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方便新生儿科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8:27: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新生儿科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2.新生儿是从母体分娩出来后满28天的婴儿,身体十分脆弱,抵抗力不足,容易由于外界因素或母体因素感染上不同的疾病,而在感染疾病后,往往需要将新生儿送至隔离舱中进行隔离治疗,避免外界细菌对新生儿造成进一步的感染。
3.现有的隔离舱在使用过程中,高度不可以调节,不便不同身高的医护人员对隔离舱内的新生儿进行护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新生儿科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方便新生儿科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包括隔离舱主体,所述隔离舱主体的下端设置有隔离舱底板,所述隔离舱底板的一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隔离舱底板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座和轴承组件、所述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杆、第一冠状齿轮、第二冠状齿轮和限位座,所述第一冠状齿轮的下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冠状齿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侧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块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设置有弯杆,所述弯杆的一端设置有手柄,所述连接座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丝杆与底座的连接处开设有螺纹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轴承组件与隔离舱底板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通过轴承组件分别与隔离舱底板和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冠状齿轮分别与第一连杆和丝杆固定焊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丝杆与连接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与丝杆的连接方式为固定焊接,所述第二冠状齿轮与第一冠状齿轮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所述限位座与连接座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连接座和限位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第二冠状齿轮和第二限位块固定焊接,所述连接件与第二连杆和弯杆的连接处开设有通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弯杆通过连接件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与连接座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与底座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丝杆与底座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与底座的连接处开设有活动槽,所述第一限位块通过活动槽与底座活动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轴承座、第一连杆、第一冠状齿轮、丝杆、第二冠状齿轮、第二连杆、弯杆和手柄,有利于通过旋转手柄带动第二冠状齿轮旋转,第二冠状齿轮驱动第一冠状齿轮带动丝杆旋转,丝杆与底座螺纹连接,从而有利于通过丝杆升降隔离舱主体,便于不同身高的医护人员对隔离舱主体内的幼儿进行护理。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二连杆、弯杆、手柄、连接件和通孔,连接件通过通孔分别与第二连杆和弯杆活动连接,弯杆通过连接件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有利于通过连接件对弯杆及手柄进行折叠收纳,防止医护人员磕碰到手柄。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侧剖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及第二套筒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座及底座内部结构拆分示意图。
19.图中:1、隔离舱主体;2、隔离舱底板;3、控制器;4、连接座;5、轴承组件;6、第一连杆;7、第一冠状齿轮;8、丝杆;9、第一限位块;10、第二冠状齿轮;11、第二连杆;12、限位座;13、第二限位块;14、弯杆; 15、手柄;16、连接件;17、通孔;18、第一套筒;19、第二套筒;20、底座;21、螺纹孔;22、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5.一种方便新生儿科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包括隔离舱主体1,隔离舱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隔离舱底板2,隔离舱底板2的一端设置有控制器3,隔离舱底板2的下端设置
有连接座4和轴承组件5、控制器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杆6、第一冠状齿轮7、第二冠状齿轮10和限位座12,第一冠状齿轮7 的下端设置有丝杆8,丝杆8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9,第二冠状齿轮10 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杆11,第二连杆11的侧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块13 和连接件16,第二连杆11的一端设置有弯杆14,弯杆14的一端设置有手柄 15,连接座4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套筒18,第一套筒18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套筒19,第二套筒19的下端设置有底座20,丝杆8与底座20的连接处开设有螺纹孔21。
26.实施例,参考图1、图2、图4,轴承组件5与隔离舱底板2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第一连杆6通过轴承组件5分别与隔离舱底板2和连接座4转动连接,第一冠状齿轮7分别与第一连杆6和丝杆8固定焊接,丝杆8便于升降隔离舱主体1;丝杆8与连接座4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第一限位块9 与丝杆8的连接方式为固定焊接,第二冠状齿轮10与第一冠状齿轮7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限位座12与连接座4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限位座12 和第二限位块13便于对第二冠状齿轮10进行限位。
27.在第二连杆11分别与第二冠状齿轮10和第二限位块13固定焊接的条件下,使用者通过手柄15旋转第二连杆11能够带动第二冠状齿轮10旋转,在第二冠状齿轮10与第一冠状齿轮7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第一冠状齿轮7 分别与第一连杆6和丝杆8固定焊接的条件下,第二冠状齿轮10能够驱动第一冠状齿轮7及丝杆8旋转,在丝杆8与连接座4活动连接且与底座20螺纹连接的条件下,丝杆8旋转能够延长或缩短连接座4余底座20的间距,从而达到升降隔离舱主体1,便于不同身高的医护人员对隔离舱主体1内的幼儿进行护理的目的。
28.实施例,参考图2、图3和图4,第二连杆11分别与连接座4和限位座 12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1分别与第二冠状齿轮10和第二限位块13固定焊接,连接件16与第二连杆11和弯杆14的连接处开设有通孔17,通孔17便于安装连接件16;弯杆14通过连接件16与第二连杆11转动连接,第一套筒18 与连接座4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第二套筒19与底座20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第一套筒18和第二套筒19便于对丝杆8进行防护;丝杆8与底座 20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第一限位块9与底座20的连接处开设有活动槽 22,第一限位块9通过活动槽22与底座20活动连接,第一限位块9能够防止丝杆8脱离底座20;
29.在第二连杆11分别与连接座4和限位座12转动连接的条件下,使用者将弯杆14通过连接件16旋转180度,弯杆14通过连接件16折叠收纳,能够有效防止使用者在对隔离舱主体1内的幼儿进行护理时磕碰到手柄15。
30.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使用时,在第二连杆11分别与连接座4和限位座 12转动连接的条件下,使用者将弯杆14通过连接件16旋转180度,弯杆14 通过连接件16折叠收纳,能够有效防止使用者在对隔离舱主体1内的幼儿进行护理时磕碰到手柄15,在第二连杆11分别与第二冠状齿轮10和第二限位块13固定焊接的条件下,使用者通过手柄15旋转第二连杆11能够带动第二冠状齿轮10旋转,在第二冠状齿轮10与第一冠状齿轮7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第一冠状齿轮7分别与第一连杆6和丝杆8固定焊接的条件下,第二冠状齿轮10能够驱动第一冠状齿轮7及丝杆8旋转,在丝杆8与连接座4活动连接且与底座20螺纹连接的条件下,丝杆8旋转能够延长或缩短连接座4 与底座20的间距,从而达到升降隔离舱主体1,便于不同身高的医护人员对隔离舱主体1内的幼儿进行护理的目的。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