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燃料节能降尘的蒸汽发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25 04:56: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燃料节能降尘的蒸汽发生器装置。


背景技术:

2.蒸汽发生器是用于将水加热形成蒸汽以便供给需要蒸汽的工艺或生产设备的装置。蒸汽发生器通常采用燃烧物料进行水加热,但是现有的蒸汽发生器大部分炉膛都比较小,生物质颗粒的蒸汽发生器,只能烧生物质颗粒。燃油燃气蒸汽发生器只能用柴油或者气体燃料。而我们设计这种炉体结构的炉膛比较大,所以适合燃烧多种燃料,有效提高了燃料的使用范围。
3.此外,现有的蒸汽发生器的烟道比较狭窄,容易堵塞,造成烟气流通不畅,无法充分利用烟气的热量,烟气的利用率不高,造成烟气热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燃料节能降尘的蒸汽发生器装置,该装置方便燃烧多种燃料并可以有效除尘,提高烟气利用效率。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多燃料节能蒸汽发生器,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底座内设置有炉膛,底座的前侧及侧部共设置有多个进料通道,并安装有用于向炉膛及侧部的进料通道送风的鼓风机构,位于底座的上侧设置有用于通水加热制备蒸汽的炉胆机构,所述炉胆机构上设置有与炉膛相连通使烟气加热炉胆机构的烟道,所述机箱上设置有与烟道相通的出烟口,所述出烟口上连接用于水实现加热的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除尘装置。
6.进一步地,所述鼓风机构包括设置于炉膛下侧的灰道,所述灰道的侧壁内设置有风道,灰道的侧壁间隔布设有连通风道并倾斜向上用于向炉膛鼓风的进风管,底座的后侧设置有连接风道及鼓风机的鼓风管道。
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前侧开设有通入炉膛的第一进料通道及第二进料通道,底座的侧壁上斜向下开设有通入炉膛的第三进料通道,底座上与第三进料通道同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风道并用于向第三进料通道的端口送风的出风管。
8.进一步地,所述炉膛的侧壁堆砌有耐火砖,所述底座内经沿纵向铺设的炉排片分隔为炉膛与灰道,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伸入灰道内用于炉膛点火的点火器。
9.进一步地,位于侧部的进料通道上端连接有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设置在侧部的进料通道上端的风、料输入端,所述风、料输入端的上部连接有卧式螺杆输送机,风、料输入端的下部连接有送风管,风、料输入端的内腔且位于送风管的输出端上侧设置有使风拐入送料管的导向挡风板。
10.进一步地,所述风、料输入端的内腔经导向挡风板分隔为下部的进风腔和上部的进料腔,所述导向挡风板的悬空端与风、料输入端左侧壁之间形成入料口,导向挡风板的悬空端与进料管的下侧壁之间形成进风口。
11.进一步地,所述进风腔上安装有风量调节机构,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包括开设于进风腔侧壁的插槽,所述插槽内设置有一端穿入进风腔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外侧端具有向下的拐部,所述拐部上穿设有一端与进风腔侧壁固定连接的调节螺栓,所述螺杆位于拐部的外侧螺接有调节螺母。
12.进一步地,所述炉胆机构包括纵向设置且前部位于炉膛两侧的左侧炉胆和右侧炉胆,位于左侧炉胆和右侧炉胆之间设置有后部炉胆及位于后部炉胆上部前侧的总集汽罐,所述左侧炉胆、右侧炉胆内均设置有烟道并分隔为前部与后部,且左侧炉胆和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内侧均设置有进烟口,左侧炉胆的前部烟道和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均与左侧炉胆的后部烟道相连通,左侧炉胆的后部烟道经设置于后部炉胆的烟道及右侧炉胆的后部烟道与出烟口相通。
13.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炉胆、右侧炉胆、后部炉胆均包括供水管及位于供水管上侧的集汽罐,所述供水管与集汽罐之间经三排沿供水管径向间隔设置的水管组相连通,水管组由沿供水管长度方向密接的若干根水管组成,相邻两水管组之间形成烟气流通的通道;位于炉膛的后部还设置有用于实现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与左侧炉胆的后部烟道相连通的过渡烟道。
14.进一步地,所述预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沿烟气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入口、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经抽风机与除尘装置相连接的出口,壳体中部竖向设有用以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隔板,所述第一腔体上方与第二腔体上方之间设有烟道,第一腔体内部设有多个进水管,所述第二腔体内部设有多个分别与进水管连通的出水管。
15.进一步地,所述除尘装置包括沿烟气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进烟腔、多个进烟管、水池面和出烟管,所述进烟腔下方设有内部用于填充水的进烟水腔,多个进烟管位于进烟水腔内;所述进烟管下方设置有除尘水池,所述进烟腔侧部设置有内部用于填充水的出烟水腔,所述出烟管位于出烟水腔内并连通除尘水池。
16.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 该蒸汽发生器炉膛结构紧凑,方便燃烧多种物料;同时风道送出的进风管倾斜向上,有助于鼓入的风更好地助燃,提高燃烧的利用效率。
17.2. 鼓风管道将送入的风分一路给第三进料口,可以有效避免第三进料口内的物料堵塞,不仅无需另外设置鼓风机,节约能源,而且由于风道是设置于灰道侧壁会被炉膛部分加热,送出的热风也可以将生物质颗粒进行部分烘干。
18.3. 进料机构可以辅助生物质颗粒进入炉膛并避免进料管发生堵塞。在进气腔堵塞上侧设置导向挡风板可以更好地让风将生物质颗粒吹到炉膛中,也可以避免鼓入的风将生物质颗粒吹回到螺杆输送机内,以及避免送入的生物质颗粒落到进风腔中。
19.4. 该烟道的设置可以有效增加烟道的长度,从而可以充分利用烟气热量,提高烟气热量的利用率。同时,在烟道内设置挡压板,可以让烟气集中在炉胆的下部,从而更好地加热炉胆水管内的水,进一步提高烟气热量的利用率。
20.5. 在出烟口出设置预热装置可以利于烟气的余热对水进行预热,进一步提高烟气利用效率,节约能源。
21.6. 该预热装置通过让烟气依次经进烟口、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出烟口,利用烟气的余热对壳体内部进水管、出水管内的水进行加热,再将加热后的水回收至炉胆内利用,减
少能源损耗,同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2.7. 该除尘装置通过让烟气依次经进烟腔、多个进烟管、水池面后由出烟管排出,除尘水池内的水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有效进行除尘;设置的隔板可以防止烟气由除尘水池前面漏出。降低了严重中的粉尘以及降低烟气的热量,使其可以直排大气。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前视图(省略箱体前侧板);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图(省略箱体后侧板);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图(省略箱体左侧板);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省略箱体顶板);图5为本发明的箱体底座的前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图5的b-b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的图6省略耐火砖及炉排片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图7的c-c剖视图;图9为本发明的图3的a-a剖视图(省略箱体);图10为本发明的图1中进料机构的剖视图;图11为本发明的图10的d-d剖视图;图12为本发明的集汽罐的连接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的预热装置的剖视图;图14为本发明的预热装置的进水管或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的除尘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的图15的e-e剖视图示意图;图中:100-机箱
ꢀꢀ
110-炉膛
ꢀꢀ
111-耐火砖
ꢀꢀ
120-灰道
ꢀꢀ
121-点火器
ꢀꢀ
122-炉排片
ꢀꢀ
130-第一进料通道
ꢀꢀ
131-炉门
ꢀꢀ
140-第二进料通道
ꢀꢀ
141-罩盖
ꢀꢀ
142-螺栓
ꢀꢀ
150-第三进料通道
ꢀꢀ
151-卧式螺杆输送机
ꢀꢀ
152-送风管
ꢀꢀ
153-进料斗
ꢀꢀ
154-固定板
ꢀꢀ
155-螺杆
ꢀꢀ
156-驱动电机
ꢀꢀ
160-风道
ꢀꢀ
161-进风管
ꢀꢀ
162-鼓风管道
ꢀꢀ
163-出风管
ꢀꢀ
164-鼓风机
ꢀꢀ
170-风、料输入端
ꢀꢀ
171-导向挡风板
ꢀꢀ
172-进风腔
ꢀꢀ
173-进料腔
ꢀꢀ
174-入料口
ꢀꢀ
175-进风口
ꢀꢀ
176-插槽
ꢀꢀ
177-调节板
ꢀꢀ
178-调节螺栓
ꢀꢀ
179-调节螺母
ꢀꢀ
180-出烟口
ꢀꢀ
191-清灰口
ꢀꢀ
200-左侧炉胆
ꢀꢀ
201-进烟口
ꢀꢀ
202-u型烟道
ꢀꢀ
203-倒u型烟道
ꢀꢀ
210-左集汽罐
ꢀꢀ
220-左供水管
ꢀꢀ
230-左第一水管组
ꢀꢀ
231-第一隔板
ꢀꢀ
232-烟气汇入口
ꢀꢀ
233-输出口
ꢀꢀ
240-左第二水管组
ꢀꢀ
250-左第三水管组
ꢀꢀ
260-封板
ꢀꢀ
270-挡压板
ꢀꢀ
300-右侧炉胆
ꢀꢀ
301-进烟口
ꢀꢀ
302-入烟口
ꢀꢀ
303-出烟口
ꢀꢀ
310-右集汽罐
ꢀꢀ
320-右供水管
ꢀꢀ
330-右第一水管组
ꢀꢀ
331-第二隔板
ꢀꢀ
332-第三隔板
ꢀꢀ
333-烟气出口
ꢀꢀ
340-右第二水管组
ꢀꢀ
350-右第三水管组
ꢀꢀ
360-封板
ꢀꢀ
370-挡压板
ꢀꢀ
400-后部炉胆
ꢀꢀ
410-后集汽罐
ꢀꢀ
420-后供水管
ꢀꢀ
430-后第一水管组
ꢀꢀ
440-后第二水管组
ꢀꢀ
450-后第三水管组
ꢀꢀ
460-封板
ꢀꢀ
461-封板
ꢀꢀ
500-总集汽罐
ꢀꢀ
510-过渡第一水管组
ꢀꢀ
511-间隙
ꢀꢀ
520-过渡第二水管组
ꢀꢀ
530-过渡第三水管组
ꢀꢀ
540-供水管
ꢀꢀ
550-过渡烟道
ꢀꢀ
600-预热装置
ꢀꢀ
601-支管
ꢀꢀ
602-烟道
ꢀꢀ
610-壳体
ꢀꢀ
620-入口
ꢀꢀ
630-第一腔体
ꢀꢀ
640-第二腔体
ꢀꢀ
650-出口
ꢀꢀ
660-进水管
ꢀꢀ
670-出水管
ꢀꢀ
680-抽风机
ꢀꢀ
700-除尘装置
ꢀꢀ
710-进烟腔
ꢀꢀ
720-进烟管
ꢀꢀ
730-水池面
ꢀꢀ
740-出烟管
ꢀꢀ
750-进烟水腔
ꢀꢀ
760-出烟水

ꢀꢀ
770-除尘水池
ꢀꢀ
78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浅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25.参考图1至图16一种多燃料节能蒸汽发生器,包括机箱100,所述机箱的底座内设置有炉膛110。为了让整个蒸汽发生器可以燃烧多种燃料,底座前侧开设有通入炉膛的第一进料通道130及位于第一进料通道两侧的第二进料通道140,底座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入炉膛的第三进料通道150。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向炉膛及第三进料通道送风的鼓风机构,位于底座的上侧设置有用于通水加热制备蒸汽的炉胆机构,所述炉胆机构上设置有与炉膛相连通使烟气加热炉胆机构的烟道,所述机箱上设置有与烟道相通的出烟口180。所述出烟口上连接用于水实现加热的预热装置600,以便预热的水供给炉胆;所述预热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除尘装置700,从而对输出的烟气进行吸尘并降温,以便排入大气。
26.本实施例中,了更好地向炉膛鼓风,所述鼓风机构包括设置于炉膛下侧的灰道120,所述灰道的前端与外界相通。所述灰道的侧壁内设置有风道160,灰道的侧壁间隔布设有连通风道并倾斜向上用于向炉膛鼓风的进风管161,底座的后侧设置有连接风道及鼓风机164的鼓风管道162。位于灰道的两侧及后侧均设置有风道,风道之间相连通。从而将风鼓入灰道并向上进入炉膛。
27.本实施例中,为了生物质颗粒两更好地进入到炉膛内,所述底座上与第三进料通道同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风道并用于向第三进料通道的端口送风的出风管163,所述第三进料通道倾斜向下通入炉膛,从而通过风将生物质颗粒吹入炉膛。
28.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整个炉膛的使用寿命及耐火性能,所述炉膛的侧壁堆砌有耐火砖111。为了收集燃烧的灰及鼓风,所述底座内经沿纵向铺设的炉排片122分隔为炉膛与灰道。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伸入灰道内用于炉膛点火的点火器121,从而通过点火器实现炉膛的点火。
29.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燃烧的安全性,所述第一进料通道的端口上安装有炉门131,所述第二进料通道上安装有罩盖141并经螺栓142锁定。使用时,该第一进料通道通常用于体积较大的燃烧料的送入;第二进料通道通常用于粉末类燃烧料的送入。
30.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辅助生物质颗粒燃料通入炉膛,所述第三进料通道上连接有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三进料通道上端的风、料输入端170,所述风、料输入端的上部连接有卧式螺杆输送机151,风、料输入端的下部连接有送风管152,所述送风管与出风管163经管道相连通。风、料输入端的内腔且位于送风管的输出端上侧设置有使风拐入送料管的导向挡风板171,通过导向挡风板不仅可以将送入的风导入送料管,而且可以放置燃烧料落入送风管内。
31.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料输入端的内腔经导向挡风板分隔为下部的进风腔172和上部的进料腔173,所述导向挡风板的悬空端与风、料输入端左侧壁之间形成入料口174,导向挡风板的悬空端与进料管的下侧壁之间形成进风口175。
32.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生物质颗粒在输送过程中落入到进风腔内影响进风,所述
导向挡风板的俯视正投影完全遮挡进风腔。为了让生物质颗粒更好的落入进料管,所述导向挡风板的一端悬空并倾斜向下设置于风、料输入端内。
33.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进风量的调节,所述进风腔上安装有风量调节机构,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包括开设于进风腔侧壁的插槽176,所述插槽内设置有一端穿入进风腔的调节板177,所述调节板的外侧端具有向下的拐部,所述拐部上穿设有一端与进风腔侧壁固定连接的调节螺栓178,所述螺杆位于拐部的外侧螺接有调节螺母179。从而在调整调节板的位置后,旋转调节螺母,放置调节板继续往外移动。调节板伸入进气腔的长度越多则进气腔的风量越小,反之则风量越大。
34.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将生物质颗粒送入第三送料通道,所述卧式螺杆输送机的输出端与风、料送入端的进料腔相连通,卧式螺杆输送机上侧安装有进料斗153。为了驱动卧式螺杆输送机,所述卧式螺杆输送机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板154,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驱动卧式螺杆输送机的螺杆155旋转的驱动电机156,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经传动链条与螺杆的外侧端部相连接。
35.生物质颗粒料通过进料斗送入到卧式螺杆输送机上,通过卧式螺杆输送机的螺杆送入到入料口中,以便落入第三送料通道内。同时,通过送风管将风鼓入到进风腔,并通过导向挡风板使风将生物质颗粒料吹入到进料管,并最终送入炉膛进行燃烧。
36.本实施例中,所述炉胆机构包括纵向设置且前部位于炉膛110两侧的左侧炉胆200和右侧炉胆300,位于左侧炉胆和右侧炉胆之间设置有后部炉胆400及位于后部炉胆上部前侧的总集汽罐500,所述左侧炉胆、右侧炉胆内均设置有烟道并分隔为前部与后部,且左侧炉胆和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内侧均设置有进烟口201、301,左侧炉胆的前部烟道和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均与左侧炉胆的后部烟道相连通,左侧炉胆的后部烟道经设置于后部炉胆的烟道及右侧炉胆的后部烟道与外界相通,从而增加烟气的输出长度,进而充分利用烟气。
37.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炉胆、右侧炉胆、后部炉胆均包括供水管及位于供水管上侧的集汽罐,所述供水管与集汽罐之间经三排沿供水管径向间隔设置的水管组相连通,水管组由沿供水管长度方向密接的若干根水管组成,相邻两水管组之间形成烟气流通的通道;位于炉膛的后部还设置有用于实现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与左侧炉胆的后部烟道相连通的过渡烟道。
38.具体地,各炉胆构造见下文。
39.为了增加烟气在左侧炉胆内的烟道长度,所述左侧炉胆包括左集汽罐210和位于左集汽罐下侧的左供水管220,所述左供水管上自内侧向外侧依次安装有纵向设置且上端与左集汽罐相连通的左第一水管组230、左第二水管组240及左第三水管组250,从而将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输入到左集汽罐中。所述左第一水管组和左第三水管组的前、后端之间均经封板260封闭,从而使左第一水管组230、左第二水管组240及左第三水管组的前端之间形成u型烟道202,左第一水管组230、左第二水管组240及左第三水管组的后端之间形成倒u型烟道203。
40.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第一水管组和左第二水管组之间的中部经一对第一隔板231分隔为不相通的前部与后部,一对第一隔板之间形成通入左第二水管组与左第三水管组之间的烟气汇入口232,以便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汇入口通入左侧炉胆内的后部烟道。左第一水管组上位于第一隔板的前侧竖向开设进烟口201。炉膛内的烟气一
路经进烟口201送入,经u型烟道、倒u型烟道从开设于左第一水管组上位于后侧的第一隔板后方的输出口233送入到后部炉胆的烟道。
41.本实施例中,由于水管组内的水通常只装一半高度,为了让烟气都集中在水管组的下部对水管组进行加热,所述左第二水管组与左第三水管组上部的之间且位于前侧的第一隔板的旁侧固定有挡压板270。本实施例中,所述右侧炉胆包括右集汽罐310和位于右集汽罐下侧的右供水管320,所述右供水管上自内侧向外侧依次安装有纵向设置且上端与右集汽罐相连通的右第一水管组330、右第二水管组340及右第三水管组350,从而将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输入到右集汽罐中。所述右第一水管组和右第三水管组的前端之间经封板360封闭形成u型烟道,从而增加烟气的行程。
42.本实施例中,所述右第一水管组和右第二水管组之间的中部经第二隔板331分隔为不相通的前部与后部,右第一水管组位于第二隔板的前侧竖向开设进烟口301,位于第二隔板的后侧设置有依次连接右第一水管组、右第二水管组及右第三水管组的第三隔板332,从而使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与后部烟道不相通。第二板与第三隔板之间形成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的烟气出口333。炉膛内的烟气另一路经进烟口301送入,经右侧炉胆的的u型烟道、烟气出口送入到烟气汇入口232中,从而使两路烟气汇合成一路。
43.本实施例中,由于水管组内的水通常只装一半高度,为了让烟气都集中在水管组的下部对水管组进行加热,所述右第二水管组及右第三水管组上部的之间且位于第三隔板的前侧设置有挡压板370。
44.本实施例中,为了让烟气出口输出的烟气送入到烟气汇入口中,且充分利用烟气热量,位于炉膛的后部自前向后依次横向设置有过渡第一水管组510、过渡第二水管组520及过渡第三水管组530,所述过渡第一水管组、过渡第二水管组及过渡第三水管组的上、下端对应连通供水管540和总集汽罐500,从而将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输入到总集汽罐中。所述过渡第一水管组沿横向间隔设置有连通炉膛及进烟口的间隙511,所述过渡第二水管组、过渡第三水管组的两端分别与右侧炉胆、左侧炉胆密封连接,过渡第二水管组及过渡第三水管组形成连通烟气出口和烟气汇入口的过渡烟道550,从而两路烟道的连通。
45.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左侧炉胆的后部烟道与右侧炉胆的后部烟道相连通,所述后部炉胆包括后集汽罐410和位于后集汽罐下侧的后供水管420,所述后供水管上沿横向依次安装有纵向设置且上端与后集汽罐相连通的后第一水管组430、后第二水管组440及后第三水管组450,从而将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输入到后集汽罐中。后第一水管组、后第二水管组及后第三水管组的后端之间封板460封闭,后第一水管组和后第三水管组的前端之间经封板461封闭使后第一水管组、后第二水管组及后第三水管组之间形成u型烟道。同时后第一水管组的后端与左第一水管组的后端封闭连接,后第一水管组的侧面与左第一水管组之间相连通;后第三水管组的后端与右第一水管组的后端封闭连接,后第三水管组的侧面与右第一水管组之间相连通。从而使得左侧炉胆的后部烟道与右侧炉胆的后部烟道通过后侧炉胆的烟道实现连通。
46.本实施例中,为了让后部炉胆的烟气送入,所述右第一水管组的后部开设有与后部炉胆的烟道相连通的入烟口302,所述右第三水管组的后部开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出烟口303,从而让烟气输出。
47.本实施例中,各水管组均由依次并排设置的水管组成,相邻两水管之间的缝隙全部由焊接的铁片封死,从而充分利用烟气的热量。
48.本实施例中,各炉胆的集汽罐的输出端均与总集汽罐相连接,即左集汽罐、右集汽罐及后集汽罐的蒸汽均经管路与总集汽罐相连通,以便总集汽罐将收集的蒸汽输出。
49.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将燃烧过程中烟雾带走的灰进行收集,所述箱体内位于位于左侧炉胆和右侧炉胆的下侧还设置有积灰槽190,箱体的前侧壁开设有积灰槽的清灰口191,清灰口安装有可拆盖板。
50.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烟气的利用率,并对水进行预热,所述出烟口还连接有一用于水实现加热的预热装置600,所述预热装置内设置有若干用于装水的吸热钢管。烟气经预热装置后再排出,通过除尘设备除尘后再排入大气。
51.本实施例中,所述预热装置包括壳体610,所述壳体沿烟气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位于壳体左下侧的入口620、第一腔体630、第二腔体640、经抽风机680与除尘装置相连接的并位于壳体右下侧的出口650,壳体中部竖向设有用以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隔板,所述第一腔体上方与第二腔体上方之间设有烟道,第一腔体内部设有四个进水管660,所述第二腔体内部设有四个分别与进水管连通的出水管670。
52.本实施例中,四个进水管分别为第一进水管661、第二进水管662、第三进水管663和第四进水管664,四个出水管分别为第一出水管671、第二出水管672、第三出水管673和第四出水管674。
53.第一出水管输出端与第一进水管输入端之间、第一出水管输出端与第一进水管输入端之间、第一出水管输出端与第一进水管输入端之间、第一出水管输出端与第一进水管输入端之间均经支管连接。
54.预热装置工作时,烟气由入口进入,在第一腔体内由下至上移动,然后经烟道进入第二腔体内并由上至下移动,最后由出口排出并及抽风机及管道送入除尘装置。在烟气排放过程中,利用烟气的余热将进水管、出水管内的水加热至一定温度,以便将该预热的水供给各个的供水管。各个炉胆的供水管还连接接有补水管,以便为整个装置补充水。
55.本实施例中,为了均匀加热进水管、出水管内的水,充分利用烟气余热,每个进水管、出水管由上至下呈连续弯曲状。
56.本实施例中,每个进水管输出端与相应的出水管输入端之间经位于壳体上部的支管601连通。
57.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中部设有隔板8,用以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5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上方与第二腔体上方之间设有烟道602。
59.本实施例中,位于壳体内部的进烟管、出烟管外部设有吸热翅片。所述进烟管、出烟管中间部位于壳体内,所述进烟管前、后分别贯穿壳体前、后面。进水管输入端、出水管输出端设有阀门。
60.本实施例中,所述除尘装置包括沿烟气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进烟腔710、多个进烟管720、水池面730和出烟管740,所述进烟腔下方设有内部用于填充水的进烟水腔750,用以烟气经过水池面过滤清灰后由出烟管排出。
61.本实施例中,多个进烟管位于进烟水腔内;所述进烟管下方设置有用于装填水的除尘水池,除尘水池的水面形成水池面,所述进烟腔侧部设置有内部用于填充水的出烟水
腔760,所述出烟管位于出烟水腔内并连通除尘水池770。所述除尘水池与进烟管输出端具有一定间距。
62.本实施例中,位于进烟管输出端、出烟管输入端前方设有隔板780。隔板能够防止烟气由除尘水池前方漏出至空气中。
63.隔板、除尘水池、水池面形成一个密闭的过滤排放空间;该过滤排放空间一端与进烟管输出端连通,另一端与排烟管输入端连接。
64.除尘装置工作时,烟气由入口进入,向下通过多个进烟管进入除尘水池内,烟气经过除尘水池内的水过滤后,能够吸附烟灰等灰尘,烟气最后由出烟管排出至下一工序。同时进烟管通过进烟水腔对烟气进行降温,出烟管通过出烟水腔对烟气进行降温。
65.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66.本发明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67.另外,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68.本发明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设计出不同形式的多燃料节能蒸汽发生器装置并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