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锅盖和锅具的制作方法

2022-04-15 08:13: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盖和锅具。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硅胶锅盖一般为普通的平片式结构,在烹饪时,将该硅胶锅盖放置于锅体的开口,从而通过该硅胶锅盖封堵锅体的开口,为锅体提供封闭的环境,加快食物成熟。但是,该平片式硅胶锅盖仅能够为锅体提供封闭环境,功能单一,且当锅体内的液体沸腾产生蒸汽时,滚烫的汤水和蒸汽存在溢出的风险,容易烫伤使用者且不易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盖和锅具,该锅盖能防止锅体内的汤水沸腾溢出导致使用者烫伤,且该锅盖具有多种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锅盖,所述锅盖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底壁和/或侧壁设置有多个通孔。在锅盖与锅体配合使用时,锅体内的蒸汽能够通过通孔流出,从而减少锅体内的热量,减缓锅体内汤水的沸腾,防止汤水沸腾过快从锅体与锅盖之间溢出导致使用者烫伤,从而使烹饪过程更加安全,提高使用体验,另外,使用者还能通过通孔向锅体内加水,该过程无需打开锅盖,简化了加水的操作。同时,该锅盖的凹陷部能够使从通孔排出的蒸汽遇冷凝结产生的液体聚集在凹陷部内或通过通孔流回锅体内,防止使用者在拿起锅盖时蒸汽产生的液体从锅盖的表面流到使用者的手上,提高使用体验。且该凹陷部还能够用于容纳食材,从而使得容纳于凹陷部的食材能够被从通孔排出的蒸汽加热,起到辅助加热的作用,即锅盖还能够作为蒸架使用,使锅盖功能多样化。
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远离所述凹陷部的底壁的方向,所述凹陷部的截面积逐渐增大。当通过通孔向锅体内加水时,凹陷部形如漏斗,使直接落在凹陷部的侧壁上的水和与底壁碰撞弹起到侧壁上的水都能通过侧壁流入锅体内,从而使加水过程中水不会流到锅体外的其他地方。在将锅盖作为蒸架使用时,凹陷部具有更大的空间来容纳需要蒸熟的食材。
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锅盖还包括位于所述本体部的外周的翻边,所述翻边设置有滤水孔。当锅盖与锅体配合使用时,将锅体和锅盖同时拿起,倾斜锅体和锅盖将锅体内的水从滤水孔倒出,锅盖能够防止锅内的食材随水流流走,从而使滤水的过程中锅内的食材不会损失,使滤水过程简单便捷。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滤水孔包括多个第一滤水孔和多个第二滤水孔;所述第一滤水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滤水孔的面积。两种大小的滤水孔能够适用于对不同大小的食材的滤水。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翻边设置有沿所述锅盖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能够与锅体配合,从而防止在滤水等其他过程中锅盖与锅体分离。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翻边还设置有沿所述锅盖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
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翻边沿所述锅盖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当该锅盖盖合于锅体的开口,外盖盖合于锅盖的外侧时,第二限位部能够与锅具的外盖配合,限制外盖相对锅盖的运动,且锅盖的第一限位部限制锅盖与锅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该锅盖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限制锅体与锅盖、外盖的相对运动,从而使锅盖和锅体与外盖配合使用时,外盖能够稳定盖合于锅体和锅盖的外侧。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滤水孔对应,从而在通过滤水孔滤水的过程中,第二限位部不会阻挡水流从锅体内流出,减少滤水过程中水流与第二限位部碰撞引起的飞溅。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锅盖设置有把手。通过把手可以方便地将锅盖从锅体上取下,使锅盖的使用体验更好。当锅盖盖合于锅体的开口进行滤水时,将锅盖的把手按压在锅体的提手上,同时握住把手和提手,能够进一步防止锅盖与锅体分离,从而防止滤水时锅体内的食材在重力作用下推动锅盖与锅体分离并从锅体内掉出,从而提高了锅盖的可靠性。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锅盖的材料为硅胶、橡胶、尼龙或不锈钢。当锅盖的材料为橡胶、硅胶或尼龙时,锅盖较为柔软,手感较好,且重量较小。当锅盖的材料为不锈钢时,与材料为橡胶和硅胶相比,锅盖的刚度和强度较高,不易损坏。
1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锅具,所述锅具包括:锅体;锅盖,所述锅盖为上述的锅盖;所述锅盖盖合于所述锅体的开口。该锅盖可以为该锅具的辅助盖,即该锅具还可以包括外盖,在一些使用状态下,外盖盖合于锅体的开口,通过外盖形成锅体的封闭环境,完成烹饪过程;在另一些使用状态下,锅盖盖合于锅体的开口,从而通过锅盖形成锅体的封闭环境,完成烹饪过程;在又一些使用状态下,锅盖盖合于锅体的开口,且外盖盖合于锅盖的外侧,从而通过锅盖和外盖形成锅体的封闭环境,完成烹饪过程,在该使用状态下,该锅盖起到辅助盖的作用。
1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锅盖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的锅盖和锅体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3中凹陷部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1中的锅盖与锅具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图5的剖视图;
21.图7为图6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2.附图标记:
23.1-锅盖;
24.11-本体部;
25.111-凹陷部;
26.111a-底壁;
27.111b-侧壁;
28.111c-通孔;
29.12-翻边;
30.121-第一滤水孔;
31.122-第二滤水孔;
32.123-第一限位部;
33.124-第二限位部;
34.124a-缺口;
35.13-把手;
36.2-锅体;
37.21-提手;
38.3-外盖。
3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41.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43.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4.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4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锅具,如图5和图6所示,该锅具包括锅体2和锅盖1,锅盖1盖合于锅体2的开口。其中,该锅盖1可以为该锅具的辅助盖,即该锅具还可以包括外盖3,在一些使用状态下,外盖3盖合于锅体2的开口,通过外盖3形成锅体2的封闭环境,完成烹饪过程;在另一些使用状态下,锅盖1盖合于锅体2的开口,从而通过锅盖1形成锅体2的封闭环境,完成烹饪过程;在又一些使用状态下,锅盖1盖合于锅体2的开口,且外盖3盖合于锅盖1的外侧,从而通过锅盖1和外盖3形成锅体2的封闭环境,完成烹饪过程,在该使用状态下,该锅盖1起到辅助盖的作用。该锅盖1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如下文所述。
4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锅盖1,如图1和图2所示,锅盖1包括本体部11,本体部11设
置有凹陷部111,凹陷部111的底壁111a和/或侧壁111b设置有多个通孔111c。
4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锅盖1与锅体2配合使用时,锅体2内的蒸汽能够通过通孔111c流出,从而减少锅体2内的热量,减缓锅体2内汤水的沸腾,防止汤水沸腾过快从锅体2与锅盖1之间溢出导致使用者烫伤,从而使烹饪过程更加安全,提高使用体验,另外,使用者还能通过通孔111c向锅体2内加水,该过程无需打开锅盖1,简化了加水的操作,从而提高使用体验。同时,该锅盖1的凹陷部111能够使从通孔111c排出的蒸汽遇冷凝结产生的液体聚集在凹陷部111内或通过通孔111c流回锅体2内,防止使用者在拿起锅盖1时蒸汽产生的液体从锅盖1的表面流到使用者的手上,提高使用体验。且该凹陷部111还能够用于容纳食材,从而使得容纳于凹陷部111的食材能够被从通孔111c排出的蒸汽加热,起到辅助加热的作用,即锅盖1还能够作为蒸架使用,使锅盖1功能多样化。
4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沿远离凹陷部111的底壁111a的方向,凹陷部111的截面积逐渐增大。
4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沿远离凹陷部111的底壁111a的方向,凹陷部111的截面积逐渐增大,当通过通孔111c向锅体2内加水时,凹陷部111形如漏斗,使直接落在凹陷部111的侧壁111b上的水和与底壁111a碰撞弹起到侧壁111b上的水都能通过侧壁111b流入锅体2内,从而使加水过程中水不会流到锅体2外的其他地方。在将锅盖1作为蒸架使用时,沿远离凹陷部111的底壁111a的方向,凹陷部111的截面积逐渐增大能够使凹陷部111具有更大的空间来容纳需要蒸熟的食材。
5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锅盖1的材料为橡胶、尼龙或不锈钢。当锅盖1的材料为橡胶、硅胶或尼龙时,锅盖1较为柔软,手感较好,且重量较小。当锅盖1的材料为不锈钢时,与材料为橡胶和硅胶相比,锅盖1的刚度和强度较高,不易损坏。
51.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当制作锅盖1的材料为较为柔软的材质时,例如硅胶、尼龙和厚度较小的不锈钢,该锅盖1能够变形,在外力作用下,凹陷部111的凹陷方向能够改变。当锅体2内需要烹饪的食材较多时,使凹陷部111沿远离锅体2的一侧凹陷,从而使锅体2内能够容纳更多的食材,此时凹陷部111上的通孔111c依然可以通过遮盖锅体2的边缘和减少锅内热量的方式防止锅体2内的汤水溢出。当锅体2内需要烹饪的食材较少时,能够通过锅盖1的变形改变凹陷部111的凹陷方向,即使得锅盖1沿靠近锅体2的一侧凹陷,从而使得锅盖1的凹陷部111也能够用于容纳食材,通过锅体2内的蒸汽将位于凹陷部111的食材蒸熟。
52.另外,当沿远离凹陷部111的底壁111a的方向,凹陷部111的截面积逐渐增大时,沿锅体2的厚度方向,凹陷部111的底壁111a和侧壁111b连接处的材料较少,因此能够方便地改变凹陷部111的凹陷方向,从而使锅盖1能够适用的场景增加。
5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锅盖1还包括位于本体部11的外周的翻边12,翻边12设置有滤水孔。
5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锅盖1与锅体2配合使用时,将锅体2和锅盖1同时拿起,倾斜锅体2和锅盖1将锅体2内的水从滤水孔倒出,锅盖1能够防止锅内的食材随水流流走,从而使滤水的过程中锅内的食材不会损失,使滤水过程简单便捷。
55.具体地,如图1所示,滤水孔包括多个第一滤水孔121和多个第二滤水孔122;第一滤水孔121的面积大于第二滤水孔122的面积。
56.在本实施例中,两种大小的滤水孔能够适用于对不同大小的食材的滤水。当锅体2
内的食材体积较大时可以通过第一滤水孔121实现较为快速的滤水,当锅体2内的食材体积较小时可以通过第二滤水孔122滤水,防止较小的食材通过第二滤水孔122离开锅体2。
57.另外,第一滤水孔121和第二滤水孔122可以为在翻边12的周向上相对设置的形式,当通过第一滤水孔121滤水时,水不会从第二滤水孔122流出进而流到用户手上;当通过第二滤水孔122滤水时,水不会从第一滤水孔121流出进而流到用户手上,防止用户烫伤。
5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6和图7所示,翻边12设置有沿锅盖1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部123。当锅盖1与锅体2配合时,该第一限位部123位于翻边12的朝向锅体2的一侧,此时,该第一限位部123能够与锅体2配合,从而防止在滤水等其他过程中锅盖1与锅体2分离。第一限位部123具体可以为卡钩的形式,从而勾在锅体2边缘。
5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6和图7所示,翻边12还设置有沿锅盖1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部124,第一限位部123与第二限位部124位于翻边12沿锅盖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
60.在本实施例中,当该锅盖1盖合于锅体2的开口,外盖3盖合于锅盖1的外侧时,如图7所示,由于锅盖1的第二限位部124位于锅体2的外侧,该第二限位部124能够与锅具的外盖3配合,限制外盖3相对锅盖1的运动,且锅盖1的第一限位部123限制锅盖1与锅体2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该锅盖1通过第一限位部123和第二限位部124限制锅体2与锅盖1、外盖3的相对运动,从而使锅盖1和锅体2与外盖3配合使用时,外盖3能够稳定盖合于锅体2和锅盖1的外侧。第二限位部124具体可以为卡钩的形式,从而限制外盖3相对锅盖1和锅体2在沿锅盖1厚度方向的运动。
61.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限位部124设置有缺口124a,缺口124a与滤水孔对应。
6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滤水孔121和第二滤水孔122均与缺口124a对应,从而在通过滤水孔滤水的过程中,第二限位部124不会阻挡水流从锅体2内流出,减少滤水过程中水流与第二限位部124碰撞引起的飞溅,从而使通过锅盖1滤水的体验更好。
6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锅盖1设置有把手13,通过把手13可以方便地将锅盖1从锅体2上取下,使锅盖1的使用体验更好。当锅盖1盖合于锅体2的开口进行滤水时,如图3所示,将锅盖1的把手13按压在锅体2的提手21上,同时握住把手13和提手21,能够进一步防止锅盖1与锅体2分离,从而防止滤水时锅体2内的食材在重力作用下推动锅盖1与锅体2分离并从锅体2内掉出,从而提高了锅盖1的可靠性。
64.另外,第一限位部123设置有与把手13对应的缺失部,锅体2的提手21在滤水时常与锅盖1的把手13配合使用,因此缺失部也与提手21对应,从而在锅体2的提手21距离锅体2开口的边缘较近时,仍然能够使第一限位部123与锅体2配合,防止使用时,锅盖1与锅体2分离。
6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