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工程施工通信电路布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18:46: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程施工通信电路布线结构。


背景技术:

2.通信线路是保证信息传递的通路,目前长途干线中有线主要是用大芯数的光缆,另有卫星、微波等无线线路。
3.现行的通信线缆在铺设过程中,需要由人工从线缆卷筒上将线缆拉出进行铺设,由于现有通信线缆卷筒体积大、占用空间大,使用时需要消耗较大体力才能将线缆拉出,人工操作不但影响铺设效率还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所以,需要设计一种用于工程施工通信电路布线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工程施工通信电路布线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工程施工通信电路布线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架一,两个所述安装架一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绕线辊,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架二,两个所述安装架二之间安装有两个输线辊,上端的所述输线辊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架二之间,下端的所述输线辊通过弹性组件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架二之间,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架一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一,所述驱动电机一的输出轴与绕线辊的主轴同轴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架二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二,所述驱动电机二的输出轴与上端输线辊的主轴同轴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架二上均贯穿开设有贯穿口。
7.优选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外筒、两个内杆、两个弹簧与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安装架二上,两个所述外筒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板的顶面,两个所述内杆分别活动插接在两个外筒内,两个所述安装板分别与两个内杆位于对应外筒外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两个安装板分别位于两个贯穿口内,两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外筒的筒口处相连接,两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的底面相连接,下端的所述输线辊主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的侧面转动连接。
8.优选地,两个所述内杆的外缘分别与两个外筒的内面相贴合。
9.优选地,两个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分别与两个贯穿口的内面相贴合。
10.优选地,两个所述输线辊的外缘均设置有防滑纹。
11.优选地,所述底板底面的四个角均安装有万向轮。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通过设置绕线辊与两个输线辊,工作人员可先把线缆缠绕在绕线辊上,接着使用两个输线辊把绕线辊上的线缆拉出,工作人员对从两个输线辊之间移动出来的线缆进行
布线即可,无需工作人员直接从线缆滚筒上拉出线缆,便于把线缆从滚筒上取下,同时便于后续对线缆的铺设,方便线缆的铺设;
14.2、通过设置弹性组件,两个输线辊对线缆输送的过程中,根据线缆的尺寸不同,下端的输线辊能够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使得装置能够对不同尺寸的线缆进行输送,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工程施工通信电路布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工程施工通信电路布线结构的a处结构放大图。
17.图中:1底板、2安装架一、3安装架二、4绕线辊、5驱动电机一、6输线辊、7驱动电机二、8贯穿口、9弹性组件、91固定板、92外筒、93内杆、94弹簧、95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参照图1-2,一种用于工程施工通信电路布线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架一2,两个安装架一2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绕线辊4,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架二3,两个安装架二3之间安装有两个输线辊6,上端的输线辊6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架二3之间,下端的输线辊6通过弹性组件9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架二3之间,其中一个安装架一2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一5,驱动电机一5的输出轴与绕线辊4的主轴同轴连接,其中一个安装架二3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二7,驱动电机二7的输出轴与上端输线辊6的主轴同轴连接,两个安装架二3上均贯穿开设有贯穿口8。
20.参照图2,弹性组件9包括两个固定板91、两个外筒92、两个内杆93、两个弹簧94与两个安装板95,两个固定板91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安装架二3上,两个外筒9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板91的顶面,两个内杆93分别活动插接在两个外筒92内,两个安装板95分别与两个内杆93位于对应外筒92外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两个安装板95分别位于两个贯穿口8内,两个弹簧9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外筒92的筒口处相连接,两个弹簧9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95的底面相连接,通过设置两个弹簧94,使两个安装板95始终有向上移动的趋势,能够保证两个输线辊6对线缆的输送效果,下端的输线辊6主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95的侧面转动连接。
21.参照图2,两个内杆93的外缘分别与两个外筒92的内面相贴合,保证两个内杆93移动的稳定性。
22.参照图2,两个安装板95的侧面分别与两个贯穿口8的内面相贴合,保证两个安装板95移动的稳定性。
23.参照图1,两个输线辊6的外缘均设置有防滑纹,保证两个输线辊6对线缆的输送效果。
24.参照图1,底板1底面的四个角均安装有万向轮,方便工作人员对装置进行移动。
2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26.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把线缆卷筒上的线缆一端缠绕在绕线辊4上,接着启动驱动电机一5,驱动电机一5运转时能够带动绕线辊4转动,即可把线缆缠绕在绕线辊4上,把线缆完全缠绕在绕线辊4上之后,工作人员可把线缆的一端插入两个输线辊6之间,并启动驱动电机二7,驱动电机二7运转时能够带动上端的输线辊6发生转动,从而对两个输线辊6之间的线缆起到输送作用,工作人员对从两个输线辊6之间移动出来的线缆进行布线即可。
27.两个输线辊6对线缆输送的过程中,根据线缆的尺寸不同,下端的输线辊6能够在弹性组件9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使得装置能够对不同尺寸的线缆进行输送,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工程施工通信电路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架一(2),两个所述安装架一(2)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绕线辊(4),所述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架二(3),两个所述安装架二(3)之间安装有两个输线辊(6),上端的所述输线辊(6)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架二(3)之间,下端的所述输线辊(6)通过弹性组件(9)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架二(3)之间,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架一(2)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一(5),所述驱动电机一(5)的输出轴与绕线辊(4)的主轴同轴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架二(3)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二(7),所述驱动电机二(7)的输出轴与上端输线辊(6)的主轴同轴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架二(3)上均贯穿开设有贯穿口(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程施工通信电路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9)包括两个固定板(91)、两个外筒(92)、两个内杆(93)、两个弹簧(94)与两个安装板(95),两个所述固定板(91)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安装架二(3)上,两个所述外筒(9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板(91)的顶面,两个所述内杆(93)分别活动插接在两个外筒(92)内,两个所述安装板(95)分别与两个内杆(93)位于对应外筒(92)外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两个安装板(95)分别位于两个贯穿口(8)内,两个所述弹簧(9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外筒(92)的筒口处相连接,两个所述弹簧(9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95)的底面相连接,下端的所述输线辊(6)主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95)的侧面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工程施工通信电路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内杆(93)的外缘分别与两个外筒(92)的内面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工程施工通信电路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板(95)的侧面分别与两个贯穿口(8)的内面相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程施工通信电路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输线辊(6)的外缘均设置有防滑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程施工通信电路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面的四个角均安装有万向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工程施工通信电路布线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架一,两个所述安装架一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绕线辊,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架二,两个所述安装架二之间安装有两个输线辊,上端的所述输线辊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架二之间,下端的所述输线辊通过弹性组件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架二之间,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架一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一,所述驱动电机一的输出轴与绕线辊的主轴同轴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无需工作人员直接从线缆滚筒上拉出线缆,便于把线缆从滚筒上取下,同时便于后续对线缆的铺设,方便线缆的铺设。方便线缆的铺设。方便线缆的铺设。


技术研发人员:朱正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西戎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3
技术公布日:2022/4/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