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束斜交层摩托车轮胎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5:32: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了轮胎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带束斜交层摩托车轮胎。


背景技术:

2.摩托车的使用早已走进人们的生活中。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仅仅作为代步工具的家用摩托车不能满足人们与时俱进的消费理念,随之adv探险车成为市场主流车型之一。因此需一种满足复杂路况且使用安全的高性能摩托车轮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束斜交层摩托车轮胎,其具有较高的负载、抗穿刺和抗冲击能力。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束斜交层摩托车轮胎,包括:
5.内面胶层;
6.两个钢丝圈,两个所述钢丝圈分别设置在所述内面胶层的两侧,两个所述钢丝圈被所述内面胶层包覆,两个所述钢丝圈对称设置;
7.帘纱层,所述帘纱层呈环状,所述帘纱层与所述内面胶层贴合设置,两个所述钢丝圈分别设置在所述帘纱层内周的两端,所述帘纱层相对所述内面胶层靠近所述钢丝圈设置;
8.带束层,所述钢丝圈分别设置在所述带束层的两侧,所述带束层贴合所述帘纱层设置,所述带束层相对所述帘纱层靠近所述钢丝圈设置;
9.胎面层,所述胎面层设置在所述带束层的外周上;
10.两个三角胶,两个所述三角胶设置在所述帘纱层内周的两端,两个所述三角胶分别贴合两侧所述钢丝圈设置,两个所述三角胶对称设置;
11.防擦布,所述防擦布设置在所述钢丝圈外周上,所述防擦布贴合设置在所述胎面层的内侧壁上。
12.优选的,所述带束层的层数为两层,依次设置在所述帘纱层上。
13.优选的,所述胎面层上设有第一组凸块,所述第一组凸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以及第三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以及所述第三凸块沿所述胎面层的中心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三凸块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三凸块朝向所述第二凸块设置。
14.优选的,所述胎面层上设有第二组凸块,所述第二组凸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四凸块、第五凸块、第六凸块以及第七凸块,所述第四凸块、所述第七凸块沿所述胎面层的中心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五凸块和所述第六凸块沿所述胎面层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在原有的基础上额外增设两层高强度帘纱层,使用带束层紧束其上,起到强化胎面的作用,通过带束层和轮胎花纹(第一组凸块和第二组图快)的作用,既增加了轮胎的
抗刺穿、载重、耐久等性能,又进一步加强牵引性能和制动性能,实用性强;
17.2、具有较强的胎体、较高的抗穿刺和抗冲击能力,可适用于较高的负载、较长的探险旅程和极端条件。
18.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带束斜交层摩托车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带束斜交层摩托车轮胎的截面图;
22.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23.1、胎面层;11、第一凸块;12、第二凸块;13、第三凸块;14、第四凸块;15、第五凸块;16、第六凸块;17、第七凸块;
24.2、带束层;
25.3、帘纱层;
26.4、内面胶层;
27.5、防擦布;
28.6、三角胶;
29.7、钢丝圈。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束斜交层摩托车轮胎。
33.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轮胎包括内面胶层4、钢丝圈7、帘纱层3、带束层2、胎面层1、三角胶6以及防擦布5。
34.两个所述钢丝圈7分别设置在所述内面胶层4的两侧,两个所述钢丝圈7被所述内面胶层4包覆,两个所述钢丝圈7对称设置。
35.所述帘纱层3呈环状,所述帘纱层3与所述内面胶层4贴合设置,两个所述钢丝圈7分别设置在所述帘纱层3内周的两端,所述帘纱层3相对所述内面胶层4靠近所述钢丝圈7设置。
36.所述钢丝圈7分别设置在所述带束层2的两侧,所述带束层2贴合所述帘纱层3设置,所述带束层2相对所述帘纱层3靠近所述钢丝圈7设置。
37.所述胎面层1设置在所述带束层2的外周上。
38.两个所述三角胶6设置在所述帘纱层3内周的两端,两个所述三角胶6分别贴合两侧所述钢丝圈7设置,两个所述三角胶6对称设置。
39.所述防擦布5设置在所述钢丝圈7外周上,所述防擦布5贴合设置在所述胎面层1上。
40.进一步的,所述带束层2的层数为两层,依次设置在所述帘纱层3上。
41.进一步的,所述胎面层1上设有第一组凸块,所述第一组凸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凸块 11、第二凸块12以及第三凸块13,所述第一凸块11、所述第二凸块12以及所述第三凸块 13沿所述胎面层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凸块11与所述第三凸块13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凸块11和所述第三凸块13朝向所述第二凸块12设置。
42.进一步的,所述胎面层1上设有第二组凸块,所述第二组凸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四凸块14、第五凸块15、第六凸块16以及第七凸块17,所述第四凸块14、所述第七凸块17沿所述胎面层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五凸块15和所述第六凸块16沿所述胎面层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43.可以理解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额外增设两层高强度帘纱层3,使用带束层2紧束其上,起到强化胎面的作用,通过带束层2和轮胎花纹(第一组凸块和第二组图快)的作用,既增加了轮胎的抗刺穿、载重、耐久等性能,又进一步加强牵引性能和制动性能,实用性强;
44.具有较强的胎体、较高的抗穿刺和抗冲击能力,可适用于较高的负载、较长的探险旅程和极端条件。
45.可以理解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额外增设两层高强度帘纱层,使用带束层紧束其上,起到强化胎面的作用,通过带束层和轮胎花纹(第一组凸块和第二组图快)的作用,既增加了轮胎的抗刺穿、载重、耐久等性能,又进一步加强牵引性能和制动性能,实用性强;
46.具有较强的胎体、较高的抗穿刺和抗冲击能力,可适用于较高的负载、较长的探险旅程和极端条件。
47.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