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中转装置、数据传输方法及通讯系统与流程

2022-04-13 23:21: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转装置、数据传输方法及通讯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中转台能够进行同频中转或异频中转,但无法在同一个中转台中实现兼容同频中转状态和异频中转状态,也就是说,中转台通常分为同频中转台和异频中转台,在一个中转台中无法实现同频中转状态与异频中转状态的切换,中转台的工作模式单一,应用场景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转装置、数据传输方法及通讯系统,能够兼容异频中转状态以及同频中转状态,以能够在异频中转状态与同频中转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中转装置,该中转装置包括:天线、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发送单元经天线发送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单元经天线接收第二数据信号;状态选择单元,连接接收单元;隔离单元,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一端连接发送单元以及状态选择单元,第二端连接状态选择单元,第三端连接天线;以当状态选择单元导通接收单元与隔离单元的第一端之间的通路时,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同频中转状态;以当状态选择单元导通接收单元与隔离单元的第二端之间的通路时,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异频中转状态,隔离单元隔离第一数据信号以及第二数据信号。
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隔离单元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连通第一端,第二通道连通第二端;状态选择单元包括选择开关,选择开关包括第一选择端、第二选择端以及保持端;第一选择端连接第一通道和发送单元,第二选择端连接第二通道,保持端连接接收单元;保持端在与第一选择端连接时,允许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分时隙经过第一通道传输,中转装置可以工作于同频中转状态;保持端在与第二选择端连接时,第一数据信号自第一通道传输,第二数据信号自第二通道传输,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异频中转状态。
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选择开关包括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双掷开关的数量为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活动端子;第一端子连接隔离单元的第一端和发送单元的连接端子,第二端子连接隔离单元的第二端,活动端子用于选择性导通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与接收单元的通路。
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状态选择单元还包括pin开关;pin开关用于连接第一端和发送单元的连接端子;pin开关还用于与第一端子连接,以在活动端子与第一端子连接时使中转装置工作于同频中转状态。
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隔离单元包括双工器,双工器的数量为一个。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中转装置还包括频率发生单元,与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
连接,用于产生频率精度为定值的信号。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中转装置获取工作状态指令,中转装置为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阐述的中转装置;识别工作状态指令;依据工作状态指令所包含的工作状态切换状态选择单元的连接位点以切换中转装置的工作状态,以按照工作状态指令所指定的工作状态进行数据传输;其中,工作状态包括异频中转状态以及同频中转状态。
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按照工作状态指令所指定的工作状态进行数据传输包括:按照与工作状态对应的工作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工作方式包括预先存储在中转装置中的异频中转状态的工作方式以及同频中转状态的工作方式。
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同频中转状态的工作方式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分时隙工作,接收单元与发送单元的切换时隙为30毫秒,且时隙的前后各有预定时间的不发送数据的保护时隙。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分时隙工作包括:接收单元工作在第一频率段,发送单元工作在第二频率段,第二频率段为第一频率段增加50khz的频率。
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讯系统,该通讯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阐述的中转装置,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若干中转装置通信连接,按照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阐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实现通信。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能够通过状态选择单元切换同频中转状态与异频中转状态,当状态选择单元导通接收单元与隔离单元的第一端之间的通路时,接收单元与发送单元连接至隔离单元的同一端,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同频中转状态,隔离单元无需隔离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当状态选择单元导通接收单元与隔离单元的第二端之间的通路时,接收单元经状态选择单元与隔离单元的一端连接,发送模块与隔离单元的另一端连接,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异频中转状态,能够通过隔离单元隔离第一数据信号与第二数据信号。如此一来,本发明通过状态选择单元实现同频中转状态和异频中转状态的兼容以及切换,丰富本发明中转装置的工作模式,使得中转装置能够适用更多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1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17.图1是本发明中转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是本发明中转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2所示中转装置处于异频中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2所示中转装置处于同频中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22.图6是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23.图7是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时序波形示意图;
24.图8是本发明通讯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发明通讯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中转装置工作模式单一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转装置。该中转装置包括天线、发送单元、接收单元、隔离单元以及状态选择单元;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分别与天线连接,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数据信号;隔离单元与天线和接收单元连接,并用于与发送单元连接,以选择性地隔离第一数据信号与第二数据信号;状态选择单元与接收单元连接,并用于与隔离单元连接或与隔离单元和发送单元连接,以用于控制中转装置工作于异频中转状态或同频中转状态。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28.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中转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在一实施例中,中转装置包括天线11、发送单元121、接收单元122、隔离单元13以及状态选择单元14。发送单元121经天线11发送第一数据信号,接收单元122经天线11接收第二数据信号。
30.隔离单元13包括第一端a1、第二端a2和第三端a3;第一端a1连接发送单元121以及状态选择单元14,第二端a2连接状态选择单元14,第三端a3连接天线11。
31.状态选择单元14连接接收单元122,状态选择单元14能够更换接收单元122与发送单元121和状态选择单元14的连接方式,从而对中转装置的状态进行切换,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同频中转状态,或,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异频中转状态。
32.当状态选择单元14导通接收单元122与隔离单元13的第一端a1之间的通路时,发送单元121和接收单元122均通过第一端a1连接隔离单元13,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同频中转状态。也就是说,当中转装置需要处于同频中转状态时,即发送单元121所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的频率与第二数据信号的频率相同,发送单元121与接收单元122连接至隔离单元13的同一端,隔离单元13无需对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进行隔离,即可传输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以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同频中转状态。
33.当状态选择单元14导通接收单元122与隔离单元13的第二端a2之间的通路时,发送单元121与接收单元122连接至隔离单元13的不同端,隔离单元13能够起到隔离作用,即隔离单元13隔离第一数据信号与第二数据信号,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异频中转状态。也就是说,中转装置需要处于异频中转状态时,即发送单元121所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的频率与接收单元122所接收的第二数据信号的频率不同,状态选择单元14与隔离单元13连接,接收单元122经状态选择单元14与隔离单元13的一端连接,发送单元121与隔离单元13的另一端连接,能够通过隔离单元13隔离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以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异
频中转状态。
34.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器件自身的性能以及外部环境影响,隔离单元13可能无法实现完全隔离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本发明中允许隔离单元13无法完全隔离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
35.由此可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状态选择单元14的连接方式,能够改变中转装置所处的工作状态,允许中转装置在同频中转状态与异频中转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中转装置能够兼容同频中转状态以及异频中转状态,并能够进行切换,丰富本实施例中转装置的工作模式,使得中转装置能够适用更多应用场景,提高中转装置的功能性以及适应性。
36.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4,图2是本发明中转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中转装置处于异频中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中转装置处于同频中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7.在一实施例中,状态选择单元14包括选择开关141,选择开关141包括第一选择端b1、第二选择端b2以及保持端b3。可选地,选择开关141可以是物理开关,例如单刀双掷开关1411或由若干电子元件所构成的具有选择功能的电路单元等,也可以是软件开关,例如控制芯片等,选取其中两个引脚作为第一选择端b1和第二选择端b2,分别与隔离单元13连接以及与隔离单元13和发送单元121连接,保持端b3则为控制芯片本身。
38.隔离单元13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彼此独立,能够用于传输不同频率的数据信号。其中,第一通道连通第一端a1,第二通道连通第二端a2。
39.选择开关141的第一选择端b1连接隔离单元13的第一通道和发送单元121,选择开关141的第二选择端b2连接隔离单元13的第二通道,选择开关141的保持端b3连接接收单元122。
40.具体地,如图3中所示,当保持端b3与第二选择端b2连接时,选择开关141导通接收单元122与隔离单元13的第二端a2之间的通路,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异频中转状态,发送单元121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经隔离单元13的第一通道传输至天线11,以由天线11进行广播;天线11接收第二数据信号并通过隔离单元13的第二通道以及选择开关141传输至接收单元122。即第一数据信号自第一通道传输,第二数据信号自第二通道传输,发送单元121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与接收单元122接收的第二数据信号的频率不同,并通过隔离单元13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隔离,使得中转装置的收发信号隔离度高,且第一数据信号与第二数据信号无需分时隙传输,从而中转装置的灵敏度较高。
41.如图4中所示,当保持端b3与第一选择端b1连接时,选择开关141导通接收单元122与隔离单元13的第一端a1之间的通路,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同频中转状态,发送单元121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经隔离单元13的第一通道传输至天线11,以由天线11进行广播;天线11接收第二数据信号并通过隔离单元13的第一通道以及选择开关141传输至接收单元122。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均通过第一通道传输,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隔离较差,即中转装置收发信号隔离较差,为减少发送单元121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和接收单元122接收的第二数据信号相互影响,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为分时隙传输,发送单元121与接收单元122分时隙工作。
42.因此,用户可以根据当前工作环境以及工作需求选择中转装置的工作状态,工作
于同频中转状态还是异频中转状态,并在后续工作中可以对工作状态进行切换,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43.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选择开关141包括单刀双掷开关1411,单刀双掷开关1411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活动端子。第一端子连接隔离单元13的第一端a1和发送单元121的连接端子,第二端子连接隔离单元13的第二端a2,活动端子用于选择性地导通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与接收单元的通路,从而选择性地导通接收单元122与隔离单元13的第一端a1或第二端a2的通路,以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同频中转状态,或,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异频中转状态。
44.可选地,单刀双掷开关1411的数量为一个,则第一端子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选择开关141的第一选择端b1,第二端子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选择开关141的第二选择端b2,活动端子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选择开关141的保持端b3。
45.具体地,第一端子连接第一端a1和发送单元121的连接端子,第一端a1为连接第一通道的引脚/端口;第二选择端b2子连接第二端a2,活动端子用于选择性导通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与接收单元122的通路。
46.通过控制单刀双掷开关1411的活动端子与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连接,能够控制中转装置处于同频中转状态或异频中转状态,当活动端子与第二端子连接时,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异频中转状态;当活动端子与第一端子连接时,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同频中转状态。并且,通过一个单刀双掷开关1411即可实现同频中转状态与异频中转状态的兼容与切换,能够明显简化中转装置的电路结构,简化中转装置的工作过程,还能够节约生产成本。
47.进一步地,选择开关141还包括pin开关142,pin开关142用于连接第一端a1和发送单元121的连接端子。pin开关142还用于与第一端子连接。也就是说,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第一端子连接第一端a1和发送单元121的连接端子”,可以是第一端子通过pin开关142连接隔离单元13的第一端a1以及发送单元121的连接端子,“活动端子选择性地与第一端子连接”,可以是活动端子选择性地通过第一端子与pin开关142连接。
48.以在活动端子与第一端子连接时,即接收单元122通过pin开关142与状态选择单元14连接时,使中转装置工作于同频状态,如图4中所示,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同频中转状态,单刀双掷开关1411的活动端子与接收单元122保持连接,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连接,单刀双掷开关1411通过pin开关142连接发送单元121与隔离单元13的第一通道,因此,接收单元122与发送单元121可以分时隙工作以实现同频中转,第一数据信号与第二数据信号分时隙经第一通道传输。
49.再进一步地,隔离单元13包括双工器131,双工器131的数量为一个。双工器131是一种异频双工电台,由两组不同频率的带通滤波器组成,是中转装置的主要配件,能够将发射和接收讯号相隔离,避免本机发射信号传输到接收机,即在本实施例中转装置工作于异频中转状态时,如图3中所示,双工器131能够将发送单元121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与接收单元122接收的第二数据信号相隔离,避免发送单元121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传输到接收单元122。而当本实施例中转装置工作于同频中转状态时,第一数据信号与第二数据信号可通过同一通道分时隙进行传输,如图4中所示,可以通过第一通道分时隙传输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
50.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中转装置还包括频率发生单元15。频率发生单元
15分别与发送单元121和接收单元122连接,用于产生频率精度为定值的信号。
51.具体地,发送单元121能够对频率发生单元15所提供的原始数据信号进行放大,以得到第一数据信号,通过第一数据信号实现远距离传输;接收单元122用来接收环境中的有用信号,经过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声放大器)(图未示)的处理后,需频率发生单元15提供lo(本振)信号混频将高频信号降到低频信号。其中,频率发生单元15是给发送单元121和接收单元122提供lo信号的,发送单元121发送的第一数据信号带调制,接收单元122接收的第二数据信号不带调制。所谓调制是指将原始信号变换成频带适合信道传输的高频信号的过程。
52.可选地,频率发生单元15可以是fgu(frequency generating unit,频率发生器),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如是功能的元件或电路组合等,在此不做限定。
53.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中转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16,控制单元16用于控制并协调中转装置各组成单元协同工作以实现信号中转,还可以控制状态选择单元14的连接方式,以控制中转装置工作于同频中转状态或异频中转状态。与此同时,控制单元16能够处理低频数据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进行输出,还能够控制频率发生单元15的配置数据和各个单元的供电时序,其中,具体供电时序将在后文进行阐述。
54.并且,以选择开关141包括单刀双掷开关1411(如图3和图4所示)为例,还可以通过控制单元16控制单刀双掷开关1411的活动端子的电平,以实现自由切换发送单元121和接收单元122的通路选择,实现同频中转状态和异频中转状态的兼容与切换,适应更多应用场景,提高产品竞争力。
55.可选地,控制单元16可以是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等,还可以是其他具有控制作用的元件,在此不做限定。
56.进一步地,中转装置还包括供电单元17,用于向中转装置以及控制单元16等进行供电。
57.再进一步地,中转装置还包括外设单元18,例如osc(open source commerce,开源代码)、显示屏、按键、audio等,用于丰富中转装置的功能性。
58.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中转装置进行测试,可以得到表1所示的数据,可通过表1具体展示接收单元122、发送单元121以及同频中转状态下,数字灵敏度的测试值:
59.表1不同情况下的数字灵敏度
60.接收单元的数字灵敏度ber(5%)400.075mhz-122.2dbm430.075mhz-122.5dbm469.975mhz-122.8dbm发送单元的数字灵敏度ber(5%)400.075mhz-120.7dbm435.075mhz-121.2dbm469.975mhz-121.5dbm同频中转状态数字灵敏度ber(5%)400mhz-120.4dbm
435mhz-120.8dbm470mhz-121.1dbm
61.其中,在数字传输中,比特误差的数量是由于噪声,干扰,失真或比特同步错误而被改变的通信信道上的数据流的接收比特数,ber(bit error ratio,比特出错概率)是一个研究的时间间隔期间由错误比特的数目除以传送的比特的总数,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发送单元121与接收单元122相比,发送单元121连接端口的数字灵敏度较低,这是由于发送单元121的连接端口受到lpf(low-pass filter,低通滤波器)(图未示)和pin开关142等的损耗所影响,但正是由于发送单元121与pin开关142等元件的连接,中转装置能够实现同频中转。同频中转状态数字灵敏度相较于发送单元121连接端口的数字灵敏度稍低,这是由于收发逻辑控制原因,控制单元16(例如dsp)处理数据丢掉过程的影响。但在不同情况下,本实施例中转装置的数字灵敏度均处于良好水平,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转装置能够对同频中转状态与异频中转状态进行兼容以及切换,且同频中转状态与异频中转状态均具有良好的表现。
62.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6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阐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并不局限于以下步骤:
64.s101:中转装置获取工作状态指令。
65.在本实施例中,中转装置能够兼容同频中转状态与异频中转状态,并能够在同频中转状态与异频中转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具体可以通过用户根据实际工作环境进行选择以生成工作状态指令,工作状态指令包括所包含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包括异频中转状态以及同频中转状态,从而中转装置能够获取工作状态指令,进而判断中转装置应当工作于何种工作状态,以做出自主响应行为。
66.s102:识别工作状态指令。
67.在本实施例中,中转装置获取工作状态指令后,识别工作状态指令,识别该工作状态指令所包含的工作状态,从而中转装置做出自主响应行为,减轻用户的使用负担。
68.s103:依据工作状态指令所包含的工作状态切换状态选择单元的连接位点以切换中转装置的工作状态。
69.在本实施例中,中转装置识别工作状态指令所包含的工作状态后,可以依据工作状态指令所包含的工作状态,切换状态选择单元的连接位点,即控制状态选择单元的连接方式,如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状态选择单元与隔离单元连接或与隔离单元和发送单元连接”,以实现切换中转装置的工作状态,以按照工作状态指令所指定的工作状态进行数据传输,所指定的工作状态即为工作状态指令所包含的工作状态,从而中转装置能够工作于同频中转状态或异频中转状态。
70.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中转装置通过控制状态选择单元的连接方式,可以在同频中转状态与异频中转状态之间切换,即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兼容同频中转状态与异频中转状态,还能够在二者之间进行切换,丰富数据传输方法的工作模式,以适应更多应用环境。
71.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阐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并不局限于以下步骤:
72.s201:中转装置获取工作状态指令。
73.s202:识别工作状态指令。
74.在本实施例中,中转装置获取工作状态指令后,识别工作状态指令,识别该工作状态指令所包含的工作状态,从而中转装置做出自主响应行为,减轻用户的使用负担。
75.依据工作状态指令所包含的工作状态切换状态选择单元的连接位点,以切换中转装置的工作状态;以按照工作状态指令所指定的工作状态进行数据传输。其中,工作状态包括异频中转状态以及同频中转状态。
76.按照工作状态指令所指定的工作状态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包括:按照与工作状态对应的工作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工作方式包括预先存储在中转装置中的异频中转状态的工作方式以及同频中转状态的工作方式。
77.以同频中转状态为例,同频中转状态的工作方式包括:在同频中转状态下状态选择单元的连接方式,即状态选择单元与发送单元和隔离单元连接;第一数据信号与第二数据信号的传输方式,即第一数据信号与第二数据信号通过隔离单元同一通道分时隙传输。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78.s203:判断工作状态指令所指定的工作状态是否为同频中转状态。
79.在本实施例中,若工作状态指令所指定的工作状态为同频中转状态,则执行步骤s204;若工作状态指令所指定的工作状态不是同频中转状态,则认为工作状态指令所指定的工作状态为异频中转状态,则执行步骤s207。
80.识别工作状态指令后,判断工作状态指令所指定的工作状态是否为同频中转状态,从而中转装置做出自主响应行为。在替代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判断工作状态指令所指定的工作状态是否为异频中转状态,在此不做限定。
81.s204:控制选择开关与隔离单元和发送单元连接。
82.在本实施例中,以状态选择单元包括选择开关为例,工作状态指令所指定的同频中转状态时,控制选择开关与隔离单元和发送单元连接(如图4中所示)。
83.s205: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同频中转状态。
84.在本实施例中,处于同频中转状态的中转装置可以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自组网,以允许通过中转装置实现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信息传输。
85.s206:发送单元与接收单元分时隙工作。
86.在本实施例中,同频中转状态的工作方式还包括,接收单元与发送单元分时隙工作,接收单元与发送单元的切换时隙为30毫秒,且时隙的前后各有预定时间的不发送数据的保护时隙。
87.进一步地,接收单元工作在第一频率段,发送单元工作在第二频率段,第二频率段为第一频率段增加50khz的频率。
88.如是设计在于,频率发生单元锁定需要时间,一般都是6毫秒左右,但是同频中转时,发送单元与接收单元切换的最大保护时隙约为3毫秒,发送单元或接收单元从关闭到打开,频率发生单元的锁定时间不足,导致影响中转装置的正常通信。并且,虽然接收单元接收第二数据信号时,发送单元与隔离单元是断开连接的,但是频率发生单元仍在工作,为缓解频率发生单元的功率泄漏到接收单元,导致同频中转状态的工作受到干扰,影响接收单元的性能,将频率锁定到增加50khz的功率即使泄漏到接收单元,但是会被信道滤波器滤除,减少对接收单元的影响。为锁定到增加50khz的功率,考虑到从锁定到增加50khz的功率
锁定到正常功率的时间最大约为1.3毫秒,偏离大于50khz会导致锁定时间过长,偏离小于50khz则接收机信道滤波器滤除效果不好导致影响。
89.并且,因发送单元工作属于大功率信号发射,即使接收单元与频率发生单元的数据信号泄漏,对发送单元的性能影响较小,因此在发送单元工作时可以不对接收单元的第一频率段进行调整,以简化数据传输方法的复杂。当然,也可以在发送单元工作时对接收单元的第一频率段进行调整,以进一步保证发送单元的性能。
90.s207:控制选择开关与隔离单元连接。
91.在本实施例中,以状态选择单元包括选择开关为例,工作状态指令所指定的同频中转状态时,控制选择开关与隔离单元连接(如图3中所示)。
92.s208:允许中转装置工作于异频中转状态。
93.在本实施例中,处于异频中转状态的中转装置可以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自组网,以允许通过中转装置实现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信息传输。
94.s209:允许发送单元与接收单元同时工作。
95.在本实施例中,发送单元与接收单元分别通过隔离单元的不同通道传输第一数据信号和第二数据信号,允许发送单元与接收单元同时工作,第二数据信号与第一数据信号的收发工作无需分时隙,灵敏度较高。
96.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时序波形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中所举例阐述的时序波形示意图,为中转装置工作于同频中转状态下的时序波形示意图。
97.主要涉及final_bias、apc、fgu_cs、pa_en和rx_en等五个控制开关的时序。其中,pa_en用于控制发送单元的工作与否;rx_en用于控制接收单元的工作与否;final_bias是功放的栅压供电,可根据输出功率进行调整;apc决定发射功率从0到最大(5w/10w/25w)的爬坡时间,或,发射功率从最大(5w/10w/25w)到0的爬坡时间;fgu_cs用于发送单元的频率发生单元的配置控制,根据发送单元调制数据的配置可控。
98.其中,空口切换的时间延迟是固定的,接收单元工作转换为发送单元工作的临界点10750毫秒,设为t0;发送单元工作转换为接收单元工作的临界点11200毫秒,设为t1。
99.发送单元工作转换为接收单元工作的时隙为严格的30毫秒,该时隙的前后各1.5毫秒为保护时隙,不发送数据,共3毫秒的保护时隙用于操作以上五个开关的控制切换,以调整时序来解决发送单元对接收单元的影响。
100.pa_en打开过早/关闭过晚,会影响前一个/后一个接收单元接收第二数据信号的时隙,导致大功率信号进入接收单元,导致通话阻塞;pa_en打开过晚/关闭过早,影响当前发送单元发送第一数据信号的时隙实际发送的数据,中断部分有效数据的传输,影响通话质量。
101.rx_en打开过早/关闭会占用前一个/后一个发送单元发送第一数据信号的时隙,导致大功率信号进入接收单元,导致通话阻塞;rx_en打开过晚/关闭过早,影响当前接收单元接收第二数据信号的时隙实际接收的数据,中断部分有效数据的接收,影响通话质量。
102.final_bias用于配置功放栅压,打开时间一般在t0,关闭一般在t1-650us,具体要求需要在功率爬坡开始时一定是打开/关闭的。apc决定爬坡时间,一般在final_bias打开后打开,关闭后关闭,可以进行同步操作。fgu_cs会影响发送单元,一般在pa_en打开前打
开,在t1处将频率拉倒f 50khz,提前打开的原因在于配置参数会导致抖动,需要在频率发生单元输出稳定时才会打开功放,以此避免自激。
103.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通讯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04.在一实施例中,通讯系统包括中转装置10、第一终端20以及第二终端30,第一终端20与第二终端30通过若干中转装置10通信连接。其中,中转装置10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阐述的中转装置10,并且能够按照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阐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实现通信。图8中所示的通讯系统适用于中转装置10工作于异频中转状态,图9中所示的通讯系统适用于中转装置10工作于同频中转状态。
105.此外,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0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