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PRT模块化车辆的座舱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13:28: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基于prt模块化车辆的座舱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prt(个人快速交通personal rapid transit)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rt模块化车辆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2.prt是一种由计算机智能控制、无人驾驶、在专用封闭的道路上运行的个性化交通工具,是一种新的城市轻型道路交通工具。prt车辆、道路、高架、道岔、通讯与控制系统、供电系统、站点等组成了prt交通系统。
3.但是当prt车辆需要在短距离内进行高度提升时,传统的轨道式爬升系统就具有十分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像重庆那样的地区,环绕式爬行既耗时又耗费大量基础设施及能源,如桥架、环绕式轨道、大动力输出装置等。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将prt车辆座舱进入轿厢参与电梯运行。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作为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prt模块化车辆的座舱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车辆、电梯运输设备、传感控制器、对接等候区、中央处理控制装置。所述车辆包括车辆座舱及与车辆座舱配套的可分离式运载底盘。可分离式运载底盘可单独运行,布置于车辆驶出处的对接等候区用于座舱的对接及后续运行。
6.车辆座舱的底部设置有底部部连接机构,运载底盘的顶部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底部连接机构与固定装置为可分离式连接。从而实现车辆座舱与运载底盘的固定对接及分离转运。
7.车辆座舱的顶部设置有顶部连接机构,电梯运输设备的轿厢内顶部设置有锁止装置,所述顶部连接机构与锁止装置为可分离式连接。从而实现车辆座舱与轿厢的固定对接及分离转运。
8.锁止装置包括固定于轿厢内顶部的升降电机、升降拉杆、吊挂装置、锁止卡扣,所述升降拉杆与吊挂装置固定连接,吊挂装置底部设置有锁止卡扣,所述锁止卡扣与配套的所述顶部连接机构为可分离式连接,所述升降电机控制升降拉杆的升降。
9.至少一个传感控制器设置于轿厢内底部的对接等候区。用于对轿厢内的车辆座舱进行定位分析,以确定车辆座舱是否具备对接、分离的条件。
10.中央处理控制装置与传感控制器、电梯运输设备之间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进行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自动对接控制装置,自动对接控制装置分别设置于顶部连接机构及锁止装置,与顶部连接机构及锁止装置进行电性连接,自动对接控制装置对所述顶部连接机构与所述锁止装置之间的连接、分离进行自动控制。
12.所述自动对接控制装置还设置于运载底盘上,与运载底盘上的固定装置进行电性
连接,自动对接控制装置对固定装置的开启、闭合进行自动控制。
13.中央处理控制装置与上述的至少一个自动对接控制装置之间为有线或无线的通信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顶部连接机构为可转动设置的挂钩,所述锁止装置的锁止卡扣为可转动的勾型锁止卡槽,所述挂钩可配套嵌入所述勾型锁止卡槽内。
15.进一步的,所述运载底盘的四个角分别设有固定装置,所述车辆座舱底部的四角分别设置有四个与固定装置配套的底部连接机构。
16.进一步的,所述运载底盘的有固定装置为升降式转锁、扭锁、凹台锁、f-tr锁其中一种,所述车辆座舱的底部连接机构为与上述任意一种固定装置相配套的底角件。
17.进一步的,所述中央处理控制装置还与prt车辆之间为有线或无线的通信连接,中央处理控制装置控制prt车辆的运行。
1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拉杆为剪式升降机构。
19.进一步的,所述轿厢的一侧或两侧设有轿门装置。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1)适用于不同的地形,大大提升了乘客出行便捷性;
22.2)节约了prt车辆运行轨道的铺设成本,提高prt车辆利用率。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4.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底部连接机构与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固定装置锁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顶部连接机构与锁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注:车辆1、电梯运输设备2、传感控制器3、对接等候区4、中央处理控制装置5、底部连接机构6、固定装置7、顶部连接机构8、锁止装置9、车辆座舱11、运载底盘12、升降电机21、升降拉杆22、吊挂装置23、锁止卡扣24。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
31.实施例1:
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prt模块化车辆的座舱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车辆、电梯运输设备、传感控制器、对接等候区、中央处理控制装置。所述车辆包括车辆座舱及与车辆座舱配套的可分离式运载底盘。可分离式运载底盘可单独运行,布置于车辆驶出处的对接等候区用于座舱的对接及后续运行。
33.车辆座舱的底部设置有底部部连接机构,运载底盘的顶部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底部连接机构与固定装置为可分离式连接。从而实现车辆座舱与运载底盘的固定对接及分离转运。
34.车辆座舱的顶部设置有顶部连接机构,电梯运输设备的轿厢内顶部设置有锁止装置,所述顶部连接机构与锁止装置为可分离式连接。从而实现车辆座舱与轿厢的固定对接及分离转运。
35.锁止装置包括固定于轿厢内顶部的升降电机、升降拉杆、吊挂装置、锁止卡扣,所述升降拉杆与吊挂装置固定连接,吊挂装置底部设置有锁止卡扣,所述锁止卡扣与配套的所述顶部连接机构为可分离式连接,所述升降电机控制升降拉杆的升降。所述升降拉杆为剪式升降机构。
36.至少一个传感控制器设置于轿厢内底部的对接等候区。用于对轿厢内的车辆座舱进行定位分析,以确定车辆座舱是否具备对接、分离的条件。
37.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自动对接控制装置,自动对接控制装置分别设置于顶部连接机构及锁止装置,与顶部连接机构及锁止装置进行电性连接,自动对接控制装置对所述顶部连接机构与所述锁止装置之间的连接、分离进行自动控制。
38.所述自动对接控制装置还设置于运载底盘上,与运载底盘上的固定装置进行电性连接,自动对接控制装置对固定装置的开启、闭合进行自动控制。
39.中央处理控制装置与传感控制器、电梯运输设备、上述的至少一个自动对接控制装置之间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进行连接。
40.所述轿厢的一侧设有轿门装置。用于保证电梯运行过程中轿厢内车辆的安全。
41.其转运方法如下:
42.步骤1,prt车辆从专用道路驶出,专用电梯识别到prt车辆,电梯下降至平台高度,对应方向电梯门开启。
43.步骤2,prt车辆进入轿厢内的对接等候区调整至预定位置。
44.步骤3,电梯厢顶部的连接装置进行感应定位,识别座舱连接机构。
45.步骤4,电梯厢顶部的连接装置与座舱连接机构对接。
46.步骤5,prt座舱被拉升至必要高度后停止。
47.步骤6,运载底盘驶出电梯厢等候,同时高处运载底盘进入等候状态。
48.步骤7,电梯门关闭,电梯上升至平台高度。
49.步骤8,对应方向电梯门开启,运载底盘按指示标志缓慢驶入专用电梯厢调整至预定位置。
50.步骤9,座舱在电梯厢顶部装置的控制下与运载底盘对接。
51.步骤10,电梯厢顶部连接装置与座舱连接机构分离后归位。
52.步骤11,prt车辆驶出电梯厢,进入prt专用道路。
53.步骤12,电梯门关闭。
54.实施例2
55.如图2所示,所述转运装置的轿厢的相对两侧均设有轿门装置。车辆转运至高处时可以同时打开两侧的轿门装置,车辆可以从两个方向驶出,增加了其转运灵活性。
56.同理,出发地也可设置两路prt车辆轨道,对接不同方向的车辆进入。因而本实用
新型中轿厢可以设置3面或4面轿门,提供更多方向的车辆进入。
57.实施例3
58.如图3所示,所述运载底盘的四个角分别设有固定装置,所述车辆座舱底部的四角分别设置有四个与固定装置配套的底部连接机构。所述运载底盘的有固定装置为升降式转锁、扭锁、凹台锁、f-tr锁其中一种,所述车辆座舱的底部连接机构为与上述任意一种固定装置相配套的底角件。如图4所示,所述运载底盘的固定装置为升降式转锁,对于升降式转锁,其端部呈蘑菇状,工作原理为:车辆座舱与运载底盘对接时,升降式转锁伸入到车辆座舱底部的底角件(底部连接机构)的内腔。升降式转锁带有旋紧装置,抬起升降式转锁的锁头并通过旋转可以使锁头向下压紧车辆座舱底部的底角件内腔的底面,这样确保锁紧更加安全可靠。该结构可以防止车辆座舱在行驶过程中的晃动、移位或侧翻,保证行驶安全。该结构可由自动对接控制装置通过中央处理控制装置下放的指令进行自动控制连接、分离。
59.固定装置也可为扭锁、凹台锁、f-tr锁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60.实施例4
61.如图5所示,所述顶部连接机构为可转动设置的挂钩,所述锁止装置的锁止卡扣为可转动的勾型锁止卡槽,所述挂钩可配套嵌入所述勾型锁止卡槽内。同理,能实现可分离的对接机构均可使用,只需保证座舱能被正常吊起、放下。
62.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为在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和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