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层级指标计算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2-22 19:18: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指标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级指标计算方法、一种多层级指标计算系统、一种终端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开展,企业需要对转型程度进行评估,以把握转型方向,其评估方向通常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转型进行度量,多层级指标计算则成为了转型度量的高效方法之一。然而,伴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大,多层级指标在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需要频繁修改指标名称、修改指标树,然而目前的多层级指标计算方案通常不具备修改功能,且指标一旦经过修改,将导致指标计算的实时性能低下,以及指标计算结果准确度不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多层级指标计算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目前指标计算过程中因多层级指标建设过程中需要频繁修改指标名称、指标树,所导致的计算实时性能低下以及计算结果准确度不高等问题。
4.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多层级指标计算方法,包括:
5.确定多层级指标体系中第n-1级指标的指标计算公式,所述多层级指标体系包括1,

,n-1,n级指标;
6.接收用户在前端页面基于所述多层级指标体系所进行的指标配置,得到指标配置结果;
7.基于所述指标配置结果生成指标树;以及,
8.基于所述指标计算公式对所述指标树进行全量指标的计算,得到所述指标树的计算结果。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多层级指标体系中第n-1级指标的指标计算公式之前,还包括:
10.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建立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层级指标体系。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标配置结果包括指标增删配置、指标权重配置以及指标目标值配置。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基于所述指标配置结果生成指标树之后,以及基于所述指标计算公式对所述指标树进行全量指标的计算之前,还包括:
13.将所述指标树中的第n-1级指标到第一级指标中的所有指标进行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计算,得到经过sql计算的指标树;
14.所述基于所述指标计算公式对所述指标树进行全量指标的计算,包括:
15.基于所述指标计算公式对经过sql计算的指标数进行全量指标的计算。
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指标计算公式对所述指标树进行全量指标的计算,
包括:
17.采集第n级指标中各指标的实际数据;
18.基于所述实际数据获取第n级指标中各指标的指标值;
19.基于所述第n级指标中各指标的指标值和所述指标计算公式计算出第n-1级指标中各指标的指标值;
20.基于所述第n-1级指标中各指标的指标值计算出第n-2级指标中各指标的指标值,直至计算出第一级指标的指标值;以及,基于各级指标中的各指标值计算得到所述指标树的计算结果。
21.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多层级指标计系统,包括:
22.确定模块,其设置为确定多层级指标体系中第n-1级指标的指标计算公式,所述多层级指标体系包括1,

,n-1,n级指标;
23.接收模块,其设置为接收用户在前端页面基于所述多层级指标体系所进行的指标配置,得到指标配置结果;
24.生成模块,其设置为基于所述指标配置结果生成指标树;以及,
25.计算模块,其设置为基于所述指标计算公式对所述指标树进行全量指标的计算,得到所述指标树的计算结果。
2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27.建立模块,其设置为在确定模块确定所述指标计算公式之前,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建立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层级指标体系。
2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标配置结果包括指标增删配置、指标权重配置以及指标目标值配置。
29.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的多层级指标计算方法。
30.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的多层级指标计算方法。
31.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多层级指标计算方法,通过确定多层级指标体系中第n-1级指标的指标计算公式;接收用户在前端页面基于所述多层级指标体系所进行的指标配置,得到指标配置结果;基于所述指标配置结果生成指标树;以及,基于所述指标计算公式对所述指标树进行全量指标的计算,得到所述指标树的计算结果。本公开用户可在前端页面进行指标配置,支持用户对指标的修改及编辑,同时根据用户的实时指标配置生成指标树,并基于所确定的指标计算公式计算指标树的计算结果,有效提高了计算实时性及计算结果的准确度。
32.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而了解。本公开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3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
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制。
34.图1为相关技术中指标体系建立及计算的流程示意图;
35.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层级指标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6.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多层级指标体系的示例图之一;
37.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指标值配置的示例图之一;
38.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指标树版本配置的示例图之一;
39.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指标树的示例图之一;
40.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用户配置指标计算方式的示例图之一;
41.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层级指标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2.图9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层级指标计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43.图9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层级指标计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44.图9c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级指标计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45.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47.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48.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公开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49.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其通常经历三个阶段:一、通过it治理进行数据采集、沉淀、分发,二、形成数据驱动业务的体系,三、实现数据驱动管理决策。面向数字化转型,企业按照“平台 应用”的模式,分类匹配资源,对内高效支撑业务、管理,实现能力开放、数据共享、打造数字生态,对外为客户赋能转型。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对转型程度进行评估,把握转型方向,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转型做度量。
50.目前通常采用计算多层级指标的形式,对企业转型进行度量,然而在目前的运营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缺少客观的、全面的、完整的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计算方案。在指标体系的实现过程中,从多个系统获取基础指标数据,在基础指标基础上,业务人员需要简单、快速、自动加工出复杂指标并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现有的数据中台等的指标加工流程较复杂,且难以保障计算结果的准确度,相关技术中,结合图1所示,其指标体系建立及指标计算过程步骤包括:
51.确定指标的业务口径:由数据中台产品经理主导,和提出指标的运营负责人沟通,讨论指标的定义。指标的定义需要数据分析师来查看历史数据确定阈值。还要确定指标的作用及使用对象,要考虑指标的性价比;
52.确定指标的技术口径:技术口径由建模工程师主导,产品经理和模型设计师沟通
指标的业务逻辑,协调业务方的技术开发人员和建模工程师一起梳理数据库层面需要用到的表结构和字段;
53.原型设计和评审:由产品经理主导设计原型,原型的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架构师、建模工程师、数据开发工程师、后端开发工程师、前端开发工程师、ui,一起说明整个功能的价值和详细的操作流程,确保大家理解的一致;
54.模型设计:模型设计工程师会采用三层建模的方式把数据更加科学的组织存储。分为ods(操作数据层),dwd(明细数据层)、dws(汇总数据层)、ads(应用数据层),这是业务对数据分层常用的模型;
55.数据开发: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和数据建模工程师确定技术口径,明确指标来自于哪些业务系统,通过工具将数据同步到模型工程师设计的ods层,然后一层一层通过计算汇总,最后形成可为应用直接服务的数据填充到ads层。
56.多层级指标在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需要频繁修改指标名称、修改指标树,然而目前的多层级指标体系通常不具备修改功能,且指标一旦经过修改,将导致指标计算的实时性能低下,以及指标计算结果准确度不高等问题。为此,本公开实施例设计出一种客观、全面、完整的转型评价多层级指标计算方案,业务人员可以自助进行指标的编辑,在基础指标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指标的加工,根据需要建立指标树,自助取数,且对于经过用户配置后的指标树可以快速、准确获得其指标计算结果。
57.具体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级指标计算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201-s204。
58.在步骤s201中,确定多层级指标体系中第n-1级指标的指标计算公式,所述多层级指标体系包括1,

,n-1,n级指标。
59.可以理解的是,在多层级指标体系中,第n级指标为经过数据采集后获得的基础指标,是最底层的指标,1级指标为最顶层的指标。
60.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第n-1级指标的指标计算公式,可以实现对整个多层级指标体系进行计算,实现对多层级指标的高效计算。例如,第n-1级指标为创新应用孵化,该多层级指标体系包括三个n级指标:完成孵化应用个数、提出孵化应用个数、孵化应用商用推广单位总数,可以将第n-1级指标的计算公式确定为:创新应用孵化=完成孵化应用个数*10 提出孵化应用个数*5 孵化应用商用推广单位总数。上述计算公式仅为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确定的公式也可以为其它形式,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针对第n-2级指标可以基于第一n-1级指标的计算结果求和获得,依次类推第n-3级指标

直到计算出第1级指标。
61.可选的,为便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层级指标计算,本实施例通过建立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普遍适用的多层级指标体系,在步骤s101确定多层级指标体系中第n-1级指标的指标计算公式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62.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建立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层级指标体系。
63.具体地,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建立企业数字化转型多层级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划分为多层级指标体系,分为1级、2级、
……
、n级指标,并可同时为1到n-1级节点设置指标权重,其中该指标权重可以由用户根据需求在配置指标时在前端页面对对其进行配置修改。
64.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多层级指标体系为系统预先创建的指标
树模板,业务人员可以针对不同的评价业务配备相适应的多层级指标体系,针对同一评价业务系统在多层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指标配置可以快速生成指标树。多层级指标体系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企业级、总部、省分、子公司的数据化转型进行量化评价,其中多层级从叶子节点(即最底层指标的数据采集节点)经过加权计算逐层汇聚到1级指标,具体地,多层级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
65.在步骤s202中,接收用户在前端页面基于所述多层级指标体系所进行的指标配置,得到指标配置结果。
66.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前端页面根据需求对现有多层级指标体系进行修改配置,所述指标配置结果包括指标增删配置、指标权重配置以及指标目标值配置。其中,对于指标增删配置,如果增加指标,则包括指标名称、类型、周期、单位、含义范围等信息的配置。
67.可以理解的是,权重是质量评价过程中,为了能将有关检查项目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用数据表示出来,按各项目所占工作量的大小及影响整体能力重要程度,分别对各项目规定的所占比例分值;目标值具体表示各项目标应达到的水平和程度。本实施例中用户根据需求配置目标值,其中目标值类型有四种:单一值、最小值、最大值、其他;在向上一级计算时,若用户对某指标进行了目标值配置,可以使用目标值对指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得计算结果更准确。对于目标值的配置,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例如,投资结构适宜度,它的目标值为单一值:60%,投资结构适宜度=重点任务投资/总投资(capex资本性支出投入 opex企业管理支出投入),根据公式计算出投资结构适宜度的值后除以目标值即可得投资结构适宜度的归一化值。以用户在前端页面新增指标为例,结合图4所示,该用户配置的目标值为70.11,可以理解的是,用户也可以不设置指标目标值,其不影响多层级指标的计算。
6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还可以在前端页面配置指标树版本,例如系统曾经基于用户针对该多层级指标体系所进行的配置结果生成过多版的指标树,用户可以直接配置其所需要的指标树版本,以提高指标树生成效率。为便于理解,前端页面配置指标树版本如图5所示。此外,用户可以在前端页面查看该多层级指标体系下的所有指标以及指标数据的历史版本,以便于用户进行指标配置。
69.在步骤s203中,基于所述指标配置结果生成指标树。
70.以生成的指标树为it数字化指数指标树为例,如图6所示,最终生成的指标树中1级指标为it数字化指数,2级指标分别为保障指数,其权重为30%、it指数,其权重为30%以及3级指数为战略/业务指数,其权重为40%
……
其中叶子节点,即为最后一级指标的采集节点,其采集方式可以通过各个系统平台获取原始数据。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用户的指标配置,系统可以生成多套指标树,不同指标树之间相互独立,可进行独立编辑、独立计算。
72.在步骤s204中,基于所述指标计算公式对所述指标树进行全量指标的计算,得到所述指标树的计算结果。
73.具体地,基于该指标计算公式计算出第n-1级指标的指标值,并逐级往上计算,获得每一层指标的指标值,直到第1级指标被计算出来,最终得到整颗指标树的计算结果。可以理解的,最下层指标为基础指标,基础指标的指标值通过数据采集获得。
74.进一步地,步骤s204基于所述指标计算公式对所述指标树进行全量指标的计算,包括以下步骤:
75.采集第n级指标中各指标的实际数据;
76.基于所述实际数据获取第n级指标中各指标的指标值;
77.基于所述第n级指标中各指标的指标值和所述指标计算公式计算出第n-1级指标中各指标的指标值;
78.基于所述第n-1级指标中各指标的指标值计算出第n-2级指标中各指标的指标值,直至计算出第一级指标的指标值;以及,基于各级指标中的各指标值计算得到所述指标树的计算结果。
79.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前端页面选择指标计算方式,例如,用户可以选择仅计算1-3级指标,例如共有12层级指标,系统在生成指标树后默认进行全量指标计算,若用户选择1-3级指标的计算,则可在该前端页面中选择1-3级指标的计算,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为便于业务人员对指标计算结果的了解,在完成指标计算后,可创建指标视图页面,业务人员基于该指标视图页面即可看到各指标树的计算结果。
80.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实施例所构建的多层级指标树可以满足用户在前端页面进行频繁修改配置,以生成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指标树,并且针对用户的配置修改所生成的指标树,系统可以快速、准确计算出新的指标树的计算结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81.请参照图8,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层级指标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对上层指标进行sql计算,以提高指标计算的效率及准确性,具体地,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在步骤s203基于所述指标配置结果生成指标树之后,以及步骤s204基于所述指标计算公式对所述指标树进行全量指标的计算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s801,并将步骤s204进一步划分为步骤s204a。
82.在步骤s801中,将所述指标树中的第n-1级指标到第一级指标中的所有指标进行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计算,得到经过sql计算的指标树;
83.在步骤s204a中,基于所述指标计算公式对经过sql计算的指标数进行全量指标的计算。
84.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公开实施例相应还提供一种多层级指标计系统,如图9a所示,包括确定模块91、接收模块92、生成模块93以及计算模块94,其中,
85.确定模块91,其设置为确定多层级指标体系中第n-1级指标的指标计算公式,所述多层级指标体系包括1,

,n-1,n级指标;
86.接收模块92,其设置为接收用户在前端页面基于所述多层级指标体系所进行的指标配置,得到指标配置结果;
87.生成模块93,其设置为基于所述指标配置结果生成指标树;以及,
88.计算模块94,其设置为基于所述指标计算公式对所述指标树进行全量指标的计算,得到所述指标树的计算结果。
8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90.建立模块,其设置为在确定模块确定所述指标计算公式之前,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建立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层级指标体系。
9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标配置结果包括指标增删配置、指标权重配置以及指标目标值配置。
9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93.sql计算模块,其设置为将所述指标树中的第n-1级指标到第一级指标中的所有指标进行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计算,得到经过sql计算的指标树;
94.所述计算模块具体设置为,基于所述指标计算公式对经过sql计算的指标数进行全量指标的计算。
9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96.采集单元,其设置为采集第n级指标中各指标的实际数据;
97.获取单元,其设置为基于所述实际数据获取第n级指标中各指标的指标值;
98.计算单元,其设置为基于所述第n级指标中各指标的指标值和所述指标计算公式计算出第n-1级指标中各指标的指标值;
99.所述计算单元还设置为,基于所述第n-1级指标中各指标的指标值计算出第n-2级指标中各指标的指标值,直至计算出第一级指标的指标值;以及,基于各级指标中的各指标值计算得到所述指标树的计算结果。
100.为便于理解,本公开实施例另一种多层级指标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b所示,所述系统包括指标配置模块(即接收模块92)、指标树配置模块(即生成模块93)、基础指标采集模块(即采集单元)以及综合指标计算模块(即确定模块91和计算模块94),其中,基础指标采集模块与能力开放平台、经营分析系统、规划管理系统、数据中台和数据治理平台等平台连接,以采集基础指标数据,此外,本实施例设置指标数据存储模块以存储指标数据及指标计算数据,并设置指标数据展示模块展示指标计算数据。
101.本实施例中,系统整体采用b/s架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如图9c所示,共三层:前端层、逻辑层、数据层,前后端分离部署,前端层采用基于react的ant design框架,用户通过前端层的前端页面进行指标配置,后端逻辑层采用spring boot框架,后端的主要处理逻辑包括:指标数据入库、指标权重及目标值计算,指标数据查询等,数据库为postgresql,用于存储各数据源采集的基础指标数据及计算指标数据,提供对逻辑层的数据访问支持。
102.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公开实施例相应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如图10所示,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101和处理器102,所述存储器10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102运行所述存储器101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所述处理器102执行所述的多层级指标计算方法。
103.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公开实施例相应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的多层级指标计算方法。
104.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
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10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