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碟簧组合的可调刚度弹簧装置

2022-04-24 13:35: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碟簧组合的可调刚度弹簧装置。


背景技术:

2.碟形弹簧又名贝勒维尔弹簧垫圈,碟形弹簧的形状为圆锥碟状,主要特点是行程短,所需空间小,组合使用方便,维修换装容易,安全性高。适用于空间小,负荷大的精密重型机械,其最佳使用范围是最大压缩行程的10%~75%之间。
3.碟形弹簧与螺旋弹簧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碟形弹簧可在较小的空间内承受较大的载荷;第二、碟形弹簧具有变刚度特性,通过改变碟簧内截锥高度与碟簧厚度的比值,可以得到不同的弹簧特性曲线,可以为直线型、渐增型、渐减型或者是组合形式,此外还可以通过由不同厚度碟簧组合或由不同片数叠合碟簧的不同组合方式得到变刚度特性;第三、碟形弹簧通过改变碟簧数量或碟簧的组合形式,可以得到不同的承载能力和特性曲线,因此每种尺寸的碟簧,都有很广泛的使用范围;第四、在承受很大载荷的组合碟簧中,每个碟簧的尺寸不大,有利于制造和热处理,当一些碟簧损坏时,只需个别更换,因而有利于维护和修理;第五、正确设计、制造的碟形弹簧,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第六、由于碟形弹簧是环形的,力是同心方式集中传递的。
4.然而,碟簧的变刚度特性不等同于刚度可调,变刚度的碟簧组合的特性曲线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不断调整碟簧组合方式与数目才能实现刚度可调的目的,所以目前缺少一个适用于碟簧组合的安装装置,该装置要能比较方便地装入和取出碟簧,即拆装方便,如此便可以快捷地变换碟簧组合的特性曲线。
5.根据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第六版《机械设计手册》可查,碟簧组合一共有5种常规组合方式,分别为:叠合组合、对合组合、复合组合、不同厚度组合、片数递增组合,这5种常见的串联组合方式存在着3种典型缺点:一是前3种组合形式的特性曲线是凸函数,对于某些需要使用凹函数特性曲线的场合无法使用;二是后2种组合形式的特性曲线虽然是凹函数,但是多段线的转折点位置难以计算,没有成熟公式可查询,而且转折点不明显,使用者想设计出具有转折点可控的多段式特性曲线的碟簧组合比较困难;三是后2种组合形式的多段式特性曲线的各段相互影响。以第5种片数递增类型的碟簧组合为例,假设其特性曲线是两段式,某种工况需要该碟簧组合的特性曲线经过两个数据点(x1,f1)和(x2,f2),x指碟簧组合压缩量,f为碟簧组合的反作用力,且(x1,f1)和(x2,f2)无法同时处在特性曲线的同一段上,通过反复调试发现,当特性曲线的第一段刚好经过(x1,f1)时,(x2,f2)很难刚好就处于第二段上,所以不得不对碟簧进行调整与更换以使(x2,f2)处于第二段上,但是由于该组合碟簧是一个串联整体,一旦更换里面任何一个碟簧,(x1,f1)所处的第一段曲线的位置就被改变,因此即使第二段曲线经过(x2,f2),第一段曲线的位置也已偏离了(x1,f1),顾此失彼。综上所述,对于某些工况要求碟簧组合的特性曲线一次性达到多个数据点时,这种传统的变刚度碟簧组合就难以应付。
6.此外,如果碟簧装置外壳采用的是封闭结构,在更换碟簧的时候需要把整个装置
取下再拆开,影响碟簧的更换效率,装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7.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碟簧组合的可调刚度弹簧装置,该装置的多段式特性曲线的转折点人为可控,从而实现弹簧装置的刚度可调的效果,且多段式特性曲线中的后面的曲线段的位置与形状更改不影响前面的曲线段的位置与形状,大碟簧和小碟簧拆装方便,碟簧更换增减方便。
8.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碟簧组合的可调刚度弹簧装置,它包括顶板,底板,小碟簧导柱,小碟簧,小调整垫片,底板固定螺钉,大碟簧导柱,大碟簧,大调整垫片和凹侧固定螺钉,所述的大碟簧导柱的一端插在底板上,大碟簧导柱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大调整垫片和串联的大碟簧后卡设在顶板上的大通孔内,所述的小碟簧导柱对称地设置在大碟簧导柱的两侧,小碟簧导柱的一端插在底板上,小碟簧导柱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小调整垫片和串联的小碟簧后卡设在顶板上的小通孔内;
9.顶板与外界固定组件通过外界固定组件自带的螺钉相连接,底板与外界运动组件通过底板固定螺钉相连接,或者是顶板与外界运动组件通过外界运动组件自带的螺钉相连接,底板与外界固定组件通过底板固定螺钉相连接,即外界运动组件和外界固定组件的位置可调换;
10.所述的小碟簧和大碟簧安装在小碟簧导柱和大碟簧导柱上,且碟簧与导柱之间均为间隙配合,顶板或底板外侧受到向内侧作用力后,小碟簧导柱和大碟簧导柱的端部分别在顶板的小通孔和大通孔内做直线移动;
11.所述的小碟簧导柱和大碟簧导柱的高度相同,串联的大碟簧的径向尺寸以及高度尺寸都大于其两侧串联的小碟簧的径向尺寸和高度尺寸,越靠外侧的小碟簧导柱上串联的小碟簧的高度尺寸越小,大碟簧导柱两侧对称的两个小碟簧导柱上串联的小碟簧的高度尺寸相同,当顶板或底板外侧受到向内侧作用力后,对称设置的小碟簧导柱可以保证工作的稳定性;
12.所述的大碟簧导柱端部和大通孔、小碟簧导柱端部和小通孔均为间隙配合,从而保证大碟簧导柱端部和小碟簧导柱端部在顶板通孔内滑动顺畅。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顶板包括互相配合安装在一起的顶板凸侧和顶板凹侧。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顶板凸侧和顶板凹侧连接处设有大通孔与小通孔,顶板凸侧还设有两个螺纹盲孔。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顶板凸侧和顶板凹侧通过凹侧固定螺钉固定在一起。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底板包括互相配合安装在一起的底板凸侧和底板凹侧。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底板凸侧和底板凹侧的连接处设有与大碟簧导柱端部和小碟簧导柱端部尺寸匹配的盲孔,大碟簧导柱端部和小碟簧导柱端部与盲孔的配合方式均为过盈配合,通过过盈配合保证大碟簧导柱和小碟簧导柱定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底板凸侧还设有两个阶梯通孔。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底板凸侧和底板凹侧通过凹侧固定螺钉固定在一起。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串联的大碟簧的高度和串联的小碟簧的高度可调,在装置安装到设备上之前,如果需要调整大碟簧组合或小碟簧组合的高度,直接把整个顶板从弹簧导柱上拔下来,将串联的大碟簧或小碟簧一部分从大碟簧导柱或小碟簧导柱上拆下来从而减小大碟簧组合和小碟簧组合的高度尺寸,或将新的大碟簧或小碟簧分别套在大碟簧导柱或小碟簧导柱上来增加大碟簧组合和小碟簧组合的高度尺寸。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小调整垫片和大调整垫片的数量可增减,如果一定数量的大碟簧或小碟簧串联起来之后高度未达到预想的高度,可以使用垫片串联在大碟簧组合或小碟簧组合的底部。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小碟簧导柱和大碟簧导柱垂直安装在底板和顶板中间,保证了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2.安装方式
23.顶板与外界固定组件通过外界固定组件自带的螺钉相连接,底板与外界运动组件通过底板固定螺钉相连接,或者顶板与外界运动组件通过外界运动组件自带的螺钉相连接,底板与外界固定组件通过底板固定螺钉相连接,即外界运动组件和外界固定组件的位置可调换。弹簧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不可承受拉力,因为顶板与三个碟簧导柱之间是间隙配合,碟簧导柱在顶板的三个通孔中可以在一定行程内自由滑动,所以一旦顶板或底板受拉距离过大,碟簧导柱就会与顶板脱离。只要不受拉,本装置可以任何角度使用,甚至可倒置使用。因为碟簧会由于重力作用自动下落到顶板或底板中处于较低位置一方的内侧表面。碟簧套在碟簧导柱上,并留有一定径向间隙,可以在碟簧导柱上自由滑动不卡滞。如果某个碟簧组合高度不够,可以使用垫片。在该装置安装到外界设备的组件上后,如果因工况变化需要拆卸以更换碟簧型号或数目时,无须拆下整个装置,只须将装置侧面的4个凹侧固定螺钉拧下,就可以将顶板凹侧、底板凹侧拆下,从而可以将碟簧和碟簧导柱一并取出,更换碟簧型号与数目后,将碟簧仍然串联套装在碟簧导柱上,然后将碟簧及碟簧导柱一并装回,最后装回顶板凹侧和底板凹侧,再拧紧凹侧固定螺钉即可。
24.工作原理
25.本装置利用碟簧的丰富组合方式这一特点,取三组碟簧组合,然后将其并联,通过顶板与中间和两侧碟簧组合先后接触从而获得多段式的弹簧特性曲线。通过改变碟簧组合方式、型号、数量可以更改弹簧特性曲线的形状与位置,从而适应不同工作场合要求。
26.以三组碟簧组合为例,中间采用大碟簧组合,两侧采用小碟簧组合,大碟簧组合刚好与顶板接触,两侧小碟簧组合与顶板下表面存在间距,记为d,设底板不动,顶板向下运动以压缩碟簧组合,顶板先接触并压缩中间大碟簧组合,经过距离d后与两侧小碟簧组合接触,该装置的特性曲线图像是两段式,第一段为较平缓曲线,指的是暂时仅有中间大碟簧组合工作,第二段图线变抖指的是两侧碟簧组合经过距离d后加入进来,和中间碟簧组合共同工作。
27.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碟簧组合的可调刚度弹簧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8.(1)因为凸侧与凹侧是拼合的,所以该装置是一种可从侧面拆装的结构,易更换碟
簧组合,随后即可将拆下的凹侧装回,更换碟簧时不必要将整个装置拆下,所以易拆卸;
29.(2)该装置的特性曲线可以达到凹函数形状;
30.(3)该装置刚度可调,多段式的特性曲线转折点可通过改变顶板与碟簧组合的接触时机来人为控制;
31.(4)该装置可通过简单调整获得操作者想要的特性曲线形状,可以达到某一具体的(x,f)点,其中x是碟簧装置被压缩的位移,f是对应的碟簧装置的反作用力。调整过程中根据需要合理选择碟簧型号、数目、组合方式,并合理使用垫片以调整各碟簧组合的高度;
32.(5)本装置的特性曲线是多段式的,可以保证在改变多段式特性曲线的后一段的形状与位置时,不会影响前一段的形状与位置,尤其针对传统组合方式中的由不同厚度组成的碟簧和片数逐渐增加的碟簧两种组合方式来说是显著改进。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视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顶板凹侧、底板凹侧与凹侧固定螺钉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工况一状态的安装示意图;
37.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工况一状态的特性曲线图;
38.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工况二状态的安装示意图;
39.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工况二状态的特性曲线图;
40.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工况三、工况四状态的安装示意图;
41.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工况三状态的特性曲线图;
42.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工况四状态的特性曲线图;
43.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顶板凸侧的轴测视图;
44.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顶板凹侧的轴测视图;
45.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板凹侧另一视角的轴测视图;
46.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凸侧的轴测视图;
47.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凹侧的轴测视图;
48.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凹侧另一视角的轴测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50.如图1至图3、图11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碟簧组合的可调刚度弹簧装置,它包括顶板凸侧1、小碟簧导柱2、小碟簧3、小调整垫片4、底板凸侧5、底板固定螺钉6、大碟簧导柱7、大碟簧8、大调整垫片9、顶板凹侧10、凹侧固定螺钉11和底板凹侧12。
51.顶板凸侧1和顶板凹侧10组成的顶板与外界运动组件通过该外界运动组件自带的螺钉相连接,底板凸侧5和底板凹侧12组成的底板与外界固定组件通过底板固定螺钉6相连接,外界运动组件和外界固定组件的位置调换亦可,即顶板凸侧1和顶板凹侧10组成的顶板与外界固定组件通过该外界固定组件自带的螺钉相连接,底板凸侧5和底板凹侧12组成的底板与外界运动组件通过底板固定螺钉6相连接。大碟簧导柱7的一端插在底板上的盲孔
内,大碟簧导柱7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大调整垫片9和串联的大碟簧8后卡设在顶板上的大通孔111内,均匀排布在大碟簧导柱7两侧的小碟簧导柱2的一端插在底板上的盲孔内,小碟簧导柱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小调整垫片4和串联的小碟簧3后卡设在顶板上的小通孔112内,小碟簧3和大碟簧8安装在小碟簧导柱2和大碟簧导柱7上,顶板或底板外侧受到向内侧作用力后,小碟簧导柱2和大碟簧导柱7的端部分别在小通孔112和大通孔111内做直线移动;所述的小碟簧导柱2和大碟簧导柱7的高度相同,串联的大碟簧8的径向尺寸以及高度尺寸都大于其两侧串联的小碟簧3的径向尺寸和高度尺寸,越靠外侧的小碟簧导柱2上串联的小碟簧3的高度尺寸越小,大碟簧导柱7两侧对称的两个小碟簧导柱2上串联的小碟簧3的高度尺寸相同。
52.实施例一
53.步骤一、工况一要求弹簧装置被压缩位移量为x1时,需要弹簧装置的反作用力为f1,即需要该弹簧装置的特性曲线达到数据点(x1,f1),操作者通过参考《机械设计手册》中关于常见的碟簧组合的载荷、变形量、自由高度相关计算公式或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模拟加载情况下碟簧组合的特性曲线,确定了工况一(x1,f1)下的最佳的碟簧组合方式、数目与型号,以及垫片的组合方式、数目与型号。以对合组合的碟簧组合方式为例,假设工况一(x1,f1)使用一组碟簧即可达到,即这一组碟簧组合的特性曲线经过(x1,f1),在上述碟簧与垫片的组合形式下,装置的高度刚好能够装入某工作设备的两组件之间的容纳空间,本实施例中两外界组件具体为可轴向运动的螺杆和固定的立方体台面。
54.步骤二、装置装入工作设备前,操作者将装置的整个顶板从大碟簧导柱7上直接整体拔出,在大碟簧导柱7上套入步骤一中已经调整好组合方式、数目与型号的若干大碟簧8和大调整垫片9,然后将顶板整体装回,从而将装置装配好。
55.步骤三、将装配好的装置装入工作设备,该工作设备的两个组件为可轴向运动的螺杆与固定的立方体台面,顶板与可轴向运动的螺杆通过螺杆上自带的一对螺钉固定连接,底板与设备的固定立方体台面通过底板固定螺钉6连接,此时的大碟簧8最上方碟簧的上表面与顶板下表面刚好接触,如图4所示。
56.步骤四、工作时,设备的固定立方体台面不动,螺杆向下运动,通过顶板压缩大碟簧8,从而得到装置的特性曲线,如图5所示,横坐标x为弹簧装置的被压缩量,纵坐标f为弹簧装置的反作用力,特性曲线为凸函数是因为对合组合的一组碟簧的特性曲线就是凸函数,装置的特性曲线穿过数据点(x1,f1),表明满足工况一的要求。
57.实施例二
58.步骤一、工况二要求弹簧装置被压缩位移量为x2时,需要弹簧装置的反作用力为f2,即需要该弹簧装置的特性曲线达到数据点(x2,f2),操作者通过参考《机械设计手册》中关于常见的碟簧组合的载荷、变形量、自由高度相关计算公式或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模拟加载情况下碟簧组合的特性曲线,确定了工况二(x2,f2)下的最佳的碟簧组合方式、数目与型号,以及垫片的组合方式、数目与型号。以对合组合的碟簧组合方式为例,假设工况二(x2,f2)使用三组碟簧可达到,即该弹簧装置的特性曲线经过(x2,f2),在上述碟簧与垫片的组合形式下,装置的高度刚好能够装入某工作设备的两组件之间的容纳空间,本实施例中两外界组件具体为可轴向运动的螺杆和固定的立方体台面。
59.步骤二、装置装入工作设备前,操作者将装置的整个顶板从小碟簧导柱2和大碟簧
导柱7上直接整体拔出,在小碟簧导柱2和大碟簧导柱7上套入已经调整好组合方式、数目与型号的小碟簧3、小调整垫片4、大碟簧8和大调整垫片9,然后将顶板整体装回,从而将装置装配好。
60.步骤三、将装配好的装置装入工作设备,该工作设备的两个组件为可轴向运动的螺杆与固定的立方体台面,顶板与可轴向运动的螺杆通过螺杆上自带的一对螺钉固定连接,底板与设备的固定立方体台面通过底板固定螺钉6连接,此时的大碟簧8最上方碟簧的上表面与顶板下表面刚好接触,两组小碟簧3最上方碟簧高度相同,并且上表面与顶板下表面之间留有一定间距,如图6所示。
61.步骤四、工作时,设备的固定立方体台面不动,螺杆向下运动,顶板先压缩大碟簧8,当螺杆继续向下运动,顶板开始接触到小碟簧3后,通过顶板持续压缩大碟簧8和小碟簧3,从而得到装置的特性曲线,如图7所示,横坐标x为弹簧装置的被压缩量,纵坐标f为弹簧装置的反作用力,曲线中间出现转折是因为在该位置顶板与小碟簧3组合发生接触,装置的特性曲线穿过数据点(x2,f2),表明满足工况二的要求。
62.实施例三
63.步骤一、工况三要求弹簧装置被压缩位移量为x3时,需要弹簧装置的反作用力为f3,即需要该弹簧装置的特性曲线达到数据点(x3,f3),操作者通过参考《机械设计手册》中关于常见的碟簧组合的载荷、变形量、自由高度相关计算公式或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模拟加载情况下碟簧组合的特性曲线,确定了工况三(x3,f3)下的最佳的碟簧组合方式、数目与型号,以及垫片的组合方式、数目与型号。以对合组合的碟簧组合方式为例,假设工况三(x3,f3)使用五组碟簧可达到,即该弹簧装置的特性曲线经过(x3,f3),在上述碟簧与垫片的组合形式下,装置的高度刚好能够装入某工作设备的两组件之间的容纳空间,本实施例中两外界组件具体为可轴向运动的螺杆和固定的立方体台面。
64.步骤二、装置装入工作设备前,操作者将装置的整个顶板从小碟簧导柱2和大碟簧导柱7上直接整体拔出,在小碟簧导柱2和大碟簧导柱7上套入已经调整好组合方式、数目与型号的小碟簧3、小调整垫片4、大碟簧8和大调整垫片9,然后将顶板整体装回,从而将装置装配好。
65.步骤三、将装配好的装置装入工作设备,该工作设备的两个组件为可轴向运动的螺杆与固定的立方体台面,顶板与可轴向运动的螺杆通过螺杆上自带的一对螺钉固定连接,底板与设备的固定立方体台面通过底板固定螺钉6连接,此时的大碟簧8最上方碟簧的上表面与顶板下表面刚好接触,每两组关于大碟簧导柱7位置对称的小碟簧3组合的高度相同,并且小碟簧3组合上表面与顶板下表面之间留有一定间距,如图8所示。
66.步骤四、工作时,设备的固定立方体台面不动,螺杆向下运动,顶板先压缩大碟簧8,当螺杆继续向下运动,顶板开始接触到两侧较高的小碟簧3,顶板继续压缩大碟簧8和小碟簧3,当螺杆再继续向下运动时,顶板开始接触到最外侧较低的两组小碟簧3,顶板将大碟簧8和小碟簧3全部压缩,从而得到装置的特性曲线,如图9所示,横坐标x为弹簧装置的被压缩量,纵坐标f为弹簧装置的反作用力,曲线中间出现的第一次转折是因为在该位置顶板与两侧较高的小碟簧3组合发生接触,第二次转折是因为在该位置顶板与最外侧较低的小碟簧3组合发生接触,装置的特性曲线穿过数据点(x3,f3),表明满足工况三的要求。
67.实施例四
68.步骤一、工况四要求弹簧装置被压缩位移量为x1、x2、x3时,需要弹簧的反作用力分别为f1、f2、f3,即需要该装置的特性曲线能够同时达到数据点(x1,f1)、(x2,f2)、(x3,f3),并且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在三个数据点之间随机切换,其中x1<x2<x3且f1<f2<f3。
69.步骤二、操作者通过参考《机械设计手册》中关于常见的碟簧组合的载荷、变形量、自由高度相关计算公式或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模拟加载情况下碟簧组合的特性曲线得知,以对合组合的碟簧组合方式为例,使用五组碟簧可达到要求,首先通过调整中间碟簧组合的组合方式、数目与型号,以及垫片的组合方式、数目与型号,使第一段特性曲线达到(x1,f1);然后再调试装配次外侧碟簧组合与垫片组合,使第二段特性曲线达到(x2,f2),不影响第一段特性曲线的形状与位置;最后再调试装配最外侧碟簧组合与垫片组合,使第三段特性曲线达到(x3,f3),不影响第一、二段特性曲线的形状与位置。因为本装置的碟簧组合由里到外是并联且先后与顶板接触的,所以更改外侧碟簧组合的组合方式、数目与型号不会影响里面的碟簧组合的特性曲线,即改变多段式碟簧组合特性曲线中的后面的曲线段的形状与位置不影响前面的曲线段,并且装置的特性曲线可依次经过(x1,f1)、(x2,f2)、(x3,f3)。在上述碟簧与垫片的组合形式下,装置的高度刚好能够装入某工作设备的两组件之间的容纳空间,本实施例中两外界组件具体为可轴向运动的螺杆和固定的立方体台面。
70.步骤三、装置装入工作设备前,操作者将装置的整个顶板从小碟簧导柱2和大碟簧导柱7上直接整体拔出,在小碟簧导柱2和大碟簧导柱7上套入已经调整好型号、数量与组合方式的小碟簧3、小调整垫片4、大碟簧8和大调整垫片9,然后将顶板整体装回,从而将装置装配好。
71.步骤四、将装配好的装置装入工作设备,该工作设备的两个组件为可轴向运动的螺杆与固定的立方体台面,顶板与可轴向运动的螺杆通过螺杆上自带的一对螺钉固定连接,底板与设备的固定立方体台面通过底板固定螺钉6连接,此时的大碟簧8最上方碟簧的上表面与顶板下表面刚好接触,每两组关于大碟簧导柱7位置对称的小碟簧3组合的高度相同,并且小碟簧3组合上表面与顶板下表面之间留有一定间距,如图8所示。
72.步骤五、工作时,设备固定立方体台面不动,螺杆向下运动,顶板先压缩大碟簧8,当螺杆继续向下运动,顶板开始接触到两侧较高的小碟簧3,继续通过顶板持续压缩大碟簧8和小碟簧3,当螺杆再继续向下运动时,顶板开始接触到最外侧较低的两组小碟簧3,顶板将大碟簧8和小碟簧3全部压缩,从而得到装置的特性曲线,如图10所示,横坐标x为弹簧装置的被压缩量,纵坐标f为弹簧装置的反作用力,曲线中间出现的第一次转折是因为在该位置顶板与两侧较高的小碟簧3组合发生接触,第二次转折是因为在该位置顶板与最外侧较低的小碟簧3组合发生接触,装置的特性曲线依次穿过数据点(x1,f1)、(x2,f2)、(x3,f3),表明满足工况四的要求。
73.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