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以太网交换机主机的智能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7:33: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涉及以太网交换机主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以太网交换机主机的智能散热组件。


背景技术:

2.当今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而作为互联网的神经中枢,以太网交换机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太网交换机是基于以太网传输数据的交换机,以太网采用共享总线型传输媒体方式的局域网,以太网交换机的结构是每个端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以太网交换机应用最为普遍,价格也较便宜,档次齐全,因此,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基于此,智能散热组件基于智能控制模块,实现以太网交换主机运行工作智能散热的控制。
3.然而,当下的以太网交换机主机,在长时间工作后,其主机温度较高,传统散热方式多使用主机内部的风扇进行排风散热,其散热方式的效率低以至会影响到以太网交换主机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当下的以太网交换机主机,在长时间工作后,其主机温度较高,传统散热方式多使用主机内部的风扇进行排风散热,其散热方式的效率低以至会影响到以太网交换主机的稳定性问题,提供一种以太网交换机主机的智能散热组件。
5.一种以太网交换机主机的智能散热组件,包括机箱;
6.所述智能散热组件还包括:
7.散热组件,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箱上;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机箱两侧的两个冷却水盒、贯穿开设在每个所述冷却水盒两侧的两个换气口、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换气口内侧且贯穿面向所述机箱侧表面的两个第一风扇和贯穿嵌装在所述机箱上表面中端的第二风扇;
8.防潮密封组件,其固定安装在每个所述冷却水盒上;所述防潮密封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每个所述冷却水盒上表面的电动伸缩杆和固定安装在电动伸缩杆活塞端且位于所述冷却水盒内部的密封橡胶垫;
9.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机箱内侧壁的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以及
10.安装在所述机箱内部的以太网交换主机;
11.当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第二风扇停止散热工作时,所述密封橡胶垫在所述冷却水盒内竖向滑移,且所述密封橡胶垫移动至所述换气口的侧下方;
12.或当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第二风扇散热工作时,所述密封橡胶垫设置在所述换气口的侧上方。
13.上述智能散热组件,在以太网交换主机长时间运行时,通过采用低温水冷作为散热介质,可达到高效的散热降温效果,进一步的,散热组件上所增设的防潮密封组件,可有
效的防止水源蒸发造成以太网交换主机不工作时的受潮损坏,从而可保证以太网交换主机工作运行的稳定性。
14.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盒上的两个所述换气口呈横向平行对应,面向所述机箱侧表面的一个所述换气口与所述机箱的内腔相通。
15.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扇的输风方向朝向所述机箱的内腔,所述第二风扇的输风方向背向所述机箱的内腔。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第二风扇上均安装有防尘网。
17.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风扇、所述第二风扇的输入端之间通过导线进行串联电性连接。
18.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进行电性连接。
19.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橡胶垫与所述冷却水盒相适配;
20.所述密封橡胶垫与所述冷却水盒的内壁紧密接触。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实用通过设置散热组件,其可利用水冷散热的方式进行换热降温;温度传感器作为现有技术的智能检测仪器,可提供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散热工作的启停控制信号,则利用两个第一风扇与一个第二风扇呈“山”形的位置设计,配合冷却水盒内水源的提供散热用冷却低温,可通过循环的抽、吹散热设置实现以太网交换主机高效的降温效果。
23.2、本实用通过设置防潮密封组件,其避免冷却水盒内水源造成以太网交换主机不工作时的受潮损坏;在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不进行散热工作时,密封橡胶垫通过在冷却水盒内做竖向下压动作,其可对冷却水盒门的水源进行封堵,以此可有效的防止水源蒸发造成以太网交换主机不工作时的受潮损坏,防护性能较强。
24.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以太网交换机主机的智能散热组件,在以太网交换主机长时间运行时,通过采用低温水冷作为散热介质,可达到高效的散热降温效果,进一步的,散热组件上所增设的防潮密封组件,可有效的防止水源蒸发造成以太网交换主机不工作时的受潮损坏,从而可保证以太网交换主机工作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5.图1所示为本实用一种以太网交换机主机的智能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所示为图1的机箱结构示意图。
27.图3所示为图2的平面透视图。
2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9.图中:1、机箱;2、散热组件;21、冷却水盒;22、换气口;23、第一风扇;24、第二风扇;3、防潮密封组件;31、电动伸缩杆;32、密封橡胶垫;4、温度传感器;5、以太网交换主机。
30.以上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实用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4.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交换机主机的智能散热组件,其包括机箱1、固定安装在机箱1上的散热组件2、固定安装在散热组件2上的防潮密封组件3、对称固定安装在机箱1内侧壁的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4以及安装在机箱1内部的以太网交换主机5。本实施例的机箱1上安装有智能控制模块。智能控制模块即为信号处理用的控制仪器,其用于控制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用电设备启停的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模块为市面上可直接获得的产品,不在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35.散热组件2可利用水冷散热的方式进行换热降温。散热组件2包括对称固定安装在机箱1两侧的两个冷却水盒21、贯穿开设在每个冷却水盒21两侧的两个换气口22、固定安装在两个换气口22内侧且贯穿面向机箱1侧表面的两个第一风扇23和贯穿嵌装在机箱1上表面中端的第二风扇24。温度传感器4的输出端与第一风扇23、第二风扇24的输入端之间通过导线进行串联电性连接。
36.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4作为现有技术的智能检测仪器,可提供第一风扇23与第二风扇24散热工作的启停控制信号,则利用两个第一风扇23与一个第二风扇24呈“山”形的位置设计,配合冷却水盒21内水源的提供散热用冷却低温,可通过循环的抽、吹散热设置实现以太网交换主机5高效的降温效果。
37.进一步的,冷却水盒21上的两个换气口22呈横向平行对应,面向机箱1侧表面的一个换气口22与机箱1的内腔相通。一个换气口22可提供第一风扇23位置的安装,另一个换气口22可提供换气流通的通道。
38.第一风扇23的输风方向朝向机箱1的内腔,第二风扇24的输风方向背向机箱1的内腔。通过第一风扇23向冷却水盒21内的吹风设置,可提供冷却水盒21内以太网交换主机5用散热低温,第二风扇24向外的排风设置,可加速冷却水盒21内散热温度的流通速度,以至可提供散热效率。
39.第一风扇23与第二风扇24上均安装有防尘网。防尘网可提供第一风扇23与第二风扇24工作防尘保护,也以此避免了机箱1内进入灰尘而影响以太网交换主机5使用的安全性。
40.防潮密封组件3可避免冷却水盒21内水源造成以太网交换主机5不工作时的受潮损坏。防潮密封组件3包括固定安装在每个冷却水盒21上表面的电动伸缩杆31和固定安装在电动伸缩杆31活塞端且位于冷却水盒21内部的密封橡胶垫32。温度传感器4的输出端与电动伸缩杆31的输入端进行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4可用于智能控制电动伸缩杆31伸缩的
启停。
41.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风扇23与第二风扇24不进行散热工作时,密封橡胶垫32通过在冷却水盒21内做竖向下压动作,其可对冷却水盒21门的水源进行封堵,以此可有效的防止水源蒸发造成以太网交换主机5不工作时的受潮损坏,防护性能较强。
42.具体的,密封橡胶垫32与冷却水盒21相适配。密封橡胶垫32与冷却水盒21的内壁紧密接触。当第一风扇23与第二风扇24停止散热工作时,密封橡胶垫32在冷却水盒21内竖向滑移,且密封橡胶垫32移动至换气口22的侧下方。或当第一风扇23与第二风扇24散热工作时,密封橡胶垫32设置在换气口22的侧上方。
43.综上,本实施例的一种以太网交换机主机的智能散热组件,在以太网交换主机5长时间运行时,通过采用低温水冷作为散热介质,可达到高效的散热降温效果,进一步的,散热组件2上所增设的防潮密封组件3,可有效的防止水源蒸发造成以太网交换主机5不工作时的受潮损坏,从而可保证以太网交换主机5工作运行的稳定性。
4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