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磁保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20:10: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外壳、接触部分、推动卡、衔铁部分、底座和磁路部分;所述衔铁部分内置有磁保持磁钢;所述外壳的底部围在底座外并与底座相固定,以在外壳与底座之间围成用来容纳接触部分、推动卡、衔铁部分和磁路部分的空间;所述底座的一边设有由边壁围成的并具有上敞口的第一空间,所述衔铁部分和磁路部分相配合,并由上向下安装在所述第一空间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另一边设有由边壁围成的并具有上敞口的第二空间,且第二空间与第一空间相连通,所述接触部分由上向下安装在所述第二空间中,并利用所述上敞口进行超行程监测;所述底座中,对应于第二空间及其至第一空间的交接处的位置,还设有下开口,且下开口处装有可拆卸的底盖板,所述推动卡通过下开口由下向上安装在所述底座中并连接在所述衔铁部分与所述接触部分之间,并利用所述下开口进行触点压力监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用于围成第二空间的边壁中,在对应于接触部分的动静触点的配合位置,还设为不高于动静触点的配合位置的矮墙结构,以借用该矮墙结构的低高度进行触点间隙监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能够使所述推动卡沿水平往返运动的导向槽,所述推动卡的宽度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柱,所述推动卡的两侧的导向柱分别配合在底座对应的导向槽中,使所述推动卡能够沿着推动卡的长度方向往返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卡的长度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槽,所述衔铁部分设有推动臂,所述衔铁部分的推动臂从上向下插装在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推动卡的长度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接触部分包括主动簧片,所述接触部分的主动簧片从上向下插装在所述第二卡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簧片的末端靠里一段的其中一面装有主动触点,所述主动簧片的末端配合在所述推动卡的第二卡槽中;所述主动簧片的末端设有折弯部;所述第二卡槽中,在相对于主动簧片的背对动触点一面的槽壁中,在槽壁的上段设有斜面,以实现与所述主动簧片的末端滑入装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分还包括主静簧片和主动簧引出片,所述主静簧片的上部装有主静触点,所述主动簧引出片和主静簧片分别从上向下插装在底座的对应插槽中;所述主动簧片的上端与所述主动簧引出片的上端相固定;所述主动簧引出片的下部设有u型口,以从推动卡的宽度的两边外侧跨过;推动卡的宽度的两边则设有让位于主动簧引出片的凹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与所述下开口相连通,所述底盖板中,在对应于所述推动卡的导向柱的位置设有导向条,所述推动卡的导向柱滑动压在对应的导向条上;所述导向柱中,在与所述导向槽相接触的面分别设为圆弧结构;所述导向条的上端面也设为圆弧面;所述底盖板中,在对应于主静簧片和主动簧引出片的位置还分别设有适配的通孔,以便让主静簧片和主动簧引出片的引出脚通过对应的通孔向下通出底座外。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灭弧磁钢组件,所述外壳的侧壁的内侧设有插槽,所述灭弧磁钢组件装配在所述外壳的插槽中并使得灭弧磁钢组件的位置处于对应于动静触点相配合的位置;所述灭弧磁钢组件由薄片状的灭弧磁
钢和薄片状的隔磁片层叠在一起构成;所述灭弧磁钢组件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固定在所述外壳的插槽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磁钢组件部分容纳在所述外壳的插槽中,所述底座的矮墙结构中,在对应于灭弧磁钢组件外露于所述外壳的插槽的部分,还设有对应适配的凹口,矮墙结构的顶端抵至所述插槽的槽口,以利用矮墙结构遮挡在所述灭弧磁钢组件向外壳内露出的方向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辅助触点部分,所述辅助触点部分包括辅助动簧引出片、辅助动簧片和辅助动触点;所述推动卡的宽度的其中一侧设有侧向开口的第三卡槽;所述辅助动簧引出片呈侧向插装在底座的对应插槽中,所述辅助动簧片为l型形状,所述辅助动触点固定在所述辅助动簧片的l型的竖直一边的底端,所述辅助动簧片的l型的竖直一边的顶端与所述助动簧引出片的顶端相固定,所述辅助动簧片的l型的水平一边的自由端适配在所述推动卡的第三卡槽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外壳、接触部分、推动卡、衔铁部分、底座和磁路部分;底座的一边设有上敞口的第一空间,底座的另一边设有上敞口的第二空间,接触部分由上向下安装在所述第二空间中,并利用所述上敞口进行超行程监测;底座中,对应于第二空间及其至第一空间的交接处的位置,还设有下开口,且下开口处装有可拆卸的底盖板,利用所述下开口进行触点压力监测。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优化继电器装配可操作性的同时,实现了触点间隙监测、超行程监测和触点压力监测的便利性,使得产品过程参数可被监测;同时,能够提高产品可装配性,降低装配过程异物产生风险,进一步提升产品可靠性,有效地保证了电磁继电器的电气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宇 朱艺青 谭忠华 洪钒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漳州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9
技术公布日:2022/4/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