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纺织布料抗刮能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25 02:50: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纺织布料抗刮能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服装加工从面料来分为:梭织面料加工和针织面料加工。其中梭织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组织(近代也由于无梭织机的应用,此类面料的织造不用投梭形式,但面料仍归梭织类)。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3.人体穿着时有的部位松弛有的部位绷紧,不同状态遇到长时间刮动出现的纤维变化、着色情况变化。现有的检测装置均无法很好的模拟人体穿着时有的部位松弛有的部位绷紧的状态。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纺织布料抗刮能力检测装置,方便纺织布料抗刮能力检测。
5.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一种纺织布料抗刮能力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竖板,所述竖板固定连接方板,所述方板设置有两组对称的直槽一,每个所述直槽一内分别设置有圆杆一,每个所述圆杆一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方板,所述方板固定连接对称的方杆一,对称的所述方杆一分别固定连接一组均匀分布的圆杆二,所述方板固定连接两组对称的方块二,所述方板固定连接对称的方块一,一侧两个所述方块二分别固定连接支撑机构,所述方板固定连接检测机构。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对称的电机一,一侧两个所述方块二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电机一,对称的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方块二,对称的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分别固定连接螺杆二,对称的所述螺杆二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方块一,对称的所述螺杆二分别轴承连接对应的所述方块二。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对称的所述螺杆二的两段反向螺纹分别螺纹连接滑块一,每个所述滑块一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三,每个所述圆杆三分别设置在滑槽内,每个所述滑槽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直槽一内,每个所述圆杆一分别转动连接对应的所述滑槽。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每个所述滑槽分别固定连接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分别固定连接圆杆四。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每个所述圆杆二分别转动连接对称的方杆二,每个所述方杆二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五,每个所述方杆二分别设置有直槽二,每个所述圆杆四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直槽二内,其余所述直槽二内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所述圆杆五。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对称的电机二,所述方板固定连接对称的所述电机二,对称的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分别固定连接螺杆一,对称的所述螺杆一分别螺纹连接l板,所述l板固定连接对称的支撑块,所述l板固定连接电机支架,所述l板固定连接对称的方块三,对称的所述方块三分别固定连接圆杆六,对称的所述圆杆六分别固定连接圆块。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电机支架固定连接电机三,所述电机三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蜗杆,对称的所述支撑块分别轴承连接曲轴,所述曲轴固定连接蜗轮,所述蜗杆啮合所述蜗轮。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曲轴的两个折弯处分别转动连接t形轴,两个所述t形轴分别固定连接u形板二,两个所述u形板二分别转动连接t形板,两个所述t形板分别固定连接u形板一,两个所述t形板分别转动连接u板一,两个所述u板一分别固定连接方杆三,两个所述方杆三分别固定连接u板二,两个所述u板二分别转动连接滑块二,对称的所述圆杆六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滑块二。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滑块二分别固定连接刮针。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u形板一分别转动连接对应的所述方块三。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装置通过设置电机一,在相关元件的带动下,实现方杆二的摆动,实现方杆二端部带动布料向外扩张,模拟布料绷紧的状态,远离方杆二端部的布料自然的松弛,实现对人体穿着时有的部位松弛,有的部位绷紧的状态的模拟,通过控制电机一转动圈数,实现方杆二摆动幅度调整,实现模拟不同体态用户穿着时,布料的变化状态。
16.2、本装置通过设置电机二及电机三,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一转动一定圈数后,对电机二及电机三进行联合控制,在相关元件的带动下,使刮针保持始终贴合布料,模拟正常状态下,人穿着布料时,遇到的刮擦情况,对布料进行刮擦,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准确。
17.3、本装置通过使用控制器进行控制,实现将布料放置到方杆二形成区域后,对布料的抗刮能力实现自动检测,提高检测的效率。
18.4、本装置通过巧妙地设计,实现方杆二摆动,将布料撑开,实现模拟人体穿着时有的部位松弛,有的部位绷紧的状态。通过控制刮针的运动,使其沿布料表面移动,实现模拟不同状态遇到长时间刮动出现的纤维变化以及着色情况变化。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20.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1.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22.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3.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24.图6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25.图7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五。
26.图8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六。
27.图中:1、方板,2、竖板,3、底板,4、电机一,5、方块一,6、方块二,7、直槽一,8、圆杆一,9、电机二,10、螺杆一,11、方杆一,12、圆杆二,13、圆杆三,14、滑槽,15、滑块一,16、连接杆,17、圆杆四,18、直槽二,19、方杆二,20、圆杆五,21、蜗杆,22、电机三,23、电机支架,24、l板,25、支撑块,26、蜗轮,27、曲轴,28、u形板一,29、t形板,30、u板一,31、方杆三,32、u板二,33、刮针,34、滑块二,35、u形板二,36、t形轴,37、方块三,38、圆杆六,39、圆块,40、螺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9.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包括底板3,所述底板3固定连接竖板2,所述竖板2固定连接方板1,所述方板1设置有两组对称的直槽一7,每个所述直槽一7内分别设置有圆杆一8,每个所述圆杆一8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方板1,所述方板1固定连接对称的方杆一11,对称的所述方杆一11分别固定连接一组均匀分布的圆杆二12,所述方板1固定连接两组对称的方块二6,所述方板1固定连接对称的方块一5,一侧两个所述方块二6分别固定连接支撑机构,所述方板1固定连接检测机构。
30.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对称的电机一4,一侧两个所述方块二6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电机一4,对称的所述电机一4的输出轴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方块二6,对称的所述电机一4的输出轴分别固定连接螺杆二40,对称的所述螺杆二40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方块一5,对称的所述螺杆二40分别轴承连接对应的所述方块二6。
31.对称的所述螺杆二40的两段反向螺纹分别螺纹连接滑块一15,每个所述滑块一15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三13,每个所述圆杆三13分别设置在滑槽14内,每个所述滑槽14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直槽一7内,每个所述圆杆一8分别转动连接对应的所述滑槽14。
32.每个所述滑槽14分别固定连接连接杆16,每个所述连接杆16分别固定连接圆杆四17。每个所述圆杆二12分别转动连接对称的方杆二19,每个所述方杆二19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五20,每个所述方杆二19分别设置有直槽二18,每个所述圆杆四17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直槽二18内,其余所述直槽二18内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所述圆杆五20。
33.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对称的电机二9,所述方板1固定连接对称的所述电机二9,对称的所述电机二9的输出轴分别固定连接螺杆一10,对称的所述螺杆一10分别螺纹连接l板24,所述l板24固定连接对称的支撑块25,所述l板24固定连接电机支架23,所述l板24固定连接对称的方块三37,对称的所述方块三37分别固定连接圆杆六38,对称的所述圆杆六38分别固定连接圆块39。
34.所述电机支架23固定连接电机三22,所述电机三2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蜗杆21,对称的所述支撑块25分别轴承连接曲轴27,所述曲轴27固定连接蜗轮26,所述蜗杆21啮合所述蜗轮26。
35.所述曲轴27的两个折弯处分别转动连接t形轴36,两个所述t形轴36分别固定连接u形板二35,两个所述u形板二35分别转动连接t形板29,两个所述t形板29分别固定连接u形板一28,两个所述t形板29分别转动连接u板一30,两个所述u板一30分别固定连接方杆三31,两个所述方杆三31分别固定连接u板二32,两个所述u板二32分别转动连接滑块二34,对
称的所述圆杆六38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滑块二34。
36.两个所述滑块二34分别固定连接刮针33。
37.两个所述u形板一28分别转动连接对应的所述方块三37。
38.本发明的工作流程为:将布料缝制成圆筒状。
39.所述电机一4、所述电机二9及所述电机三22分别电性连接控制器。
40.初始状态时,方杆二19形成较窄较长区域,l板24远离方板1。
41.将布料环套在方杆二19形成区域。打开控制器,控制器打开电机一4,电机一4带动螺杆二40转动,螺杆二40带动滑块一15移动,滑块一15带动圆杆三13沿滑槽14移动,圆杆三13带动滑槽14摆动,滑槽14带动连接杆16摆动,连接杆16带动圆杆四17摆动同时沿直槽二18移动,圆杆四17带动相应的方杆二19摆动,四个方杆二19带动圆杆五20沿直槽二18移动,实现所有的方杆二19摆动,使方杆二19摆动接触布料带动布料运动,实现模拟人体穿着时有的部位松弛有的部位绷紧的状态。关闭电机一4。
42.控制器打开电机二9,电机二9带动螺杆一10转动,螺杆一10带动l板24移动,l板24带动方块三37、圆杆六38、圆块39、支撑块25、电机支架23、电机三22、蜗杆21、曲轴27、蜗轮26、t形轴36、u形板二35、t形板29、u形板一28、u板一30、方杆三31、u板二32、滑块二34及刮针33移动。与此同时,控制器控制电机三22转动,电机三22带动蜗杆21转动,蜗杆21带动蜗轮26转动,蜗轮26带动曲轴27转动,曲轴27带动t形轴36往复摆动,t形轴36带动u形板二35往复摆动,u形板二35带动t形板29往复摆动,t形板29带动u形板一28往复摆动,t形板29带动u板一30往复摆动,u板一30带动方杆三31往复移动,方杆三31带动u板二32往复移动,u板二32带动滑块二34沿圆杆六38往复移动,滑块二34带动刮针33沿布料表面往复移动,实现对布料的检测。
43.本装置通过设置电机一4,在相关元件的带动下,实现方杆二19的摆动,实现方杆二19端部带动布料向外扩张,模拟布料绷紧的状态,远离方杆二19端部的布料自然的松弛,实现对人体穿着时有的部位松弛,有的部位绷紧的状态的模拟,通过控制电机一4转动圈数,实现方杆二19摆动幅度调整,实现模拟不同体态用户穿着时,布料的变化状态。
44.本装置通过设置电机二9及电机三22,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一4转动一定圈数后,对电机二9及电机三22进行联合控制,在相关元件的带动下,使刮针33保持始终贴合布料,模拟正常状态下,人穿着布料时,遇到的刮擦情况,对布料进行刮擦,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准确。
45.本装置通过使用控制器进行控制,实现将布料放置到方杆二19形成区域后,对布料的抗刮能力实现自动检测,提高检测的效率。
46.本装置通过巧妙地设计,实现方杆二19摆动,将布料撑开,实现模拟人体穿着时有的部位松弛,有的部位绷紧的状态。通过控制刮针33的运动,使其沿布料表面移动,实现模拟不同状态遇到长时间刮动出现的纤维变化以及着色情况变化。
47.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