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包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17:16: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的车载电池包的结构为电芯-模组-电池系统。为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众多车企使用了ctp(cell to pack)结构,省略了用于电芯拘束及固定的模组,让电芯直接堆叠构成电池包。为使电池包能够充分固定,且提供足够的拘束力,现阶段ctp电池包通常使用了电芯底部涂胶的工艺,通过高粘性胶水将电芯粘贴在电池包底壳上。由于电芯与电池包底壳之间的胶水粘性强度大,因此当电池包在面临回收,需要将电芯从电池底壳拆解下时,难度极大。需要通过冷冻加机械撬动,强行将电芯与电池包底壳分离,电芯外壳极易受力破损,导致电解液泄露,甚至燃烧爆炸。
3.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电池包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固定结构,通过在电芯底部和电池包底壳上设置能够相互卡接的组件,实现电芯与与电池包底壳的固定连接,固定强度高,适合于车辆多震动工况,而且安装便捷,实用性强。
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电芯底部的卡槽和设置于电池包底壳上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块,以实现所述电芯与电池包底壳的固定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槽由开口端向内的横截面逐渐增大,以实现稳固卡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槽为t字型结构,且贯穿所述电芯两个相对的侧面,以使所述电芯沿所述两个相对的侧面方向进行滑动,实现与所述卡块的卡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槽两侧的卡板上还设有螺孔,所述电池包底壳上设有与其配合的贯穿的螺孔,所述卡板与所述电池包底壳通过螺栓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块上还设有通孔,以使所述电芯通过所述通孔与外部实现电性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t字型结构的卡槽将所述电芯底部分为两个l型卡板,所述l型卡板的水平部设有螺孔,所述电池包底壳上设有与其配合的贯穿的螺孔,以使所述卡板与所述电池包底壳实现螺纹连接。
11.一种电池包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电芯底部的卡块和设置于电池包底壳上与其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由开口端向内的横截面逐渐增大,所述电芯通过向所述卡槽内滑动实现所述电芯与电池包底壳的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槽为t字型结构,所述卡块沿所述电芯两个相对的侧面布置,以使所述卡块沿所述电芯两个相对的侧面方向向所述卡槽滑动,实现与
所述卡槽的卡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块和所述电池包底壳上设有相配合的通孔,以使所述电芯通过所述通孔与外部实现电性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包底壳上设有若干列所述电芯,且所述电池包底壳与电池包侧板可拆卸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固定结构,通过在电芯底部和电池包底壳上设置能够相互卡接的组件,实现电芯与与电池包底壳的固定连接,而且有效将卡槽设置为外部口径小于内部口径的结构,固定强度高,适合于车辆多震动工况,而且安装便捷,实用性强。
17.2.本实用新型电芯壳体底部与电池包底壳内表面设计有相互啮合的卡槽以及螺孔,当电芯需要固定在电池包底壳时,通过卡槽将电芯推送到对应位置,并通过由下向上的螺栓与电池包底壳固定,然后再将电池包底壳侧板与电池包底壳主体固定。当电池包退役,需要进行拆解回收时,首先拆卸电池包底壳侧板,然后松开电芯与电池包底壳卡槽之间的螺栓,再将电芯通过卡槽从电池包底壳上卸下。具有连接稳固性高、装配及拆卸简单的优点。
18.3.本实用新型只需调整卡槽之间的间距,即可应用于不同尺寸的电芯。将侧板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仅通过顺序滑动电芯,即可实现多组电芯的装配。电池包底壳上的卡块可通过型材拼接而成,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固定结构的单个电芯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固定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中电芯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固定结构的底壳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固定结构的多组电芯装配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固定结构的另一种单个电芯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固定结构的多组电芯装配底壳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0-电芯;11-卡板;111-第二螺孔;20-底壳;201-第一螺孔;21-卡块;211-第三螺孔;212-通孔;22-螺栓;30-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9.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例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30.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
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1.实施例1
32.请参阅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电芯10底部的卡槽和设置于电池包底壳20上与卡槽相配合的卡块21,以实现电芯10与电池包底壳20的固定连接。其中,卡槽由设置于电芯10底部的两个卡板11构成,电芯10底部通常为铝壳,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胶黏剂将卡板1与电芯底壳20固定。卡块21可与电池包底壳20一体化成型,当为多组电芯时,可将卡块21依次排列组合设置于底壳20上,如图4-5或7所示。电池包底壳20与电池包侧板30为可拆卸连接,装配电芯10时,先将侧板30拆卸,方便电芯10依次推入卡块21中,装配完成后,再将侧板30连接。本实用新型可适配任意尺寸电芯10,只需调整底壳20上卡块21之间的间距,即可应用于不同尺寸的电芯10。可拆卸的电池包底壳侧板30可以为垂直于车辆前进方向的侧板,也可以为平行于车辆前进方向的侧板。
33.如此设置,当开口向下的卡槽横截面为下大上小或上小口径一致的结构时(如图6所示),可直接将电芯10从卡块21上方向下卡入实现连接;当开口向下的卡槽横截面为下小上大的结构时(如图1-3所示),可从侧面将电芯10推入卡块21中,此种卡接结构连接更稳定。当电池包退役,需要进行拆解回收时,首先拆卸电池包侧板30,然后将电芯10通过卡槽滑动从电池包底壳20上卸下。
34.请参阅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槽由开口端向内的横截面逐渐增大,如此设置,电芯10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车辆震动等因素而向上退出,造成固定失效问题,因此固定强度高。
35.特别地,卡槽为t字型结构,且贯穿电芯10两个相对的侧面,以使电芯10能够沿两个相对的侧面方向进行滑动,从而卡进卡块21中,实现与卡块21的卡接。请参阅图7所示,当底壳20上有多列卡21时,可沿图中箭头方向,依次将电芯10向内推入相应的卡块21部位;当只有一列或两列时,可将卡块21与卡槽的配合滑动方向设置为与图中箭头垂直的方向,以使每个电芯10均能从侧面直接滑进相应的卡块21部位。如此设置,即可实现多组电芯10的装配,退役拆卸时,同样通过依次滑动,将电芯10移出,装配及拆卸简单。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多列电芯10的装配,还可将电池包底壳20设置为可拆卸结构,即将每一列电芯10所在的底壳20设置为可拆卸结构,每一列电芯10组装完成后,将底壳20连接(例如通过底壳20边缘卡接,或者通过桥接结构实现两个底壳的连接),以实现多列电芯10的组装。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槽和卡块21还通过螺栓22进一步实现加固连接。请参阅图2所示,为实现螺栓连接,在卡槽两侧的卡板11上设有第二螺孔111,电池包底壳20上设有与其配合的贯穿的第一螺孔201,螺栓22从底壳20下方穿过第一螺孔201和第二螺孔111实现卡板11与电池包底壳20的加固连接。特别地,卡块21上还设有相配合的第三螺孔211,螺栓22能够将底壳20、电芯卡板11以及卡块21同时固定,进一步提高连接稳固性。
37.请参阅图1和2所示,当卡槽为t字型结构时,t字型结构的卡槽将电芯10底部分为两个l型卡板11,l型卡板11的水平部设有第二螺孔111,电池包底壳20上设有与其配合的贯穿的第一螺孔201,卡块21上还设有相配合的第三螺孔211,以使卡板11与电池包底壳20实现螺纹连接。
3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卡块21上还设有通孔212,并贯穿底壳20,以使电
芯10通过通孔212与外部实现电性连接。如此设置,电芯10卡入卡块21中后,电芯10端部引出的连接线从通孔212穿出,实现电性连接的完美组装。
39.实施例2
40.一种电池包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电芯10底部的卡块21和设置于电池包底壳20上与其配合的卡槽,卡槽由开口端向内的横截面逐渐增大,电芯10通过向卡槽内滑动实现电芯10与电池包底壳20的固定连接。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将实施例1中的卡块21焊接或粘结在电芯10铝壳底部,将卡板1与电池包底壳20固定连接,其他结构均可与实施例1中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卡块21下部横截面大于上部,因此无法从上向下卡入卡槽中,只能从侧面推入卡槽中。
41.特别地,卡槽为t字型结构,卡块21沿电芯10两个相对的侧面布置,以使卡块21沿电芯10两个相对的侧面方向向卡槽滑动,实现与卡槽的卡接。
42.卡块21和电池包底壳20上设有相配合的通孔212,以使电芯10通过通孔212与外部实现电性连接。
43.在实际装配时,电芯10与电池包底壳20之间的卡槽可以沿着平行车辆前进方向或垂直车辆前进方向。
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包固定结构,通过在电芯壳体底部与电池包底壳内表面设计相互啮合的卡槽以及螺孔,当电芯需要固定在电池包底壳时,通过卡槽将电芯推送到对应位置,并通过由下向上的螺栓与电池包底壳固定,然后再将电池包底壳侧板与电池包底壳主体固定。当电池包退役,需要进行拆解回收时,首先拆卸电池包底壳侧板,然后松开电芯与电池包底壳卡槽之间的螺栓,再将电芯通过卡槽从电池包底壳上卸下。具有连接稳固性高、装配及拆卸简单的优点。
4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