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抗冲击波式通风阀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17:46: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冲击波式通风阀。


背景技术:

2.在进行建筑安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相应的暖通设施设计,为了避免爆炸冲击波产生的正压、台风或者龙卷风等产生的负压对建筑物中的通风设备造成损坏,对人员造成损伤,需要在暖通设备的末端安装一些能够在正压、负压下瞬间关闭的抗冲击波阀。
3.根据中国专利网公开的专利号“cn 208058058 u”为“一种滑道式抗冲击波通风阀”包括框架、一个或多个阀芯、第一压条、第二压条和边盖;所述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通过螺栓把阀芯、边盖压紧在框架上;所述阀芯包含阀框、阀叶、支撑板、弹簧复位机构,所述阀框包括固定相连的上下框、前后框,在前后框内凹的平板部位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支撑板安装在前后框的侧边,并且在支撑板的上设置有滑槽,所述阀叶设置有与进风口错位的流道,所述弹簧复位机构与阀叶相连,在常开状态时,阀叶在阀框的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需人工操作;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拆卸维护方便;性能更可靠;关闭时间不大于2ms;可承受较大的冲击波载荷,透波率低,泄漏量低。
4.上述专利中虽然提高了现有的抗冲击波式通风阀的可承受较大的冲击波载荷,透波率低,泄漏量低的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现有的抗冲击波式通风阀与管道安装比较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冲击波式通风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冲击波式通风阀,包括:
7.管道;
8.通风阀,所述通风阀安装在管道的一端;
9.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安装在管道与通风阀连接处;
10.固定机构,包括转动环、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凸块,所述转动环转动连接在固定环内壁,所述第二固定杆滑动连接在固定环内壁,所第一固定杆滑动连接在固定环外壁,且第一固定杆位于第二固定杆的上方,所述固定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凸块;
11.密封机构,位于转动环和固定环的内部,用于对管道和通风阀连接处进行密封。
12.优选的,密封机构包括第一梯形块、第二梯形块、气囊、密封槽、密封块和弧形板,所述密封块滑动连接在固定环内壁,所述弧形板固定连接在密封块的一端,所述第二梯形块固定连接在弧形板的外壁,所述第一梯形块滑动连接在固定环的底端,所述密封槽设置在固定环内部。
13.优选的,所述转动环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固定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内壁开设有与转动环相匹配的安装槽。
14.优选的,所述转动环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固定杆相匹配的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固定杆相匹配固定孔。
15.优选的,所述管道的外壁开设与凸块相匹配的卡槽,所述通风阀的外壁开设有与凸块相匹配的卡槽。
16.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梯形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二梯形块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梯形块相匹配的固定孔。
17.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内壁开设有与密封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固定环的内壁开设有与气囊相通的导风槽。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实用新型设置固定机构,先将通风阀的一端与管道进行安装,然后在将固定环安装到管道和通风阀连接处,使凸块卡合到管道和通风阀外壁卡槽中,然后在转动转动环,使转动环的一端插入到固定环内壁安装槽中,使转动环内壁开设的固定孔移动到位于第二固定杆的一端,然后拉动第一固定杆向上移动从第二固定杆内壁固定孔中移出,使第二固定杆不再受到外界的挤压力进行复位插入到转动环内壁固定孔中,从而将转动环进行固定,通过以上多组零件配合实现了将通风阀与管道进行快速固定的功能,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20.2、本实用新型设置密封机构,拉动第二梯形块向一端移动与第一梯形块接触,推动第一梯形块向一端移动,使第二梯形块内壁吧开设底端固定孔移动到与第一梯形块平齐的位置,使第一梯形块不再被固定进行复位插入到第二梯形块内壁固定孔中,将第二梯形块进行固定,第二梯形块向一端移动的同时通过弧形板推动密封块先将移动,通过密封块将密封槽内部气体通过固定环内壁开设的导风槽输送到气囊内部,使气囊进行膨胀,重复上述操作将转动环内部另一组气囊进行膨胀,从而将管道和通风阀连接处进行密封,通过以上多组零件的配合将管道和通风阀连接处的间隙进行封堵,从而提高了管道整体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环和固定环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环和固定环剖视图。
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7.1-管道,2-转动环,3-通风阀,4-第一固定杆,5-第一梯形块,6-第二固定杆,7-第二梯形块,8-固定环,9-气囊,10-凸块,11-密封槽,12-密封块,13-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冲击波式通风阀技术方案:一种抗冲击波式通风阀,包括:
30.管道1;
31.通风阀3,通风阀3安装在管道1的一端;
32.固定环8,固定环8安装在管道1与通风阀3连接处;
33.固定机构,包括转动环2、第一固定杆4、第二固定杆6和凸块10,转动环2转动连接在固定环8内壁,第二固定杆6滑动连接在固定环8内壁,所第一固定杆4滑动连接在固定环8外壁,且第一固定杆4位于第二固定杆6的上方,固定环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凸块10;
34.密封机构,位于转动环2和固定环8的内部,用于对管道1和通风阀3连接处进行密封。
35.其中,密封机构包括第一梯形块5、第二梯形块7、气囊9、密封槽11、密封块12和弧形板13,密封块12滑动连接在固定环8内壁,弧形板13固定连接在密封块12的一端,第二梯形块7固定连接在弧形板13的外壁,第一梯形块5滑动连接在固定环8的底端,密封槽11设置在固定环8内部,通过以上多组零件的配合将管道1和通风阀3连接处的间隙进行封堵,从而提高了管道1整体的密封性。
36.其中,转动环2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固定环8转动连接,固定环8的内壁开设有与转动环2相匹配的安装槽,便于转动环2进行转动,通过固定环8内壁开设的安装槽使转动环2进行安装。
37.其中,转动环2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固定杆6相匹配的固定孔,第二固定杆6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固定杆4相匹配固定孔,便于第二固定杆6插入到转动环2内壁固定孔中将转动环2进行固定,便于第一固定杆4插入到第二固定杆6内壁固定孔中,从而将第二固定杆6进行固定。
38.其中,管道1的外壁开设与凸块10相匹配的卡槽,通风阀3的外壁开设有与凸块10相匹配的卡槽,便于通过凸块10卡合到管道1和通风阀3外壁卡槽中,增加了固定环8和转动环2的稳定性。
39.其中,固定环8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梯形块7相匹配的滑槽,第二梯形块7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梯形块5相匹配的固定孔,便于第二梯形块7在固定环8内壁进行滑动,通过第一梯形块5插入到第二梯形块7内壁固定孔中,从而将第二梯形块7进行固定。
40.其中,固定环8的内壁开设有与密封块12相匹配的滑槽,固定环8的内壁开设有与气囊9相通的导风槽,便于密封块12在固定环8内壁进行滑动,将密封槽11内部气体通过导风槽输送到气囊9内部。
41.工作原理:首先,当需要将通风阀3与管道1进行安装时,先将通风阀3的一端与管道1进行安装,然后在将固定环8安装到管道1和通风阀3连接处,使气囊9抵在管道1和通风阀3的连接处,将管道1和通风阀3连接处进行包裹,固定环8安装的同时,使凸块10卡合到管
道1和通风阀3外壁卡槽中,然后在转动转动环2,使转动环2的一端插入到固定环8内壁安装槽中,使转动环2内壁开设的固定孔移动到位于第二固定杆6的一端,然后拉动第一固定杆4向上移动从第二固定杆6内壁固定孔中移出,使第二固定杆6不再受到外界的挤压力进行复位插入到转动环2内壁固定孔中,从而将转动环2进行固定,以此实现对管道1和通风阀3进行固定的功能,通风阀3固定在管道1上时,拉动第二梯形块7向一端移动与第一梯形块5接触,推动第一梯形块5向一端移动,使第二梯形块7内壁吧开设底端固定孔移动到与第一梯形块5平齐的位置,使第一梯形块5不再被固定进行复位插入到第二梯形块7内壁固定孔中,将第二梯形块7进行固定,第二梯形块7向一端移动的同时通过弧形板13推动密封块12先将移动,通过密封块12将密封槽11内部气体通过固定环8内壁开设的导风槽输送到气囊9内部,使气囊9进行膨胀,重复上述操作将转动环2内部另一组气囊9进行膨胀,从而将管道1和通风阀3连接处进行密封,从而提高了管道1整体密封性。
4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3.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