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适应调压喷头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14:52: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适应调压喷头,属于清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污水排放管道和其他流体介质的排放管道中,由于污垢在管道壁的沉积,长期使用后会使管道内的油泥、锈垢固化造成管径变小,造成管道堵塞,且管内淤泥沉淀产生硫化氢气体易造成环境污染并引起燃爆,因此在管道使用时必须对其进行清洗,使管道内恢复畅通。
3.现有的清污喷头多数以定量喷头为主,无法根据管道直径的大小以调节水压大小,在不同直径管道中,定量喷头的固定水压会导致清理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自适应调压喷头,其可根据不同的管径大小调节不同的水压,以保证在不同管道直径下喷头对水管内壁的清理能力。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自适应调压喷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喷头,所述喷头上开设有若干第一侧孔,所述喷头上套设有用于改变第一侧孔流通量的控制阀,所述喷头上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使控制阀转动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抵接件控制控制阀转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喷头进入待清理的管道之前,控制机构处于展开的状态,在喷头进入管道时,控制机构在与管道的抵接下根据管径的变化改变展开的角度,并在改变角度时推动控制阀旋转,通过转动阀的转动以改变第一侧孔流通面积的大小,当水管管壁与喷头的距离越近,转动阀对第一侧孔的遮挡越少,水压越小,当水管管壁与喷头的距离越远,转动阀对第一侧孔的遮挡越多,水压越大,以此使本体根据管径的大小实现水压的调节。
7.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转动杆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件,所述转动杆靠近控制阀的一端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抵接件滑动连接于通孔内,并与控制阀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杆受到水管的抵接而改变展开的角度时,转动杆可通过通孔推动抵接件移动,使控制阀在喷头上转动,改变控制阀对第一侧孔的遮挡面积,由此改变喷头水压的大小。
9.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轴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件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扭簧对转动轴施加的弹力,可使转动杆抵接于管道内壁,并维持抵接状态,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管道。
11.作为优选,所述控制阀开设有若干第二侧孔,所述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互相导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之间可保持水流的流通。
13.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杆远离控制阀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通过转动轮抵接于水管内壁,可最大程度的避免转动杆对水管内壁造成磨损。
15.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上安装有若干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外壳、卡接球与弹簧,所述卡接球与外壳滑动连接,所述弹簧一端与卡接球相抵接,所述卡接球与转动杆相抵接,另一端与外壳相抵接,所述外壳与固定件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本体处于收纳状态时,卡接球可阻止转动杆的转动,使其保持关闭状态,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本体时,仅需将控制阀向展开转动轴的方向转动,此时转动杆在抵接件的移动下转动,并向卡接球施加抵接力,卡接球在抵接力的作用下向弹簧方向移动,转动杆便可继续转动并达到展开状态,当使用者需要收纳本体时,将控制阀向合上转动轴的方向转动,直至达到闭合状态,卡接球恢复抵接前的状态,并恢复与转动杆的抵接。
17.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拆卸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与喷头相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件与水管的固定连接便可实现水流的连通,水管与喷头相抵接可最大程度阻挡水流从喷头与水管之间的缝隙溢出。
19.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杆、控制阀与固定件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转动轮为橡胶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锈钢具有抵抗大气氧化的能力以及耐腐蚀的能力,在保养得当的程度下可延缓锈斑的出现,橡胶轮可最大程度的避免转动杆对水管内壁的磨损。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其一,喷头可适应不同的管道直径,在所有转动轮皆与管道内壁抵接时可使喷头保持于管道中央;
23.其二,喷头可根据不同的管径大小调节不同的水压。
附图说明
24.图1为一种自适应调压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一种自适应调压喷头的剖面示意图;
26.图3为一种自适应调压喷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27.图4为转动轴与扭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卡接件、转动杆与固定件的剖面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喷头;2、第一侧孔;3、控制阀;4、固定件;5、抵接件;6、转动杆;7、转动轴;8、通孔;9、扭簧;10、第二侧孔;11、转动轮;12、外壳;13、卡接球;14、弹簧;15、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
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一种自适应调压喷头,如图1-图5所示,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喷头1,喷头1上开设有若干第一侧孔2,喷头1上套设有用于改变第一侧孔2流通量的控制阀3,喷头1上固定连接有固定件4,固定件4上设置有使控制阀3转动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通过抵接件5控制控制阀3转动,这样设置下,当喷头1进入待清理的管道之前,控制机构处于展开的状态,在喷头1进入管道时,控制机构在与管道的抵接下根据管径的变化改变展开的角度,并在改变角度时推动控制阀3旋转,通过转动阀的转动以改变第一侧孔2流通面积的大小,当水管15管壁与喷头1的距离越近,转动阀对第一侧孔2的遮挡越少,水压越小,当水管15管壁与喷头1的距离越远,转动阀对第一侧孔2的遮挡越多,水压越大,以此使本体根据管径的大小实现水压的调节。
32.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机构包括转动杆6,转动杆6固定连接有转动轴7,转动轴7远离转动杆6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件4,转动杆6靠近控制阀3的一端贯穿设置有通孔8,抵接件5滑动连接于通孔8内,并与控制阀3固定连接,这样设置下,在转动杆6受到水管15的抵接而改变展开的角度时,转动杆6可通过通孔8推动抵接件5移动,使控制阀3在喷头1上转动,改变控制阀3对第一侧孔2的遮挡面积,由此改变喷头1水压的大小。
33.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轴7套设有扭簧9,扭簧9的一端与转动轴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件4固定连接,这样设置下,通过扭簧9对转动轴7施加的弹力,可使转动杆6抵接于管道内壁,并维持抵接状态,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管道。
34.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3开设有若干第二侧孔10,第一侧孔2与第二侧孔10互相导通,这样设置下,第一侧孔2与第二侧孔10之间可保持水流的流通。
35.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杆6远离控制阀3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轮11,这样设置下,转动杆6通过转动轮11抵接于水管15内壁,可最大程度的避免转动杆6对水管15内壁造成磨损。
36.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4上安装有若干卡接件,卡接件包括外壳12、卡接球13与弹簧14,卡接球13与外壳12滑动连接,弹簧14一端与卡接球13相抵接,卡接球13与转动杆6相抵接,另一端与外壳12相抵接,外壳12与固定件4固定连接,这样设置下,当本体处于收纳状态时,卡接球13可阻止转动杆6的转动,使其保持关闭状态,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本体时,仅需将控制阀3向展开转动轴7的方向转动,此时转动杆6在抵接件5的移动下转动,并向卡接球13施加抵接力,卡接球13在抵接力的作用下向弹簧14方向移动,转动杆6便可继续转动并达到展开状态,如图1所示,当使用者需要收纳本体时,将控制阀3向合上转动轴7的方向转动,直至达到闭合状态,卡接球13恢复抵接前的状态,并恢复与转动杆6的抵接,如图3所示。
37.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4拆卸连接有水管15,水管15与喷头1相抵接,这样设置下,通过固定件4与水管15的固定连接便可实现水流的连通,水管15与喷头1相抵接可最大程度阻挡水流从喷头1与水管15之间的缝隙溢出。
38.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杆6、控制阀3与固定件4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转动轮11为橡胶轮,这样设置下,不锈钢具有抵抗大气氧化的能力以及耐腐蚀的能力,在保养得当的程度下
可延缓锈斑的出现,橡胶轮可最大程度的避免转动杆6对水管15内壁的磨损。
3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