括一端与浓密机10的底流输出端连接的底流输送装置、以及与底流输送装置的另一端连接的提浓装置60。提浓装置60呈内部中空的圆柱状结构设置,并具有较大的高径比。优选地,提浓装置60的高径比大于5,提浓装置60的直径一般为3m,整体占地较小,可以与现有的深锥浓密机10紧凑布置,从而能够在现有的充填系统上进行更灵活的改造。提浓装置60的内部设置有积砂腔,其底部设置有放砂口61,以通过高泥层压缩脱水实现膏体放砂。积砂腔能够收容来自浓密机10的底流,底流在积砂腔内沉积,从而利用高泥层压缩脱水的原理,使得浓密机10底流能够在提浓装置60内较高泥层压力作用下充分脱水,实现膏体放砂,解决了传统浓密机10放砂浓度低的问题。特别的,提浓装置60的底端呈水平状结构设置,使得提浓装置60对土建地基的基础要求降低,便于建造,且提浓装置60加工制造较为简便,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建设。
30.如此设置,将浓密机10的底流输出端通过底流输送装置输送至提浓装置60,提浓装置60具有较大的高径比,使得浓密机10底流能够在提浓装置60内较高泥层压力作用下充分脱水,实现膏体放砂,解决了传统浓密机10放砂浓度低的问题。此外,提浓装置60采用无动力放砂形式,杜绝压耙隐患,且提浓的能耗较低,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
31.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放砂口61设置于提浓装置60的外周壁的底端,位于底层的高浓度或膏体状砂浆在上层泥层的压力作用下由放砂口61缓慢向外放砂,保证提浓装置60的无动力放砂。提浓装置60的外周壁的顶端设置有底流进料口,底流进料口与底流输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32.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流输送装置包括放砂管20、渣浆泵40、以及底流管50。放砂管20的一端与浓密机10的底流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渣浆泵40的进流口连接。底流管50的一端与渣浆泵40的出流口连接,其另一端与底流进料口连接。渣浆泵40能够将由放砂管20输入的浓密机10底流通过底流管50向上扬送至提浓装置60内,实现底流的上向进流。放砂管20的管路上设置有电动阀30,能够通过电动阀30控制底流的流通。特别的,电动阀30与渣浆泵40均与自动化控制装置连接。由自动化控制装置控制电动阀30与渣浆泵40的开关,实现“一键提浓”。
33.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提浓装置60的内部设置有进料缓存斗。进料缓存斗的上端与底流进料口连通,其下端与积砂腔连通。如此设置,浓密机10底流由底流进料口进入进料缓存斗内,并受到进料缓存斗的缓冲作用;随后,缓冲后的底流从进料缓存斗内落入积砂腔内。
34.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提浓装置60的顶端设置有溢流出料口,溢流出料口通过溢流管70与浓密机10的输入端连接。如此设置,当底流在提浓装置60内积存时,砂子颗粒向下沉积,底流中的液体则积存在泥层的顶端。随着提浓装置60内注入的底流越来越多,其顶端的溢流通过溢流出料口自流至提浓装置60的中心筒内,借助浓密机10实现对提浓装
置60溢流的再处理,整体确保溢流水的澄清,并实现全程无污水外排。
35.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提浓装置60的外周壁设置有检修人孔62、以及呈螺旋上升状结构的检修旋梯63,方便人员后续进行检修等作业。
36.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提浓装置60底部的外周壁设置有气管与压气造浆喷嘴,气管的远离提浓装置60的一端与压气造浆装置连接。压气造浆装置为空压机站,由空压机站通过气管向提浓装置60输入高压气体进行冲洗。如此设置,压气造浆装置、气管与压气造浆喷嘴构成压气造浆系统,压气造浆系统能够在提浓装置60发生尾砂淤积时对提浓装置60进行清淤处理,大大降低了人工进入提浓装置60进行清淤的工作量。
37.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38.工作人员控制自动化控制装置向电动阀30与渣浆泵40发出开启指令。随后,浓密机10的底流进入至提浓装置60内,尾砂浆在提浓装置60内较高的泥层压力作用下,实现高浓度稳态放砂,经提浓的底流通过提浓装置60底部的放砂口61排出。同时,提浓装置60内产生的溢流再注入提浓装置60内进行再利用。最后,放砂完成后,打开压气造浆装置向提浓装置60内输入高压气体进行冲洗。
39.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