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交叉轮廓线法向动态估计的矿体建模方法及装置

2022-04-16 14:27: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交叉轮廓线法向动态估计的矿体建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矿体建模领域,地质体隐式建模方法需要将原始地质采样数据和人工解译数据转化为插值约束条件,该方法的自动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插值约束构造的自动化程度。在矿山实际生产勘探过程中,对于复杂的地质体模型,经常需要基于更新的地质采样数据对地质体模型边界逐步进行动态解译。基于大量复杂解译轮廓线的地质体建模是当前数字矿山研究方向的一个重要难点问题。
3.此外,相比于地质勘探中通过钻孔得到的地质解译线,生产勘探中通过地质编录得到的地质解译线更为复杂,如果依靠传统的轮廓线拼接法进行建模,会耗费很长的时间,效率很低,且构建出来的模型质量也不高。此外,生产勘探每天都在进行中,这就会导致传统的建模方式跟不上生产的进度。而建模是矿山数字化生产的基础和前提,高效实时建模对于矿山生产和推进矿山数字化建设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交叉轮廓线法向动态估计的矿体建模方法及装置,旨在提高建模的效率,满足矿山数字化建设的需求。
5.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交叉轮廓线法向动态估计的矿体建模方法,包括:
7.获取基于原始地质数据的矿体交叉轮廓线;
8.基于改进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求取轮廓线的交叉点法向向量;
9.基于线性插值法求取单条多段线的法向估计量;
10.基于法向传播,对多段线进行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
11.基于隐式函数对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后的多段线进行建模,得到目标矿体模型。
12.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改进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求取轮廓线的交叉点法向向量,包括:
13.针对轮廓线的交叉点,在与所述交叉点相连的多条多段线的首段上截取与所述交叉点相距设定长度的点作为归一化的邻域点;
14.基于所述交叉点及相应的所述邻域点求取的最小二乘平面,生成所述交叉点的交叉点法向向量;
15.其中,所述邻域点包括:无向邻域点和有向邻域点。
16.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线性插值法求取单条多段线的法向估计量,包括:
17.根据单条多段线的首段法向向量、尾段法向向量及所述单条多段线中已指定方向
的中间段的法向向量,基于线性插值法求取所述单条多段线的余下中间段的法向向量。
18.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线性插值法求取所述单条多段线的余下中间段的法向向量采用如下公式:
[0019][0020]
ni=li×
ti[0021]
其中,ti为所述单条多段线的第i段待插值线段的切向向量,li为单条多段线的第i段待插值线段的方向向量,tu为所述单条多段线的第u段线段的切向向量,tv为所述单条多段线的第v段线段切向向量,du为线段i到线段u的线上距离,dv为线段i到线段v的线上距离,ni为第i段待插值线段的法向向量。
[0022]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法向传播,对多段线法向进行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包括:
[0023]
针对单条多段线基于相邻两线段分别对应的方向向量和法向向量,进行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使得单条多段线的法向朝向一致;
[0024]
基于法向传播和广度优先搜索方法,对多条多段线的法向向量进行方向一致化处理。
[0025]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法向传播和广度优先搜索方法,对多条多段线的法向向量进行方向一致化处理,包括:
[0026]
构造用于广度优先搜索的搜索队列,所述搜索队列包括所有具有指定方向的多段线对应的首尾节点;
[0027]
针对依次弹出搜索队列的队首节点,基于交叉点法向一致化公式重定向所述队首节点邻接的多段线;
[0028]
将所述队首节点邻接的多段线另一端未一致化处理的节点加入到所述搜索队列,并基于新弹出所述搜索队列的队首节点,重复执行方向一致化处理,直到所有多段线被重定向。
[0029]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隐式函数对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后的多段线进行建模,得到目标矿体模型,包括:
[0030]
对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后的多段线,基于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得到表征矿体模型的隐式函数;
[0031]
基于移动立方体方法对所述隐式函数进行曲面重构,得到目标矿体模型。
[0032]
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交叉轮廓线法向动态估计的矿体建模装置,包括:
[0033]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于原始地质数据的矿体交叉轮廓线;
[0034]
交叉点法向向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改进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求取轮廓线的交叉点法向向量;
[0035]
插值模块,用于基于线性插值法求取单条多段线的法向估计量;
[0036]
朝向一致化模块,用于基于法向传播,对多段线进行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
[0037]
建模模块,用于基于隐式函数对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后的多段线进行建模,得到
目标矿体模型。
[0038]
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交叉轮廓线法向动态估计的矿体建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0039]
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0040]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获取基于原始地质数据的矿体交叉轮廓线;基于改进的pca方法求取轮廓线的交叉点法向向量;基于线性插值法求取单条多段线的法向估计量;基于法向传播,对多段线进行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基于隐式函数对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后的多段线进行建模,得到目标矿体模型。由于基于上述处理,可以得到符合建模要求的交叉轮廓线的各多段线的法向,从而进行隐式建模,能够高效地构建随生产不断变化的矿体模型,在矿山建模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41]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矿体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2]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交叉点法向估计的示意图;
[0043]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单条多段线法向估计的示意图;
[0044]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多条多段线法向朝向一致化的示意图;
[0045]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基于广度优先搜索树的法向传播过程示意图;
[0046]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矿体建模的过程示意图;
[0047]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矿体建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矿体建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50]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51]
相关技术中,往往基于人工指定轮廓线约束方向的方法进行矿体建模,其费时费力,不适用于具有大量轮廓线的地质数据且不利于地质体模型的快速动态更新。此外,通过地质解译得到的轮廓线数据取决于地质勘探采样的程度,存在稀疏不均匀分布的特点,且相交轮廓线存在计算几何浮点运算精度的问题。再次,在三维视图中通过人工交互的方式制定轮廓线方向的过程也往往较为困难。
[0052]
为了提高轮廓线法向估计结果的可靠性,本技术实施例考虑在结合点云法向动态估计方法和交叉轮廓线法向估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允许人为动态调整结果的轮廓线法向估计方法。总体来看,该轮廓线方向估计方法包含两个基本策略,即交叉点处近似估计规则和人为先验规则。其中,交叉点处近似估计规则基于以下假设条件,即轮廓线在交叉点附近的局部几何形状特征满足最小二乘拟合平面的条件。然而,当交叉点处法向估计异常时,可能导致交叉点邻接多段线的法向重定向失败,并进而影响法向传播过程。在这种情况
下,可以利用人为先验规则来调整异常估计的法向以提高交叉轮廓线法向估计结果的可靠性。
[0053]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交叉轮廓线法向动态估计的矿体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矿体建模设备上。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0054]
步骤101,获取基于原始地质数据的矿体交叉轮廓线。
[0055]
这里,矿体建模设备可以接收矿山勘探和/或生产中经过地质解译得到的矿体交叉轮廓线。
[0056]
示例性地,该矿体交叉轮廓线可以为矿体建模设备对原始地质数据基于法向估算方法进行估算处理后得到的矿体交叉轮廓线。
[0057]
步骤102,基于改进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求取轮廓线的交叉点法向向量。
[0058]
需要说明的是,矿体建模设备基于法向估算方法进行估算处理后得到的矿体交叉轮廓线,可以为根据相交多段线在交点处的局部拟合平面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方法来估计交点处各个线段的法向方向。基于图论的思想,以多段线的端点或多段线间的交叉点作为图的节点v,以多段线作为图的分支e,构建一个可以表示多段线间拓扑邻接关系的网络图g(v,e),如图2所示。其中,图2(a)示意出轮廓多段线(contour polyline),图2(c)至图2(f)对应图2(b)中虚线圆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59]
本技术实施例中,允许地质工程师基于人机交互方式动态调整轮廓线的法向,从而可以在交叉点法向向量估计的过程中自动更新相应邻接轮廓线的法向方向(对应图2(f))。
[0060]
示例性地,所述基于改进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求取轮廓线的交叉点法向向量,包括:
[0061]
针对轮廓线的交叉点,在与所述交叉点相连的多条多段线的首段上截取与所述交叉点相距设定长度的点作为归一化的邻域点;
[0062]
基于所述交叉点及相应的所述邻域点求取的最小二乘平面,生成所述交叉点的交叉点法向向量;
[0063]
其中,所述邻域点包括:无向邻域点(unoriented neighborhood point,unp)和有向邻域点(oriented neighborhood point,onp)。
[0064]
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提取交叉点及其邻接线段归一化得到的邻域点构成点云数据,以将轮廓线交叉点法向动态估计问题转化为点云法向动态估计问题。点云法向动态估计方法通过采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考虑已有法向的点对法向估计结果的影响。
[0065]
为了描述点云法向估计的过程,可以将待求法向点的邻域点分为无向邻域点(unp)和有向邻域点(onp),如图2(f)所示。其中,无向邻域点由未指定法向的邻接线段上距离交叉点单位长度的点组成,有向邻域点由已指定法向的邻接线段上距离交叉点单位长度的点组成。假设某个待求法向的节点(交叉点)x0的邻域点中包含n个无向点xi(1≤i≤n)和m个有向点xj(1≤j≤m)。
[0066]
在归一化邻域点权重的过程中,邻域点由以下公式确定
[0067]
xi=x0 li[0068]
其中,li为与交叉点x0的邻接线段的单位化的线方向向量。
[0069]
在归一化邻域点权重的情况下,改进主成分分析方法的目标函数公式为
[0070][0071]
其中,n表示待求求解点的法向,xi=(xi,yi,zi)表示待求解点的无向邻域点。vj表示与有向邻域点xj的法向nj正交的任意一个单位化向量,即vj满足
[0072][0073]

[0074]
yi=x
i-x0[0075]

[0076][0077]
其中,yi′
=λiyi,vj′
=λ
jdj
vj。
[0078][0079]
其中,y=[y1′
y2′…yn

],v=[v1′
v2′…
vn′
]。
[0080]

[0081]
c=yy
t
vv
t
[0082]
则目标函数的最终形式为
[0083]
f(n)=n
t
sn
[0084]
min(f(n))
[0085]
s.t.n
t
n=1
[0086]
s.t.(subject to)为约束条件缩写。对矩阵s进行特征值分解,最小的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就是待求解的交叉点法向量n。在交叉点的法向确定之后,可以根据投影关系确定与交叉点邻接线段的法向。
[0087]
步骤103,基于线性插值法求取单条多段线的法向估计量。
[0088]
示例性地,所述基于线性插值法求取单条多段线的法向估计量,包括:
[0089]
根据单条多段线的首段法向向量、尾段法向向量及所述单条多段线中已指定方向的中间段的法向向量,基于线性插值法求取所述单条多段线的余下中间段的法向向量。
[0090]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单条多段线法向估计步骤,需要根据多段线中线段已有法向估计结果采用线性插值的方式来估计剩余线段的法向方向。若不考虑已有方向时,则直接根据多段线首尾线段法向估计结果线性地插值剩余线段的法向方向。
[0091]
本技术实施例中,可能存在多个线段已被指定方向。考虑多段线已有方向时,单条轮廓线的法向估计应分段利用已指定的方向来插值未知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交点处法向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应在交点处法向估计步骤之前对已指定方向的多段线采用线性插值的方式进行法向估计。在这种情况下,已指定方向的多段线将改善与之相邻接多
段线的法向估计结果。
[0092]
示例性地,基于线性插值法求取所述单条多段线的余下中间段的法向向量采用如下公式:
[0093][0094]
ni=li×
ti[0095]
其中,ti为所述单条多段线的第i段待插值线段的切向向量,li为单条多段线的第i段待插值线段的方向向量,tu为所述单条多段线的第u段线段的切向向量,tv为所述单条多段线的第v段线段切向向量,du为线段i到线段u的线上距离,dv为线段i到线段v的线上距离,ni为第i段待插值线段的法向向量。
[0096]
步骤104,基于法向传播,对多段线进行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
[0097]
示例性地,所述基于法向传播,对多段线法向进行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包括:
[0098]
针对单条多段线基于相邻两线段分别对应的方向向量和法向向量,进行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使得单条多段线的法向朝向一致;
[0099]
基于法向传播和广度优先搜索方法,对多条多段线的法向向量进行方向一致化处理。
[0100]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步骤103计算得到的线段的法向向量并没有考虑法向朝向(即法向向量的切向方向),如图3(a)至图3(d)所示。
[0101]
对于单条多段线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可以根据多段线相邻线段间的形状趋势来确保各个线段的法向朝向保持一致。由于部分线段的法向已经具有确定的朝向,因此需要逐段一致化多段线的法向方向。
[0102]
设多段线的两段相邻线段的方向向量和估计的法向向量分别为li,ni,l
i 1
和n
i 1
。一般地,如果ni为参考法向(或人工指定的法向),则重定向后的法向应满足
[0103][0104]
其中
[0105][0106]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以上方法重定向的法向向量适合于相邻线段的li,ni,l
i 1
和n
i 1
近似共面的情况。如果以上向量不满足近似共面条件时,则可以考虑采用向量投影的方法来计算。特殊情况下,法向重定向异常时需要依赖人工动态校正法向朝向。
[0107]
对于多条多段线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如图4(a)至图4(b)所示,可以根据相交多段线在交点处的估计法向来确保交点处各条多段线的法向朝向保持一致,并采用遍历网络图的法向传播算法确保所有多段线的法向朝向保持一致。
[0108]
为了描述法向重定向的过程,可以将交叉点邻接的多段线分为无向邻接多段线(unoriented adjacent point,uap)和有向邻接多段线(oriented adjacent point,oap)。其中,无向邻接多段线表示与该交叉点邻接的未指定法向的多段线,有向邻接多段线表示
与该交叉点邻接的已指定法向的多段线。有向邻接多段线的法向不能被翻转。
[0109]
假设在交叉点x0处法向估计结果为n,与交叉点邻接的线段i估计的法向为ni,则线段i重定向后的法向应满足
[0110][0111]
其中,nj为与交叉点邻接的某条线段的参考法向。
[0112]
示例性地,所述基于法向传播和广度优先搜索方法,对多条多段线的法向向量进行方向一致化处理,包括:
[0113]
构造用于广度优先搜索的搜索队列,所述搜索队列包括所有具有指定方向的多段线对应的首尾节点;
[0114]
针对依次弹出搜索队列的队首节点,基于交叉点法向一致化公式重定向所述队首节点邻接的多段线;
[0115]
将所述队首节点邻接的多段线另一端未一致化处理的节点加入到所述搜索队列,并基于新弹出所述搜索队列的队首节点,重复执行方向一致化处理,直到所有多段线被重定向。
[0116]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多段线已有方向时,参考法向可以基于以下准则来确定:在交叉点邻接多段线中如果存在有向邻接多段线,则以其中一条有向邻接多段线为参考法向,否则以传播到该交叉点的多段线的法向为参考法向。
[0117]
这里,网络图有广度优先搜索和深度优先搜索两种遍历方式。网络图经遍历后构成了原图的一颗支撑树,法向传播的过程按照支撑树中树边被遍历的先后顺序来逐步校正各个顶点法向朝向,如图5(a)和5(b)所示。考虑到网络图遍历过程的传播特性,一般应确保具有较高可靠性的节点优先被传播,以免异常节点的传播导致大量法向朝向被翻转。
[0118]
考虑多段线已有方向时,可以采用一种改进的广度优先搜索(bfs)方法来一致化所有多段线的法向。由于该方法优化了广度优先搜索初始节点的选择,可以使具有较高可靠性的法向优先传播。法向重定向的具体步骤可总结为以下步骤:
[0119]
首先,构造一个用于广度优先搜索的队列q,并将所有具有指定方向的多段线对应的首尾节点作为初始节点加入到搜索队列中。
[0120]
其次,依次弹出搜索队列q中的队首节点vi,采用交叉点法向一致化公式重定向该节点vi邻接的多段线。对已经处理的节点和分支进行标记,确保每条多段线只被重定向一次。
[0121]
最后,将节点vi邻接多段线另一端未一致化处理的节点加入到搜索队列q中。重新弹出搜索队列q中的队首节点,重复执行方向一致化步骤直到所有多段线被重定向。
[0122]
步骤105,基于隐式函数对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后的多段线进行建模,得到目标矿体模型。
[0123]
示例性地,所述基于隐式函数对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后的多段线进行建模,得到目标矿体模型,包括:
[0124]
对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后的多段线,基于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得到表征矿体模型的隐式函数;
[0125]
基于移动立方体方法对所述隐式函数进行曲面重构,得到目标矿体模型。
[0126]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在将轮廓线方向估计问题转化为交叉点处点云法向估计思路的基础上,还可以基于动态估计交叉轮廓线法向进行矿体隐式建模。该方法允许地质工程师根据地质规则交互调整部分轮廓线法向方向,并在交叉点法向估计的过程中自动更新相应邻接轮廓线的法向方向。此外,该方法也允许地质工程师根据地质规则交互调整部分轮廓线法向朝向,并在法向传播的过程中自动更新所有轮廓线的法向朝向。
[0127]
在一应用示例中,如图6(a)至图6(i)所示,示意出了上述各步骤的处理过程及得到的目标矿体模型的示意图。
[0128]
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可以通过求取矿山生产勘探中经过地质解译得到的交叉轮廓线法向,从而进行隐式建模,能够高效地构建随生产不断变化的矿体模型,在矿山建模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0129]
为了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交叉轮廓线法向动态估计的矿体建模装置,设置在矿体建模设备,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701、交叉点法向向量确定模块702、插值模块703、朝向一致化模块704及建模模块705。
[0130]
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基于原始地质数据的矿体交叉轮廓线;交叉点法向向量确定模块702用于基于改进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求取轮廓线的交叉点法向向量;插值模块703用于基于线性插值法求取单条多段线的法向估计量;朝向一致化模块704用于基于法向传播,对多段线进行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建模模块705用于基于隐式函数对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后的多段线进行建模,得到目标矿体模型。
[0131]
在一些实施例中,交叉点法向向量确定模块702具体用于:
[0132]
针对轮廓线的交叉点,在与所述交叉点相连的多条多段线的首段上截取与所述交叉点相距设定长度的点作为归一化的邻域点;
[0133]
基于所述交叉点及相应的所述邻域点求取的最小二乘平面,生成所述交叉点的交叉点法向向量;
[0134]
其中,所述邻域点包括:无向邻域点和有向邻域点。
[0135]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值模块703具体用于:
[0136]
根据单条多段线的首段法向向量、尾段法向向量及所述单条多段线中已指定方向的中间段的法向向量,基于线性插值法求取所述单条多段线的余下中间段的法向向量。
[0137]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值模块703基于线性插值法求取所述单条多段线的余下中间段的法向向量采用如下公式:
[0138][0139]
ni=li×
ti[0140]
其中,ti为所述单条多段线的第i段待插值线段的切向向量,li为单条多段线的第i段待插值线段的方向向量,tu为所述单条多段线的第u段线段的切向向量,tv为所述单条多段线的第v段线段切向向量,du为线段i到线段u的线上距离,dv为线段i到线段v的线上距离,ni为第i段待插值线段的法向向量。
[0141]
在一些实施例中,朝向一致化模块704具体用于:
[0142]
针对单条多段线基于相邻两线段分别对应的方向向量和法向向量,进行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使得单条多段线的法向朝向一致;
[0143]
基于法向传播和广度优先搜索方法,对多条多段线的法向向量进行方向一致化处理。
[0144]
在一些实施例中,朝向一致化模块704基于法向传播和广度优先搜索方法,对多条多段线的法向向量进行方向一致化处理,包括:
[0145]
构造用于广度优先搜索的搜索队列,所述搜索队列包括所有具有指定方向的多段线对应的首尾节点;
[0146]
针对依次弹出搜索队列的队首节点,基于交叉点法向一致化公式重定向所述队首节点邻接的多段线;
[0147]
将所述队首节点邻接的多段线另一端未一致化处理的节点加入到所述搜索队列,并基于新弹出所述搜索队列的队首节点,重复执行方向一致化处理,直到所有多段线被重定向。
[0148]
在一些实施例中,建模模块705具体用于:
[0149]
对法向朝向一致化处理后的多段线,基于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得到表征矿体模型的隐式函数;
[0150]
基于移动立方体方法对所述隐式函数进行曲面重构,得到目标矿体模型。
[0151]
实际应用时,获取模块701、交叉点法向向量确定模块702、插值模块703、朝向一致化模块704及建模模块705,可以由矿体建模装置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处理器需要运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它的功能。
[015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矿体建模装置在进行矿体建模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矿体建模装置与矿体建模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0153]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矿体建模设备。图8仅仅示出了该设备的示例性结构而非全部结构,根据需要可以实施图8示出的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
[0154]
如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矿体建模设备8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1、存储器802、用户接口803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804。矿体建模设备8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805耦合在一起。可以理解,总线系统8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8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805。
[0155]
其中,用户接口8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轨迹球、点击轮、按键、按钮、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0156]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存储器8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矿体建模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矿体建模设备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0157]
本技术实施例揭示的矿体建模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801中,或者由处理器801实
现。处理器8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矿体建模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8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8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801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802,处理器801读取存储器8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矿体建模方法的步骤。
[0158]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矿体建模设备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0159]
可以理解,存储器8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0160]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802,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矿体建模设备的处理器801执行,以完成本技术实施例方法的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016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162]
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0163]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