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消化内科灌肠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7:32: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灌肠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灌肠是一种将中药药液或者掺入散剂从肛管送入肠道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灌肠治疗方法可以治疗某些肠道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由于灌肠这种治疗方法是从肛管插入的,患者是平躺在床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灌肠容易将药液泄露溅到外面,不利于患者的灌肠且患由于患者腿部不能进行撑开移动的角度,不利于医务人员操作,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所以急需一种消化内科灌肠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灌肠支撑装置,有效地解决了患者是平躺在床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灌肠容易将药液泄露溅到外面,不利于患者的灌肠且患由于患者腿部不能进行撑开移动的角度,不利于医务人员操作,降低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消化内科灌肠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左侧上部铰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左侧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左侧设置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下部前后侧均铰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右侧设置有传动结构,传动结构上侧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
6.优选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支撑板中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侧与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下侧螺纹连接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与所述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前后侧均开有扇形槽,所述升降架左右侧均开有放置槽,所述升降架前后侧均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放置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右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与所述扇形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与所述放置板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侧前后部均铰接的长杆,两所述长杆下侧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第三连接板开有长槽,所述固定杆与所述长槽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中部固定连接有放置块,所述放置块与所述长槽滑动连接,所述放置块中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左端固定连接有转盘。
8.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下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
9.优选的,所述放置板左侧上下部设置有绑带。
10.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1.1.根据医务人员进行患者灌肠的需要,转动所述转动杆,转动杆的转动通过传动结构的传动,带动两所述放置板转动到合适的角度,进而方便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灌肠。
12.2.转动所述转盘,转盘带动第二螺杆转动,第二螺杆带动放置块进行左右方向的自由移动,放置块带动长杆进行自由移动,由于长杆与第二连接板的铰接,从而进行调节第二连接板到合适的角度,便于将患者的下身支撑到合适角度。
13.3.所述绑带具有固定患者腿部的作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消化内科灌肠支撑装置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消化内科灌肠支撑装置的支撑板局部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消化内科灌肠支撑装置的升降架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消化内科灌肠支撑装置的第三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消化内科灌肠支撑装置的第二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消化内科灌肠支撑装置的第一螺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1.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灌肠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1,所述第一连接板1左侧上部铰接有第二连接板13,所述第二连接板13左侧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左侧设置有第三连接板3,所述第三连接板3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3下部前后侧均铰接有放置板21,所述放置板21右侧设置有传动结构,传动结构上侧设置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上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11。
22.首先患者将双腿放置到两所述放置板21的位置,根据医务人员进行患者灌肠的需要,转动所述转动杆12,转动杆12的转动通过传动结构的传动,带动两所述放置板21转动到合适的角度,进而方便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灌肠;通过调节结构的调节,将第二连接板13调节到合适的角度,便于将患者下身放置到合适的支撑角度,便于医务人员进行后者的治疗。
23.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与第二连接板13固定连接的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17,所述支撑板10中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15,所述第一螺杆15上侧与所述转动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15下侧螺纹连接有升降架18,所述升降架18与所述滑杆17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3前后侧均开有扇形槽16,所述升降架18左右侧均开有放置槽19,所述升降架18前后侧均设置有移动板20,所述移动板20与所述放置槽19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20右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23,所述移动杆23与所述扇形槽16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23与所述放置板21滑动连接。
24.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把手11,转动把手11带动转动杆12转动,转动杆12带动第一螺杆15转动,第一螺杆15带动升降架18沿所述滑杆17的放向进行上下自由的移动,由于所述升降架18左右侧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板20,所述移动板20后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23,所述移动杆23与所述扇形槽16滑动连接,从而使所述移动杆23带动所述放置板21进行转动。
25.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3上侧前后部均铰接的长杆9,两所述长杆9下侧转动连接有固定杆14,所述第三连接板3开有长槽8,所述固定杆14与所述长槽8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14中部固定连接有放置块7,所述放置块7与所述长槽8滑动连接,所述放置
块7中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5,所述第二螺杆5左端固定连接有转盘4。
26.通过转动所述转盘4,转盘4带动第二螺杆5转动,第二螺杆5带动放置块7进行左右方向的自由移动,放置块7带动长杆9进行自由移动,由于长杆9与第二连接板13的铰接,从而进行调节第二连接板13到合适的角度,便于将患者的下身支撑到合适角度。
27.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3下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
28.所述支撑腿2具有支撑的作用
29.所述放置板21左侧上下部设置有绑带22。
30.所述绑带22具有固定患者腿部的作用。
3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患者将双腿放置到两所述放置板21的位置,根据医务人员进行患者灌肠的需要,转动所述转动杆12,转动杆12的转动通过传动结构的传动,带动两所述放置板21转动到合适的角度,进而方便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灌肠;通过调节结构的调节,将第二连接板13调节到合适的角度,便于将患者下身放置到合适的支撑角度,便于医务人员进行后者的治疗。
3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33.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第一连接板1、支撑腿2、第三连接板3、转盘4、第二螺杆5、放置块7、长槽8、长杆9、支撑板10、转动把手11、转动杆12、第二连接板13、固定杆14、第一螺杆15、扇形槽16、滑杆17、升降架18、放置槽19、移动板20、放置板21、绑带22、移动杆2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