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配管理节点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2022-04-13 23:35: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拓扑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配管理节点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大型网络一种常见的拓扑结构为:总管理节点下属多个管理节点,每个管理节点管理若干流量节点。管理节点的自动分配机制为轮流机制和哈希机制,两种自动分配机制的目的均为保障管理节点的均匀分配。
3.相关技术中的分配方法主要通过从总节点服务器获取管理节点列表(管理节点至少两个),每隔预设时长对所有管理节点进行一次网速测试,并确定分配至网速最快的管理节点,使该管理节点持续工作所述预设时长。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分配管理节点仅考虑网络延迟且工作时长统一,容易破坏所有管理节点整体均匀分配的原理,一些管理节点可能会被过渡利用,导致该部分管理节点提前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分配管理节点时容易破坏所有管理节点整体均匀分配的原理,造成一些管理节点被过渡利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分配管理节点的方法及系统。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分配管理节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所有管理节点的实时网速和累计工作时长;基于所述实时网速和所述累计工作时长分别为所有管理节点分配节点优先级;选取所述节点优先级最高的管理节点作为目标管理节点;基于所有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设定所述目标管理节点的预设工作时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分配管理节点时,除了考虑管理节点的实时网速,还考虑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结合实时网速和累计工作时长分配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再选取节点优先级最好的管理节点作为建立网络连接的目标管理节点,在设定目标管理节点的预设工作时长时,将会参考所有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从而尽可能的保证对所有管理节点的均匀分配原则。
8.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实时网速和所述累计工作时长分别为所有管理节点分配节点优先级包括如下步骤:基于所述实时网速测算所有管理节点的网络延迟;根据所述网络延迟和所述累计工作时长分别计算所有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基于所述分配参量分别为所有管理节点分配节点优先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实时网速测算出管理节点实时的网络延迟,再根据同一管理节点的网络延迟和累计工作时长计算出该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最后根据管理节点对应的分配参量分配节点优先级,分配参量越小的节点优先级越高。
10.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网络延迟和所述累计工作时长分别设定所有管理节点的分
配参量包括如下步骤:判断所述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是否为0;若所述累计工作时长不为0,则将所述累计工作时长和对应的网络延迟的乘积作为所述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若所述累计工作时长为0,则判断对应的网络延迟是否小于预设的延迟阈值;若对应的网络延迟小于所述延迟阈值,则设定所述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为0;若对应的网络延迟不小于所述延迟阈值,则将对应的网络延迟作为所述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越长,网络延迟越高,则管理节点的网络性能越差,由于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越小,所分配的节点优先级越高,因此需要优先选择累计工作时长低和网络延迟低的管理节点。当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为0且网络延迟低于延迟阈值时,则将该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设定为0;当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为0但网络延迟高于延迟阈值时,则说明该管理节点为新节点但是暂不稳定,因此根据该管理节点网络延迟的大小决定该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当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不为0时,则直接以管理节点累计工作时长和网络延迟的乘积作为该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
12.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分配参量分别为所有管理节点分配节点优先级包括如下步骤:判断所有管理节点中是否存在所述分配参量相等的等参管理节点;若不存在所述等参管理节点,则基于所述分配参量为所有管理节点进行节点排序;分别对所述节点排序后的所有管理节点分配节点优先级;若存在所述等参管理节点,则将所述分配参量相等的等参管理节点联立为等参节点组,并以所述等参节点组中任意一个等参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作为所述等参节点组的组分配参量;获取所有等参管理节点的历史网络波动次数;基于所述历史网络波动次数对所述等参节点组中的所有等参管理节点进行组内排序;基于所述分配参量和所述组分配参量为所有管理节点和所有等参节点组进行整体排序;分别对所述整体排序后的所有管理节点分配所述节点优先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设定完所有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后,可能会有少量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相等,此时可以将相同分配参量的管理节点联立为等参节点组,先根据等参节点组中所有等参管理节点的历史网络波动次数进行组内排序,再以整个等参节点组为主体和其他管理节点进行整体排序,最后再根据排序结果分配节点优先级,从而细化了对分配参量相等的管理节点的排序过程。
14.可选的,所述基于所有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设定所述目标管理节点的预设工作时长包括如下步骤:计算所有累计工作时长的平均时长;判断所述平均时长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一时长阈值;
若所述平均时长未超出所述第一时长阈值,则将所述目标管理节点的预设工作时长设定为第一工作时长;若所述平均时长超出所述第一时长阈值,则判断所述平均时长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二时长阈值,所述第二时长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时长阈值;若所述平均时长未超出所述第二时长阈值,则将所述目标管理节点的预设工作时长设定为第二工作时长,所述第二工作时长小于所述第一工作时长;若所述平均时长超出所述第二时长阈值,则将所述目标管理节点的预设工作时长设定为第三工作时长,所述第三工作时长小于所述第二工作时长。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计算出所有管理节点累计工作时长的平均时长,再通过预设的第一时长阈值和第二时长阈值将平均时长划分为三档,当平均时长小于第一时长阈值时,说明所有管理节点的整体工作时长较低,整体较为稳定,因此可以将预设工作时长设定为最长的第一工作时长;当平均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且小于第二时长阈值时,说明所有管理节点的稳定性中等,因此设定中等的第二工作时长;而当平均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时,则说明所有管理节点的整体稳定性较差,因此需要设定最短的第三工作时长。
16.可选的,所述基于所有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设定所述目标管理节点的预设工作时长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监测所述目标管理节点处于所述预设工作时长时的网络波动,并统计所述网络波动的波动次数;判断所述波动次数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若所述波动次数未超出所述第一次数阈值,则不调整所述目标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若所述波动次数超出所述第一次数阈值,则判断所述波动次数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二次数阈值,所述第二次数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次数阈值;若所述波动次数超出所述第二次数阈值,则将所述目标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下调至最低优先级;若所述波动次数未超出所述第二次数阈值,则判断所述目标管理节点的当前工作时长是否超出所述预设工作时长的一半;若超出所述预设工作时长的一半,则下调所述目标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若未超出所述预设工作时长的一半,则减半当前目标管理节点的预设工作时长。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和第二次数阈值判断目标管理节点的网络稳定性,目标管理节点网络波动的波动次数未超出第一次数阈值时,则说明目标管理节点网络稳定,不需要进行调整;若波动次数超出第二次数阈值时,则说明目标管理节点网络不稳定,需要直接将目标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下调至最低优先级,再重新根据节点优先级选取新的目标管理节点进行连接;若波动次数超出第一次数阈值且未超出第二次数阈值时,则说明目标管理节点网络较不稳定,需要进一步根据目标管理节点的当前工作时长进行调整。
18.可选的,所述下调所述目标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所有管理节点的优先级标志位;基于所有优先级标志位计算出标志位均值;
检索出与所述标志位均值最接近的目标优先级标志位,所述目标优先级标志位所对应的管理节点为中位管理节点;下调所述目标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以使所述目标管理节点后置于所述中位管理节点。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分配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时会根据节点优先级为管理节点标记优先级标志位,优先级标志位的大小取决于节点优先级的高低,由于需要被下调节点优先级的目标管理节点的网络状态只是处于较为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只需要将目标管理节点下调至所有管理节点的中间位置处。在整个拓扑网络中,可能会新增并在整体排序中插入管理节点,因此可以根据所有管理节点优先级标志位的标志位均值检索出位于中间位置的中位管理节点,根据中位管理节点的目标优先级标志位下调目标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即可将目标管理节点调整至所有管理节点的中间位置。
20.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分配管理节点的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该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一种分配管理节点的方法。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程序的调取,结合实时网速和累计工作时长分配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再选取节点优先级最好的管理节点作为建立网络连接的目标管理节点,在设定目标管理节点的预设工作时长时,将会参考所有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从而尽可能的保证对所有管理节点的均匀分配原则。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结合实时网速和累计工作时长分配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再选取节点优先级最好的管理节点作为建立网络连接的目标管理节点,在设定目标管理节点的预设工作时长时,将会参考所有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从而尽可能的保证对所有管理节点的均匀分配原则。
23.2.在计算完所有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后,可能会有少量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相等,此时可以将相同分配参量的管理节点联立为等参节点组,先根据等参节点组中所有等参管理节点的历史网络波动次数进行组内排序,再以整个等参节点组为主体和其他管理节点进行整体排序,最后再根据排序结果分配节点优先级,从而细化了对分配参量相等的管理节点的排序过程。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分配管理节点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基于实时网速和累计工作时长分配节点优先级的流程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根据网络延迟和累计工作时长计算分配参量的流程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基于分配参量分配节点优先级的流程示意图。
28.图5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基于累计工作时长设定预设工作时长的流程示意图。
29.图6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基于网络波动的波动次数调整目标管理节点的节点
优先级的流程示意图。
30.图7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下调目标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配管理节点的方法。
33.参照图1,分配管理节点的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101,获取所有管理节点的实时网速和累计工作时长。
34.102,基于实时网速和累计工作时长分别为所有管理节点分配节点优先级。
35.103,选取节点优先级最高的管理节点作为目标管理节点。
36.104,基于所有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设定目标管理节点的预设工作时长。
37.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分配管理节点时,除了考虑管理节点的实时网速,还考虑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结合实时网速和累计工作时长分配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再选取节点优先级最好的管理节点作为建立网络连接的目标管理节点,在设定目标管理节点的预设工作时长时,将会参考所有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从而尽可能的保证对所有管理节点的均匀分配原则。
38.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步骤102中,根据实时网速测算出管理节点的网络延迟,再计算出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最后分配节点优先级。具体通过图2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9.参照图2,基于实时网速和累计工作时长分配节点优先级包括如下步骤:201,基于实时网速测算所有管理节点的网络延迟。
40.其中,根据实时网速和预先计算得到的理论网速进行比对测算,得到管理节点的网络延迟。
41.202,根据网络延迟和累计工作时长分别计算所有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
42.203,基于分配参量分别为所有管理节点分配节点优先级。
43.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根据实时网速测算出管理节点实时的网络延迟,再根据同一管理节点的网络延迟和累计工作时长计算出该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最后根据管理节点对应的分配参量分配节点优先级,分配参量越小的节点优先级越高。
44.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步骤202中,由于网络延迟是可变化的,因此以累计工作时长作为重点进行分配参量的设定。具体通过图3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45.参照图3,根据网络延迟和累计工作时长计算分配参量包括如下步骤:301,判断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是否为0,若否,则执行步骤302;若是,则执行步骤303。
46.302,将累计工作时长和对应的网络延迟的乘积作为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
47.其中,累计工作时长计算单位为分钟,网络延迟的计算单位为毫秒,举例来说,假设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为50分钟,网络延迟为10毫秒,则该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为50*10=500。
48.303,判断对应的网络延迟是否小于预设的延迟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304;若否,
则执行步骤305。
49.304,设定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为0。
50.305,将对应的网络延迟作为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
51.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越长,网络延迟越高,则管理节点的网络性能越差,由于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越小,所分配的节点优先级越高,因此需要优先选择累计工作时长低和网络延迟低的管理节点。当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为0且网络延迟低于延迟阈值时,则将该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设定为0;当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为0但网络延迟高于延迟阈值时,则说明该管理节点为新节点但是暂不稳定,因此根据该管理节点网络延迟的大小决定该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当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不为0时,则直接以管理节点累计工作时长和网络延迟的乘积作为该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
52.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步骤203中,设定完分配参量后可能会出现分配参量相等的情况,因此在整体排序之前需要对所有分配参量相等的管理节点进行细化排序。具体通过图4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53.参照图4,基于分配参量分配节点优先级包括如下步骤:401,判断所有管理节点中是否存在分配参量相等的等参管理节点,若否,则执行步骤402;若是,则执行步骤404。
54.402,基于分配参量为所有管理节点进行节点排序。
55.其中,按照分配参量从小至大的顺序为所有管理节点进行节点排序。
56.403,分别对节点排序后的所有管理节点分配节点优先级。
57.其中,按照步骤402中详细说明所述的排序结果,按照由高至低的顺序为节点排序后的管理节点分配节点优先级,并为所有管理节点由小至大标记优先级标志位。
58.404,将分配参量相等的等参管理节点联立为等参节点组,并以等参节点组中任意一个等参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作为等参节点组的组分配参量。
59.其中,若出现分配参量相等的分配参量值只有一种,则将所有分配参量相等的管理节点联立为一个等参节点组;若出现分配参量相等的分配参量值有多种,则联立多个等参节点组。举例来说,假设有如下分配参量的管理节点:100,100,500,800,500。则将两个分配参量为100的管理节点联立为等参节点组,将两个分配参量为500的管理节点联立为等参节点组。
60.405,获取所有等参管理节点的历史网络波动次数。
61.406,基于历史网络波动次数对等参节点组中的所有等参管理节点进行组内排序。
62.其中,按照历史网络波动次数由少至多的顺序对等参节点组中的所有等参管理节点进行组内排序。
63.407,基于分配参量和组分配参量为所有管理节点和所有等参节点组进行整体排序。
64.其中,按照分配参量从小至大的顺序为所有管理节点和所有等参节点组进行整体排序。
65.408,分别对整体排序后的所有管理节点分配节点优先级。
66.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在设定完所有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后,可能会有少量管理节点的分配参量相等,此时可以将相同分配参量的管理节点联立为等参节点组,先根据等参节点组中所有等参管理节点的历史网络波动次数进行组内排序,再以整个等参节点组为主体和其他管理节点进行整体排序,最后再根据排序结果分配节点优先级,从而细化了对分配参量相等的管理节点的排序过程。
67.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步骤104中,计算出所有管理节点的平均工作时长,再根据第一时长阈值和第二时长阈值进行分档,平均时长处于不同档位时预设不同的工作时长。具体通过图5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68.参照图5,基于累计工作时长设定预设工作时长包括如下步骤:501,计算所有累计工作时长的平均时长。
69.502,判断平均时长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一时长阈值,若否,则执行步骤503;若是,则执行步骤504。
70.503,将目标管理节点的预设工作时长设定为第一工作时长。
71.504,判断平均时长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二时长阈值,若否,则执行步骤505;若是,则执行步骤506。
72.其中,第二时长阈值大于第一时长阈值。
73.505,将目标管理节点的预设工作时长设定为第二工作时长。
74.其中,第二工作时长小于第一工作时长。
75.506,将目标管理节点的预设工作时长设定为第三工作时长。
76.其中,第三工作时长小于第二工作时长。
77.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先计算出所有管理节点累计工作时长的平均时长,再通过预设的第一时长阈值和第二时长阈值将平均时长划分为三档,当平均时长小于第一时长阈值时,说明所有管理节点的整体工作时长较低,整体较为稳定,因此可以将预设工作时长设定为最长的第一工作时长;当平均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且小于第二时长阈值时,说明所有管理节点的稳定性中等,因此设定中等的第二工作时长;而当平均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时,则说明所有管理节点的整体稳定性较差,因此需要设定最短的第三工作时长。
78.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步骤104之后,可以监测目标管理节点网络波动的波动次数,并根据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和第二次数阈值对波动次数进行判断,从而实时动态调节目标管理节点。具体通过图6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79.参照图6,基于网络波动的波动次数调整目标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包括如下步骤:601,监测目标管理节点处于预设工作时长时的网络波动,并统计网络波动的波动次数。
80.其中,根据预设的网速突变阈值监测目标管理节点的网络波动,网速突变超出依次网速突变阈值,则计数波动次数一次。
81.602,判断波动次数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若否,则执行步骤603;若是,则执行步骤604。
82.603,不调整目标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
83.604,判断波动次数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二次数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605;若否,则执行步骤606。
84.其中,第二次数阈值大于第一次数阈值。
85.605,将目标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下调至最低优先级。
86.606,判断目标管理节点的当前工作时长是否超出预设工作时长的一半,若是,则执行步骤607;若否,则执行步骤608。
87.607,下调目标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
88.608,减半当前目标管理节点的预设工作时长。
89.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根据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和第二次数阈值判断目标管理节点的网络稳定性,目标管理节点网络波动的波动次数未超出第一次数阈值时,则说明目标管理节点网络稳定,不需要进行调整;若波动次数超出第二次数阈值时,则说明目标管理节点网络不稳定,需要直接将目标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下调至最低优先级,再重新根据节点优先级选取新的目标管理节点进行连接;若波动次数超出第一次数阈值且未超出第二次数阈值时,则说明目标管理节点网络较不稳定,需要进一步根据目标管理节点的当前工作时长进行调整。
90.在图6所示实施例的步骤607中,根据管理节点优先级标志位确定出中位管理节点,再将需要下调的管理节点下调至中位管理节点的后置位。具体通过图7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91.参照图7,下调目标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包括如下步骤:701,获取所有管理节点的优先级标志位。
92.其中,根据管理节点的数量,优先级标志位可以为两位标志位,也可以为三位标志位。节点优先级越高,则优先级标志位数字越小;节点优先级越低,则优先级标志位数字越大。
93.702,基于所有优先级标志位计算出标志位均值。
94.703,检索出与标志位均值最接近的目标优先级标志位。
95.其中,目标优先级标志位所对应的管理节点为中位管理节点。举例来说,假设优先级标志位为三位,多个排序后的管理节点的优先级标志位分别为:100,200,300,400,500。则此时的标志位均值为300,检索出的目标优先级标志位为300,因此中位管理节点为第三个管理节点。
96.704,下调目标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以使目标管理节点后置于中位管理节点。
97.其中,下调后的目标管理节点的优先级标志位可以为目标优先级标志位与标志位均值之间的任意值。
98.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分配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时会根据节点优先级为管理节点标记优先级标志位,优先级标志位的大小取决于节点优先级的高低,由于需要被下调节点优先级的目标管理节点的网络状态只是处于较为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只需要将目标管理节点下调至所有管理节点的中间位置处。在整个拓扑网络中,可能会新增并在整体排序中插入管理节点,因此可以根据所有管理节点优先级标志位的标志位均值检索出位于中间位置的中位管理节点,根据中位管理节点的目标优先级标志位下调目标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即可将目标管理
节点调整至所有管理节点的中间位置。
99.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分配管理节点的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该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时实现如图1-图7中所示的一种分配管理节点的方法。
100.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程序的调取,结合实时网速和累计工作时长分配管理节点的节点优先级,再选取节点优先级最好的管理节点作为建立网络连接的目标管理节点,在设定目标管理节点的预设工作时长时,将会参考所有管理节点的累计工作时长,从而尽可能的保证对所有管理节点的均匀分配原则。
10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