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导光结构、补光模组及便携式扫描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23:10: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发光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导光结构、补光模组及便携式扫描设备。


背景技术:

2.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可包括可以探究的概念,但不一定是之前已经想到或者已经探究的概念。因此,除非在此指出,否则在本部分中描述的内容对于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而言不是现有技术,并且并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3.作为一种便携式扫描设备,词典笔是将印刷字体、符号等内容扫描到笔中进行光学字符识别(ocr),并通过内置的翻译软件,实现翻译或解释功能的一种智能设备。
4.此类便携式扫描设备配置摄像头,用于在较近的距离采集图像(目标介质上的文字视为图像信息)。由于产品本身和用户对环境光的遮挡,采集目标介质上的图像信息缺少足够的环境光照明,通常需要补充额外的照明来获取清晰的图像。目前,较为常用的照明方式为顶光照明,在摄像头旁侧布置led光源,光源直接照射在采集目标介质上,采集目标介质反射光线处于摄像头视场中,摄像头扫描相应采集目标介质上的图像信息。
5.上述使用顶部照明的便携式扫描设备在具体使用时存在问题:对于如铜版纸、显示屏等高反光介质而言,采用顶光直接照射时,光源会在高反光介质上产生明显光斑,光斑会使图像局部区域过度曝光,导致扫描设备不能获取准确的图像信息,影响便携式扫描设备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6.已知的使用顶部直接照明方式的便携式扫描设备容易在高反光介质上形成光斑,导致扫描设备不能获取准确图像信息,这是非常令人烦恼的过程。
7.为此,非常需要一种改进的补光模组的导光结构,以使便携式扫描设备在应用于高反光介质时不容易产生影响扫描的光斑,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便携式扫描设备获取图像信息的准确度。
8.在本上下文中,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期望在一个方面中提供一种便携式扫描设备,其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点读、翻译等)。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期望在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便携式扫描设备的补光模组及其导光结构,其可以作为便携式扫描设备的照明补光设备,采用底面前光照明的方式照明补光,有效改善现有光源光斑引起的图像过度曝光的问题,提高便携式扫描设备识别图像信息的性能,降低应用场景对便携式扫描设备的限制。
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便携式扫描设备的补光模组的导光结构,其包括导光件,用于将光源照射的光导引照亮处于补光模组前侧的目标介质;所述导光件具有透光板部,该透光板部用于在前后方向上布置于摄像头与所述目标介
质之间以使所述摄像头透过所述透光板部采集所述目标介质的图像信息;所述透光板部具有第一反射面,该第一反射面用于将光源直接或间接射来的光向前反射以照亮所述目标介质。
10.有益效果是:上述导光件中,利用第一反射面将光源直接或间接照射来的光向前反射以照亮目标介质,使得透光板部形成前光照明,透明板部朝向目标介质反射地光在目标介质上会形成漫反射,漫反射的光反向向后穿过透明板部进入摄像头市场内,可有效保证摄像头透过透光板部采集目标介质的图像信息。利用透明板部相当于前光面光源,在保证为目标介质提供良好照明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照明均匀性,避免出现局部光斑而出现过度曝光的情况,提高使用上述补光结构的便携式扫描设备识别图像信息的性能,降低应用场景对便携式扫描设备的限制。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反射面相对布置的第二反射面,该第二反射面用于将所述光源照射在其上的光反射向所述透光板部,以供所述第一反射面将光源间接射来的光反射向所述目标介质。利用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配合,可以将光源发出通过第二反射面反射打在第一反射面上,再由第一反射面将光线反射向前打在目标介质上,这样一来,利用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可以使光源相对远离透光板部布置,便于根据便携式扫描设备的实际结构布置相应光源,方便加工制造。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光板部,所述导光件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光板部,该导光板部具有用于供所述光源照射的照射侧面,所述导光板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后侧,以将所述光源发射的光向前导引至所述第二反射面。
1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部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反射面邻接,所述照射侧面位于所述导光板部的后端。
14.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照射侧面具有一个或多个扩散凹陷,该扩散凹陷供所述光源沉入以使光源发出的光扩散进入所述导光板部中。
15.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凹陷为弧形凹陷、u形凹陷或v形凹陷。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板部为楔形板部,该楔形板部的前侧面形成朝向所述目标介质的前光照射面,所述楔形板部的后侧面形成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楔形板部靠近所述第二反射面的一侧的前后厚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二反射面的一侧的前后厚度。
17.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光照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邻接。
18.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部的前端和所述透光板部的后端弯折过渡连接。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板部和导光板部配合形成沿设定方向延伸的弯折结构,所述导光件在所述弯折结构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透光围栏部,所述透光围栏部、导光板部及透光板部围成凹陷结构,该凹陷结构的用于朝向所述摄像头的后侧为开放结构。
2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为一体成型的聚碳酸酯透明件或亚克力透明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部的朝向所述凹陷结构的内侧面和
背向所述凹陷结构的外侧面分别设置反射片。
22.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具有形成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反射平面,该反射平面的背向所述第一反射面的侧面设置反射片。
23.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面为全反射面。
2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板部为楔形板部,该楔形板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后侧面形成所述的第一反射面、前侧面形成朝向所述目标介质的前光照射面,所述楔形板部具有沿板厚逐渐变小的方向分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在前后方向上的板厚大于所述第二端在前后方向上的板厚,所述透光板部的第一端具有用于供所述光源照射的照射侧面,该照射侧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布置以用于将所述光源直接射来的光向前反射以照亮所述目标介质。
2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便携式扫描设备的补光模组,其包括导光结构和用于照射所述导光结构的光源,所述导光结构采用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的任一所述的用于便携式扫描设备的补光模组的导光结构。
2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一种便携式扫描设备,包括用于采集前侧目标介质的图像信息的摄像头和用于向前照亮所述目标介质的补光模组,补光模组采用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中的补光模组,摄像头位于补光模组的透光板部的后侧,以透过所述透光板部采集所述目标介质的图像信息。
2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扫描设备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壳体,所述补光模组中的导光件作为便携式扫描设备的启动开关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导向移动装配在所述壳体中。
附图说明
28.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29.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适于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摄像头和补光模组的配合示意图;
30.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中箭头表示部分光线方向);
31.图3为图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该图中导光件表示为半剖视图,图中箭头表示部分光线方向);
32.图4示意性地给出了适于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光源和导光件装配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图1至图3中:1、摄像头;2、光源;3、导光件;4、扩散凹陷;5、导光板部;51、照射侧面;52、外侧面;53、内侧面;6、透光板部;61、第一反射面;62、前光照射面;7、透光围栏部;8、第二反射面。
35.图4中:1、摄像头;2、光源;6、透光板部;61、第一反射面;62、前光照射面;11、遮光罩;51、照射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参考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给出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7.实用新型概述
38.本技术人发现,便携式扫描设备由于产品本身和用户对环境光的遮挡,在采集目标介质上的图像信息时缺少足够的环境光照明,需要额外的照明来获取清晰的图像。在采用顶部照明的方式利用光源直接照射高反光介质时容易出现光斑,导致过度曝光而不能准确采集目标介质上的图像信息。
39.基于上述问题,发明人采用反射方式将光源照射的光引导至导光件底部的透光板部,以向前照亮目标介质,同时,利用透光板部保证目标介质发生漫反射后反射的光会穿过透光板部以进入摄像头的视场内,保证摄像头能够正常采集目标介质的图像信息。也就是说,在正常采集图像信息的情况下,导光件底部的透光板部处于摄像头和目标介质之间以形成前光照明,在照亮目标介质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照射均匀性,可以获取质量高的图像信息,有效解决现有常见的顶部照明在高反光介质上出现的图像过度曝光、均匀性差的问题,提高便携式扫描设备识别图像信息的性能,降低应用场景对便携式扫描设备的限制。
40.在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之后,下面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发光模组和便携式扫描设备。此外,附图中的任何元素数量均用于示例而非限制,以及任何命名都仅用于区分,而不具有任何限制含义。
41.下面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代表性实施方式,详细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
42.示例性设备
43.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扫描设备进行描述。
44.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便携式扫描设备的补光模组的导光结构,其可以与光源2配合形成补光模组,进而应用在便携式扫描设备中。使用时,照亮目标介质实现补光,使便携式扫描设备中的摄像头1可以在用户遮挡环境光的情况下采集到清晰的图像信息。
45.如图1至图3所示,导光结构具体包括导光件3,该导光件3用于将光源2照射的光导引照亮处于补光模组前侧的目标介质。需要解释的是,此处的前后方向主要是对应目标介质和便携式扫描设备而言的,使用时,目标介质位于便携式扫描设备的前侧,便携式扫描设备的补光模组向前照亮目标介质,即目标介质处于补光模组前侧。
46.上述导光件3具体为一体成型的聚碳酸酯透明件,采用透明聚碳酸酯材料加工成型,具有良好的透过率,以能够将光源发出的光有效导引至目标介质上。
47.考虑到光导光件3要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也可为一体成型的亚克力透明件,具体采用透明亚克力材料加工成型,保证透过率满足要求即可。
4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为方便描述导光件的结构,先在导光件上定义相
对方向,导光件具有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这三个方向两两垂直以形成三坐标体系,即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的,且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均与第三方向垂直,此处的第三方向为上文中的前后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可参见图1至图3所示。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导光件3具有第二反射面8和透光板部6。此处的第二反射面8用于将光源照射在其上的光反射向透光板部6。此处的透光板部6在前后方向上用于布置于摄像头1与目标介质之间,以使摄像头1透过透光板部6采集目标介质的图像信息,也就是说,目标介质反射的光会穿过透光板部进入摄像头1的视场内。并且,透光板部6应当具有第一反射面61,该第一反射面61与第二反射面8相对布置,以将第二反射面8射来的光向前反射以照亮相应目标介质,此时第一反射面61可理解为面光源的出射反射面。此处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均为全反射面,以使得光线尽可能多地按照设定地反射路径传播,提高光照效果。并且,第二反射面为全反射面时,可有效避免从第一反射面反射来的部分光线折射进入摄像头视场内。
50.使用时,光源2发出的光打在第二反射面8上,部分光线形成全反射进而会在导光件3内继续传播至第一反射面61,在第一反射面61的反射作用下,同样由于全反射使得部分光线被反射到前侧的目标介质上,进而照亮目标介质。目标介质反射的光线在向后穿过透光板部6后可以进入摄像头1的视场内,由摄像头1正常采集目标介质上的图像信息。通过利用第二反射面8和第一反射面61的配合,在保证将光线传递至目标介质的前提下,避免直接照射带来的容易产生光斑的问题。而且,利用第一反射面61使得透光板部6容易形成面光源,可有效提高照明亮度和均匀性,也不容易产因为过度曝光而产生光斑。
51.上文中的导光件3的前部设有反射平面,上述反射平面实际上为导光件3的一个外侧面,这样一来,在该反射平面处形成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的过渡,光密介质为导光件3,光疏介质可以认为是空气,当光源2的光以合适的角度照射在该支撑平面上时(如入射角大于相应临界角),可以在该支撑平面处发生全反射,以使得该支撑平面形成上述的第二反射面8,使得大部分的光线依然在导光件3内传递。
52.第二反射面8用于使光线全反射地射向第一反射面61上。实际上,为提高反射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导光件3的上述反射平面的背向第一反射面61的侧面贴设反射片,上述反射平面的背向第一反射面61的侧面即为朝向光疏介质的侧面。
5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均设计成全反射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将第一反射面设计成全反射面,第二反射面能尽可能多的将光线反射向第一反射面即可。实际上,如果设计好角度,使得通过第一反射面反射来的光线即便是在第二反射面处发生折射也不会进入摄像头视场内时,并不要求第一反射面为全反射面,当然,相对而言,此时的光照效果也会相对较差。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导光件3整体沿前后方向延伸,一体成型的导光件3具有导光板部5、透光板部6和两端的透光围栏部7,导光板部5沿前后方向延伸,透光板部6处于导光板部5的前侧,并且,透光板部6沿第一方向相对导光板部5弯折布置,透光围栏部7对应位于导光件3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这样一来,如图1所示,两侧的透光围栏部7、导光板部5及透光板部6围成凹陷结构,该凹陷结构的用于朝向相应摄像头1的后侧为开放结构。
55.上文中的导光板部5具体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等厚板部,导光板部5具有用于供光
源照射的照射侧面51,如图3所示,导光板部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二反射面8的后侧,光源2发出的光扩散进入导光板中,在导光板部5的引导下,光源2发射的光被向前导引至第二反射面8上。
56.作为另一些实施例,导光板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沿前后方向朝前逐渐变小,或者是其他形状,同样可利用该导光板部将导光导引至前侧的第二反射面上。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导光板部5的前端与形成第二反射面8的支撑平面邻接,在方便加工成型的基础上,可以相对减少导光件3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便于实现导光件3的小型化设计。
5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部的前端也可与第二反射面间隔设定的距离,此时,导光件可由不同的构件相对固定装配在一起而形成,不再采用一体结构,例如,在导光板部和第二反射面所在的板部之间设置环套,该环套中心中空布置,供导光板部发出的光线穿过且不会向旁侧溢出即可。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导光板部5的后端设置照射侧面51,用于供光源2照射,导光板部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二反射面8的后侧,由导光板部5沿前后方向将光源2的光向前导引至第二反射面8处。
60.为方便光源2扩散进入导光板部5中,在照射侧面51上布置有三个扩散凹陷4,各扩散凹陷4均为弧形凹陷,各弧形凹陷分别对应布置一个光源2,例如led点光源2,使用时,光源2沉入相应弧形凹陷中,使光源2发出的光扩散进入导光板部5中。
61.当然,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弧形的扩散凹陷可为优弧或劣弧或半圆,还可以采用沿部分光滑抛物线延伸,以保证可正常扩散光线。扩散凹陷4也可为u形凹陷或v形凹陷,u形凹陷或v形凹陷可沿图2中的水平横向依次间隔分布两个以上,以供相应led光源沉入布置。
6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照射侧面上也可仅布置一个扩散凹陷,此时扩散凹陷可以沿图2中的水平横向延伸,扩散凹陷可为v形凹陷,此时,光源可采用线光源。
63.另外,扩散凹陷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布置,例如光源的类型、数量及尺寸大小,还要考虑导光板部的整体厚度和宽度(此时,将导光板部5的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
64.另外,在上文记载的实施例中,光源2布置于导光板后端,使得照射侧面51位于导光板部5的后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光源2布置在导光板的旁侧,例如沿图2所示水平横向布置于导光板的水平旁侧,将导光板部5的后端面处贴设反射片,使得进入导光板部5中的光线向下射向第二反射面8。
65.实际上,为提高光照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部5的朝向凹陷结构的内侧面53和背向凹陷结构的外侧面52分别设置反射片,此处的凹陷结构由透光围栏部7、导光板部5及透光板部6围成。利用在导光板部5的内侧面53和外侧面52上设置反射片,参考图3中的内侧面53和外侧面52,可遮挡后侧光源2发出的光,进而可将光线有效引导至第二反射面8处,在不增加光源2功率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照明效果。
66.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部5的前端和透光板部6的后端弯折过渡连接,使得透光板部6和导光板部5配合形成沿设定方向延伸的弯折结构,此处的设定方向即为上文中的第二方向,也即是导光板部5的宽度方向(导光板部5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即第三方向,导光板部5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
67.此处的透光板部6在前后方向上的前侧面形成朝向目标介质的前光照射面62,该
前光照射面62和第一反射面61配合形成楔形结构,该楔形结构靠近第二反射面8的一侧的前后厚度大于远离第二反射面8的一侧的前后厚度。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透光板部6具体为楔形板部,楔形板部的前侧面形成上述的前光照射面62,楔形板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后侧面形成相应地第一反射面61,以形成上文中的楔形结构。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透光板部6前侧的前光照射面62与第二反射面8邻接,使得导光件3在第二方向上即导光板部5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对较小,不会额外增大导光件3尺寸。
69.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导光板部5的前端和透光板部6的后端弯折过渡连接,使得透光板部6和导光板部5配合形成沿设定方向延伸的弯折结构,如图3所示,透光板部6在第一方向上(即导光板部5的厚度方向)相对导光板部5弯折,形成的弯折结构整体上沿第二方向(即导光板部5的宽度方向)延伸。导光件3在弯折结构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透光围栏部7,透光围栏部7、导光板部5及透光板部6围成相应地凹陷结构,该凹陷结构的用于朝向摄像头1的后侧为开放结构。
7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省去两侧的透光围栏部7,仅配置导光板部5和透光板部6,两者配合形成类似l形结构。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采用如图1至图3的方式照射导光件,此时,可以认为透光板部上的第一反射面实际上是将光源间接射来的光向前反射以照亮相应目标介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导光件的透光板部的一端直接设置照射侧面,供光源发出的光直接射向透光板部的第一反射面上,此时,该第一反射面用于将光源直接射来的光向前反射以照亮目标介质。具体而言,图4中的透光板部6具体为楔形板部,该楔形板部6在前后方向上的后侧面形成相应第一反射面61,楔形板部6的前侧面则形成朝向目标介质的前光照射面62。楔形板部6自身具有沿板厚逐渐变小的方向分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在前后方向上的板厚大于第二端在前后方向上的板厚。透光板部的第一端具有用于供光源2照射的照射侧面51。使用时,如图4所示,将光源2对应照射侧面51布置,照射侧面51相对于第一反射面61布置,用于将光源直接射来的光向前反射以照亮目标介质。当然,此处的第一反射面可为全反射面。第一反射面61反射的光向前穿出前光照射面62后照射在前侧的目标介质上,在目标介质表面发生漫反射,漫反射的光向后重新进入透明板部并向后穿过透明板部6,进入摄像头1的视场内,由摄像头1采集目标介质上的图像信息。
72.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为提高光源2的利用率,可在光源2的外侧设置遮光罩11,既提高了光照强度,又避免光线外溢而直接照射在目标介质上。
73.将图4所示实施例的方式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比较,在光源相同的情况下,图4所示实施例中由于光路相对较短,损失较少,光照亮度较好。但是,对于便携式扫描设备而言,越靠近目标介质的尺寸越小,不太方便安装光源。当然,此次的光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装在导光件上,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光源安装在便携式扫描设备的壳体上,此时,导光件可以为活动件,也可为固定件,根据时需要布置即可。
74.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补光模组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补光模组可应用于便携式扫描设备中以照亮目标介质,补光模组具体包括光源2和导光结构,导光结构可采用上文补光模组中的导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光源2照射导光结构,以由导光结构形成前光面光源照亮目标介质。
7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补光模组也可如图4所示,将光源2直接布置于透光板部6的旁侧,光源发出的光直接射向第一反射面。
76.在一些实施例中,补光模组中的导光件3和光源2可以相对固定装配在一起。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导光件3和光源2分开布置,如果导光件3作为活动件时,光源2可以设计成固定件,当导光件3相对光源2移动时,为避免对光源2照射造成影响,需注意设计光源2和导光件3的位置和距离。
77.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中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扫描设备,该便携式扫描设备包括壳体,壳体中布置摄像头1和补光模组,如图1至图4所示,摄像头1用于采集目标介质的图像信息,补光模组用于照亮目标介质,补光模组包括光源2和导光结构,导光结构可采用上文补光模组中的导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光源2照射导光结构,以由导光结构形成前光面光源照亮目标介质。使用时,摄像头1和目标介质分布于导光件3的前后两侧,使得导光件3形成底部前光照明模式,目标介质反射光在穿过透光板部6后进入摄像头1的视场中,由摄像头1正常拍摄采集目标介质上的图像信息。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便携式扫描设备的壳体沿前后方向延伸时,补光模组中的导光件3可以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导向移动装配在壳体中,此时,可以通过电路设计使得导光件3作为便携式扫描设备的启动开关使用。例如当便携式扫描设备为词典笔时,可朝向目标介质摁压壳体,导向件的透光板部6的前光照射面62触碰到目标介质,导光件3朝内滑动,以触发相应开关,控制电源开启和摄像头1工作。当使用人员操作便携式扫描设备离开目标介质时,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导光件3向外滑出复位,可控制电源关闭,摄像头1停止工作,实现节能控制。
79.本实用新型所指的便携式扫描设备如词典笔、点读笔或其他方便携带且可需要光照扫描的设备,本实用新型仅对便携式扫描设备的结构的改进部分进行了描述,其他市面上相关电子设备所具备的基础结构和功能,本实用新型方案中的便携式扫描设备同样也具备。例如,该便携式扫描设备还可以设置总开关、显示结构(例如显示屏)、供电结构(例如电池、充电接口等)、声音输出结构(例如喇叭)等。
80.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便携式扫描设备的若干装置或子装置,但是这种划分仅仅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装置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装置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装置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装置来具体化。
81.申请文件中提及的动词“包括”、“包含”及其词形变化的使用不排除除了申请文件中记载的那些元素或步骤之外的元素或步骤的存在。元素前的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这种元素的存在。
82.虽然已经参考若干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但是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各方面的划分也不意味着这些方面中的特征不能组合以进行受益,这种划分仅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包括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从而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