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计算机视觉控制器

2022-04-15 03:22: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计算机视觉控制器。


背景技术:

2.计算机视觉是一个跨学科的科学领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从数字图像或视频中获得高水平的理解。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它寻求人类视觉系统能够完成的自动化任务。计算机视觉任务包括获取、处理、分析和理解数字图像的方法,以及从现实世界中提取高维数据以便例如以决策的形式产生数字或符号信息的方法。在这种背景下,理解意味着将视觉图像(视网膜的输入)转化为对世界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与其他思维过程相结合并引发适当的行动。这种图像理解可以被看作是利用借助几何、物理、统计和学习理论构建的模型从图像数据中分离符号信息。作为一门科学学科,计算机视觉涉及从图像中提取信息的人工系统背后的理论。图像数据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视频序列、来自多个摄像机的视图或者来自医学扫描仪的多维数据。作为一门技术学科,计算机视觉寻求将其理论和模型应用于计算机视觉系统的构建。
3.目前各行业中一般采用pc作为计算机视觉控制器,由于各行业所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检测对象千差万别,导致其应用环境相差较大,因此需要计算机视觉控制器的外部机箱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以提高其内部的控制器的使用寿命,现有的计算机视觉控制器的外部机箱主要存在防尘防潮效果差的问题,导致其难以适应恶劣的使用环境,因此提高计算机视觉控制器的外部机箱的防尘防潮效果,对提高整个计算机视觉控制器的使用寿命起到关键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视觉控制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其提高计算机视觉控制器的外部机箱的防尘防潮效果,进而提高其内部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视觉控制器,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包括:
6.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贯穿开设有进风口,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具有高度差;
7.进风部,所述进风部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壳体的开口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固定有风扇,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风扇的一端开设有多个第一引风孔,所述第一引风孔与所述风扇的引风端连通,所述第二壳体内固定有罩体,所述罩体的内侧壁铺设有第二吸水布,所述罩体的窄口朝向所述风扇,所述罩体的宽口朝向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固定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一吸水布,所述第一吸水布上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二引风孔,所述第二引风孔与所述罩体的宽口连通;
8.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嵌设于所述出风口内,所述固定板上贯穿开设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固定板的外侧面固接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罩住多个所述出风孔。
9.优选的,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顶部。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多个吸湿组件,所述吸湿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放置有网兜,所述网兜内设有干燥剂颗粒,所述固定环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盖板。
11.优选的,所述安装板通过多个螺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底壁固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有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输出端伸出所述安装槽并固接有支撑板。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引风孔的内侧壁铺设有第三吸水布。
14.优选的,所述出风孔包括两个锥形通道,两个所述锥形通道的窄口之间连通有直流通道。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为空心长方体结构。
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中计算机视觉控制器的外部机箱是通过进风口引风、出风口送风的形式进行散热,由风扇引风,引入风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网以及第一吸水布,进行过滤灰尘、除湿处理,而后通过第二引风孔送入至罩体的宽口,通过罩体由宽变窄的流道,使得引入风能够触碰到罩体内侧壁上的第二吸水布,进行二次除湿,极大地提高了引入风的干燥度,引入风流经第一壳体内部即可对其内部的控制器进行降温,并通过多个出风孔流出,完成循环散热,由于散热时风不断由出风孔流出,能够减少出风口处的湿度,同时在出风口处安装第二过滤网,能够阻挡外部灰尘进入,本实用新型对散热时引入风进行除尘和除湿处理,提高了整体的机箱防尘防湿效果,进而提高了机箱内部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计算机视觉控制器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20.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21.其中,1为第一壳体,2为第二壳体,3为风扇,4为第一引风孔,5为罩体,6为第二吸水布,7为第一过滤网,8为第一吸水布,9为第二引风孔,10为固定板,11为出风孔,12为第二过滤网,13为安装板,14为固定环,15为网兜,16为盖板,17为螺栓,18为底板,19为安装槽,20为伸缩缸,21为支撑板,22为第三吸水布。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4.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视觉控制器,包括机箱,机箱包括:
25.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为空心长方体结构,控制器包含的各种模块及电器元件均安装于第一壳体1内,具体的计算机视觉控制器的模块及电器元件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第一壳体1的侧壁贯穿开设有进风口,与进风口相对的第一壳体1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出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具有高度差,并且进风口位于出风口的顶部,由高处引风,低处送风,能够使得引入风流经整个第一壳体1的内部,使其对第一壳体内装载的控制器进行散热;
26.进风部,进风部包括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2固定于第一壳体1的内侧壁上,第二壳体2的开口与进风口对应设置,第二壳体2远离进风口的一端固定有风扇3,第二壳体2靠近风扇3的一端开设有多个第一引风孔4,第一引风孔4的内侧壁铺设有第三吸水布22,第一引风孔4与风扇3的引风端连通,第二壳体2内固定有罩体5,罩体5的内侧壁铺设有第二吸水布6,罩体5的窄口朝向风扇3,罩体5的宽口朝向进风口,并罩住第二引风孔9,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固定有第一过滤网7和第一吸水布8,第一吸水布8上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二引风孔9,第二引风孔9与罩体5的宽口连通;
27.出风部,出风部包括固定板10,固定板10嵌设于出风口内,固定板10上贯穿开设有多个出风孔11,设计出风孔11是为了减少出风口处的流量,进一步防止有水雾大面积通过出风口,引入风通过出风孔11流出,固定板10的外侧面固接有第二过滤网12,第二过滤网12罩住多个出风孔11,防止灰尘沿出风孔11进入第一壳体1的内部。
28.外部机箱是通过进风口引风、出风口送风的形式进行散热,由风扇3引风,引入风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网7以及第一吸水布8,进行过滤灰尘、除湿处理,而后通过第二引风孔9送入至罩体5的宽口,通过罩体5由宽变窄的流道,使得引入风能够触碰到罩体5内侧壁上的第二吸水布6,进行二次除湿,极大地提高了引入风的干燥度,引入风流经第一壳体1内部即可对其内部的控制器进行降温,并通过多个出风孔11流出,完成循环散热,由于散热时风不断由出风孔11流出,能够减少出风口处的湿度,同时在出风口处安装第二过滤网12,能够阻挡外部灰尘进入。
29.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壳体1内设有多个吸湿组件,吸湿组件包括安装板13,安装板13与第一壳体1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安装板13上固定有固定环14,固定环14内放置有网兜15,网兜15内设有干燥剂颗粒,固定环14远离安装板1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盖板16。安装板13通过多个螺栓17与第一壳体1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网兜15内放置的干燥剂颗粒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壳体1内部的防湿效果,需要更换干燥剂颗粒时,将安装板13由第一壳体1的内侧壁取下,开启盖板16并更换网兜15即可。
30.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壳体1的外侧底壁固接有底板18,底板18的底端开设有多个安装槽19,安装槽19内固定有伸缩缸20,伸缩缸20的输出端伸出安装槽19并固接有支撑板21。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例如地面潮湿的地方,开启伸缩缸20推出支撑板21,使得多个支撑板21将第一壳体1整体架起,能够防止地面上的潮气影响。
31.进一步优化方案,出风孔11包括两个锥形通道,两个锥形通道的窄口之间连通有直流通道,利用类似于拉瓦尔孔的出风结构,能够提高出风的流速,并且还能将嵌在第二过滤网12上灰尘颗粒吹落,起到防止第二过滤网12的效果。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