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眼科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与流程

2022-04-16 22:52: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眼科装置,包括:照明光学系统,使用来自光源的光来生成照明光,并对被检眼的预定部位中的能够变更的照明区域,用具有与所述照明区域的尺寸对应的光强度的所述照明光进行照明;拍摄光学系统,将来自所述被检眼的所述照明光的返回光引导至图像传感器的受光面;以及控制部,以与所述返回光在与所述照明区域对应的所述受光面上的照明范围重叠的方式设定开口范围,并以取得由设定的所述开口范围的受光元件得到的受光结果的方式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光学系统以在切换为所述照明区域的尺寸变小时所述光强度变大且在切换为所述照明区域的尺寸变大时所述光强度变小的方式生成所述照明光。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光学系统以所述被检眼的前眼部中的放射照度成为恒定的方式变更所述照明光的光强度。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光源来变更所述光强度。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配置于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光路且减光量可变的减光滤光片,通过变更所述减光量来变更所述光强度。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以对与所述预定部位中的照明区域的尺寸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拍摄模式中的指定的拍摄模式对应的照明区域用所述照明光进行照明的方式控制所述照明光学系统。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科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基于由所述图像传感器得到的受光结果来形成所述预定部位的图像;以及第一移动机构,使所述被检眼、所述照明光学系统以及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相对地移动,在第一拍摄模式下,所述控制部基于通过对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对应的第一照明区域用所述照明光进行照明而得到的受光结果,使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第一图像的同时,通过基于所述第一图像来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执行以追随所述被检眼的方式使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和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移动的跟踪控制,在第二拍摄模式下,所述控制部基于通过对与所述第二拍摄模式对应的比所述第一照明区域大的第二照明区域用所述照明光进行照明而得到的受光结果,使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第二图像。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用卷帘快门方式取得所述受光结果。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科装置包括:孔镜,配置于与所述被检眼的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并形成有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和所述拍摄光学系统中的一个光学系统的光轴所通过的孔部,
在所述孔镜的反射方向上配置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和所述拍摄光学系统中的另一个光学系统,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光调制器,能够配置于与所述预定部位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并调制所述照明光的同时,将调制后的所述照明光引导至所述被检眼;以及虹膜光圈,配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光调制器之间,并能够配置于与所述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第一透镜,能够沿着由所述光调制器调制后的所述照明光的光路移动;以及第二移动机构,使所述第一透镜沿着所述光路移动,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被检眼的屈光度来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第二透镜,配置于所述光调制器与所述虹膜光圈之间,并能够沿着所述照明光的光路移动;以及第三移动机构,使所述第二透镜或所述虹膜光圈沿着所述照明光的光路移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三移动机构。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科装置包括:光路耦合部件,使所述照明光学系统的光路与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光路耦合,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光调制器,能够配置于与所述预定部位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并调制所述照明光的同时,将调制后的所述照明光引导至所述被检眼。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第一透镜,能够沿着由所述光调制器调制后的所述照明光的光路移动;以及第二移动机构,使所述第一透镜沿着所述光路移动,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被检眼的屈光度来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14.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科装置包括:孔镜,配置于与所述被检眼的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并形成有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和所述拍摄光学系统中的一个光学系统的光轴所通过的孔部,在所述孔镜的反射方向上配置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和所述拍摄光学系统中的另一个光学系统,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光扫描仪,能够配置于与所述虹膜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并使所述照明光偏转的同时,将偏转后的所述照明光引导至所述被检眼;虹膜光圈,配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光扫描仪之间,并能够配置于与所述虹膜光学上大
致共轭的位置;以及裂隙,配置于所述光扫描仪与所述虹膜光圈之间,并形成有开口部且能够配置于与所述预定部位光学上大致共轭的位置。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科装置包括:第四移动机构,使所述裂隙沿着所述照明光的光路移动,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被检眼的屈光度来控制所述第四移动机构。16.一种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眼科装置包括:照明光学系统,使用来自光源的光来生成照明光,并对被检眼用所述照明光进行照明;以及拍摄光学系统,将来自所述被检眼的所述照明光的返回光引导至图像传感器的受光面,所述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照明区域控制步骤,变更所述照明光在所述被检眼的预定部位中的照明区域;光强度控制步骤,以具有与在所述照明区域控制步骤中变更的所述照明区域的尺寸对应的光强度的方式变更所述照明光的光强度;以及图像传感器控制步骤,以与所述返回光在与所述照明区域控制步骤中变更的所述照明区域对应的所述受光面上的照明范围重叠的方式设定开口范围,并以取得由设定的所述开口范围的受光元件得到的受光结果的方式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强度控制步骤中,以在切换为所述照明区域的尺寸变小时所述光强度变大且在切换为所述照明区域的尺寸变大时所述光强度变小的方式生成所述照明光。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强度控制步骤中,以所述被检眼的前眼部中的放射照度成为恒定的方式变更所述照明光的光强度。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强度控制步骤中,通过控制所述光源来变更所述光强度。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包括配置于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光路且减光量可变的减光滤光片,在所述光强度控制步骤中,通过变更所述减光量来变更所述光强度。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照明区域控制步骤中,以对与所述预定部位中的照明区域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拍摄模式中的指定的拍摄模式对应的照明区域用所述照明光进行照明的方式控制所述照明光学系统。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科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机构,使所述被检眼、所述照明光学系统以及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相对地移动,所述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照明区域控制步骤,在第一拍摄模式下,对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对应的第一照明
区域用所述照明光进行照明;第一光强度控制步骤,将所述照明光的光强度变更为与在所述第一照明区域控制步骤中变更的所述照明区域的尺寸对应的光强度;第一图像形成步骤,使用来自用所述照明光进行照明的所述照明区域的返回光的受光结果,形成所述预定部位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照明光具有在所述第一光强度控制步骤中变更的光强度;跟踪控制步骤,通过基于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步骤中形成的所述第一图像来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机构,执行以追随所述被检眼的方式使所述照明光学系统和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移动的跟踪控制;第二照明区域控制步骤,在第二拍摄模式下,对与所述第二拍摄模式对应的比所述第一照明区域大的第二照明区域用所述照明光进行照明;第二光强度控制步骤,将所述照明光的光强度变更为与在所述第二照明区域控制步骤中变更的所述照明区域的尺寸对应的光强度;以及第二图像形成步骤,使用来自用所述照明光进行照明的所述照明区域的返回光的受光结果,形成所述预定部位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照明光具有在所述第二光强度控制步骤中变更的光强度。23.根据权利要求16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图像传感器控制步骤中,用卷帘快门方式取得所述受光结果。24.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6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科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各步骤。

技术总结
眼科装置包括照明光学系统、拍摄光学系统以及控制部。照明光学系统使用来自光源的光来生成照明光,并对被检眼的预定部位中的能够变更的照明区域,用具有与照明区域的尺寸对应的光强度的照明光进行照明。拍摄光学系统将来自被检眼的照明光的返回光引导至图像传感器的受光面。控制部以与返回光在与照明区域对应的受光面上的照明范围重叠的方式设定开口范围,并以取得由设定的开口范围的受光元件得到的受光结果的方式控制图像传感器。受光结果的方式控制图像传感器。受光结果的方式控制图像传感器。


技术研发人员:三野聪大 金永植 李大为 汪振国 陈建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拓普康
技术研发日:2020.09.04
技术公布日:2022/4/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