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打谷机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23:08: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谷机。


背景技术:

2.打谷机作为一种广泛运用的小型稻谷收割机械,能够将谷粒与茎秆分离,打谷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水稻收割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打谷机是我国丘陵地区农户普遍使用的家庭小农机具,现有打谷机将稻穗上的谷粒与茎秆分离后,谷粒一般位于打谷机的谷仓内,谷粒装满谷仓后需要停机收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部分打谷机上设有用于将谷仓内的稻谷输送出去的输料装置,但现有输料装置的输料效率及稳定性往往不足,而且收集的谷粒含有大量尘屑;且现有打谷机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容易被杂草或稻穗茎秆缠绕,影响正常使用,从而影响了打谷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打谷机。
4.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打谷机,包括机架、脱粒滚筒、谷仓、棚盖,所述脱粒滚筒的下方设有清选筛,所述清选筛的侧端与谷仓的内壁连接,所述谷仓内腔底部设有水平输送装置,所述谷仓下端侧壁设有与谷仓连通的中转箱,所述水平输送装置用于将谷仓内的谷粒输送至中转箱内,所述机架上倾斜设有提升输送装置,所述提升输送装置的一端与中转箱连通,所述提升输送装置用于将中转箱内的谷粒从提升输送装置的另一端输出,所述谷仓的下端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棚盖的背面且其与谷仓连通,所述棚盖的后端侧壁设有若干排屑孔。
5.优选的,所述脱粒滚筒的侧端上方设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前后两侧与谷仓内壁连接,所述挡块的中部设有开口朝下且直径大于脱粒滚筒外径的弧形槽,所述挡块的后端内部设有一排草通道,所述排草通道的一端贯穿谷仓及机架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弧形槽连通。
6.优选的,所述机架的侧端设有驱动电机,所述脱粒滚筒设有滚筒轴,所述滚筒轴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滚筒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滚筒皮带轮、第二滚筒皮带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第一滚筒皮带轮传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水平输送装置包括水平绞龙轴及水平绞龙皮带轮,所述水平绞龙轴横向贯穿谷仓内部的底端并能相对谷仓转动,其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另一端嵌入中转箱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水平绞龙皮带轮与水平搅龙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平绞龙皮带轮与第一滚筒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8.优选的,所述风机包括机壳、风片、风机轴、风机皮带轮,所述风片与风机轴连接,所述风机轴贯穿机壳及机架,并能相对其转动,所述风机皮带轮与风机轴的一端连接,所述风机皮带轮与水平绞龙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9.优选的,所述提升输送装置包括输料管、提升绞龙轴、管座、连接轴、提升箱、第一
锥齿轮、第二锥齿轮、提升皮带轮,所述提升皮带轮与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嵌入提升箱并能相对其转动,所述输料管的下端侧壁设有进料口,上端侧壁设有出料口,所述提升绞龙轴位于输料管内,所述输料管的一端嵌入中转箱内并通过进料口与中转箱连通,所述输料管贯穿空心的管座并与提升箱连接,所述管座的侧端设有接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管座内腔,所述第一锥齿轮与连接轴位于提升箱内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提升绞龙轴嵌入提升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垂直啮合,所述提升皮带轮与第二滚筒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管座的上端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的位置与接料口相对应。
11.优选的,所述水平绞龙轴嵌入中转箱的上端,所述提升绞龙轴嵌入中转箱的下端。
12.优选的,所述谷仓为上宽下窄的结构。
13.优选的,所述清选筛的孔径大于谷粒的直径,小于稻穗杂草的长度。
14.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5.在本实用新型中,脱粒滚筒将稻穗上的谷粒脱除,谷粒经清选筛落入谷仓,然后被水平输送装置传输至中转箱内,最终由提升输送装置将谷粒输送到外面,使谷仓内的谷粒被高效输送出去,另外通过风机对落向水平输送装置的谷粒进行扬尘,谷粒中夹杂的尘屑沿谷仓上升,在脱粒滚筒的配合下从棚盖上的排屑孔飞出,使得收集到的谷粒灰尘碎屑含量降低,减少后期对谷粒处理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后视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内部结构左视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内部结构右视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挡块的左视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水平输送装置与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清选筛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提升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提升输送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提升输送装置的内部传动结构示意图;
25.图10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输料管的侧视示意图;
26.图1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提升箱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1机架、111驱动电机、112电机支架、113拖脚板、114前工作台板、12脱粒滚筒、121滚筒轴、122第一滚筒皮带轮、123第二滚筒皮带轮、13谷仓、14棚盖、141排屑孔、15清选筛、16水平输送装置、161水平绞龙轴、162水平绞龙皮带轮、17中转箱、18提升输送装置、181输料管、1811进料口、1812出料口、1813顶板、182提升绞龙轴、183管座、1831接料口、1832挂钩、1833连接板、184连接轴、185提升箱、1851端板、186第一锥齿轮、187第二锥齿轮、188提升皮带轮、19风机、191机壳、192风片、193风机轴、194风机皮带轮、20挡块、21排草通道、22排草分离仓。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参照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种打谷机,包括机架11、脱粒滚筒12、谷仓13、棚盖14,脱粒滚筒12的下方设有清选筛15,清选筛15的侧端与谷仓13的内壁连接,谷仓13内腔底部设有水平输送装置16,谷仓13下端侧壁设有与谷仓13连通的中转箱17,水平输送装置16用于将谷仓13内的谷粒输送至中转箱17内,机架11上倾斜设有提升输送装置18,提升输送装置18的一端与中转箱17连通,提升输送装置18用于将中转箱17内的谷粒从提升输送装置17的另一端输出,谷仓13的下端设有风机19,风机19的出风口朝向棚盖14的背面且其与谷仓13连通,棚盖14的后端侧壁设有若干排屑孔141。在本实用新型中,脱粒滚筒12将稻穗上的谷粒脱除,谷粒经清选筛15落入谷仓13,然后被水平输送装置16传输至中转箱17内,最终由提升输送装置18将谷粒输送到外面,使谷仓13内的谷粒被高效输送出去,另外通过风机19对落向水平输送装置16的谷粒进行扬尘,谷粒中夹杂的尘屑沿谷仓13上升,在脱粒滚筒12的配合下从棚盖14上的排屑孔141飞出,使得收集到的谷粒灰尘碎屑含量降低,减少后期对谷粒处理的工作量。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33.脱粒滚筒12的侧端上方设有挡块20,挡块20的前后两侧与谷仓13内壁连接,挡块20的中部设有开口朝下且直径大于脱粒滚筒12外径的弧形槽,挡块20的后端内部设有一排草通道21,排草通道21的一端贯穿谷仓13及机架11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弧形槽连通,挡块20与清选筛15及机架11形成一个排草分离仓22,稻穗脱粒过程中产生的杂草会随着脱粒滚筒12的转动进入到排草分离仓22内,最终在脱粒滚筒12转动的作用下,杂草能够从排草通道21排出;本实施例中,排草通道21与机架11的后端面连通,脱粒滚筒12上设有脱粒齿,脱粒齿角度倾斜,使得杂草朝一侧移动,最终进入排草分离仓22,并从排草通道21排出,使脱粒滚筒12不易被杂草缠绕,工作更稳定;本实施例中挡块20位于脱粒滚筒12右侧。
34.机架11的侧端设有驱动电机111,脱粒滚筒12设有滚筒轴121,滚筒轴121与机架11转动连接,滚筒轴12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滚筒皮带轮122、第二滚筒皮带轮123,驱动电机111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第一滚筒皮带轮122传动连接,启动驱动电机111,通过皮带带动第一滚筒皮带轮122旋转,第一滚筒皮带轮122带动滚筒轴121旋转,滚筒轴121带动脱粒滚筒12旋转脱粒;本实施例中,滚筒轴121与机架11的连接处设有轴承,降低滚筒轴121的摩擦力,驱动电机111选用汽油机或柴油机,机架11的侧端连接有用于承载驱动电机111的电机支架112;本实施例中,机架11两侧下端设有拖脚板113,机架11前侧设有前工作台板114,棚盖14为前侧、下侧开口的结构,排屑孔141位于后侧壁上。
35.水平输送装置16包括水平绞龙轴161及水平绞龙皮带轮162,水平绞龙轴161横向贯穿谷仓13内部的底端并能相对谷仓13转动,其一端与机架11转动连接,另一端嵌入中转箱17并与其转动连接,水平绞龙皮带轮162与水平搅龙轴161的一端连接,水平绞龙皮带轮162与第一滚筒皮带轮122通过皮带连接,第一滚筒皮带轮122旋转能够带动水平绞龙皮带轮162旋转,从而使水平绞龙轴161旋转;本实施例中,水平绞龙轴161与中转箱17的侧壁连接处设有轴承,与机架11的连接处也设有轴承,中转箱17的侧壁设有与水平绞龙轴161适配的开口,方便水平绞龙轴161将谷粒推送至中转箱17内;第一滚筒皮带轮122上设有两个皮带槽。
36.风机19包括机壳191、风片192、风机轴193、风机皮带轮194,风片192与风机轴193连接,风机轴193贯穿机壳191及机架11,并能相对其转动,风机皮带轮194与风机轴193的一端连接,风机皮带轮194与水平绞龙皮带轮162通过皮带连接,水平绞龙皮带轮162带动风机皮带轮194旋转,从而使风机轴193带动风片192旋转,产生风力;本实施例中,风机19的出风口位于水平输送装置16的上端,且其与谷仓13的长度相适配,风片192设有三片,风机轴193与机架11连接处设有轴承,机壳191最少有一端侧壁设有开口,用于通气,风机19产生的风力吹向朝水平输送装置16下落的谷粒,并沿谷仓13内壁上升,在脱粒滚筒12的配合下,使谷粒中夹杂的尘屑从排屑孔141飞出;水平绞龙皮带轮162设有两个皮带槽。
37.提升输送装置18包括输料管181、提升绞龙轴182、管座183、连接轴184、提升箱185、第一锥齿轮186、第二锥齿轮187、提升皮带轮188,提升皮带轮188与连接轴184连接,连接轴184的一端嵌入提升箱185并能相对其转动,输料管181的下端侧壁设有进料口1811,上端侧壁设有出料口1812,提升绞龙轴182位于输料管181内,输料管181的一端嵌入中转箱17内并通过进料口1811与中转箱17连通,输料管181贯穿空心的管座183并与提升箱185连接,管座183的侧端设有接料口1831,出料口1812位于管座183内腔,第一锥齿轮186与连接轴184位于提升箱185内的一端连接,第二锥齿轮187与提升绞龙轴182嵌入提升箱185的一端连接,第一锥齿轮186与第二锥齿轮187垂直啮合,提升皮带轮188与第二滚筒皮带轮123通过皮带连接,输料管181倾斜的与中转箱17连通,管座183与输料管181互相垂直,第二滚筒皮带轮123带动提升皮带轮188旋转,从而使连接轴184带动第一锥齿轮186旋转,第二锥齿轮187带动提升绞龙轴182旋转,通过提升绞龙轴182将中转箱17内的谷粒沿输料管181向上运输,谷粒到达出料口1812时会落入管座183,由于输料管181倾斜,所以管座183也为倾斜状,谷粒最终会从管座183的接料口1831滑出,只需在接料口1831处放置料筒或者袋子即可,提升绞龙轴182旋转输送谷粒的方式更加平稳,输料效率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38.输料管181的内腔下端设有轴承,提升绞龙轴182的下端与轴承的内环连接,进料口1811与中转箱17连通,谷粒由水平输送装置16推送至中转箱17后会落入进料口1811;提升箱185的侧壁嵌设有与提升箱185内腔连通的轴承,连接轴184与轴承的内环固定连接,通过轴承使连接轴184相对提升箱185的转动更加顺畅,摩擦阻力更小;提升箱185的下端设有端板1851,输料管181的上端设有顶板1813,顶板1813设有与输料管181管径相适配的开口,端板1851与顶板1813通过螺钉连接,提升绞龙轴182贯穿端板1851并能相对其旋转;本实施例中,端板1851与顶板1813与方形结构,其四个端角通过螺钉连接;管座183的后端面设有用于与机架11固定连接的连接板1833,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833为“l”形,其一侧与管座183为一体结构或焊接连接,另一侧通过螺栓与机架11固定连接。
39.管座183的上端设有挂钩1832,挂钩1832的位置与接料口1831相对应,可将收集谷粒的袋子用挂钩1832勾住,使谷粒直接落入袋子;本实施例中,挂钩1832为“u”形结构,其两侧为尖端,方便穿透袋子,使袋子稳定的挂住。
40.水平绞龙轴161嵌入中转箱17的上端,提升绞龙轴182嵌入中转箱17的下端,使得谷粒由水平输送装置16推送至中转箱17后会直接落入进料口1811;本实施例中,中转箱17倾斜设置,与提升输送装置18垂直。
41.谷仓13为上宽下窄的结构,使得谷粒均能落向水平输送装置16;本实施例中,水平输送装置16与谷仓13的下端适配,保证谷仓13内的谷粒均能被水平输送装置16推送至中转箱17内。
42.清选筛15的孔径大于谷粒的直径,小于稻穗杂草的长度,清选筛15将稻穗脱粒过程中产生的杂草阻拦,使其不会落入谷仓13底部,又不影响谷粒下落。
43.在不出现冲突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上述附加技术特征自由组合以及叠加使用。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