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机器人伺服电缸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10:51: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器人伺服电缸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伺服电缸是将伺服电机与丝杠一体化设计的模块化产品,其速度为0.1~2m/s,因为闭环伺服控制,所以控制精度较高,具有成本低,配置灵活等特点,是液压缸和气缸的最佳替代品。现有的伺服电缸在使用时控制装置的作用较差,使得伺服电缸的刹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要求,因此很容易造成机器人损坏,影响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机器人伺服电缸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器人伺服电缸控制装置,具备对伺服电缸的控制效果较好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控制装置在使用时对伺服电缸的控制效果较差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伺服电缸控制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面左侧的中央通过螺栓连接有伺服电缸,所述底板内部的左端呈空心结构,所述底板内部的左侧设有电线分线器,所述电线分线器的左端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电线分线器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号连接线和三号连接线,所述一号连接线的顶端与伺服电缸底面的左侧相连接,所述伺服电缸底面的左侧且位于一号连接线的右侧连接有二号连接线,所述二号连接线和三号连接线互相靠近一侧的右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右侧与底板内壁的右侧相连接,一号连接线、二号连接线、连接板以及三号连接线使得伺服电缸与电源线之间形成闭合回路,保证了伺服电缸的正常运转。
5.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伺服电缸控制装置,其中底板内壁上下两侧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互相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螺纹柱的外部螺纹连接有滑块,电机和螺纹柱搭配使用,能够带动滑块左右移动,从而便于对伺服电缸的开启与关闭进行控制。
6.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伺服电缸控制装置,其中滑块顶面的中央固定连接有t型连接杆,所述二号连接线的左端以及一号连接线的下端均连接有连接块,所述t型连接杆的左端与一号连接线的连接块的右侧相贴合,所述t型连接杆顶端的左侧与二号连接线的连接块右侧的下端相贴合,t型连接杆的设计,搭配两个连接块,能够对伺服电缸进行通断电处理,从而增强了控制装置对伺服电缸的控制作用,使得伺服电缸的刹车效果能够达到预期要求,减小机器人损坏的可能。
7.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伺服电缸控制装置,其中底板内壁底面左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顶端与滑块底面的中央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右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右侧与电机的左侧相连接,限位条的设计,能够对滑块进行限位处理,
防止滑块随着螺纹柱的转动而转动,保证了滑块的正常使用,从而保证了对伺服电缸的控制效果。
8.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伺服电缸控制装置,其中二号连接线左侧的下端与电机的右侧相连接,所述二号连接线的内部且靠近电机的位置处连接有电动开关,所述电动开关通过机器人的总控制装置与电机相连接,电动开关能够对电机的开关进行控制,防止电机持续运转对一号连接线造成损坏,从而避免装置被损坏而无法正常使用的可能。
9.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伺服电缸控制装置,其中底板顶面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部的前后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两根所述调节螺栓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顶面与伺服电缸底面的中央相贴合,调节板搭配调节螺栓使用,使得固定框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对不同型号的伺服电缸进行放置,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t型连接杆的设计,搭配两个连接块,能够对伺服电缸进行通断电处理,从而增强了控制装置对伺服电缸的控制作用,使得伺服电缸的刹车效果能够达到预期要求,减小机器人损坏的可能,电机和螺纹柱搭配使用,能够带动滑块左右移动,从而便于对伺服电缸的开启与关闭进行控制。
12.2、本实用新型限位条的设计,能够对滑块进行限位处理,防止滑块随着螺纹柱的转动而转动,保证了滑块的正常使用,从而保证了对伺服电缸的控制效果,电动开关能够对电机的开关进行控制,防止电机持续运转对一号连接线造成损坏,从而避免装置被损坏而无法正常使用的可能。
附图说明
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电线分线器;2、电源线;3、连接块;4、一号连接线;5、t型连接杆;6、伺服电缸;7、调节螺栓;8、固定框;9、二号连接线;10、底板;11、连接板;12、电动开关;13、固定块;14、电机;15、弹簧;16、限位条;17、三号连接线;18、滑块;19、螺纹柱;20、限位板;21、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1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
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伺服电缸控制装置,包括底板10,底板10顶面左侧的中央通过螺栓连接有伺服电缸6,底板10内部的左端呈空心结构,底板10内部的左侧设有电线分线器1,电线分线器1的左端连接有电源线2,电线分线器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号连接线4和三号连接线17,一号连接线4的顶端与伺服电缸6底面的左侧相连接,伺服电缸6底面的左侧且位于一号连接线4的右侧连接有二号连接线9,二号连接线9和三号连接线17互相靠近一侧的右端连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右侧与底板10内壁的右侧相连接,一号连接线4、二号连接线9、连接板11以及三号连接线17使得伺服电缸6与电源线2之间形成闭合回路,保证了伺服电缸6的正常运转。
21.底板10内壁上下两侧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两个固定块13互相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4,电机14输出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柱19,螺纹柱19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0,螺纹柱19的外部螺纹连接有滑块18,滑块18顶面的中央固定连接有t型连接杆5,二号连接线9的左端以及一号连接线4的下端均连接有连接块3,t型连接杆5的左端与一号连接线4的连接块3的右侧相贴合,t型连接杆5顶端的左侧与二号连接线9的连接块3右侧的下端相贴合,电机14和螺纹柱19搭配使用,能够带动滑块18左右移动,从而便于对伺服电缸6的开启与关闭进行控制,t型连接杆5的设计,搭配两个连接块3,能够对伺服电缸6进行通断电处理,从而增强了控制装置对伺服电缸6的控制作用,使得伺服电缸6的刹车效果能够达到预期要求,减小机器人损坏的可能。
22.底板10内壁底面左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限位条16,限位条16的顶端与滑块18底面的中央滑动连接,滑块18右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5,弹簧15的右侧与电机14的左侧相连接,限位条16的设计,能够对滑块18进行限位处理,防止滑块18随着螺纹柱19的转动而转动,保证了滑块18的正常使用,从而保证了对伺服电缸6的控制效果。
23.二号连接线9左侧的下端与电机14的右侧相连接,二号连接线9的内部且靠近电机14的位置处连接有电动开关12,电动开关12通过机器人的总控制装置与电机14相连接,电动开关12能够对电机14的开关进行控制,防止电机14持续运转对一号连接线4造成损坏,从而避免装置被损坏而无法正常使用的可能。
24.底板10顶面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框8,固定框8内部的前后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7,两根调节螺栓7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调节板21,调节板21的顶面与伺服电缸6底面的中央相贴合,调节板21搭配调节螺栓7使用,使得固定框8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对不同型号的伺服电缸6进行放置,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25.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需要关闭伺服电缸6时,通过机器人的总控制装置闭合电动开关12,电动开关12的闭合会使得电机14开始运转,从而带动螺纹柱19转动,带动滑块18向左移动,进而使得t型连接杆5的左端与顶端分别两个连接块3相连接,此时t型连接杆5会使得伺服电缸6短路,同时通过机器人的总控制装置断开电动开关12,电机14会因为断电而无法运作,从而使得t型连接杆5保持在图1所示状态,电源线2所运输的电流会通过t型连接杆5传递给二号连接线9、连接板11以及三号连接线17,然后再由三号连接线17重新传输回
电源线2中,即完成了对伺服电缸6的控制。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