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车辆车门及行李箱的带背光防水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17 01:54: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按钮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车辆车门及行李箱的带背光防水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2.背光按钮既具有开关反馈的功能效果,也具有美化装饰的作用,常用于车辆车门以及行李箱等产品上。
3.传统的背光按钮集成在门把手上,模块化程度较低,在背光效果、触感、美观性、耐用性、快速移植等方面都存在弊端,而目前的背光按钮多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快速装卸和更换,其具体结构可参考专利申请号为201410714639.6的技术方案,其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梯按钮,包括底盒、电路板模块、按钮环和字片,所述底盒包括一收容空间,所述电路板模块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电路板模块包括一凹槽,所述按钮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按钮环包括一通孔,所述字片设置在所述通孔内。
4.上述该方案,将模块化的背光按钮应用在电梯上,优化了背光感、触感、美观性、耐用性、快速移植等方面的弊端,但在使用过程中,有水滴、灰尘以及其他微小异物通过缝隙进入按钮内部、按钮与产品之间,降低了按钮的使用寿命,防水防尘效果较差。
5.所以,本方案解决问题,如何实现提高背光按钮的防水防尘效果,从而延长背光按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车门及行李箱的带背光防水开关结构,实现提高背光按钮的防水防尘效果,从而延长背光按钮的使用寿命。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车辆车门及行李箱的带背光防水开关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电路板、用于触发电路板的按键、位于按键与外壳的内侧之间的环状导光体;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位于按键的下侧的开关元件、位于环状导光体的正下方的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环状导光体的顶部设有与外设面板胀紧连接的第一密封圈;所述外壳内还设有位于按键与环状导光体之间的内筒、沿内筒的内壁往复升降的滑块、第二密封圈;所述滑块位于按键与开关元件之间,且与按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外两侧分别固定在滑块、内筒上。
8.在上述的用于车辆车门及行李箱的带背光防水开关结构中,所述滑块的外壁上环绕设有台阶,所述按键的底部设有延伸至台阶的正上方的侧壁;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边沿分别与台阶的上表面、侧壁的下表面胀紧连接。
9.在上述的用于车辆车门及行李箱的带背光防水开关结构中,所述环状导光体的内侧设有延伸至内筒的正上方的环状凸台,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边沿分别与内筒的上表面、环状凸台的下表面胀紧连接。
10.在上述的用于车辆车门及行李箱的带背光防水开关结构中,所述台阶上设有位于
侧壁的正下方的第一凹槽,所述内筒的顶部设有位于凹台的正下方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外两侧分别延伸至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
11.在上述的用于车辆车门及行李箱的带背光防水开关结构中,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外两侧分别为向下延伸布置。
12.在上述的用于车辆车门及行李箱的带背光防水开关结构中,所述内筒、滑块上分设有若干个竖直延伸的导向筋和导向槽,所述导向筋与对应的导向槽滑动配合,且均以滑块的中心为圆心环绕布置。
13.在上述的用于车辆车门及行李箱的带背光防水开关结构中,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位于按键的正下方的第二发光元件;所述滑块为上下两端连通的筒状结构,且位于第二发光元件的外侧;所述按键为可透光材质,以供第二发光元件的光线穿透至按键的外侧。
14.在上述的用于车辆车门及行李箱的带背光防水开关结构中,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位于电路板与内筒之间的隔板;所述开关元件、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贯穿隔板。
15.在上述的用于车辆车门及行李箱的带背光防水开关结构中,所述开关元件位于滑块的内侧,所述滑块的内壁设有延伸至开关元件的正上方的压块。
16.在上述的用于车辆车门及行李箱的带背光防水开关结构中,所述开关元件设有两个,且对称布置在滑块的内侧;所述压块分设在两个开关元件的正上方。
17.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8.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内嵌在环状导光体的顶部,并抵紧产品的内侧壁,即与外设面板胀紧连接,第一密封圈形变填充环状导光体与产品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进行第一层防尘放水;按键位于环状导光体的内侧并固定在滑块上,滑块在内筒往复升降,以按压开关元件的方式触发电路板,即滑块与内筒之间存在活动间隙,第二密封圈利用内外两侧分别固定在在滑块和内筒之间,封闭活动间隙,进行第二层防水,同时第二密封圈可弹性形变,避免干涉滑块在小范围的位移,实现提高背光按钮的防水防尘效果,从而延长背光按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用于车辆车门及行李箱的带背光防水开关结构的立体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用于车辆车门及行李箱的带背光防水开关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外壳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按键;2、环状导光体;3、第一密封圈;4、外壳;5、第二密封圈;6、电路板;7、滑块;
24.101、凹纹标识;102、侧壁;201、环状凸台;
25.401、内筒;402、导向筋;403、底板;404、第二凹槽;405、隔板;
26.601、开关元件;602、第一发光元件;603、第二发光元件;
27.701、压块;702、台阶;703、第一凹槽;704、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29.实施例1:
30.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车辆车门及行李箱的带背光防水开关结构,包括外壳4;所述外壳4内设有电路板6、用于触发电路板6的按键1、位于按键1与外壳4的内侧之间的环状导光体2;所述电路板6上设有位于按键1的下侧的开关元件601、位于环状导光体2的正下方的第一发光元件602,所述环状导光体2的顶部设有与外设面板胀紧连接的第一密封圈3;所述外壳4内还设有位于按键1与环状导光体2之间的内筒401、沿内筒401的内壁往复升降的滑块7、第二密封圈5;所述滑块7位于按键1与开关元件601之间,且与按键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5的内外两侧分别固定在滑块7、内筒401上。
31.其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3和第二密封圈5,第一密封圈3内嵌在环状导光体2的顶部,并抵紧产品的内侧壁102,即与外设面板胀紧连接,第一密封圈3形变填充环状导光体2与产品的内侧壁102之间的间隙,进行第一层防尘放水;按键1位于环状导光体2的内侧并固定在滑块7上,滑块7在内筒401往复升降,以按压开关元件601的方式触发电路板6,即滑块7与内筒401之间存在活动间隙,第二密封圈5利用内外两侧分别固定在在滑块7和内筒401之间,封闭活动间隙,进行第二层防水,同时第二密封圈5可弹性形变,避免干涉滑块7在小范围的位移,实现提高背光按钮的防水防尘效果,从而延长背光按钮的使用寿命。
32.在实施应用中,第一密封圈3为硫化橡胶材质,第二密封圈5为epdm材质。
33.在本实施例中,开关元件601具体为微动开关,在具体使用中还可采用灵敏开关、快速开关等替换微动开关,本实施例对开关元件601的类型不作过多的限制。
34.背光按钮的发光原理为,第一发光元件602设置在外壳4内,第一发光元件602的光线经由环状导光体2引出,形成背光效果。
35.第二密封圈5的内边沿采用与滑块7、按键1的侧壁102胀紧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所述滑块7的外壁上环绕设有台阶702,所述按键1的底部设有延伸至台阶702的正上方的侧壁102;所述第二密封圈5的内边沿分别与台阶702的上表面、侧壁102的下表面胀紧连接。
36.第二密封圈5的外边沿采用与内筒401、环状导光体2的环状凸台201胀紧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所述环状导光体2的内侧设有延伸至内筒401的正上方的环状凸台201,所述第二密封圈5的外边沿分别与内筒401的上表面、环状凸台201的下表面胀紧连接。
37.进一步改进,所述台阶702上设有位于侧壁102的正下方的第一凹槽703,所述内筒401的顶部设有位于凹台的正下方的第二凹槽404;所述第二密封圈5的内外两侧分别延伸至第一凹槽703、第二凹槽404内。
38.第一凹槽703、第二凹槽404的设置,使第二密封圈5的内外两侧的边沿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凹槽中,避免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增强第二密封圈5的胀紧效果。
39.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圈5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第二密封圈5的内外两侧分别为向下延伸布置。
40.第二密封圈5利用u形结构的特点,提高竖直方向上的活动韧性和自由度,从而增强第二密封圈5的灵活性和灵敏性,同时延长第二密封圈5的使用寿命。
41.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内筒401、滑块7上分设有若干个竖直延伸的导向筋402和导向槽704,所述导向筋402与对应的导向槽704滑动配合,且均以滑块7的中心为圆心环绕布置。
42.导向筋402和导向槽704相互配合,限制按键1在水平方向上的晃动量,实现更紧凑的操作手感;同时提高按键1升降的稳定性。
43.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6上设有位于按键1的正下方的第二发光元件603;所述滑块7为上下两端连通的筒状结构,且位于第二发光元件603的外侧;所述按键1为可透光材质,以供第二发光元件603的光线穿透至按键1的外侧。
44.第二发光元件603、滑块7、按键1三者相互配合,第二发光元件603发出的光线穿过筒状结构的滑块7达到按键1处,再穿透按键1达到按键1的外侧,使按键1自身也可实现光感反馈,增强按钮的背光效果。
45.按键1的上表面设有凹纹标识101,因凹纹标识101处的厚度小于按键1的其他区域,使从凹纹标识101透出的光线更为光亮,凸显按键1标识的含义,增强反馈效果。
46.在实施应用中,第一发光元件602和第二发光元件603具体为发光二极管。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4的底部设有位于电路板6与内筒401之间的隔板405;所述开关元件601、第一发光元件602、第二发光元件603贯穿隔板405。
48.外壳4的底部设有位于电路板6的下侧的底板403,所述底板403与外壳4通过卡扣连接,便于将电路板6安装在隔板405的下侧。
49.滑块7按压开关元件601的方式为,所述开关元件601位于滑块7的内侧,所述滑块7的内壁设有延伸至开关元件601的正上方的压块701。
50.压块701的端部呈十字形结构,使压块701与开关元件601的上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大,压块701可均匀受力下降,提高按压触感。
51.此外,所述开关元件601设有两个,且对称布置在滑块7的内侧;所述压块701分设在两个开关元件601的正上方。
52.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