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20:35: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2.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将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而在养殖池的污水排出后,由于污水中含有投喂饲料产生的油脂和鱼粪等物质,需要对排出的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后才能够将水进行再利用。
3.但是现有技术中,污水在过滤池的各个处理槽之间的流动速度较快,使得污水得不到充分的过滤和沉水处理,从而导致污水处理结果不理想,也不便于污水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过滤系统。
5.一种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过滤槽、第二过滤槽、第一沉水槽、第二沉水槽和储水槽;所述第一过滤槽连接养殖池的出水管;所述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溢水口,所述第一过滤槽和所述第二过滤槽内均设置有多个过滤吸附网;所述第二过滤槽与所述第一沉水槽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溢水口;所述第一沉水槽和所述第二沉水槽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下方留有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第一沉水槽和所述第二沉水槽;所述第二沉水槽和所述储水槽之间设置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溢水口;所述储水槽底部设置有排水管。
6.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系统底部设置有连通管。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槽内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位于所述第一溢水口底部下方,且靠近所述第一溢水口底部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槽内设置有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二挡水板位于所述第二溢水口底部下方,且靠近所述第二溢水口底部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沉水槽内设置有第三挡水板,所述第三挡水板位于所述第三溢水口底部下方,且靠近所述第三溢水口底部设置。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通过各个溢水口减缓污水在过滤系统中的流动速度,从而对污水进行充分的过滤或沉水处理,污水处理效果更好,便于对过滤后的水进行再利用。
附图说明
11.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2.附图中,第一过滤槽10、第一挡板11、第一溢水口111、挡水板12、第二过滤槽20、第二挡板21、第二溢水口211、第一沉水槽30、隔板31、间隙311、第二沉水槽40、第三挡板41、第
三溢水口411、储水槽50、连接管60。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4.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过滤槽10、第二过滤槽20、第一沉水槽30、第二沉水槽40和储水槽50;第一过滤槽10连接养殖池的出水管;第一过滤槽10和第二过滤槽20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11,第一挡板11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溢水口111,第一过滤槽10和第二过滤槽20内均设置有多个过滤吸附网(图未示);第二过滤槽20和第一沉水槽30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21,第二挡板21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溢水口211;第一沉水槽30和第二沉水槽40之间设置有隔板31,隔板31下方留有间隙311,间隙311连通第一沉水槽30和第二沉水槽40;第二沉水槽40和储水槽50之间设置有第三挡板41,第三挡板41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溢水口411;储水槽50底部设置有排水管(图未示)。
1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养殖池的出水管连通第一过滤槽10进行输水,第一过滤槽10和第二过滤槽20内均设置有多个过滤吸附网,第一过滤槽10和第二过滤槽20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11,第一挡板11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溢水口111,减缓污水流动速度,从而实现污水的充分过滤;第二过滤槽20与第一沉水槽30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21,第二挡板21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溢水口211;第一沉水槽30和第二沉水槽40之间设置有隔板31,隔板31下方留有间隙311,通过间隙311连通第一沉水槽30和第二沉水槽40;第二沉水槽40和储水槽50之间设置有第三挡板41,第三挡板41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溢水口411;储水槽50底部设置有排水管,从而完成该过滤系统中污水的过滤,能够通过各个溢水口减缓污水在过滤系统中的流动速度,从而对污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和沉水处理,污水处理效果更好,便于对处理后的水进行再利用。
16.在实际使用时,需要设置在过滤池中设置多个过滤系统,多个过滤系统之间相互连通,对养殖池排出的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处理。
17.其中,过滤系统底部设置有连通管60,连通管60用于多个过滤系统之间的连通。
18.其中,第一过滤槽11内设置有挡水板12,挡水板12位于第一溢水口111底部与第一过滤槽10底部之间,且靠近第一溢水口111底部设置。
19.具体地,为了避免还未过滤完全的水从第一溢水口111直接溢出,在靠近第一溢水口111底部设置有挡水板12,从而对污水进行充分过滤。若在第一挡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溢水口111时,可以设置对应的挡水板12,从而实现充分过滤。
20.其中,第二过滤槽20内设置有第二挡水板(图未示),第二挡水板位于第二溢水口211底部下方,且靠近第二溢水口211底部设置。
21.具体地,第二过滤槽20内设置第二挡水板,使得第二过滤槽20内的水进行充分过滤后,再进入沉水槽40。
22.其中,第二沉水槽40内设置有第三挡水板(图未示),第三挡水板位于第三溢水口411底部下方,且靠近第三溢水口411底部设置。
23.具体地,第二沉水槽40内设置有第三挡水板,从而使得过滤后的水进行充分的沉
水处理之后,再进入储水槽内。
24.其中,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滤槽、第二过滤槽、第一沉水槽、第二沉水槽和储水槽;所述第一过滤槽连接养殖池的出水管;所述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溢水口,所述第一过滤槽和所述第二过滤槽内均设置有多个过滤吸附网;所述第二过滤槽与所述第一沉水槽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溢水口;所述第一沉水槽和所述第二沉水槽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下方留有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第一沉水槽和所述第二沉水槽;所述第二沉水槽和所述储水槽之间设置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溢水口;所述储水槽底部设置有排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底部设置有连通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槽内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位于所述第一溢水口底部下方,且靠近所述第一溢水口底部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槽内设置有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二挡水板位于所述第二溢水口底部下方,且靠近所述第二溢水口底部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水槽内设置有第三挡水板,所述第三挡水板位于所述第三溢水口底部下方,且靠近所述第三溢水口底部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过滤槽、第二过滤槽、第一沉水槽、第二沉水槽和储水槽;第一过滤槽连接养殖池的出水管;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溢水口,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内均设置有多个过滤吸附网;第二过滤槽与第一沉水槽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溢水口;第一沉水槽和第二沉水槽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下方留有间隙,间隙连通第一沉水槽和第二沉水槽;第二沉水槽和储水槽之间设置有第三挡板,第三挡板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溢水口;储水槽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污水进行充分的过滤或沉水处理,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赖拉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恺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22
技术公布日:2022/4/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