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医用腔内管道可视化的电子内窥装置

2022-04-27 11:36: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医用腔内管道可视化的电子内窥装置。


背景技术:

2.医用腔内管道包括、胸腔管、腹腔引流管和尿管等,常规的吸痰管插入病人腔内,没有办法看到腔内的情况,达不到可视线的效果,不便于在病人腔内进行医疗操作。
3.现有的医用腔内管道可视化的电子内窥装置,造价又特别高,没办法做到像吸痰管一样一次性使用,并且可视化的电子内窥装置无法实现与吸痰管或其它医用腔内管道拆装的功能,就会导致一次性的吸痰管或其它医用腔内管道无法在可视化的电子内窥装置上重复安装使用,这样一来,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不便于清洗和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腔内管道可视化的电子内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腔内管道可视化的电子内窥装置,包括吸引管管体、吸引头和摄像头组件,所述吸引头安装在吸引管管体的一端,所述吸引头的侧壁开设有吸引孔,所述吸引头的内壁安装有分隔板,所述摄像头组件安装在分隔板上远离吸引孔的一侧,所述吸引头的另一端安装有透明防护罩,所述吸引管管体上远离吸引头的一端通过连通管连接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与外接管连接,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弹力胶圈、贴合垫片、固定管、卷绕部和转动调节部,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在连通管上,所述贴合垫片贴合在弹力胶圈内壁,所述卷绕部安装在固定管侧壁,所述转动调节部活动套设在固定管外侧,所述卷绕部的一侧与转动调节部连接,所述卷绕部的另一侧与贴合垫片连接,所述外接管套设于弹力胶圈内。
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通管的端部沿着轴线方向连接有插接管,所述吸引管管体、连通管和插接管连通,所述插接管的外径小于连通管的外径,所述外接管套设在插接管外侧,所述插接管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圈环形凹槽,插接管的外径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现有市场上的最小口径的医用腔内管道,从而保证任何一个医用腔内管道都能够套设在插接管的外侧,插接管还设计为刚性管,具体材质不做限制,目的是为了防止反复的拆装过程中出现变形或断裂,插接管端部设计有便于医用腔内管道(外接管)套设的倒角,外接管连接外界抽真空设备,在抽真空产生的负压作用下,使得人体腔体内的液体能够通过吸引孔进入吸引头,接着进入吸引管管体和插接管,最终由插接管进入外接管内和与外接管内连通的收集容器内。
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力胶圈的最小内径不大于插接管的外径,且弹力胶圈套设在插接管外侧,所述弹力胶圈的内壁与贴合垫片的一侧表面贴合,且该表面还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贯穿弹力胶圈表面开设的避让孔,所述贴合垫片上远离
弹力胶圈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凸起,若干个所述第一凸起与若干圈环形凹槽一一对应,所述外接管侧壁固定于第一凸起与若干圈环形凹槽之间。
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卷绕部包括传动齿轮、卷绕轮、转轴和牵引绳,所述传动齿轮的中心位置通过转轴连接卷绕轮,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固定管侧壁,所述牵引绳的一端缠绕在卷绕轮上,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杆上开设的穿绳孔内,所述贴合垫片和卷绕部的数量均为若干个,若干个贴合垫片和卷绕部关于固定管轴对称分布,传动齿轮的数量此处不做限制,牵引绳的材质也不做限制,转动调节部能够带动传动齿轮旋转,进而带动卷绕轮旋转,旋转的卷绕轮是通过卷绕牵引绳的方式将拉力传递给贴合垫片的,从而实现了扩张弹力胶圈的口径的功能,同时,弹力胶圈变形收缩时,又会通过牵引绳带动卷绕轮和传动齿轮反向旋转,进而带动转动调节部复位,具备操作方便的特点。
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管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卷绕部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固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式限位台,所述固定式限位台的直径大于固定管的直径,所述固定管的另一端还螺纹连接有装配式限位环,所述转动调节部分布于固定式限位台与装配式限位环之间,固定式限位台的直径大于固定管的直径,也可以理解为固定式限位台高出于固定管的外壁,以此来形成一圈限位台阶,防止转动调节部出现轴向偏移,装配式限位环的限位原理与固定式限位台的限位原理一致,可拆卸式的装配式限位环的设计则是为了便于拆装转动调节部,便于对其进行维修或更换。
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调节部包括转动环、内侧轮齿、外侧轮齿和第二凸起,所述转动环套设于固定管外侧,且转动环的两个断面分别与固定式限位台与装配式限位环贴合连接,所述内侧轮齿均匀分布于转动环的内圈,所述传动齿轮与内侧轮齿啮合连接,所述外侧轮齿均与分布于转动环的外圈,所述转动环的外圈远离外侧轮齿的一端还均匀分布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的设计是为了增加转动环外圈的摩擦力,第二凸起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果将转动调节部设计为手动旋转的方式,可将第二凸起设计为一根手柄,通过抓住手柄旋转转动环的方式,具备更加省力的特点,如果将转动调节部设计为使用工具(例如扳手等)旋转的方式,可将第二凸起设计为螺纹状等,以此来适配于不同的操作工具,此处不做限制,便不再进行赘述。
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式限位台上还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防松件,所述防松件包括棘爪和滑动块,所述棘爪固定连接在滑动块上,所述滑动块设计为燕尾块,所述安装槽设计为燕尾槽,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在安装槽内,所述棘爪与外侧轮齿摩擦连接,转动环朝着某一方向旋转来扩大弹力胶圈的口径时,外侧轮齿与棘爪摩擦连接,棘爪的设计能够防止转动环反向旋转,当弹力胶圈的口径调节好以后,医护人员不需要再手动抓住转动环,依靠棘爪的限位就能够将转动环的位置固定,起到了解放双手的作用,此时更加方便安装外接管,待外接管安装好以后,使用手指滑动滑动块,能够将棘爪从两个外侧轮齿之间抽出,在失去了限位和弹力胶圈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反向力的情况下,转动环能够自动旋转复位。
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贴合垫片上沿着固定管轴线方向延伸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弹力胶圈的两个断面分别与挡板的一侧贴合连接,所述挡板的另有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条,所述固定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条滑动连接在导向槽内。
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广角摄像头、集成电路板和基座,所述广角摄像头固定连接在集成电路板上,所述集成电路板固定连接在基座上,所述基座内设置有腔体和插接槽,所述腔体和插接槽连通,所述插接槽内设置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一端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设计为l形杆,所述调节杆滑动连接在腔体内,所述楔形块与腔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活动套设在调节杆上,所述分隔板上固定连接有与插接槽插合连接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表面开设有与楔形块插合连接的限位孔,将摄像头组件放入吸引头内的过程中(要保证插接槽与限位杆对齐),限位杆会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顶压插接槽内的楔形块,楔形块上倾斜面的设计,使得限位杆端部一边与楔形块滑动连接,一边推动楔形块水平移动,当楔形块到达与限位杆上的限位孔所在的位置时,复位弹簧的弹性变形会带动楔形块进入限位孔内,从而实现了快速安装的功能,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拨动调节杆,能够将楔形块从限位孔内抽出,实现了快速拆卸的功能,具备便于拆装以及便于更换与维修广角摄像头的特点。
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引管管体远离吸引头的一端还安装有手柄,所述手柄上安装有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的控制按钮,所述集成电路板通过导线连接控制按钮,所述导线贴合连接在吸引管管体内壁。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1、当需要将吸引管管体与吸痰管、胸腔管、腹腔引流管、尿管等一系列医用腔内管道(外接管)安装时,首先手动或使用工具朝着某一方向旋转转动调节部,旋转的转动调节部能够带动卷绕部做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的卷绕部能够为贴合垫片施加拉力,在该拉力的驱使下,能够带动弹力胶圈朝着口径变大的方向做径向的扩张运动,能够根据外接管的直径调节弹力胶圈的口径大小,具备实用性强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然后将外接管放入弹力胶圈,最后松开转动调节部,弹力胶圈的弹力变形能够自动复位(朝着口径变小的方向做径向的扩张运动),从而将外接管夹持固定,在此过程中,弹力胶圈的弹力还会带动卷绕部和转动调节部复位,具备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够解决插入病人腔内管道有可视的功能便于医疗操作,另外探头以及整体可视装置还可以在一次性吸痰管上重复安装反复使用,这样可拆卸的设计便于配合一次性吸痰管的使用,节省成本,也便于清洗和安装,解决了现有的医用腔内管道可视化的电子内窥装置存在不方便与不同规格的医用腔内管道连接的问题;
17.2、本方案中插接管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软质材料制作而成的外接管的安装,还能够满足硬质或刚性材料制作而成的外接管的安装,特别是软质材料制作而成的外接管,如果没有插接管,在受到弹力胶圈和贴合垫片的挤压时,由于缺少内部支撑,必然会变形,从而导致外接管无法正常排出液体,插接管的设计起到了支撑和防止变形的作用,保证液体的正常排放;
18.3、插接管和贴合垫片相配合的设计,贴合垫片上的第一凸起与圈环形凹槽之间的相互配合类似于犬牙咬合的方式,能够将外接管挤压在第一凸起与圈环形凹槽之间,通过此种方式来增加外接管轴向运动的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接管的固定效果,具备牢固性好的特点;
19.4、传动齿轮的数量此处不做限制,牵引绳的材质也不做限制,转动调节部能够带动传动齿轮旋转,进而带动卷绕轮旋转,旋转的卷绕轮是通过卷绕牵引绳的方式将拉力传
递给贴合垫片的,从而实现了扩张弹力胶圈的口径的功能,同时弹力胶圈变形收缩时,又会通过牵引绳带动卷绕轮和传动齿轮反向旋转,进而带动转动调节部复位,具备操作方便的特点;
20.5、转动环朝着某一方向旋转来扩大弹力胶圈的口径时,外侧轮齿与棘爪摩擦连接,棘爪的设计能够防止转动环反向旋转,当弹力胶圈的口径调节好以后,医护人员不需要再手动抓住转动环,依靠棘爪的限位就能够将转动环的位置固定,起到了解放双手的作用,此时更加方便安装外接管,待外接管安装好以后,使用手指滑动滑动块,能够将棘爪从两个外侧轮齿之间抽出,在失去了限位和弹力胶圈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反向力的情况下,转动环能够自动旋转复位,整个操作过程,具备便捷省力的特点。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医用腔内管道可视化的电子内窥装置的正视图。
2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安装机构的侧视图。
23.图3为本发明图2中a-a的断面图。
2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弹力胶圈的立体图。
2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贴合垫片的立体图。
2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弹力胶圈和贴合垫片的装配图。
2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管的立体图。
2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弹力胶圈、贴合垫片和固定管的装配图。
2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卷绕部的立体图。
3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弹力胶圈、贴合垫片、固定管和卷绕部的装配图。
31.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动调节部的立体图。
32.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动调节部和固定管的装配图。
33.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装配式限位环和装配式限位环的装配图。
34.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松件和固定管的装配示意图。
35.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松件的立体图。
36.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松件与转动调节部和固定管的装配图。
37.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通管的立体图。
38.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通管与安装机构的装配图。
39.图19为本发明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40.图20为本发明图19中b的局部放大图。
41.图21为本发明图16中c的局部放大图。
42.图中:1-吸引管管体、2-吸引头、21-吸引孔、22-分隔板、23-透明防护罩、3-摄像头组件、31-广角摄像头、32-集成电路板、33-基座、331-插接槽、332-腔体、333-楔形块、334-复位弹簧、335-调节杆、34-导线、4-连通管、41-插接管、42-环形凹槽、5-安装机构、51-弹力胶圈、511-避让孔、52-贴合垫片、521-挡板、522-导向条、523-第一凸起、524-固定杆、525-穿绳孔、53-固定管、531-安装孔、532-固定式限位台、533-固定板、534-导向槽、535-安装槽、54-卷绕部、541-传动齿轮、542-卷绕轮、543-转轴、544-牵引绳、55-转动调节部、551-转动环、552-内侧轮齿、553-外侧轮齿、554-第二凸起、56-装配式限位环、57-防松件、571-棘
爪、572-滑动块、6-手柄、61-控制按钮、7-外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44.请参阅图1至图2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腔内管道可视化的电子内窥装置,包括吸引管管体1、吸引头2和摄像头组件3,所述吸引头2安装在吸引管管体1的一端,所述吸引头2的侧壁开设有吸引孔21,所述吸引头2的内壁安装有分隔板22,所述摄像头组件3安装在分隔板22上远离吸引孔21的一侧,分隔板22起到阻挡吸引管管体1内的液体进入摄像头组件3内的作用,同时也起到固定摄像头组件3的作用,所述吸引头2的另一端安装有透明防护罩23,透明防护罩23与吸引头2螺纹连接,起到了密封防水的作用,防止液体进入吸引头内损坏摄像头组件3,与此同时,透明防护罩23也不会遮挡摄像头组件3的拍摄视野,所述吸引管管体1上远离吸引头2的一端通过连通管4连接有安装机构5,所述安装机构5与外接管7连接,所述安装机构5包括弹力胶圈51、贴合垫片52、固定管53、卷绕部54和转动调节部55,所述固定管53固定连接在连通管4上,所述贴合垫片52贴合在弹力胶圈51内壁,所述卷绕部54安装在固定管53侧壁,所述转动调节部55活动套设在固定管53外侧,所述卷绕部54的一侧与转动调节部55连接,所述卷绕部54的另一侧与贴合垫片52连接,所述外接管7套设于弹力胶圈51内。
45.以上方案中,当需要将吸引管管体1与吸痰管、胸腔管、腹腔引流管、尿管等一系列医用腔内管道(外接管7)安装时,首先手动或使用工具朝着某一方向旋转转动调节部55,旋转的转动调节部55能够带动卷绕部54做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的卷绕部54能够为贴合垫片52施加拉力,在该拉力的驱使下,能够带动弹力胶圈51朝着口径变大的方向做径向的扩张运动,能够根据外接管7的直径调节弹力胶圈51的口径大小,具备实用性强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然后将外接管7放入弹力胶圈51,最后松开转动调节部55,弹力胶圈51的弹力变形能够自动复位(朝着口径变小的方向做径向的扩张运动),从而将外接管7夹持固定,在此过程中,弹力胶圈51的弹力还会带动卷绕部54和转动调节部55复位,具备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够解决插入病人腔内管道有可视的功能便于医疗操作,另外探头以及整体可视装置还可以在一次性吸痰管上重复安装反复使用,这样可拆卸的设计便于配合一次性吸痰管的使用,节省成本,也便于清洗和安装,解决了现有的医用腔内管道可视化的电子内窥装置存在不方便与不同规格的医用腔内管道连接的问题,当然,吸痰管只是众多医用腔内管道中的其中一种,该装置可适用于现有市场上的其它医用腔内管道,甚至还可应用于出医疗器材之外的其它管道之间的连接。
46.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组件3包括广角摄像头31、集成电路板32和基座33,所述广角摄像头31固定连接在集成电路板32上,所述集成电路板32固定连接在基座33上,所述基座33内设置有腔体332和插接槽331,所述腔体332和插接槽331连通,所述插接槽331内设置有楔形块333,所述楔形块333的一端连接有调节杆335,所述调节杆335设计为l形杆,所述调节杆335滑动连接在腔体332内,所述楔形块333与腔体332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34,所述复位弹簧334活动套设在调节杆335上,所述分隔板22上固定连接有与插接槽331插合连接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表面开设有与楔形块333插合连接的限位孔,将摄像头组件3放入吸
引头2内的过程中(要保证插接槽331与限位杆对齐),限位杆会克服复位弹簧334的弹力顶压插接槽331内的楔形块333,楔形块333上倾斜面的设计,使得限位杆端部一边与楔形块333滑动连接,一边推动楔形块333水平移动,当楔形块333到达与限位杆上的限位孔所在的位置时,复位弹簧334的弹性变形会带动楔形块333进入限位孔内,从而实现了快速安装的功能,克服复位弹簧334的弹力拨动调节杆335,能够将楔形块333从限位孔内抽出,实现了快速拆卸的功能,具备便于拆装以及便于更换与维修广角摄像头31的特点。
47.进一步的,所述吸引管管体1远离吸引头2的一端还安装有手柄6,便于医护人员将吸引头2和吸引管管体1插入患者腔体内,所述手柄6上安装有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的控制按钮61,所述集成电路板32通过导线34连接控制按钮61,通过打开和关闭控制按钮61,能够起到控制摄像头组件3开启和关闭的功能,所述导线34贴合连接在吸引管管体1内壁,能够保证从患者体内抽取的液体能够更加通畅的流经吸引管管体1。
48.请参阅图17,作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述连通管4的端部沿着轴线方向连接有插接管41,所述吸引管管体1、连通管4和插接管41连通,所述插接管41的外径小于连通管4的外径,所述外接管7套设在插接管41外侧,所述插接管41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圈环形凹槽42。
49.以上方案中,插接管41的外径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现有市场上的最小口径的医用腔内管道,从而保证任何一个医用腔内管道都能够套设在插接管41的外侧,插接管41还设计为刚性管,具体材质不做限制,目的是为了防止反复的拆装过程中出现变形或断裂,插接管41端部设计有便于医用腔内管道(外接管7)套设的倒角,外接管7连接外界抽真空设备,在抽真空产生的负压作用下,使得人体腔体内的液体能够通过吸引孔21进入吸引头2,接着进入吸引管管体1和插接管41,最终由插接管41进入外接管7内和与外接管7内连通的收集容器内。
50.本方案中插接管41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软质材料制作而成的外接管7的安装,还能够满足硬质或刚性材料制作而成的外接管7的安装,特别是软质材料制作而成的外接管7,如果没有插接管41,在受到弹力胶圈51和贴合垫片52的挤压时,由于缺少内部支撑,必然会变形,从而导致外接管7无法正常排出液体,插接管41的设计起到了支撑和防止变形的作用,保证液体的正常排放。
51.请参阅图3至图6、图17,作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述弹力胶圈51的最小内径不大于插接管41的外径,且弹力胶圈51套设在插接管41外侧,初始状态下弹力胶圈51能够紧紧包裹在插接管41外侧,需要安装外接管7时,再通过扩大弹力胶圈51口径的方式将其从外接管7外侧移开,便于将外接管7套设在插接管41外侧,所述弹力胶圈51的内壁与贴合垫片52的一侧表面贴合,且该表面还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24,所述固定杆524贯穿弹力胶圈51表面开设的避让孔511,弹力胶圈51在变形时避让孔511的大小在发生变化,所述贴合垫片52上远离弹力胶圈5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凸起523,若干个所述第一凸起523与若干圈环形凹槽42一一对应,第一凸起523可设计为限位筋,限位筋能够嵌入在环形凹槽42内,所述外接管7侧壁固定于第一凸起523与若干圈环形凹槽42之间,卷绕部54产生的拉力在沿着径向方向拉动贴合垫片52的同时,会带动弹力胶圈51变形。
52.以上方案中,此处插接管41和贴合垫片52相配合的设计,除了起到防止外接管7变形或保证外接管7正常排出液体之外,还能够防止外接管7出现轴向滑动的现象,因为弹力胶圈51的弹力是方向是径向的,是一种通过增加外接管7对插接管41的压力来增加摩擦力
的固定或限位方式,然而在使用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用力拖拽或拉扯外接管7或电子内窥装置的情况,此时就很容易使外接管7从插接管41上脱落,然而本方案中贴合垫片52上的第一凸起523与圈环形凹槽42之间的相互配合类似于犬牙咬合的方式,能够将外接管7挤压在第一凸起523与圈环形凹槽42之间,通过此种方式来增加外接管7轴向运动的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接管7的固定效果,具备牢固性好的特点。
53.请参阅图3、图5和图9,作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述卷绕部54包括传动齿轮541、卷绕轮542、转轴543和牵引绳544,所述传动齿轮541的中心位置通过转轴543连接卷绕轮542,所述转轴543转动连接在固定管53侧壁,所述牵引绳544的一端缠绕在卷绕轮542上,牵引绳544的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杆524上开设的穿绳孔525内,所述贴合垫片52和卷绕部54的数量均为若干个,若干个贴合垫片52和卷绕部54关于固定管53轴对称分布。
54.以上方案中,传动齿轮541的数量此处不做限制,牵引绳544的材质也不做限制,转动调节部55能够带动传动齿轮541旋转,进而带动卷绕轮542旋转,旋转的卷绕轮542是通过卷绕牵引绳544的方式将拉力传递给贴合垫片52的,从而实现了扩张弹力胶圈51的口径的功能,同时,弹力胶圈51变形收缩时,又会通过牵引绳544带动卷绕轮542和传动齿轮541反向旋转,进而带动转动调节部55复位,具备操作方便的特点。
55.请参阅图7至图13,作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述固定管53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531,所述卷绕部54安装在安装孔531内,所述固定管5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式限位台532,所述固定式限位台532的直径大于固定管53的直径,所述固定管53的另一端还螺纹连接有装配式限位环56,所述转动调节部55分布于固定式限位台532与装配式限位环56之间。
56.以上方案中,固定式限位台532的直径大于固定管53的直径,也可以理解为固定式限位台532高出于固定管53的外壁,以此来形成一圈限位台阶,防止转动调节部55出现轴向偏移,装配式限位环56的限位原理与固定式限位台532的限位原理一致,可拆卸式的装配式限位环56的设计则是为了便于拆装转动调节部55,便于对其进行维修或更换。
57.请参阅图11至图13,作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述转动调节部55包括转动环551、内侧轮齿552、外侧轮齿553和第二凸起554,所述转动环551套设于固定管53外侧,且转动环551的两个断面分别与固定式限位台532与装配式限位环56贴合连接,所述内侧轮齿552均匀分布于转动环551的内圈,所述传动齿轮541与内侧轮齿552啮合连接,所述外侧轮齿553均与分布于转动环551的外圈,所述转动环551的外圈远离外侧轮齿553的一端还均匀分布有第二凸起554。
58.以上方案中,第二凸起554的设计是为了增加转动环551外圈的摩擦力,第二凸起554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果将转动调节部55设计为手动旋转的方式,可将第二凸起554设计为一根手柄,通过抓住手柄旋转转动环551的方式,具备更加省力的特点,如果将转动调节部55设计为使用工具(例如扳手等)旋转的方式,可将第二凸起554设计为螺纹状等,以此来适配于不同的操作工具,此处不做限制,便不再进行赘述。
59.若干个传动齿轮541均与转动环551上的内侧轮齿552啮合连接,从而达到转动环551同时带动若干个传动齿轮541一同旋转的目的,此处可参考行星齿轮,然而外侧轮齿553不同于内侧轮齿552,外侧轮齿553可参考棘轮上的轮齿的设计。
60.请参阅图7、图15、图16和图21,作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述固定式限位台532上
还设置有安装槽535,所述安装槽535内安装有防松件57,所述防松件57包括棘爪571和滑动块572,所述棘爪571固定连接在滑动块572上,所述滑动块572设计为燕尾块,所述安装槽535设计为燕尾槽,所述滑动块572滑动连接在安装槽535内,所述棘爪571与外侧轮齿553摩擦连接。
61.以上方案中,转动环551朝着某一方向旋转来扩大弹力胶圈51的口径时,外侧轮齿553与棘爪571摩擦连接,棘爪571的设计能够防止转动环551反向旋转,当弹力胶圈51的口径调节好以后,医护人员不需要再手动抓住转动环551,依靠棘爪571的限位就能够将转动环551的位置固定,起到了解放双手的作用,此时更加方便安装外接管7,待外接管7安装好以后,使用手指滑动滑动块572,能够将棘爪571从两个外侧轮齿553之间抽出,在失去了限位和弹力胶圈51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反向力的情况下,转动环551能够自动旋转复位,整个操作过程,具备便捷省力的特点。
62.请参阅图5至图8,作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述贴合垫片52上沿着固定管53轴线方向延伸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挡板521,所述弹力胶圈51的两个断面分别与挡板521的一侧贴合连接,所述挡板521的另有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条522,所述固定管5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33,所述固定板533表面开设有导向槽534,所述导向条522滑动连接在导向槽534内,。
63.以上方案中,挡板521的设计是为了防止弹力胶圈51出现轴向偏移或变形的情况,导向条522在导向槽534内沿着径向方向滑动的设计,能够保证弹力胶圈51能够稳定的进行径向的扩张运动。
64.本技术使用时,首先手动或手动操作工具旋转转动环551,转动环551同时带动若干个传动齿轮541和卷绕轮542一同旋转,旋转的卷绕轮542是通过卷绕牵引绳544的方式将拉力传递给贴合垫片52的,贴合垫片52上的导向条522在导向槽534内沿着径向方向滑动的设计,能够保证弹力胶圈51能够稳定的进行径向的扩张运动,从而实现了扩张弹力胶圈51的口径的功能;然后将外接管7套设在插接管41外侧,接着待外接管7安装好以后,使用手指滑动滑动块572,能够将棘爪571从两个外侧轮齿553之间抽出,在失去了限位和弹力胶圈51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反向力的情况下,转动环551能够自动旋转复位,弹力胶圈51能够将外接管7紧紧包裹在插接管41外侧,插接管41和贴合垫片52相配合的设计,除了起到防止外接管7变形或保证外接管7正常排出液体之外,还能够防止外接管7出现轴向滑动的现象,因为弹力胶圈51的弹力是方向是径向的,是一种通过增加外接管7对插接管41的压力来增加摩擦力的固定或限位方式,然而在使用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用力拖拽或拉扯外接管7或电子内窥装置的情况,此时就很容易使外接管7从插接管41上脱落,然而本方案中贴合垫片52上的第一凸起523与圈环形凹槽42之间的相互配合类似于犬牙咬合的方式,能够将外接管7挤压在第一凸起523与圈环形凹槽42之间,通过此种方式来增加外接管7轴向运动的阻力,此时便完成了对外接管7的稳固安装;
65.将摄像头组件3放入吸引头2内的过程中(要保证插接槽331与限位杆对齐),限位杆会克服复位弹簧334的弹力顶压插接槽331内的楔形块333,楔形块333上倾斜面的设计,使得限位杆端部一边与楔形块333滑动连接,一边推动楔形块333水平移动,当楔形块333到达与限位杆上的限位孔所在的位置时,复位弹簧334的弹性变形会带动楔形块333进入限位孔内,从而实现了快速安装的功能,通过手持手柄6,能够将吸引头2插入患者腔体内,在插
入的过程中,通过控制按钮61开启广角摄像头31,便于医护人员查看腔体内的具体状况,外接管7连接外界抽真空设备,在抽真空产生的负压作用下,使得人体腔体内的液体能够通过吸引孔21进入吸引头2,接着进入吸引管管体1和插接管41,最终由插接管41进入外接管7内和与外接管7内连通的收集容器内,此时便完成了患者腔体内液体的抽取过程。
66.综上所述,当需要将吸引管管体1与吸痰管、胸腔管、腹腔引流管、尿管等一系列医用腔内管道(外接管7)安装时,首先手动或使用工具朝着某一方向旋转转动调节部55,旋转的转动调节部55能够带动卷绕部54做旋转运动,旋转运动的卷绕部54能够为贴合垫片52施加拉力,在该拉力的驱使下,能够带动弹力胶圈51朝着口径变大的方向做径向的扩张运动,能够根据外接管7的直径调节弹力胶圈51的口径大小,具备实用性强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然后将外接管7放入弹力胶圈51,最后松开转动调节部55,弹力胶圈51的弹力变形能够自动复位(朝着口径变小的方向做径向的扩张运动),从而将外接管7夹持固定,在此过程中,弹力胶圈51的弹力还会带动卷绕部54和转动调节部55复位,具备便于操作的特点,解决了现有的医用腔内管道可视化的电子内窥装置存在不方便与不同规格的医用腔内管道连接的问题。
67.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性、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