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鱼缸管道排便装置、鱼缸管道连接装置、鱼缸的制作方法

2022-04-24 12:20: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缸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缸管道排便装置、鱼缸管道连接装置、鱼缸。


背景技术:

2.鱼缸作为水生动植物的养殖设备,广泛用于用于居家、办公、商业等场所。鱼会在鱼缸内产生粪便,污染水质,需要在循环管路上设置过滤装置净化水质。通常在鱼缸下水管处设置过滤装置过滤水质,过滤后的水储存至鱼缸下方的蓄水槽内,蓄水槽内的干净水质经循环泵送至鱼缸内。
3.目前是在鱼缸缸体靠近底部处设置排便管,然后再进入粪便收集装置过滤,过滤分离后的水进入过滤槽内再次过滤后回用。这种技术在使用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设置于粪便收集装置后的球阀失效时,处于打开状态,由于排便管多设置于鱼缸缸体靠近其底部的位置,则缸体内的水会不停流入过滤槽内,使缸体内的水排尽甚至导致水生动植物死亡,同时过滤槽内的水过多溢出;停电时,循环管路上的循环泵停止工作,不能及时给缸体内供水,但缸体内的水不断经排便管排出,也会导致缸体内水排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缸管道排便装置、鱼缸管道连接装置、鱼缸。
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内套设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开口朝上,所述第一管道下端开设有用于进水的通孔,所述第二管道下端连接有排便管,所述排便管出口穿过所述第一管道且伸出所述第一管道外;工作时,所述第二管道顶端低于鱼缸缸体水面高度。
6.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上端开口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端开口。
7.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底部开设通孔,所述第二管道下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穿过所述第一管道下侧壁或底部与排便管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下部侧壁开设通孔且其底部封堵,所述第二管道下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穿过所述第一管道下侧壁或底部与排便管连接。
9.优选的:所述排便管出口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有粪便收集装置。
10.相应的:一种鱼缸管道连接装置,包括回水管、溢流管、穿线管及鱼缸管道排便装置,所述回水管、溢流管、穿线管、排便管中任意两个、三个或四个一起集成连接在同一主管上;或者,所述回水管、溢流管、穿线管、排便管分开单独设置。
11.优选的:所述主管包括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所述回水管、溢流管、穿线管、排便管中任意两个与所述第一主管连接,剩余两个与所述第二主管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溢流管、排便管与所述第一主管连接,所述排便管套设在所述第一主
管内,所述溢流管下端与所述第一主管上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分别从所述第一主管上下两端侧面穿过。
13.优选的:所述排便管外壁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管内壁连接。
14.相应的:一种鱼缸,包括鱼缸管道连接装置、设置在鱼缸缸体下方的过滤槽,所述第一主管下端连接有第一循环管道,第一循环管道另一端连接有滴流盒,所述滴流盒设置在所述过滤槽上方;所述第二主管下端设置有第二循环管道,所述第二循环管道另一端与所述过滤槽连接,且第二循环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套设设置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且第一管道上端开口高度高于第二管道上端开口,第一管道下端开设通孔用于进水,第二管道出口连接有排便管,将该装置的下端设置在鱼缸缸体内靠近其底部的位置,由于缸体内的水不断从第二管道上端进入,向下流经排便管后排入过滤槽,则带动缸体内底部含有粪便的水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形成的空腔向上流动,再流进第二管道内。通过这种方式升高排便管进口高度,粪便收集装置后不需设置球阀;同时当循环泵失效或不能正常工作时,由于第二管道顶部高度略低于缸体水面高度,当水面高度低于第二管道高度时,缸体内水不会从第二管道内流出,保证缸体内一直存有水。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鱼缸管道排便装置外部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鱼缸管道排便装置剖视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鱼缸管道排便装置俯视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鱼缸管道连接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鱼缸整体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标记: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第一连接管3、排便管4、第二连接管5、粪便收集装置6、回水管7、溢流管8、穿线管9、第一主管10、第二主管11、连接杆12、过滤槽13、第一循环管道14、滴流盒15、扁嘴喷头16、第二循环管道17。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缸管道排便装置,包括第一管道1,所述第一管道1内套设有第二管道2,所述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开口朝上,所述第一管道1下端开设有用于进水的通孔,所述第二管道2下端连接有排便管4,所述排便管4出口穿过所述第一
管道1且伸出所述第一管道1外。需要说明的是,工作时,所述第二管道2顶端低于鱼缸缸体水面高度,这样才能保证第二管道2内有水可下。而第一管道1的高度可根据吸力大小决定,第一管道1高于鱼缸缸体水面高度,可以保证第二管道2的水全部从第一管道1下面进水,此时吸力最大;如果第一管道1上口高于第二管道2上口但是低于鱼缸缸体水面高度,第二管道2就会上下进水,此时吸力减小。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管道1上端开口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管道2上端开口。
25.使用时,由于缸体内的鱼便多聚集在缸体底部,为了保证过滤效果,将该装置的下端(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下端)设置在鱼缸缸体内靠近其底部的位置,由于缸体内的水不断从第二管道2上端进入,向下流经排便管4后排入过滤槽13,则在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形成一股向上的吸力,促使缸体内底部含有粪便的水从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之间形成的空腔向上流动,再不断流入第二管道2内。缸体内的粪便经第二管道2收集在排便管4内。通过这种方式,当循环泵失效或不能正常工作时,由于第二管道2顶部高度略低于缸体水面高度,当水面高度低于第二管道2高度时,缸体内水不会从第二管道2内流出,保证缸体内一直存有水,保证水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同时,排便管后连接的下水管上不需要连接球阀。
26.通孔在第一管道1上的设置方式有多种,排便管4伸出第一管道1的方式也有多种。具体如下:
27.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管道1底部开设通孔,所述第二管道2下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所述第一连接管3穿过所述第一管道1下侧壁或底部与排便管4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管道1底部设置通孔,通孔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或多个,甚至第一管道1底部全部开孔,通孔应尽可能大,这样即使较大的粪便也能进入通孔,缸体底部含有粪便的水向上从第一管道1底部经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间的空腔流入第二管道2内排出。
28.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管道1下部侧壁开设通孔且其底部封堵,所述第二管道2下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所述第一连接管3穿过所述第一管道1下侧壁或底部与排便管4连接。在第一管道1侧壁开设通孔,较优的方案是尽可能将通孔设置在第一管道1侧壁靠近底端的位置,保证较大的粪便也能进入通孔。
29.进一步的,所述排便管4出口连接有第二连接管5,所述第二连接管5另一端连接有粪便收集装置6。沉淀至第二管道2内的粪便经排便管4进入粪便收集装置6过滤后储存,粪便收集装置6内粪便较多时,将粪便收集装置6取下倒出粪便后继续使用。需要说明的是,粪便收集装置6的出水口可以单独接过滤装置过滤含粪便的水,再进入过滤槽13;或者,粪便收集装置6的出水口不接接过滤装置,直接将水接入过滤槽13,经过滤槽13过滤。
30.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缸管道连接装置,包括回水管7、溢流管8、穿线管9及鱼缸管道排便装置,所述回水管7、溢流管8、穿线管9、排便管4中任意两个、三个或四个一起集成连接在同一主管上。也就是说,回水管7、溢流管8、穿线管9、排便管4中任意两个可以任意结合集成在同一主管上,剩余两个集成连接在另一主管上。回水管7、溢流管8、穿线管9、排便管4中任意三个可以任意结合集成在同一主管上,剩余一个单独设置。回水管7、溢流管8、穿线管9、排便管4可以全部集成在同一主管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在鱼缸缸体的开孔数量,使鱼缸更加美观。当然,回水管7、溢流管8、穿线管9、排便管4也可以单独一一设置,只是这种需要在鱼缸底部开设4个孔。
31.进一步的,所述主管包括第一主管10和第二主管11,所述回水管7、溢流管8、穿线管9、排便管4中任意两个与所述第一主管10连接,剩余两个与所述第二主管11连接。第一主管10、第二主管11作为管道转接部件,可以通过密封圈进行封闭防水。本实用新型将第一主管10、第二主管11放置在鱼缸缸体底部,将回水管7、溢流管8、穿线管9、排便管4两两组合,使鱼缸更加美观。
32.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溢流管8、排便管4与所述第一主管10连接,所述排便管4套设在所述第一主管10内,所述溢流管8与所述第一主管10上端连接。排便管4两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5,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5分别从所述第一主管10上下两端侧面穿过。
33.进一步的,由于排便管4套设在第一主管10内,从溢流管8上端进入的水会经过排便管4再流出,为了保证排便管4使用时的稳定性,所述排便管4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管10内壁固定连接。水流经排便管4时,排便管4通过连接杆12与第一主管10固定,可以保持排便管4不受水流动的影响,提高排便管4工作时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杆12的数量可以为1根、2根、3根等,具体数量根据连接杆12粗细、硬度等多种因素确定。连接杆12数量应适量,太多容易增加第一主管10内水流的阻力,且会减小溢流管8内的流量;太少不能保证排便管4的稳定性。优选的是,连接杆12数量为3-4根,连接杆12均布在排便管4外壁上。
34.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鱼缸,包括鱼缸管道连接装置、设置在鱼缸缸体下方的过滤槽13,过滤槽13用于储存、过滤鱼缸缸体内的水。所述第一主管10下端连接有第一循环管道14,第一循环管道14另一端连接有滴流盒15,所述滴流盒15设置在所述过滤槽13上方。鱼缸缸体内的水经溢流管8流出,然后通过第一循环管道14进入滴流盒15,最后再进入过滤槽13内过滤。设置滴流盒15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水经第一循环管道14内进入过滤槽13内的水流噪音。同时滴流盒15内还设置有过滤棉,可以对进入过滤槽13内的水进行初步过滤。
35.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二主管11上端连接有回水管7和穿线管9,其下端连接有第二循环管道17,所述第二循环管道17另一端与所述过滤槽13连接,且第二循环管道17上设置有循环泵。工作时,过滤槽13内净化后的水通过循环泵送至回水管7内,再经过回水管7顶部设置的扁嘴喷头16喷出,为鱼缸缸体补充水。
36.工作时,鱼缸缸体内的水从溢流管8上端进入,经过第一循环管道14进入滴流盒15,然后进入过滤槽13内,经过滤槽13净化后的水经过循环泵进入第二循环管道17,再经回水管7重新进入鱼缸内。鱼缸内的鱼便从第一管道1下端进入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间的空腔,再从第二管道2上端流入,经过排便管4进入粪便收集装置6内,鱼便分离后将水通过小管排入过滤槽13内。
37.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变型、修改、替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