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15:08: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保护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套。


背景技术:

2.随着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的使用的普及,匹配平板的相关配件(例如保护套)也越来越受消费者关注,消费者使用平板电脑过程中产生越来越多的需求,例如针对电容笔及其他电子产品的充电等需求,市面上的配件在功能和体验上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市面上的相关配件,大部分都是外接电源给配件充电,由配件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给平板电脑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提出一种保护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部分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套,包括:
6.用于包裹第一终端设备的本体,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电连接的电接触部;
7.无线充电模组,设于所述本体,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与所述电接触部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模组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电能传输给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
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包括:
9.第一承载部以及第二承载部;
10.连接部,所述第一承载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活动连接,第二承载部可相对第一承载部折叠或展开。
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层结构;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用于承载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承载面;
12.当所述第二承载部相对所述第一承载部折叠,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层结构层叠设置;其中层叠设置的所述层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背离所述第二承载部一侧,或者层叠设置的所述层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部背离所述第一承载部一侧;或者层叠设置的所述层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之间;
13.当所述第二承载部相对所述第一承载部展开,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层结构并排设置。
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套包括:键盘和/或触控板,所述第二承载部包括第二承载面,所述键盘和/或触控板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面一侧。
1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板位于所述键盘的至少一侧,和/或所述触控板集成在所述键盘的键体上。
1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用于承载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承载面,所述第二承载部包括第二承载面;
17.所述无线充电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上,且所述无线充电模组的充电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一承载面一侧;和/或,
18.所述无线充电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部上,且所述无线充电模组的充电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二承载面一侧。
1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包括:
20.并联连接的多个无线充电线圈;
21.磁性件,围绕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外周。
2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无线充电线圈并排设置,所述多个无线充电线圈的尺寸相同或不同。
2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模组还包括电路控制模块和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数量对应的多个霍尔开关,所述多个霍尔开关的一端与所述多个无线充电线圈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个霍尔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路控制模块连接。
2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层、支撑层和第二保护层;
25.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支撑层之间,和/或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位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
2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层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嵌设于所述收容槽内。
27.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8.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套,通过电接触部与第一终端设备电连接,当有具有无线线圈的第二终端设备接触保护套时,无线充电模组可以通过无线感应将第一终端设备的电能传输至第二终端设备,充分利用第一终端设备大容量电池,用于对第二终端设备例如手机、电容笔、手环、手表等充电,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充电操作。此外,当有具有无线线圈的外部电源接触保护套时,无线充电模组还可以通过无线感应将外部电源的电能传输至第一终端设备。既实现了常规的对第一终端设备的无线充电功能,又实现了将第一终端设备的电能反向输出给其他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能。
2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保护套的立体示意图。
31.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保护套的局部示意图。
32.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保护套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4.图5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保护套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6.图7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保护套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8是图7的俯视图。
38.图9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保护套的无线充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0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保护套的无线充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公开,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41.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4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保护套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3.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套,该保护套用于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保护,该保护套包括用于包裹第一终端设备的本体10以及无线充电模组30。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套还可以包括用于固定第一终端设备的保护壳20,固定安装在所述本体10上,能够对第一终端设备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
44.其中,本体10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电连接的电接触部,无线充电模组30设于所述本体10,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0与所述电接触部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0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电能传输给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是平板电脑等具有大容量的电池的电子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是例如手机、电容笔、手环、手表等电子设备。所述电接触部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电连接后,当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第二终端设备靠近保护套时,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0能够通过无线感应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电能传输至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理解的,保护套可以是平板保护套、键盘保护套、触摸板保护套或是键盘触摸板保护套等。
4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套,通过电接触部与第一终端设备电连接,如图2所示,当有具有感应充电线圈91的第二终端设备90接触保护套时,触发无线感应充电,无线充电模组30遵从无线充电协议可以通过无线感应将第一终端设备的电能传输至第二终端设备90,充分利用第一终端设备大容量电池,用于对第二终端设备90充电,为第二终端设备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充电操作。当第二终端设备不靠近保护套的无线充电模组时,无线充电模组保持低功耗运行。此外,当有具有感应充电线圈的外部电源接触保护套时,无线充电模组30还可以通过无线感应将外部电源的电能传输至第一终端设备。既实现了常规的对第一终端设备的无线充电功能,又实现了将第一终端设备的电能反向输出给其他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能。
46.参见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10可以包括第一承载部11、第二承载部12以及连接部13。所述第一承载部11通过所述连接部13与所述第二承载部12活动连接,第二承载部12可相对第一承载部11折叠或展开。参见图3和图5所示,第二承载部12相对第一承载部11折叠时,第一承载部11和第二承载部12包裹在第一终端设备90外侧。参见图7所示,第二承载部12相对第一承载部11展开时,第一承载部11和第二承载部12
呈第一预设夹角,连接部13支撑于第一承载部11的背面,第一终端设备90支撑在第一承载部11的正面。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可以为转轴或铰链等结构,或者连接部为柔性结构,以通过所述连接部13来实现所述第一承载部11与所述第二承载部12活动连接。
4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13包括层结构131和与层结构131连接的侧边部132,层结构131和侧边部132中的一者与第一承载部11连接,层结构131和侧边部132中的另一者与第二承载部12连接。所述第一承载部11包括用于承载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承载面(图7中所示为右侧面)。当所述第二承载部12相对所述第一承载部11折叠,连接部13的层结构131层叠设置,侧边部132沿第一终端设备90的厚度方向设置,用以提供容纳第一终端设备90的厚度空间,第一承载部11和第二承载部12覆盖于第一终端设备90的两侧。其中层叠设置的层结构131以外折方式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1背离所述第二承载部一侧,如图3和图5所示。或者层叠设置的层结构131以外折方式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背离所述第一承载部11一侧(未图示)。或者层叠设置的层结构131以内折方式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1和所述第二承载部12之间,如图5和图6所示。当所述第二承载部12相对所述第一承载部11展开,连接部13的层结构131并排设置。
48.参见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11包括承载主体部111和与承载主体部111可折叠地连接的承载折叠部112,侧边部132与第二承载部12连接,层结构131与第一承载部11连接。第二承载部12相对第一承载部11展开时,承载主体部111和第二承载部12呈第一预设夹角,承载折叠部112相对承载主体部111折叠后和承载主体部111呈第二预设夹角,连接部13的层结构131和侧边部132均展开并与第二承载部12并排设置,连接部13的层结构131和承载折叠部112呈第三预设夹角,第一终端设备90支撑在承载主体部111上,连接部13和承载折叠部112共同形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支撑在承载主体部111的背面,对第一终端设备90提供支撑力。
49.参见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层结构131包括相互连接的至少两个折叠部1311,折叠部1311之间可以设置例如磁铁、魔术贴等固定件14,用于在第二承载部12相对第一承载部11折叠时,将各折叠部1311相互固定。当第二承载部12相对第一承载部11折叠时,各折叠部1311以外折或内折方式相互折叠,不占用额外的空间。当第二承载部12相对第一承载部11展开时,各折叠部1311并排设置并支撑在第一承载部11的背面,提供用于支撑第一终端设备的水平空间,从而在第二承载部12上节省出更多的空间,能够用于设置键盘和/或触控板,不需要占用额外的空间。
50.参见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套可以为普通保护套,也可以在保护套上增加键盘和/或触控等功能。当该保护套上具有键盘和/或触控等功能时,所述保护套还可以包括键盘40和/或触控板50,所述第二承载部12包括第二承载面(图中所示为顶面),所述键盘40和/或触控板50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面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板50位于所述键盘40的至少一侧,如图8所示,触控板50位于所述键盘40的右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板50集成在所述键盘40的键体上。
5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部11包括用于承载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承载面,所述第二承载部12包括第二承载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1上,且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0的充电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一承载面一侧,第二终端设备靠近第一承载部11的第一承载面时,无线充电模组30即可将第一终端设备的电脑通
过无线感应传输给第二终端设备。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0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上,且所述无线充电模组的充电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二承载面一侧,第二终端设备靠近第二承载部12的第二承载面时,无线充电模组30即可将第一终端设备的电脑通过无线感应传输给第二终端设备。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0既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1上且充电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一承载面一侧,又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上且充电端朝向背离所述第二承载面一侧,也即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均设有无线充电线圈31,第二终端设备靠近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中的任意一者时,无线充电模组30均可将第一终端设备的电脑通过无线感应传输给第二终端设备。
5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层、支撑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0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支撑层之间,或者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0位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或者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0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支撑层之间以及所述支撑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也即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支撑层之间以及所述支撑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均设有无线充电线圈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0嵌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收容槽可以采用镂空通槽,将无线充电模组30嵌设在收容槽内,不会因为设置有无线充电模组30而增加保护套的整体厚度。在其他例子中,在厚度要求允许的条件下,也可以将无线充电模组30直接粘设在支撑层上。
5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接触部为探针结构(pogo pin)。通过探针结构与第一终端设备电连接,即可使第一终端设备与保护套的无线充电模组30保持电路联通,实现第一终端设备与保护套的无线充电功能,也可进行第一终端设备与保护套的数据传输功能。
54.参见图9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0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无线充电线圈31和磁性件32,磁性件32围绕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31的外周,能够保证无线充电的可靠性和牢靠性,还可以起到固定第二终端设备的作用。可选地,磁性件32可以是磁铁。生态内的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电容笔、手环、手表等)提前搭配硬件感应充电线圈,当第二终端设备与保护套表面接触贴合时,触发无线感应充电。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充电线圈31的数量及尺寸可以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尺寸大小来布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例如,对应手机的无线充电线圈31尺寸较大,对应手环和手表的无线充电线圈31的尺寸较小,可以更合理地利用保护套的空间。
5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无线充电线圈31并排设置,所述多个无线充电线圈31的尺寸相同或不同,以适配不同的电子产品的充电需求。所述多个无线充电线圈31并排设置,可以适配手机等长条形的电子产品的无线充电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充电线圈和磁性件的数量、布局、尺寸等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布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56.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当智能手机背部的感应充电线圈靠近保护套无线充电线圈31时,触发无线通电通道打开,对应位置的磁性件32可对智能手机进行磁吸固定,进行无线充电。当智能手表背部的感应充电线圈靠近套无线充电线圈31时,触发无线通电通道打开,对应位置的磁性件32可对智能手表进行磁吸固定,进行无线充电。当智能手环背部的感应充电线圈靠近套无线充电线圈31时,触发无线通电通道
打开,对应位置的磁性件32可对智能手环进行磁吸固定,进行无线充电。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可以单独进行无线充电,也可以各自对应一个无线充电线圈31的位置,由对应位置的磁性件32进行磁吸固定,同时进行无线充电。
57.如上所述,当第二终端设备不靠近保护套的无线充电模组时,无线充电模组保持低功耗运行,也即无线充电模组一直在待机状态。当第二终端设备的感应充电线圈接触保护套的无线充电线圈时,会通过wpc的无线充电协议接通进行工作,此状态下会对第一终端设备的电池造成一定的负载。
58.参见图10所示,为改善优化上述问题,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0还包括电路控制模块33和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31数量对应的多个霍尔开关34,所述多个霍尔开关34的一端与所述多个无线充电线圈31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个霍尔开关3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路控制模块33连接。
59.当第二终端设备靠近保护套配置好的无线充电线圈31时会引发磁通量变化,触发霍尔开关34感知开关,从而电路控制模块33控制无线充电模组30与电接触部的电路联通,进行无线感应充电。当第二终端设备不靠近保护套的无线充电线圈31或当其他金属产品靠近保护套的无线充电线圈31时,无法触发霍尔开关34,则无线充电线圈31处于关闭状态,不会额外待机消耗第一终端设备的电源功率。
60.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本公开的权利要求指出。
61.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