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施工用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12:19: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提升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提升机。


背景技术:

2.提升机是通过改变势能进行运输的大型机械设备,如矿井提升机、过坝提升机等,广义地说,电梯、天车、卷扬、稳车、吊车、启闭机等均可称为提升机,提升机一般指功率较大、提升能力较强的大型机械设备,通过动力机械拖动柔性件钢丝绳及所运输的货物上下运动完成运输过程,现有的提升机在使用时,通过一层包装机加料,向二层转送料斗,在生产过程中将建筑物料提升,以利于料斗中建筑物料转移到下一工序,然而还存在以下问题:
3.一、现有的提升机在工作时,是将料斗固定在提升机的外部,如果建筑物料在提升过程中发生散落的情况,不仅不便于工作人员清理,同时建筑物料下落容易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大大降低提升机的工作效率;
4.二、现有的提升机在工作时,如果橡胶提升带发生热胀冷缩的情况,提升机不能对橡胶提升带进行张紧,容易发生提升带脱落的情况,大大降低了提升机的工作效率,为此,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提升机。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提升机,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提升机,包括主体组件、提升组件和缓冲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底座、下箱体、机筒和上箱体;
7.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安装有下箱体,所述下箱体的上表面连通有机筒,所述机筒的上表面连通有上箱体;
8.所述提升组件包括第一带轮、第一转轴、防滑垫、第二转轴、第二带轮、橡胶提升带和上料斗;
9.所述上箱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的外侧壁粘接有防滑垫,所述下箱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和所述第一带轮的外侧壁均传动连接有橡胶提升带,所述橡胶提升带的外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上料斗;
10.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二限位管、管体、限位板、u形板、推板和限位杆;
11.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管,所述第二限位管的外侧壁一侧焊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上表面焊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管体,所述机筒和所述底座相邻的一侧焊接有限位板,所述管体的顶部贯穿所述限位板的下表面。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一侧贯通有第一进料斗,所述底座的另一侧贯通有第二进料斗;方便工作人员将需要提升的建筑物料添加到下箱体的内部。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箱体的前表面安装有检修门,所述上箱体的底部贯通有出料斗;提升后的建筑物料通过出料斗集中排出。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箱体的前表面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减速机,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贯穿所述上箱体的内侧壁且焊接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电机可以对第一转轴提供转动时的动力,减速机可以对第一转轴的转速进行控制。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管,两个所述第一限位管的内侧壁均粘接有第一橡胶垫,两个所述第一限位管的外侧壁一侧分别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焊接于所述上箱体的一侧;第一转轴在第一限位管的内部转动,从而对第一转轴起到限位的作用,支撑板可以对第一限位管进行支撑。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橡胶提升带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器,所述橡胶提升带的外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贯穿所述上料斗的一侧,所述丝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螺母;橡胶提升带的两端通过连接器进行连接,丝杆和螺母将上料斗固定在橡胶提升带的外侧壁。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管的内侧壁粘接有第二橡胶垫,所述u形板的上表面焊接有弹簧,所述管体的外侧壁焊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下表面焊接于所述弹簧的上表面;弹簧和压板相配合对第二限位管起到缓冲的作用。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箱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转轴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第一转轴在限位槽的内部滑动,从而对第一转轴起到导向的作用。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20.一、提升机在使用时,通过连接器将橡胶提升带固定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的外侧壁,并将上料斗固定在橡胶提升带的外侧壁,通过电机和减速机相配合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一带轮转动,使得橡胶提升带带动第二带轮和第二转轴转动,橡胶提升带带动上料斗在机筒内移动,并连续将下箱体内部的建筑物料舀起提升,避免建筑物料散落不便于收集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提升机的提升效率;
21.二、提升机在使用时,通过第二限位管带动推板和u形板移动,使得限位杆在管体的内部滑动,通过u形板拉动弹簧发生形变,使得弹簧的反作用力带动橡胶提升带保持绷紧状态,避免橡胶提升带发生松弛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提升机的工作效率。
22.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箱体侧视剖面结构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箱体侧视剖面结构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橡胶提升带和上料斗连接结构图。
28.附图标记:1、主体组件;11、底座;12、第一进料斗;13、第二进料斗;14、下箱体;15、机筒;16、上箱体;17、检修门;18、出料斗;2、提升组件;21、电机;22、减速机;23、第一带轮;24、第一橡胶垫;25、第一限位管;26、支撑板;27、第一转轴;28、防滑垫;29、第二转轴;291、第二带轮;292、橡胶提升带;293、连接器;294、丝杆;295、螺母;296、上料斗;3、缓冲组件;31、第二限位管;32、第二橡胶垫;33、弹簧;34、压板;35、管体;36、限位板;37、u形板;38、推板;39、限位槽;391、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提升机,包括主体组件1、提升组件2和缓冲组件3,主体组件1包括底座11、下箱体14、机筒15和上箱体16;
33.底座11的上表面安装有下箱体14,下箱体14的上表面连通有机筒15,机筒15的上表面连通有上箱体16;
34.提升组件2包括第一带轮23、第一转轴27、防滑垫28、第二转轴29、第二带轮291、橡胶提升带292和上料斗296;
35.上箱体1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7,第一转轴27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23,第一带轮23的外侧壁粘接有防滑垫28,下箱体1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9,第二转轴29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291,第二带轮291和第一带轮23的外侧壁均传动连接有橡胶提升带292,橡胶提升带292的外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上料斗296;
36.缓冲组件3包括第二限位管31、管体35、限位板36、u形板37和推板38;
37.第二转轴29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管31,第二限位管31的外侧壁一侧焊接有推板38,推板38的上表面焊接有u形板37,u形板3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91,限位杆391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管体35,机筒15和底座11相邻的一侧焊接有限位板36,管体35的顶部贯穿限位板36的下表面。
38.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11的一侧贯通有第一进料斗12,底座11的另一侧贯通有第二进料斗13;通过第一进料斗12和第二进料斗13的设置,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将需要提升的建筑物料添加到下箱体14的内部。
39.在一个实施例中,上箱体16的前表面安装有检修门17,上箱体16的底部贯通有出料斗18;通过检修门17和出料斗18的设置,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打开检修门17对上箱体16内部的零件进行检修,提升后的建筑物料通过出料斗18集中排出。
40.在一个实施例中,上箱体16的前表面安装有电机21,电机21的输出端焊接有减速机22,第一转轴27的一端贯穿上箱体16的内侧壁且焊接于减速机22的输出端;通过电机21和减速机22的设置,电机21可以对第一转轴27提供转动时的动力,减速机22可以对第一转轴27的转速进行控制。
4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7的外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管25,两个第一限位管25的内侧壁均粘接有第一橡胶垫24,两个第一限位管25的外侧壁一侧分别焊接有支撑板26,支撑板26的一侧焊接于上箱体16的一侧;通过第一限位管25的设置,第一转轴27在第一限位管25的内部转动,从而对第一转轴27起到限位的作用,支撑板26可以对第一限位管25进行支撑。
42.在一个实施例中,橡胶提升带29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器293,橡胶提升带292的外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丝杆294,丝杆294的一端贯穿上料斗296的一侧,丝杆294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螺母295;通过连接器293、丝杆294和螺母295的设置,橡胶提升带292的两端通过连接器293进行连接,而旋转螺纹连接在丝杆294外侧壁的螺母295,从而将上料斗296固定在橡胶提升带292的外侧壁。
4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管31的内侧壁粘接有第二橡胶垫32,u形板37的上表面焊接有弹簧33,弹簧33位于管体35的外侧壁,管体35的外侧壁焊接有压板34,压板34的下表面焊接于弹簧33的上表面;通过弹簧33和压板34的设置,弹簧33和压板34相配合,可以对第二限位管31起到缓冲的作用。
44.在一个实施例中,下箱体14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39,第一转轴27滑动连接于限位槽39的内部;通过限位槽39的设置,第一转轴27在限位槽39的内部滑动,从而对第一转轴27起到导向的作用。
45.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机21的型号为tc-100l1-4,减速机22的型号为jzq250-23.34-i。
46.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工作人员将提升机放置在工作地点,将需要提升的建筑物料通过第一进料斗12和第二进料斗13添加到下箱体14的内部,按压控制电机21启动的开关,电机21的输出端和减速机22相配合带动第一转轴27在上箱体16的内部转动,第一转轴27带动第一带轮23转动,第一带轮23带动橡胶提升带292传动,此时第一转轴27在第一限位管25的内部转动,从而对第一转轴27起到导向的作用,橡胶提升带292带动第二带轮291和第二转轴29转动,使得第二转轴29在第二限位管31的内部转动,橡胶提升带292带动上料斗296连续将下箱体14内部的建筑物料舀起提升,当装有建筑物料的上料斗296绕过第一带轮23后向下翻转,从而将建筑物料抛到上箱体16内出料斗18的位置,建筑物料通过出料斗18排出,当橡胶提升带292带动上料斗296提升建筑物料时,第二限位管31带动推板38和u形板37移动,u形板37拉动限位杆391下移且在管体35的内部滑动,u形板37拉动弹簧33发生形变,从而对第二限位管31和第二转轴29进行缓冲,同时弹簧33的反作用力带动第二转轴29下移,从而使得第二带轮291拉动橡胶提升带292保持绷紧状态,避免橡胶提升带292发生松弛的情况,方便实用。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