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煤场地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煤场结构与流程

2022-04-27 06:24: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煤场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本体,所述地基本体上设有地下廊道和若干桩基础单元,各所述桩基础单元由多个第一桩基础呈圆周分布围合而成,若干所述桩基础单元由内到外依次排布且同心设置,所述地下廊道的一端设于所述桩基础单元的中心,另一端径向向位于最外侧的桩基础单元的边缘延伸;所述地下廊道位于所述桩基础单元的中心的一端设有第一地基井,所述地下廊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地基井,所述地下廊道的底部设有若干第二桩基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场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本体的表面高度自其中心向其边缘逐渐降低。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煤场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桩基础单元中的相邻两个桩基础之间的距离大于2.1米。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煤场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廊道的长度大于109米。5.一种煤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挡煤墙、顶盖、栈桥、斗轮机、传送机构以及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煤场地基结构,所述挡煤墙设于所述地基本体上并环设于最外侧的桩基础单元边缘的外侧;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地基本体的上方并与所述挡煤墙的上端连接;所述斗轮机位于所述地基本体上并设于所述挡煤墙与所述地基结构围成的空间内,所述斗轮机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第一地基井内;所述栈桥的一端与所述斗轮机相连,另一端穿设于所述顶盖;所述传送机构设于所述地下廊道内,所述传送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斗轮机相连,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地下廊道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设有第一环形采光带、第二环形采光带和环形百叶窗,所述第一环形采光带和第二环形采光带设于所述顶盖上;所述环形百叶窗的一端与第一环形采光带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环形采光带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场结构还包括环形马道和检修爬梯,所述环形马道和所述检修爬梯设于所述顶盖的内部。8.一种煤场地基施工方法,其用于施工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煤场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地基本体划分成中心区域和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外侧的外围区域;s2、对地基本体的外围区域制作桩基础单元;同时,制作地下廊道,其包括以下步骤:s21、开挖基坑,放坡;s22、打基坑两侧的钢板桩,并在基坑两侧的钢板桩上接驳混凝土桩;s23、开挖自地基本体的中心向外边缘延伸的地下通道;s24、在基坑两侧的钢板桩上继续接驳混凝土桩;s25、对基坑和地下通道进行防水施工;s26、制作第一地基井和第二地基井,并在第一地基井和第二地基井中设置预埋件;s3、对地基本体的中心区域制作桩基础单元。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煤场地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的半径为65米-70
米,所述基坑的深度为7米-12米。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煤场地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煤场结构,包括地基本体,所述地基本体上设有地下廊道和若干桩基础单元,各所述桩基础单元由多个第一桩基础呈圆周分布围合而成,若干所述桩基础单元由内到外依次排布且同心设置,通过设置若干同心设置的桩基础单元,在施工时能快速定位到打坏的第一桩基础;同时,在地下廊道的底部设置第二桩基础,可以对地下廊道结构进行支撑。本发明还包括煤场地基结构的施工方法,通过将地基本体分为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对地基本体的外围区域制作桩基础单元;同时对地下廊道进行施工,可以缩短工期,节约造价,同时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质量和安全的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4/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