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2022-04-09 11:32: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2.建筑框架是由梁和柱组成的能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主要要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承重骨架,现有的建筑框架可在施工现场进行直接搭建,此方式在已固定的钢筋或其他钢材外侧设置模具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梁和柱并组成建筑框架,然而不同操作人员固定钢筋或其他钢材的方式难以统一,进而难以保证浇筑混凝土所形成梁和柱的结构质量,同时,操作人员在设置模具时的施工步骤复杂,易影响施工进度,施工效率较低;现有的建筑框架还可通过预制梁和预制柱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然而预制梁和预制柱同样需要较为繁复的制作过程,且由于预制梁和预制柱的体积过大导致其运输不便。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及其组装方法,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6.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包括建筑框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框架本体包括呈长方体状的连接块、呈横向排布的连接梁、呈纵向排布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侧部与所述连接块相连,所述连接梁的一侧部与所述连接块相连;
7.所述连接柱包括横截面呈长方形的柱体、至少四根呈均匀排布的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埋设在所述柱体内,所述第一钢筋的一侧部自所述柱体的一端部伸出;
8.所述连接块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用于嵌入所述柱体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面上设有用于插入所述第一钢筋的第一盲孔;
9.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四个角部均设有呈直角状的第一钢制固定件,所述第一钢制固定件的一侧部插入所述连接块内,所述第一钢制固定件的另一侧部伸出所述第一安装槽外,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槽处的所述柱体的四个角部上均设有用于嵌入所述第一钢制固定件的第一嵌入槽;
10.所述连接梁包括横截面呈长方形的梁体、至少四根呈均匀排布的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埋设在所述梁体内,所述第二钢筋的一侧部自所述梁体的一端部伸出;
11.所述连接块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用于嵌入所述梁体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面上设有用于插入所述第二钢筋的第二盲孔;
12.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四个角部均设有呈直角状的第二钢制固定件,所述第二钢制固定件的一侧部插入所述连接块内,所述第二钢制固定件的另一侧部伸出所述第二安装槽
外,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槽处的所述梁体的四个角部上均设有用于嵌入所述第二钢制固定件的第二嵌入槽。
13.所述第一钢制固定件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一固定片、呈长条状的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一侧部与所述第二固定片的一侧部相连,所述第一固定片垂直于所述第二固定片;
14.所述第二钢制固定件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三固定片、呈长条状的第四固定片,所述第三固定片的一侧部与所述第四固定片的一侧部相连,所述第三固定片垂直于所述第四固定片。
15.所述连接块内埋设有连接块支撑架,所述连接块支撑架包括呈长方形的第一边框、呈长方形的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呈上、下排布,所述第一边框的四个角部分别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边框的四个角部相连;所述第一钢制固定件与所述第二钢制固定件均与所述连接块支撑架相连。
16.所述连接块的中部设有呈纵向排布的第一通孔,以所述第一通孔作为第一浇筑孔。
17.所述柱体内埋设有呈菱形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四根第一支撑杆,相邻两根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处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钢筋的第二通孔。
18.所述梁体内埋设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呈交叉排布,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均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第二钢筋的第三通孔。
19.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0.步骤一、设置连接块,将连接块设置于施工现场的相应位置;
21.步骤二、安装连接柱,将第一钢筋的一侧部插入到连接块上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盲孔内,在第一钢筋的外侧设置第一模板,使第一模板的下部紧贴第一钢制固定件,利用夹具将第一模板固定,于第一模板所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并在浇筑过程中置入用于支撑第一钢筋的第一支撑架,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第一模板,完成连接柱的安装;
22.步骤三、安装连接梁,将第二钢筋的一侧部插入到连接块上第二安装槽内的第二盲孔内,将用于支撑第二钢筋的第二支撑架设置到第二钢筋上,在第二钢筋的外侧设置第二模板,使第二模板的一侧部紧贴第二钢制固定件,利用夹具将第二模板固定,于第二模板所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第二模板,完成连接梁的安装;
23.步骤四、完成建筑框架的组装。
24.所述步骤二中,于第一模板所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并使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与第一模板的上端平齐,将安装到连接柱上方的连接块设置到第一模板上方,使得自第一模板上方伸出的第一钢筋插入到该连接块上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盲孔内,该连接块上的第一钢制固定件插入到第一模板内侧,并通过位于该连接块中部的第一浇筑孔进行混凝土补浇。所述步骤二中,浇筑混凝土与置入第一支撑架间隔操作,使多个第一支撑架呈等间距排布在第一模板所围成的空间内。
25.所述步骤三中,将第二钢筋的一侧部插入到位于左侧的连接块上第二安装槽内的第二盲孔内,将用于支撑第二钢筋的第二支撑架设置到第二钢筋上,再将第二钢筋的另一侧部插入到位于右侧的连接块上第二安装槽内的第二盲孔内,在第二钢筋的外侧设置第二
模板,使第二模板的左侧部紧贴位于左侧的连接块上的第二钢制固定件,第二模板的右侧部紧贴位于右侧的连接块上的第二钢制固定件,利用夹具将第二模板固定,通过位于上方的第二模板上的第二浇筑孔浇筑混凝土至第二模板所围成的空间内,并使浇筑的混凝土溢出第二浇筑孔,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第二模板,并去除与第二浇筑孔位置相匹配处的混凝土凸起。
26.本发明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及其组装方法,连接柱和连接梁可借助连接块现场浇筑成型,降低了运输难度;用于组成建筑框架的连接柱和连接梁通过连接块相连,便于施工现场的建筑框架组装,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保证了通过连接柱、连接梁与连接块所组装建筑框架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的连接块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发明的连接柱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发明的连接梁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浇筑孔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支撑架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支撑架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34.如图1~7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包括建筑框架本体,建筑框架本体包括呈长方体状的连接块1、呈横向排布的连接梁3、呈纵向排布的连接柱 2,连接柱2的一侧部与连接块1相连,连接梁3的一侧部与连接块1相连;连接柱2包括横截面呈长方形的柱体、至少四根呈均匀排布的第一钢筋,第一钢筋埋设在柱体内,第一钢筋的一侧部自柱体的一端部伸出;连接块1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用于嵌入柱体的第一安装槽4,第一安装槽4的横截面呈长方形,第一安装槽4的底面上设有用于插入第一钢筋的第一盲孔6;第一安装槽4的四个角部均设有呈直角状的第一钢制固定件5,第一钢制固定件5的一侧部插入连接块1内,第一钢制固定件5的另一侧部伸出第一安装槽4外,靠近第一安装槽4处的柱体的四个角部上均设有用于嵌入第一钢制固定件5的第一嵌入槽;连接梁3包括横截面呈长方形的梁体、至少四根呈均匀排布的第二钢筋,第二钢筋埋设在梁体内,第二钢筋的一侧部自梁体的一端部伸出;连接块1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有用于嵌入梁体的第二安装槽7,第二安装槽7的横截面呈长方形,第二安装槽7的底面上设有用于插入第二钢筋的第二盲孔9;第二安装槽7的四个角部均设有呈直角状的第二钢制固定件8,第二钢制固定件8的一侧部插入连接块1内,第二钢制固定件8的另一侧部伸出第二安装槽7外,靠近第二安装槽7处的梁体的四个角部上均设有用于嵌入第二钢制固定件8的第二嵌入槽。本发明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及其组装方法,连接柱2和连接梁3可借助连接块1现场浇筑成型,降低了运输难度;用于组成建筑框架的连接柱2和连接梁3通过连接块1相连,便于施工现场的建筑框架组装,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保证了通过连接柱2、连接梁3与连接块1所组装建筑框架的结构强度。
35.此设计中,连接柱2的柱体一侧部嵌入第一安装槽4内,柱体内伸出的第一钢筋的插入到第一安装槽4底部的第一盲孔6内,保证了连接柱2与连接块1的连接强度;连接梁3的梁体一侧部嵌入第二安装槽7内,梁体内伸出的第二钢筋的插入到第二安装槽7底部的第二盲孔9内,保证了连接梁3 与连接块1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了多个连接柱2、多个连接梁3与多个连接块1组装成的建筑框架的整体的结构强度。
36.第一钢制固定件5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一固定片、呈长条状的第二固定片,第一固定片的一侧部与第二固定片的一侧部相连,第一固定片垂直于第二固定片;第二钢制固定件8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三固定片、呈长条状的第四固定片,第三固定片的一侧部与第四固定片的一侧部相连,第三固定片垂直于第四固定片。第一固定片与第二固定片采用一体化结构,第三固定片与第四固定片采用一体化结构。第一钢制固定件5或第二钢制固定件8不仅进一步增加了连接柱2或连接梁3与连接块1的连接强度,还便于连接柱2或连接梁 3现场浇筑时的模板安装,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37.连接块1内埋设有连接块1支撑架,连接块1支撑架包括呈长方形的第一边框、呈长方形的第二边框,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呈上、下排布,第一边框的四个角部分别通过连接杆与第二边框的四个角部相连;第一钢制固定件5与第二钢制固定件8均与连接块1支撑架相连。第一边框、第二边框与连接杆均采用钢筋制成,以保证连接块1的结构强度。
38.连接块1的中部设有呈纵向排布的第一通孔,以第一通孔作为第一浇筑孔。便于在现场浇筑连接柱2时,安装连接柱2上方的连接块1后通过第一浇筑孔进行混凝土的补浇,以提高连接柱2与位于其上方的连接块1的连接强度。
39.柱体内埋设有呈菱形的第一支撑架16,第一支撑架16包括四根第一支撑杆,相邻两根连接杆的连接处设有用于穿过第一钢筋的第二通孔。梁体内埋设有第二支撑架17,第二支撑架17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呈交叉排布,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上均设有用于穿过第二钢筋的第三通孔。通过第一支撑架16或第二支撑架17对连接柱2或连接梁3内的钢筋进行支撑,避免钢筋在浇筑时发生位置偏移,影响连接柱 2或连接梁3的结构强度。
40.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置连接块 1,将连接块1设置于施工现场的相应位置;步骤二、安装连接柱2,将第一钢筋的一侧部插入到连接块1上第一安装槽4内的第一盲孔6内,在第一钢筋的外侧设置第一模板10,使第一模板10的下部紧贴第一钢制固定件5,利用夹具11将第一模板10固定,于第一模板10所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并在浇筑过程中置入用于支撑第一钢筋的第一支撑架16,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第一模板10,完成连接柱2的安装;步骤三、安装连接梁3,将第二钢筋的一侧部插入到连接块1上第二安装槽7内的第二盲孔9内,将用于支撑第二钢筋的第二支撑架17设置到第二钢筋上,在第二钢筋的外侧设置第二模板 12,使第二模板12的一侧部紧贴第二钢制固定件8,利用夹具11将第二模板固定,于第二模板12所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第二模板12,完成连接梁3的安装;步骤四、完成建筑框架的组装。此方法中,连接柱2和连接梁3可借助并配合连接块1现场浇筑成型,避免了连接柱2与连接梁3的运输过程,降低了运输成本,且保证了连接柱2或连接梁 3与连接块1的连接强度。
41.步骤一中,根据施工需求,设置连接块1的安装位置。连接块1可在工厂内进行预制,制备完成后运输至施工现场,以便于提高施工效率。
42.步骤二中,用于制作连接柱2的第一模板为至少四块。步骤二中,第一模板所围成的空间的下部通过连接块1封闭,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通过盖板 13封闭第一模板10所围成的空间的上部。步骤二中,于第一模板10所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并使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与第一模板的上端平齐,将安装到连接柱2上方的连接块1设置到第一模板10上方,使得自第一模板10上方伸出的第一钢筋插入到该连接块1上第一安装槽4内的第一盲孔6内,该连接块1上的第一钢制固定件5插入到第一模板内侧,并通过位于该连接块 1中部的第一浇筑孔进行混凝土补浇。步骤二中,浇筑混凝土与置入第一支撑架间隔操作,使多个第一支撑架16呈等间距排布在第一模板10所围成的空间内。步骤二中,在浇筑混凝土时,浇筑人员可通过钢钎自第一模板上方捣入第一模板10所围成的空间内,使得混凝土浇筑均匀且填充满第一模板 10所围成的空间。
43.步骤三中,用于制作连接梁3的第二模板12为至少四块。步骤三中,第二模板12所围成的空间的一侧部通过连接块1封闭,通过盖板13封闭第二模板所围成的空间的另一侧部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步骤三中,将第二钢筋的一侧部插入到位于左侧的连接块1上第二安装槽7内的第二盲孔9内,将用于支撑第二钢筋的第二支撑架设置到第二钢筋上,再将第二钢筋的另一侧部插入到位于右侧的连接块1上第二安装槽7内的第二盲孔9内,在第二钢筋的外侧设置第二模板,使第二模板的左侧部紧贴位于左侧的连接块1上的第二钢制固定件8,第二模板的右侧部紧贴位于右侧的连接块1上的第二钢制固定件8,利用夹具将第二模板12固定,通过位于上方的第二模板12上的第二浇筑孔15浇筑混凝土至第二模板12所围成的空间内,并使浇筑的混凝土溢出第二浇筑孔15,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第二模板12,并利用打磨工具去除与第二浇筑孔15位置相匹配处的混凝土凸起。步骤三中,将用于支撑第二钢筋的第二支撑架17等间距设置到第二钢筋上。步骤三中,在浇筑混凝土时,浇筑人员可通过钢钎自第二浇筑孔15处捣入第二模板12所围成的空间内,使得混凝土浇筑均匀且填充满第二模板12所围成的空间。步骤三中,可通过模板支撑架14对第二模板12进行支撑。模板支撑架14包括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上、下两侧部上均设有支撑板,通过支撑板增加了接触面积,保证了支撑效果。
44.步骤四中,可重复步骤一、步骤二或步骤三完成建筑框架的组装,进而通过多个连接柱2、多个连接梁3与多个连接块1组装成建筑框架。为了保证建筑框架的组装效果,第一模板10与第二模板12均呈长方形,第二模板 12中的一块上设有至少三个呈等间距排布的第四通孔,以第四通孔作为第二浇筑孔15。夹具11包括两个夹件,夹件包括呈纵向排布的第一杆段、呈横向排布的第二杆段、呈纵向排布的第三杆段,第一杆段的一侧部设有用于铁丝固定的第一延伸杆段,第一杆段的另一侧部与第二杆段的一侧部相连,第二杆段的另一侧部与第三杆段的一侧部相连,第三杆段的另一侧部设有用于铁丝固定的第二延伸杆段。在通过夹具11固定第一模板10或第二模板时,通过铁丝系缚两个夹件上的第一延伸杆段与第二延伸杆段,使得夹件的两侧部分别与另一个夹件的两侧部固定连接。盖板13的两侧部上均设有固定板,以便于通过夹具夹紧固定板,进而将盖板13固定在第一模板或第二模板的一端部。
4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
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