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计算机算法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商品防伪方法与流程

2022-04-30 16:28: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算法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商品防伪方法。


背景技术:

2.假冒伪劣商品是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欺骗消费者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同时这些假冒伪劣商品也有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
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当前国内最为常用的防伪技术是数码防伪技术,提前生成具有唯一性的16位十进制数的防伪编码或防伪二维码,将全部的16位防伪编码或防伪二维码喷印在载体标签或者包装盒上,客户端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拨打电话、进入指定网站输入16位防伪编码即可查询该商品的真伪结果,但此种方式因防伪编码印刷在外包装上,容易泄露和复制作假,任何人都可以防伪验证,且只有防伪编码具有唯一性,安全级别不高,容易被仿造。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基于计算机算法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商品防伪方法,解决了当前防伪编码容易被仿造的问题,结合计算机算法和通讯机制,使防伪编码绑定唯一个人,提高私密性的同时,极大降低了防伪编码泄漏和仿造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算法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商品防伪方法,解决了当前防伪编码容易被仿造的问题,结合计算机算法和通讯机制,使防伪编码绑定唯一个人,提高私密性的同时,极大降低了防伪编码泄漏和仿造的风险。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算法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商品防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编制防伪编码并且导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计算组合出一组具有唯一性、随机性的16位防伪编码;
8.s2:将其中的12位防伪编码和可变二维码预先喷印在载体标签或者包装盒上,剩下的4位防伪编码存储在服务器,处于数据加密状态;
9.s3:扫描标签或者包装盒上的可变二维码,提示前12位防伪码,点击获取后4位防伪码,通过移动通信系统以短信的方式或者接入第三方微信公众号以信息通知的形式发送后4位防伪码;
10.s4:输入后4位防伪编码,如防伪码正确,显示出系统预先设置好的商品真伪结果;如防伪码错误,显示出预先系统设置好的防伪码错误查询结果;
11.16位防伪编码与手机号绑定。
12.后4位防伪编码在查询之前存储在服务器上,处于数据加密状态,且无法发送给不同的手机号。
13.16位防伪编码只能一人查询,且只能查询一次,无法重复利用。
14.16位防伪编码查询完即作废。
15.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隐藏后4位防伪编码并且通过绑定唯一手机的方式,极大降低了防伪编码全部公开或者泄露的风险,后4位防伪编码发送至唯一手机前均在服务端加密保存,且动态二维码无法多次使用,进一步调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18.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算法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商品防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s1:编制防伪编码并且导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计算组合出一组具有唯一性、随机性的16位防伪编码;
20.s2:将其中的12位防伪编码和可变二维码预先喷印在载体标签或者包装盒上,剩下的4位防伪编码存储在服务器,处于数据加密状态;
21.s3:扫描标签或者包装盒上的可变二维码,提示前12位防伪码,点击获取后4位防伪码,通过移动通信系统以短信的方式或者接入第三方微信公众号以信息通知的形式发送后4位防伪码;
22.s4:输入后4位防伪编码,如防伪码正确,显示出系统预先设置好的商品真伪结果;如防伪码错误,显示出预先系统设置好的防伪码错误查询结果;
23.16位防伪编码与手机号绑定。
24.后4位防伪编码在查询之前存储在服务器上,处于数据加密状态,且无法发送给不同的手机号。
25.16位防伪编码只能一人查询,且只能查询一次,无法重复利用。
26.16位防伪编码查询完即作废。
27.本发明在使用时,无需过多调试,首先编制防伪编码并且导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计算组合出一组具有唯一性、随机性的16位防伪编码,将其中的前12位防伪编码和可变二维码预先喷印在载体标签或者包装盒上,剩下的4位防伪编码存储在服务器,处于数据加密状态;当购买了商品的客户扫描动态二维码时,在手机端提示前12位防伪编码,点击获取后4位防伪编码,整个过程16防伪编码和用户的手机号码做绑定,后4位防伪编码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或者微信方式获取,将后4位防伪编码输入,即可得到商品的真伪结果。
28.本发明从整体设计上解决了现有防伪编码全部公开以及使用无人员限制所导致的安全性问题,通过将隐藏部分编码与唯一人员绑定,手机通知的方式,极大提高了防伪码的私密性,同时降低了防伪编码泄漏导致的批量造假问题,为提高产品认证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29.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计算机算法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商品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编制防伪编码并且导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计算组合出一组具有唯一性、随机性的16位防伪编码;s2:将其中的12位防伪编码和可变二维码预先喷印在载体标签或者包装盒上,剩下的4位防伪编码存储在服务器,处于数据加密状态;s3:扫描标签或者包装盒上的可变二维码,提示前12位防伪码,点击获取后4位防伪码,通过移动通信系统以短信的方式或者接入第三方微信公众号以信息通知的形式发送后4位防伪码;s4:输入后4位防伪编码,如防伪码正确,显示出系统预先设置好的商品真伪结果;如防伪码错误,显示出预先系统设置好的防伪码错误查询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算法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商品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6位防伪编码与手机号绑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算法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商品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4位防伪编码在查询之前存储在服务器上,处于数据加密状态,且无法发送给不同的手机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算法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商品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6位防伪编码只能一人查询,且只能查询一次,无法重复利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算法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商品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6位防伪编码查询完即作废。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算法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商品防伪方法,由计算机计算组合出一组具有唯一随机性的16位防伪编码,将12位防伪编码和二维码喷印在载体上,剩下的4位防伪编码存储在服务器,处于数据加密状态,扫描标签或者包装盒上的可变二维码,提示前12位防伪码,点击获取后4位防伪码,通过移动通信系统以短信的方式或者接入第三方微信公众号以信息通知的形式发送后4位防伪码,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隐藏后4位防伪编码并且通过绑定唯一手机的方式,极大降低了防伪编码全部公开或者泄露的风险,后4位防伪编码在发送至唯一手机前均在服务端加密保存,且动态二维码无法多次使用,进一步调高了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思思 朱建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凡驰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2
技术公布日:2022/4/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