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管件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4:59: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是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管件。


背景技术:

2.在管道的连接中,一般大管和小管之间都会通过大小管来实现连接,大小管作为一个管道连通件,其主要的构造形状为一头与大管直径大小相适配,另一头与小管的直径大小相适配,管身散开成扇形的一种结构。
3.流体在管道内流动具有一定能量,当流体的流向是由大小管的大口方向流向小口方向时,由于大小管的大口至小口的中间管体部分是成集聚变化的结构,当流体流经大小管时,靠近大小管管壁部分的流体,由于相同流量的流体,一时受到聚集就会与其管壁发生碰撞,由此产生涡流,形成一个涡流能量损失区,便会造成较大的能量损耗,这种局部的能量损失是会对管道内的流体的驱动力造成一定的损耗。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管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管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管件,包括中转管件,所述中转管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紧固螺纹口,且中转管件通过第一紧固螺纹口与大口径过渡管拧合,所述中转管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紧固螺纹口,且中转管件通过第二紧固螺纹口与小口径过渡管拧合,所述中转管件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导流槽,所述大口径过渡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缓流槽,所述小口径过渡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缓流槽。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大口径过渡管的出水口设置有与第一紧固螺纹口相适配的第一紧固内螺纹,且大口径过渡管与中转管件通过第一紧固内螺纹和第一紧固螺纹口拧合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小口径过渡管的进水口设置有与第二紧固螺纹口相适配的第二紧固内螺纹,且小口径过渡管与中转管件通过第二紧固内螺纹和第二紧固螺纹口拧合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大口径过渡管的进水口设置有大口径焊接端口,所述小口径过渡管的出水口设置有小口径焊接端口。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缓流槽与第二缓流槽均呈螺旋丝牙结构排列,所述第二缓流槽的长度为第一缓流槽长度的三分之二。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转管件为扇形结构,所述螺旋导流槽的槽径走向与中转管件的内壁相适配。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转管件内管壁设有螺旋导流槽,能够对流体的驱动力产生比
较好的引导作用,提高流体流动效率,且通过在中转管件两端加设大口径过渡管与小口径过渡管,其不仅能够便于工作人员焊接安装使用,增加其引流的范围,可以更好的提高流体流动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管件的展开示意图;
15.图3为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管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中转管件;2、大口径过渡管;3、大口径焊接端口;4、小口径过渡管;5、小口径焊接端口;6、第一紧固螺纹口;7、第二紧固螺纹口;8、螺旋导流槽;9、第一缓流槽;10、第二缓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1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管件,包括中转管件1,中转管件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紧固螺纹口6,且中转管件1通过第一紧固螺纹口6与大口径过渡管2拧合,中转管件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紧固螺纹口7,且中转管件1通过第二紧固螺纹口7与小口径过渡管4拧合,大口径过渡管2的出水口设置有与第一紧固螺纹口6相适配的第一紧固内螺纹,且大口径过渡管2与中转管件1通过第一紧固内螺纹和第一紧固螺纹口6拧合连接,小口径过渡管4的进水口设置有与第二紧固螺纹口7相适配的第二紧固内螺纹,且小口径过渡管4与中转管件1通过第二紧固内螺纹和第二紧固螺纹口7拧合连接,在对大小头管件组装过程中,工作人员将大口径过渡管2拧合固定在第一紧固螺纹口6上,同时将小口径过渡管4拧合固定在第二紧固螺纹口7上,使大口径过渡管2、小口径过渡管4、中转管件1构成一体式密封结构,大口径过渡管2的进水口设置有大口径焊接端口3,小口径过渡管4的出水口设置有小口径焊接端口5,在对大小头管件组装过程中,工作人员将大口径过渡管2上的大口径焊接端口3与大口管连接,同步的将小口径过渡管4上的小口径焊接端口5与小口管连接,在连接完毕后,通过焊接方式依次对大口径过渡管2与大口管、小口径过渡管4与小口管进行密封固定。
18.中转管件1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导流槽8,大口径过渡管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缓流槽9,小口径过渡管4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缓流槽10,第一缓流槽9与第二缓流槽10均呈螺旋丝牙结构排列,第二缓流槽10的长度为第一缓流槽9长度的三分之二,中转管件1为扇形结构,螺旋导流槽8的槽径走向与中转管件1的内壁相适配,当流体自大口管流向小口管时,流体通过大口管初步流入至大口径过渡管2内部,通过其内部的第一缓流槽9进行螺旋导流,使流体螺旋导入至中转管件1内,当流体在中转管件1内流通时,螺旋导流槽8对流体进行再次螺旋导流,对流体的驱动力产生比较好的引导作用,提高流体流动效率,导流后的流体流入至小口径过渡管4内,通过其内部的第二缓流槽10进行再次螺旋导流,使流体螺旋流入至小口管内,加强流体导流的稳定性。
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对大小头管件组装过程中,工作人员将大口径过渡管2拧合固定在第一紧固螺纹口6上,同时将小口径过渡管4拧合固定在第二紧固螺纹口7上,使大口径过渡管2、小口径过渡管4、中转管件1构成一体式密封结构,进而工作人员将大
口径过渡管2上的大口径焊接端口3与大口管连接,同步的将小口径过渡管4上的小口径焊接端口5与小口管连接,在连接完毕后,通过焊接方式依次对大口径过渡管2与大口管、小口径过渡管4与小口管进行密封固定,进一步的在大小头管件过程中,当流体自大口管流向小口管时,流体通过大口管初步流入至大口径过渡管2内部,通过其内部的第一缓流槽9进行螺旋导流,使流体螺旋导入至中转管件1内,当流体在中转管件1内流通时,螺旋导流槽8对流体进行再次螺旋导流,对流体的驱动力产生比较好的引导作用,提高流体流动效率,导流后的流体流入至小口径过渡管4内,通过其内部的第二缓流槽10进行再次螺旋导流,使流体螺旋流入至小口管内,加强流体导流的稳定性。
20.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管件,包括中转管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管件(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紧固螺纹口(6),且中转管件(1)通过第一紧固螺纹口(6)与大口径过渡管(2)拧合,所述中转管件(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紧固螺纹口(7),且中转管件(1)通过第二紧固螺纹口(7)与小口径过渡管(4)拧合,所述中转管件(1)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导流槽(8),所述大口径过渡管(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缓流槽(9),所述小口径过渡管(4)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缓流槽(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口径过渡管(2)的出水口设置有与第一紧固螺纹口(6)相适配的第一紧固内螺纹,且大口径过渡管(2)与中转管件(1)通过第一紧固内螺纹和第一紧固螺纹口(6)拧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口径过渡管(4)的进水口设置有与第二紧固螺纹口(7)相适配的第二紧固内螺纹,且小口径过渡管(4)与中转管件(1)通过第二紧固内螺纹和第二紧固螺纹口(7)拧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口径过渡管(2)的进水口设置有大口径焊接端口(3),所述小口径过渡管(4)的出水口设置有小口径焊接端口(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流槽(9)与第二缓流槽(10)均呈螺旋丝牙结构排列,所述第二缓流槽(10)的长度为第一缓流槽(9)长度的三分之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管件(1)为扇形结构,所述螺旋导流槽(8)的槽径走向与中转管件(1)的内壁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技术领域,公开了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管件,所述中转管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紧固螺纹口,且中转管件通过第一紧固螺纹口与大口径过渡管拧合,所述中转管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紧固螺纹口,且中转管件通过第二紧固螺纹口与小口径过渡管拧合,所述中转管件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导流槽,所述大口径过渡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缓流槽,所述小口径过渡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缓流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转管件内管壁设有螺旋导流槽,能够对流体的驱动力产生比较好的引导作用,且通过在中转管件两端加设大口径过渡管与小口径过渡管,其不仅能够便于工作人员焊接安装使用,同时可以更好的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提高流体流动效率。的提高流体流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志通管阀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2
技术公布日:2022/4/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