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阀装置、流体循环回路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06:17: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阀装置,具备:流路形成部(14、720),形成有至少1个供流体通过的流路孔(141、142、722、723、724、725);驱动部(16),输出旋转力;轴(20、740),通过上述驱动部输出的旋转力而以规定的轴心(cl)为中心进行旋转;转子(22、750),具有相对于上述流路形成部中的开口有上述流路孔的开口面(140、721)滑动的滑动面(220、751),随着上述轴的旋转而增减上述流路孔的开度;施力部件(26、770),将上述转子朝向上述流路形成部施力;以及连结构造(24、28、32、760、780),将上述轴相对于上述转子连结为能够倾斜运动,使得不论上述轴的姿势如何都维持上述滑动面与上述开口面的接触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上述连结构造包括将上述轴的配合部(20c)嵌入到设置于上述转子的配合孔(223)的配合构造(28、780),上述配合孔为在使上述配合部配合的状态下以使上述轴能够倾斜运动的方式在上述配合孔与上述轴之间形成有间隙的大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上述轴具有被从上述驱动部传递旋转力的一端侧部位(20a)以及与上述一端侧部位在上述轴的轴心方向上相反的另一端侧部位(20b),上述流路形成部设置有保持上述另一端侧部位的保持部(143、144),上述配合孔与上述配合部的间隙比上述保持部与上述配合部的间隙大。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阀装置,具备收容上述转子及上述流路形成部的壳体(12),上述流路形成部包括形成有上述流路孔并且以相对于上述壳体不能旋转的方式配置的圆盘状的定子(14)、及配置在上述定子与上述壳体之间的密封部件(3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上述连结构造构成为,包括以能够变更上述滑动面与上述轴的轴心所成的角度的方式连结上述轴及上述转子的万向接头(32)。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上述施力部件由在上述轴的轴心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261、262)构成。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装置,上述弹性部件由对于上述转子赋予压缩载荷的线圈状的压缩弹簧(261)构成。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阀装置,上述轴被配置在上述压缩弹簧的内侧。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阀装置,具备将上述转子向绕上述轴的轴心的周向的一侧施力的线圈状的扭簧(29),上述压缩弹簧被配置在上述扭簧的内侧,并且与上述扭簧相比匝数多。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上述轴设置有在上述轴的径向上突出的凸缘部(20d),
上述压缩弹簧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上述转子与上述凸缘部之间,以与上述转子一起旋转。11.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上述施力部件由以不仅将上述转子朝向上述流路形成部施力、还向绕上述轴的轴心的周向的一侧施力的方式相对于上述转子连结的弹性部件(261)构成。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上述阀装置适用于包括使上述流体与车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303)及使向上述车室内流动的空气与上述流体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304)在内的流体循环回路(300),上述阀装置具备:第1出口部(312),与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流体入口侧连接,使上述流体向上述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第2出口部(313),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流体入口侧连接,使上述流体向上述室内热交换器流出;以及入口部(311),与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流体出口侧及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流体出口侧连接,供上述流体从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及上述室内热交换器流入,通过使上述转子旋转位移,调整经过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上述流体与经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上述流体的流量比例。13.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上述阀装置适用于包括使上述流体与车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403)、利用上述流体来调整发热设备(ce)的温度的调温部(406)、以及使上述流体绕过上述室外热交换器而流动的旁通部(420)在内的流体循环回路(400),上述阀装置具备:第1出口部(432),与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流体入口侧连接,使上述流体向上述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第2出口部(433),与上述旁通部的流体入口侧连接,使上述流体向上述旁通部流出;以及入口部(431),与上述调温部的流体出口侧连接,供上述流体从上述调温部流入,通过使上述转子旋转位移,调整经过上述旁通部的上述流体与经过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上述流体的流量比例。14.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具备:供上述流体流入的第1入口部(700a);供上述流体流入的第2入口部(700c);至少1个出口部(700b、700d、700e),使上述流体向外部流出;以及主体部(701),在内侧形成有与上述第1入口部连通的第1入口侧空间(711a)及与上述第2入口部连通的第2入口侧空间(712c),上述转子以使上述第1入口侧空间的压力及上述第2入口侧空间的压力向相互相反方向作用的方式配置在上述主体部的内侧。
15.一种流体循环回路,具备:流体通过的多个设备(303、304、403、bt);以及阀装置(10、310、430、70),调整经过上述多个设备的上述流体的流量,上述阀装置包括:流路形成部(14、720),形成有至少1个供上述流体通过的流路孔(141、142、722、723、724、725);驱动部(16),输出旋转力;轴(20、740),通过上述驱动部输出的旋转力而以规定的轴心(cl)为中心进行旋转;转子(22、750),具有相对于上述流路形成部中的开口有上述流路孔的开口面(140、721)滑动的滑动面(220、751),上述转子随着上述轴的旋转而增减上述流路孔的开度;施力部件(26、770),将上述转子朝向上述流路形成部施力;以及连结构造(24、28、32、760、780),将上述轴相对于上述转子连结为能够倾斜运动,使得不论上述轴的姿势如何都维持上述滑动面与上述开口面的接触状态。

技术总结
阀装置(10)具备:流路形成部(14、720),形成有至少1个供流体通过的流路孔(141、142、722、723、724、725);以及驱动部(16),输出旋转力。阀装置具备通过驱动部输出的旋转力而以规定的轴心(CL)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20、740)。阀装置具备转子(22、750),该转子(22、750)具有相对于流路形成部中的开口有流路孔的开口面(140、721)滑动的滑动面(220、751),随着轴的旋转而增减流路孔的开度。阀装置具备将转子朝向流路形成部施力的施力部件(26、770)。阀装置具备将轴相对于转子连结为能够倾斜运动的连结构造(24、28、32、760、780),使得不论轴的姿势如何都维持滑动面与开口面的接触状态。何都维持滑动面与开口面的接触状态。何都维持滑动面与开口面的接触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翔太 岛田广树 樋口彰 水沼赳人 滨田拓也 佐野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电装
技术研发日:2020.08.07
技术公布日:2022/4/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