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5:14: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脊椎植入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2.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一种外伤性截瘫手术,是常见得治疗脊柱疾病的方法之一,每年接受手术的人越来越多,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将病变的椎间盘去除,将融合装置植入,可以使用自体骨移植融合、异体骨移植融合或者替代融合装置,自体骨的来源有限,并且需要从患者体内其他部位骨骼上获取,增加了新的创伤,并且可能会存在提供不及时的缺点,异体骨移植费用高昂、数量有限,还存在引发排异现象的风险,替代融合装置可以实现植入后的即时稳定性、促进融合,重建并维持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目前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颈椎椎间替代融合装置目前具有较多的种类,替代融合装置的材质与形状都可能会对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效果造成影响。目前,比较常见的替代融合装置的自稳性能较差,需要额外安装椎体前方钉板进行加固用以防止融合器脱出,并且存在植入不便,不易固定,融合困难,不利于颈椎复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旨在解决的问题现有的替代融合装置自稳性能较差,植入不便,不易固定,融合困难,不利于颈椎复位等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包括:
5.外壳体,内部设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
6.第一钉骨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体上端面且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钉孔和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固定钉,所述第一固定钉穿设于所述第一钉孔内,且所述第一固定钉的尖端朝向所述容纳腔的外侧;
7.第二钉骨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体下端面且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钉孔和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固定钉,所述第二固定钉穿设于所述第二钉孔内,且所述第二固定钉的尖端朝向所述容纳腔的外侧;
8.第一推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第一推动块和贯穿所述外壳体侧壁的第一推动杆,所述第一推动块上侧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固定钉远离所述尖端的一端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斜面上,所述第一推动杆顶推所述第一推动块,以驱动所述第一固定钉沿所述第一钉孔向上移动;以及
9.第二推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二推动块和贯穿所述外壳体侧壁的第二推动杆,所述第二推动块下侧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固定钉远离所述尖端的一端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斜面上,所述第二推动杆顶推所述第二推动块,以驱动所述第二固定
钉沿所述第二钉孔向下移动。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钉与所述第二固定钉分别垂直贯穿所述外壳体。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钉与所述第二固定钉的远离所述尖端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块,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块相匹配的滑动槽。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推动杆与所述第二推动杆与所述外壳体螺纹连接。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推动杆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自由端均设置有转动槽。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推动块上设置有第一抵靠块,所述第二推动块上设置有第二抵靠块,所述第一推动杆抵接于所述第一抵靠块上,所述第二推动杆抵接于所述第二抵靠块上。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微孔结构。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钉与所述第一推动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固定钉与所述第二推动杆垂直设置。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体为采用3d打印技术制成的制件。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19.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外壳体、第一钉骨组件、第二钉骨组件、第一推动组件以及第二推动组件,外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容纳腔以及第二容纳腔,第一钉骨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体上端面且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钉孔和第一固定钉,第二钉骨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体下端面且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钉孔和第二固定钉,第一推动组件包括第一推动块和第一推动杆,第二推动组件包括第二推动块和第二推动杆,第一固定钉、第二固定钉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推动块、第二推动块上,第一固定钉的尖端贯穿外壳体上端面,第二固定钉的尖端贯穿外壳体下端面,第一推动杆一端设置在第一推动块的侧壁上,一端位于外壳体外部,第二推动杆一端设置在第二推动块的侧壁上,一端位于外壳体外部,借助第一推动杆与第二推动杆的位置的变化,第一推动块、第二推动块分别推动着第一固定钉、第二固定钉在外壳体上端面与下端面上穿梭,在手术过程中,第一固定钉、第二固定钉钉入临近骨骼,实现装置的固定,易于植入,无需使用椎体前方钉板,固定稳定,确保装置在融合前不产生任何微小的位移,为融合做好准备,并且有效的避免了对临近阶段的影响,大大降低临近节段退变风险。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
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推动机构及固定钉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外壳体;2、滑动槽;3、第一容纳腔;4、第二容纳腔;5、第一钉孔;6、第一推动杆;7、第一推动块;8、第二钉孔;9、第二推动杆;10、第二推动块;11、第一固定钉;12、第二固定钉;13、滑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请参照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包括:外壳体1、第一钉骨组件、第二钉骨组件、第一推动组件以及第二推动组件,外壳体1内部设有第一容纳腔3和第二容纳腔4;第一钉骨组件,包括开设于外壳体1上端面且连通第一容纳腔3 的第一钉孔5和设于第一容纳腔3的第一固定钉11,第一固定钉11穿设于第一钉孔5内,且第一固定钉11的尖端朝向容纳腔的外侧;第二钉骨组件,包括开设于外壳体1下端面且连通第二容纳腔4的第二钉孔8和设于第二容纳腔4 的第二固定钉12,第二固定钉12穿设于第二钉孔8内,且第二固定钉12的尖端朝向容纳腔的外侧;第一推动组件,包括设于第一容纳腔3内的第一推动块 7和贯穿外壳体1侧壁的第一推动杆6,第一推动块7上侧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一固定钉11远离尖端的一端滑动设于第一斜面上,第一推动杆6顶推第一推动块7,以驱动第一固定钉11沿第一钉孔5向上移动;第二推动组件,包括设于第二容纳腔4内的第二推动块10和贯穿外壳体1侧壁的第二推动杆9,第二推动块10下侧设置有第二斜面,第二固定钉12远离尖端的一端滑动设于第二斜面上,第二推动杆9顶推第二推动块10,以驱动第二固定钉12沿第二钉孔8 向下移动。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外壳体1、第一钉骨组件、第二钉骨组件、第一推动组件以及第二推动组件,外壳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容纳腔3以及第二容纳腔4,第一钉骨组件包括开设于外壳体1上端面且连通第一容纳腔3的第一钉孔5和第一固定钉11,第二钉骨组件包括开设于外壳体1下端面且连通第二容纳腔4的第二钉孔8和第二固定钉12,第一推动组件包括第一推动块7和第一推动杆6,第二推动组件包括第二推动块10和第二推动杆9,第一固定钉11、第二固定钉12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推动块7、第二推动块10上,第一固定钉11的尖端贯穿外壳体1 上端面,第二固定钉12的尖端贯穿外壳体1下端面,第一推动杆6一端设置在第一推动块7的侧壁上,一端位于外壳体1外部,第二推动杆9一端设置在第二推动块10的侧壁上,一端位于外壳体1外部,借助第一推动杆6与第二推动杆9的位置的变化,第一推动块7、第二推动块10分别推动着第一固定钉11、第二固定钉12在外壳体1上端面与下端面上穿梭,在手术过程中,第一固定钉 11、第二固定钉12钉入临近骨骼,实现装置的固定,易于植入,无需使用椎体前方钉板,固定稳定,确保装置在融合前不产生任何微小的位移,为融合做好准备,并且有效的避免了对临近阶段的影响,大大降低临近节段退变风险。
29.具体的,请参照图1至图4,包括外壳体1、第一钉骨组件、第二钉骨组件、第一推动组件以及第二推动组件,外壳体1内平行设置有第一容纳腔3以及第二容纳腔4,第一固定钉11远离尖端的一端滑动设于第一推动块7上侧的第一斜面上,第二固定钉12远离尖端的一端滑动设于第二推动块10下侧的第二斜面上,第一推动杆6、第二推动杆9自由端位于外壳体1外部,外壳体1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钉孔5,外壳体1下端面设置有第二钉孔8,推动第一推动杆6、第二推动杆9,第一推动块7、第二推动块10在第一容纳腔3、第二容纳腔4 内滑动,进而推动第一固定钉11、第二固定钉12沿着第一钉孔5、第二钉孔8 的方向进行滑动,第一固定钉11、第二固定钉12可钉入临近骨骼,实现装置的固定,易于植入,无需使用椎体前方钉板,固定稳定,确保装置在融合前不产生任何微小的位移,为融合做好准备,并且有效的避免了对临近阶段的影响,大大降低临近节段退变风险。
3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第一固定钉11与第二固定钉12分别垂直贯穿外壳体1。
31.具体的,请参照图1至图3,第一固定钉11、第二固定钉12与外壳体1 的上端面、下端面相垂直,便于第一固定钉11、第二固定钉12在第一钉孔5、第二钉孔8内滑动。
3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3、图4,第一固定钉11与第二固定钉12的远离尖端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块13,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上设置有与滑动块13相匹配的滑动槽2。
33.具体的,请参照图3、图4,第一固定钉11、第二固定钉12的远离尖端的一端与第一推动块7、第二推动块10滑动连接,第一固定钉11、第二固定钉 12的远离尖端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块13,第一推动块7、第二推动块10上设置有滑动槽2,滑动块13卡装入滑动槽2,实现相对滑动,且避免第一固定钉11、第二固定钉12从第一推动块7、第二推动块10上脱落,增加装置的稳定性,在推动第一推动块7、第二推动块10之前的初始状态下,第一固定钉11、第二固定钉12的尖端分别位于第一钉孔5、第二钉孔8内部,对第一固定钉11、第二固定钉12进行限位,避免第一固定钉11、第二固定钉12从第一钉孔5、第二钉孔8内脱落,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3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2,第一推动杆6与第二推动杆9与外壳体1螺纹连接。
35.具体的,请参照图1、图2,第一推动杆6与第二推动杆9与外壳体1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一推动杆6与第二推动杆9,实现第一推动杆6与第二推动杆9位置的变化。
3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第一推动杆6与第二推动杆9的自由端均设置有转动槽。
37.具体的,请参照图1至图3,第一推动杆6与第二推动杆9自由端设置转动槽,借助转动槽,实现第一推动杆6与第二推动杆9的转动,实现对第一推动块7、第二推动块10的推动。
3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推动块7上设置有第一抵靠块,第二推动块10上设置有第二抵靠块,第一推动杆6抵接于第一抵靠块上,第二推动杆9抵接于第二抵靠块上。
39.具体的,第一推动块7、第二推动块10上设置有抵靠块,第一推动杆6、第二推动杆9靠近第一推动块7、第二推动块10的一端直接抵靠在抵靠块上,便于进行第一推动块7、第二推动块10的推动。
4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外壳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微孔结构。
41.具体的,外壳体1外表面设置微孔结构,有利于骨细胞爬行长入,提高装置融合的可靠性。
4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3、图4,第一固定钉11与第一推动杆6垂直设置,第二固定钉12与第二推动杆9垂直设置。
43.具体的,请参照图3、图4,第一固定钉11与第一推动杆6相互垂直、第二固定钉12与第二推动杆9相互垂直,增加装置使用的简便性。
4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椎间盘摘除后的替代融合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壳体1为采用3d打印技术制成的制件。
45.具体的,外壳体1使用3d打印技术制成,外壳体1的外形根据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或者磁共振成像得到的断层扫描数据进行设计制作,提高装置的适应性,制作简便,快捷。
4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