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20:50: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2.电芯是由多个电池连接并封装形成,为了保证使用安全,需要对电芯外层做绝缘处理,通常的做法是覆盖绝缘膜或绝缘外壳,但是电芯不管是在搬运、固定还是使用,以及外部使用环境的情况,绝缘膜或绝缘外壳容易被破坏,导致电芯的绝缘性能变差,甚至可能引发短路造成电池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其能够对电芯起到可靠有效地保护电芯,而且绝缘性能好。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电池包,其包括箱体、上盖、电芯、至少两根竖梁和至少两根横梁;所述箱体内部形成容腔,所述竖梁和横梁设置在所述容腔的内壁上并构成放置所述电芯的放置空间;所述竖梁、横梁、容腔和电芯配合形成走线通道;所述容腔的底部设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竖梁和横梁为绝缘体,或者所述竖梁和横梁上分别设有第二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所述电芯的上方设有第四绝缘层。
6.优选地,所述竖梁包括第一接触部、至少一纵向折弯部和至少一第一横向折弯部,所述纵向折弯部、第一横向折弯部和第一接触部一体成型并围成第一凹槽;所述横梁包括第二接触部和至少一第二横向折弯部,第二接触部和第二折弯部一体成型并围成第二凹槽。
7.优选地,所述第二绝缘层至少完全覆盖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三绝缘层至少完全覆盖第二接触部。
8.优选地,所述横梁相对设置在所述容腔的内壁上,与横梁对应的箱体侧壁上设有拉手,所述拉手向容腔方向凹陷的深度不大于横梁的厚度。
9.优选地,所述箱体和/或上盖上设有用于安装外部元件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走线通道连通。
10.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至少两块绝缘片,所述容腔的底部还设有至少一加热片以及与加热片一一对应的缓冲片,所述加热片置于缓冲片的上方并形成加热缓冲机构,所述加热缓冲机构与绝缘层相互拼合适配并平铺在所述容腔的底部;常态下,所述加热缓冲机构的厚度大于绝缘层的厚度,当所述电芯放置到容腔中后,受电芯压缩后的加热缓冲机构的厚度不大于绝缘层的厚度,绝缘层对电芯起支撑作用。
11.优选地,所述缓冲片为缓冲泡棉。
12.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压条,所述压条可拆卸地固定在箱体上,用于压紧电芯;所述第四绝缘层设置在压条的底部且至少完全覆盖压条的底部。
13.优选地,还包括bms,所述压条上设有螺柱,所述bms通过螺丝锁在压条上。
14.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外侧设有至少两组用于固定的安装脚。
15.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箱体和上盖构成电芯的外部保护壳,通过竖梁和横梁以及各绝缘层使电芯与外部保护壳隔离,可以可靠有效地对电芯进行绝缘保护,整体绝缘性能好,而且通过这个外部保护壳还可以起到防水防尘防锐器损伤等保护作用。此外,走线通道的形成也十分便于电芯线束的保护和敷设。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隐藏上盖)。
18.图3为压条的安装示意图。
19.图4为容腔内的布置示意图。
20.图5为容腔内的布置示意图(隐藏箱体)。
21.图6为电芯的绝缘保护布置示意图。
22.图7为竖梁的示意图。
23.图8为横梁的示意图。
24.标号说明:
25.箱体10,走线通道11,拉手12,安装脚13;
26.上盖20;
27.电芯30;
28.bms40;
29.压条50;
30.第一绝缘层61,第二绝缘层62,第三绝缘层63;
31.加热片70;
32.缓冲片80;
33.竖梁91,第一接触部911,纵向折弯部912,第一横向折弯部913,横梁92,第二接触部921,第二横向折弯部922。
具体实施方式
34.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10、上盖20、电芯30、bms40、两根压条50、一加热片70、一缓冲片80、两根横梁92和四根竖梁91。在箱体10内部形成容腔,横梁92和竖梁91设置在容腔的内壁上并构成用于放置电芯30的放置空间,压条50通过螺丝锁在箱体10上可以对电芯30进行压紧,避免电芯30上下抖动,在压条50上设有螺柱,bms40通过螺丝锁在压条50上。
35.为了保证电芯30的绝缘性能,在容腔的底部设有第一绝缘层63,第一结缘层63包括三块绝缘片;在压条50的底部设有第四绝缘层,且第四绝缘层至少完全覆盖压条50的底部。此外,竖梁91和横梁92设为绝缘体,或者在竖梁91和横梁92上分别设置第二绝缘层62和第三绝缘层63。通过横梁92、竖梁91和各绝缘层,电芯30不会触碰到箱体10和上盖20,相当于将电芯30架空,这样可以避免电芯30漏电导致整个电池包带电。
36.如图4-6所示,缓冲片80与加热片70对应设置,即设计为相同的形状大小,加热片70置于缓冲片80的上方并形成加热缓冲机构。加热缓冲机构与第一绝缘层61相互拼合适配,即加热缓冲机构的边缘与三块绝缘片的边缘对接,三块绝缘片分散设置;加热缓冲机构与第一绝缘层61平铺在容腔的底部。常态下,加热缓冲机构的厚度大于第一绝缘层61的厚度,当电芯30放置到容腔中后,受电芯30压缩后的加热缓冲机构的厚度不大于第一绝缘层61的厚度,这时第一绝缘层61对电芯30起支撑作用;缓冲片80选用缓冲泡棉,其弹性范围大,而且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这般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加热片70能够尽可能地紧贴在电芯30的底部,而缓冲片80的设置可以减少热量向箱体10传递,可以提升加热效果。此外,因为第一绝缘层61对电芯30起支撑作用,电芯30不容易压损加热片70,保护加热片70的同时也能避免加热片70受损导致的漏电,影响用电安全或者信号干扰。
37.在电芯30上会有许多的监测元件,所以电芯30线束是比较多的,为了便于线束敷设及避免线束受损,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专门的走线通道11,具体为,在内腔上相对的一组侧壁上设置横梁92,另一组相对的侧壁上设置竖梁91,容腔、横梁92、竖梁91及电芯30配合形成走线通道11,这个走线通道11能够无障碍地环绕内腔,十分利于线束的敷设。通常会在电池包外侧设置保护开关、快速插头等,故在箱体10和或上盖20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外部元件的安装孔,安装孔与走线通道11连通。
38.如图7所示,竖梁91包括第一接触部911、两个纵向折弯部912和一第一横向折弯部913,纵向折弯部912、第一横向折弯部913和第一接触部911一体成型并围成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槽底朝向容腔,避免纵向折弯部912和第一横向折弯部913的锐变损伤电芯30,纵向折弯部912则为第一接触部911提供充足的支撑力,避免电芯30接触到箱体10。第一横向折弯部913位于第一接触部911的上端,即靠近容腔的腔口,这般设置的目的在于避免电芯30放入容腔时损伤电池。同理,如图8所示,横梁92包括第二接触部921和两个第二横向折弯部922,第二接触部921和第二横向折弯部922一体成型并围成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槽底朝向容腔。
39.为了便于电池包搬运,在横梁92对应的箱体10的侧壁上设有拉手12,拉手12向容腔方向凹陷的深度不大于横梁92的厚度h,避免拉手12触碰到电芯30。此外,为了便于电池包的固定,箱体10的外侧设有至少两组用于固定的安装脚13。
40.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通过箱体10和上盖20构成电芯30的外部保护壳,通过竖梁91和横梁92以及各绝缘层使电芯30与外部保护壳隔离,可以可靠有效地对电芯30进行绝缘保护,整体绝缘性能好,而且通过这个外部保护壳还可以起到防水防尘防锐器损伤等保护作用。此外,走线通道11的形成也十分便于电芯30线束的保护和敷设。通过加热片70对电芯30进行加热,因为第一绝缘层61对电芯30起支撑作用,电芯30不容易对加热片70造成损坏,而通过缓冲片80的设置,可以使得加热片70能够贴紧电芯30的底部,加热效果好、加热效率也更高。此外,设置加热片70占用电池包空间小,几乎可以忽略,十分利于电池包的小型化设计。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