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锻炼床架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8:07: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锻炼床架。


背景技术:

2.一些中风患者、截瘫患者、长期卧床的患者等需要借助肢体肌能康复训练器锻炼,以便加快其恢复的速度。目前使用的康复训练器械较为单一,仅能够对患者的局部进行锻炼,无法带动患者的全身进行锻炼。并且在常规的康复训练中,康复训练器材由电力驱动,患者只能被动的依靠康复器材提供的动力完成相应的动作,无法通过自己的大脑主动调动全身进行康复锻炼。长此以往,患者就会习惯并且接受这种无效的被动锻炼,不利于患者大脑神经对肌肉控制的恢复,因此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避免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锻炼床架,使患者能够进行全身的康复训练。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多功能锻炼床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康复部,康复部包括上肢锻炼机构和下肢锻炼机构,上肢锻炼机构和下肢锻炼机构通过连接机构传动连接在一起;
6.所述上肢锻炼机构包括上齿轮,上齿轮轴心处连接有上转轴,上齿轮通过上转轴与连接在支架上的连杆转动连接,上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上摇把;
7.所述下肢锻炼机构包括下齿轮,下齿轮轴心处连接有下转轴,下齿轮通过下转轴与连杆转动连接,下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摇把,下摇把上转动连接有脚踏;
8.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同时与上齿轮和下齿轮啮合的环形齿圈,环形齿圈使上齿轮和下齿轮可相互驱动。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内部从上往下依次形成有上区域和下区域,康复部位于上区域内,下区域内容纳有病床,病床和康复部之间形成有容纳病人躺卧的躺卧区域。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康复部还包括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与上齿轮相互啮合传动的辅助齿轮和驱动辅助齿轮转动的辅助摇把,辅助齿轮的轴心处设有辅助转轴,辅助齿轮通过辅助转轴与连杆转动连接,辅助转轴的一端连接有卡套,辅助摇把的一端设有与卡套配合的卡凸,卡凸卡接在卡套内,从而使辅助摇把可驱动辅助齿轮转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上设有位于躺卧区域内的上肢缓冲部和下肢缓冲部,上肢缓冲部连接在位于病床床头处的支架上,下肢缓冲部连接在位于病床床尾处的支架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肢缓冲部包括沿病床宽度的对称面对称设置的左上肢缓冲机构和右上肢缓冲机构,左上肢缓冲机构和右上肢缓冲机构之间形成有
容纳患者头部的空间,左上肢缓冲机构和右上肢缓冲机构均包括肩部挡板,肩部挡板通过嵌套伸缩的伸缩杆连接在支架上,伸缩杆外侧套设有与伸缩杆同轴心且压缩在支架和肩部挡板之间的缓冲弹簧。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肢缓冲部包括沿病床宽度的对称面对称设置的左下肢缓冲机构和右下肢缓冲机构,左下肢缓冲机构和右下肢缓冲机构均包括脚部挡板,脚部挡板通过嵌套伸缩的伸缩杆连接在支架上,伸缩杆外侧套设有与伸缩杆同轴心且压缩在支架和脚部挡板之间的缓冲弹簧。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脚部挡板相邻端开设有竖直向下的方孔,方孔内插设有插销以使两个脚部挡板合为一体,从而使左下肢缓冲机构和右下肢缓冲机构共同构成下肢缓冲机构,进而便于患者左右下肢同步锻炼。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内位于患者胸部以上的区域设置有用于锻炼患者上肢的吊环。
1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杆与支架铰接从而带动康复部在上区域内沿患者躯干方向摆动,铰接处连接有扭簧,扭簧推动连杆向病床床头方向转动,使康复部对患者肢体产生反推力。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通过连接机构将上肢锻炼机构和下肢锻炼机构连接在一起,能够使患者能够主动通过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进行全身的康复训练,增强四肢的运动能力,加快患者的康复。
19.2、整个装置设置成可移动式的机构,能够轻松移动到多个病区,实现对患者的就地康复锻炼,避免行动不便的患者到处移动,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
20.3、采用辅助机构能够在患者四肢皆难以活动的情况下,辅助驱动引导患者四肢的运动,帮助患者加强建立神经与肌肉的联系,加快恢复过程。
21.4、在上肢缓冲机构和扭簧的作用下,患者的始终受到两个相对方向的反推力,肢体始终处于一个肌肉发力的状态,大脑控制机体对抗反作用力,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大脑神经和肌肉的联系,加快患者的恢复。
22.5、在吊环和下肢缓冲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对患者上肢和下肢独立的锻炼,增强局部肢体的康复,通过局部进而影响全身,加快患者的康复。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康复部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肢缓冲机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肢缓冲机构示意图。
28.10-支架 11-上区域 12-下区域 13-躺卧区域 14-连杆
29.21-上齿轮 22-上摇把
30.31-下齿轮 32-下摇把 33-脚踏
31.41-环形齿圈
32.51-辅助齿轮 52-辅助摇把 53-卡套 54-卡凸
33.61-肩部挡板 62-伸缩杆 63-缓冲弹簧
34.71-脚部挡板 72-方孔 73-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锻炼床架,包括支架10,支架10是由多根空心的不锈钢钢管焊接而成,整体质量较轻,但强度较高,完全能够满足日常医护工作的使用。支架10的整体形状是一个长方体状,其内部由上而下依次形成有容纳康复部的上区域11和容放病床的下区域12。病床和康复部之间有一段距离,这个距离适合病人躺卧和翻身,从而形成了容纳病人躺卧的躺卧区域13。
37.在支架10上连接有连杆14,连杆14的另一端设置有康复部,康复部包括上肢锻炼机构和下肢锻炼机构,上肢锻炼机构和下肢锻炼机构通过连接机构传动连接在一起。上肢锻炼机构和下肢锻炼机构联动在一起可以对患者的全身进行康复训练,并且患者可以通过大脑主动控制四肢进行锻炼,能够通过大脑神经的控制加快肢体的恢复速度。
38.连杆14与支架10可以是直接焊接在一起,也可以通过铰链铰接在一起。连杆14与支架10铰接从而带动康复部在上区域11内沿患者躯干方向摆动。铰接处连接有扭簧,扭簧推动连杆14向病床床头方向转动,使康复部对患者肢体产生反推力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康复部和连杆14在扭簧的推动作用下,可以绕着铰接处转动,并且有向病床床头方向转动的趋势。对于不同身高的患者,在使用这样的结构时,可以通过四肢长度主动将康复部推转到合适的位置。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扭簧的作用,康复部始终给患者一个反推力,能够保证锻炼过程的稳定性。支架10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这样可以方便支架10的移动。无需患者更换病床,可以直接移送到患者的病房内,在患者原来的病床上进行锻炼,可以提高医护工作的效率。
39.上肢锻炼机构包括上齿轮21,上齿轮21轴心处连接有上转轴,上齿轮21通过上转轴与连接在支架10上的连杆14转动连接,上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上摇把22。患者通过手握上摇把22对上肢进行锻炼。
40.下肢锻炼机构包括下齿轮31,下齿轮31轴心处连接有下转轴,下齿轮31通过下转轴与连杆14转动连接,下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摇把32,下摇把32上转动连接有脚踏33。患者可以通过脚踩脚踏33对其下肢进行锻炼。
41.连接机构包括同时与上齿轮21和下齿轮31啮合的环形齿圈41,环形齿圈41使上齿轮21和下齿轮31可相互驱动。在环形齿圈41的作用下,患者可以在下肢难以运动时,将脚固着在脚踏33上,通过手摇来带动下肢的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全程都是患者主动在控制自己的动作,大脑参与的程度较高,能够最大程度的加快身体机能的恢复。当患者的上肢难以活动的时候,可以将患者的上肢固着在上摇把22上,通过下肢的运动来带动上肢的运动,这样的过程同样是能够加快身体机能的恢复。
42.在患者的上下肢都难活动时候,此时就需要医护人员的辅助,因此在康复部中又
增加了一个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包括与上齿轮21相互啮合传动的辅助齿轮51和驱动辅助齿轮51转动的辅助摇把52,辅助齿轮51的轴心处设有辅助转轴,辅助齿轮51通过辅助转轴与连杆14转动连接。辅助摇把52驱动辅助齿轮51,辅助齿轮51将动力传输给上齿轮21,从而驱动患者四肢的运动,帮助患者加强建立神经与肌肉的联系,加快恢复过程。
43.辅助转轴的一端连接有卡套53,辅助摇把52的一端设有与卡套53配合的卡凸54,卡凸54卡接在卡套53内,从而使辅助摇把52可驱动辅助齿轮51转动。辅助摇把52在卡凸54和卡套53配合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拆卸和安装。在不需要辅助的时候,就可以辅助摇把52卸下,避免在患者锻炼的过程中对患者造成干扰。
44.支架10上在躺卧区域13内设有上肢缓冲部和下肢缓冲部,上肢缓冲部连接在位于病床床头处的支架10上,下肢缓冲部连接在位于病床床尾处的支架10上。
45.上肢缓冲部包括沿病床宽度的对称面对称设置的左上肢缓冲机构和右上肢缓冲机构,左上肢缓冲机构和右上肢缓冲机构之间形成有容纳患者头部的空间。左上肢缓冲机构和右上肢缓冲机构均包括肩部挡板61,肩部挡板61通过嵌套伸缩的伸缩杆62连接在支架10上,伸缩杆62外侧套设有与伸缩杆62同轴心且压缩在支架10和肩部挡板61之间的缓冲弹簧63。患者头部位于左上肢缓冲机构和右上肢缓冲机构中间的空间内,双肩抵挡在肩部挡板61上。患者处在康复部和上肢缓冲机构之间,在缓冲弹簧63和扭簧的作用下,患者的始终受到两个相对方向的反推力。患者在双向反推力的作用下,肢体始终处于一个肌肉发力的状态,大脑控制机体对抗反作用力,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大脑神经和肌肉的联系,加快患者的恢复。
46.下肢缓冲部包括沿病床宽度的对称面对称设置的左下肢缓冲机构和右下肢缓冲机构,左下肢缓冲机构和右下肢缓冲机构均包括脚部挡板71,脚部挡板71通过嵌套伸缩的伸缩杆62连接在支架10上,伸缩杆62外侧套设有与伸缩杆62同轴心且压缩在支架10和脚部挡板71之间的缓冲弹簧63。当患者需要对脚部进行康复锻炼时,此时患者双脚分别放置在左下肢缓冲机构和右下肢缓冲机构的脚部挡板71,此时肩部抵挡在上肢缓冲机构上,从而实现对脚部的锻炼。
47.脚部挡板71相邻端开设有竖直向下的方孔72,方孔72内插设有插销73以使两个脚部挡板71合为一体,从而使左下肢缓冲机构和右下肢缓冲机构共同构成下肢缓冲机构,进而便于对患者左右脚同步锻炼。
48.在支架10内位于患者胸部以上的区域设置有用于锻炼患者上肢的吊环。吊环可以单独锻炼患者的上肢。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