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小微水体生态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与流程

2022-04-06 23:29: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水体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微水体生态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2.经过不懈努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但水环境严峻形势总体上仍没有根本改变。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河道水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生态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社会和环境安全,故需要对污染水体进行修复,水生态修复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已经退化或损坏的水生态系统恢复、修复,基本达到原有水平或超过原有水平,并保持其长久稳定。
3.保护和恢复水体生态系统达到一种更接近自然的状态,并利用可持续的特点以增加其生态系统的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即修复受损水体的物理、生物或生态状态的过程,使修复后的水体较修复前更加健康和稳定。
4.针对上述中的水体生态修复设备,发明人发现将水体生态修复设备应用在微水体上时,由于水体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导致对水体的修复过程缓慢,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对现有的水生态修复设备进行改进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将水体生态修复设备应用在微水体上时,由于水体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导致对水体的修复过程缓慢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微水体生态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
6.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微水体生态修复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小微水体生态修复结构,包括浮座、栽种在浮座上的水生植物区和安装在浮座上的微生物循环组件;所述微生物循环组件包括与浮座连接的套管,套管上贯穿开设有若干过孔,套管内安装有微生物培养槽,与套管连接有滤水组件,所述滤水组件定期向所述微生物培养槽内注入过滤水。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座的轻便性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对小微水体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将浮座安装在固定位置后,栽种在浮座上的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对水体生态中的富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套管内的微生物培养槽可以培养能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转化成植物根系能吸收的物质,达到修复的效果。滤水组件向微生物培养槽中定期排放过滤水,为微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同时微生物培养槽中水过量后可以溢出在套管中,溢出的水中富含的微生物通过过孔与周围水体进行交换,进而达到水体修复的目的。改善了将水体生态修复设备应用在微水体上时,由于水体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导致对水体的修复过程缓慢的问题。
8.可选的,所述微生物培养槽竖直向上的一侧为敞口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生物培养槽竖直向上的一侧为敞口设置,微生物培养槽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的场所,同时在定期注入过滤水后能保证富含微生物的水体能进
入套管内,从而完成水体的交换。
10.可选的,所述滤水组件包括水泵和滤水网袋,所述滤水网袋被置于水面下,所述水泵连接所述套管内的所述微生物培养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体进入滤水网袋后进行过滤,定期向微生物培养槽内注水时,水泵将滤水网袋内的过滤水抽送至微生物培养槽内。
12.可选的,所述浮座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栽种有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构成所述水生植物区。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座上的通孔内栽种有水生植物,水体中的水分和氮磷等营养物质使得水生植物生长,同时水生植物长大能提供浮座浮力,使得浮座稳定运行,水生植物根系能对水体进行修复。
14.可选的,所述浮座在所述通孔位置安装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对所述水生植物进行支撑。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座在通孔位置安装有支撑组件,能对栽种在通孔上的水生植物幼苗形成支撑和保护。
16.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木质支撑环和若干木质紧固杆,所述紧固杆间隔将所述支撑环进行连接,一部分所述支撑环安装嵌套在所述通孔内壁上,一部分所述支撑环露出在所述通孔远离水体的一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质支撑环和若干木质紧固杆安装在浮座上,绿色环保,同时支撑环位于通孔内的能对通孔内壁进行加固,减小水生植物生长对浮座造成的破坏,位于通孔外部的支撑环能有效对水生植物进行支撑,保护水生植物。
18.可选的,位于通孔外的所述支撑环上均开设有一个豁口。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通孔外的所述支撑环上均开设有一个豁口,当水生植物生长后能撑破位于通孔外的支撑环,保障植物生长的空间。
20.可选的,所述浮座远离水体的一侧边沿安装有浮球。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座远离水体的一侧边沿安装有浮球,对水生植物形成保护,减小环境风对水生植物的伤害,同时能增加浮座的浮力,提高微生物循环组件的运行稳定性。
22.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微水体生态的修复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小微水体生态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栽种水生植物:在浮座上开设好通孔后,将支撑组件安装在浮座对应通孔的位置,将水生植物栽种在通孔内;安装套管:将带微生物培养槽的套管安装在浮座上;安装滤水组件:将滤水组件和套管相连,滤水组件的水泵连接微生物培养槽;安装浮球:将浮球安装在浮座上;放置浮座:将浮座放置在合适的小微水体中;在小微水体修复的过程中,在微生物培养槽中预先放置有微生物,滤水组件向微生物培养槽中注入过滤水,微生物生长繁殖,滤水组件再次向微生物培养槽中注过滤水使得水量超过微生物培养槽的容积时,富含微生物的水体进入套管内,然后通过过孔与周围水体进行交换,微生物进行水体修复;栽种在通孔内的水生植物的根系向水体中生长,吸收
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进而修复水体。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生植物被支撑组件进行支撑固定后栽种在浮座的通孔上,然后将微生物循环组件搭建好,安装好浮球,再将浮座放置在所需位置,就可以对水体生态进行修复了。
24.可选的,在步骤s5中,将滤水组件中的滤水网袋浸入水中。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浮座时,要将滤水网袋浸入水中,使得滤水网袋可以进行过滤水。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微生物培养槽内放置有微生物,滤水组件将过滤水注入,微生物生长繁殖,再定期向微生物培养槽内注入过滤水,微生物培养槽中富含微生物的水溢出在套管内,通过过孔与周围水体进行交换,微生物对水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
27.2.浮座的通孔上栽种有水生植物,用支撑组件进行支撑,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吸收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进而对水体生态进行修复。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小微水体生态修复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小微水体生态修复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30.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浮座;2、微生物循环组件;21、套管;211、第一固定板;212、第一挡沿;213、第一容纳槽;214、第二固定板;215、第二挡沿;216、第二容纳槽;217、第三固定板;218、第三挡沿;219、第三容纳槽;22、过孔;23、滤水组件;231、水泵;232、滤水网袋;24、通孔;3、水生植物区;31、水生植物;32、支撑组件;321、支撑环;322、紧固杆;323、豁口;4、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小微水体生态修复结构。
3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小微水体生态修复结构包括浮座1、安装在浮座1上的微生物循环组件2和安装在浮座1上的水生植物区3。由于浮座1的轻便性,便于施工人员将整个水体生态修复结构移动至污染严重、需要修复的小微水体的位置。浮座1外的微生物循环组件2将能降解水体富营养物质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和循环,增加了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的自循环修复。利用安装在浮座1上的水生植物区3中的植物根系,吸收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的物质,如磷、氮等,使得水体的营养转移,将水体进行修复的同时滋养了水生植物区3的植物,实现小微水体的生态修复循环。
35.如图2和图3所示,微生物循环组件2包括沿着浮座1的外围安装的一个环形的套管21,套管21的截面为矩形,套管21的一侧与浮座1进行连接。套管21内壁与浮座1连接的一侧依次安装有环形的第一固定板211、第二固定板214和第三固定板217,第一固定板211、第二固定板214和第三固定板217相互平行,且第一固定板211的宽度小于第二固定板214的宽度,第二固定板214的宽度小于第三固定板217的宽度,第三固定板217的宽度小于套管21的
宽度。在第一固定板211、第二固定板214和第三固定板217远离浮座1的一端连接有环形的第一挡沿212、第二挡沿215和第三挡沿218,第一挡沿212、第二挡沿215和第三挡沿218垂直于所对应的固定板。通过套管21内壁、第一固定板211和第一挡沿212围设成了第一容纳槽213,通过套管21内壁、第二固定板214和第二挡沿215围设成了第二容纳槽216,通过套管21内壁、第三固定板217和第三挡沿218围设成了第三容纳槽219。套管21底端开设有若干过孔22,水体中的水可以通过过孔22进入套管21。
36.在套管21顶端安装有滤水组件23,通过滤水组件23可以定期向第一容纳槽213中注入过滤过的水。在使用时向第一容纳槽213中放置能进行降解水体中有机物的微生物,然后滤水组件23向第一容纳槽213中注入过滤好的水,微生物在第一容纳槽213中进行繁殖。当滤水组件23定期向第一容纳槽213注水后,水量超过第一挡沿212后溢出到第二容纳槽216内;再从第二容纳槽216中溢出至第三容纳槽219中,最后进入套管21开有过孔22的底部空间,通过过孔22将含有微生物的水体交换到浮座1周围的水体中,微生物对水体进行修复。
37.滤水组件23包括水泵231和滤水网袋232,滤水网袋232被置于水面下,通过滤水网袋232的滤水功能对进入滤水网袋232中的水体进行过滤,然后定期水泵231将滤水网袋232中的水体抽送至第一容纳槽213内。
38.浮座1上开设有若干通孔24,通孔24将浮座1贯穿,通孔24的内径沿着浮座1的轴线向浮座1边沿依次变小,通孔24的数量沿着浮座1的轴线向浮座1边沿依次增多,用以保证浮座1的浮力和使用稳定性。在通孔24上对应安装有水生植物31,水生植物31的根系穿设在通孔24上,延伸出通孔24外,使得水生植物31的根系能与水体进行接触,吸收水体中水生植物31生存和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39.由于水生植物31在初期栽种的过程中均选择为幼小植株,因此在通孔24上安装有支撑组件32,用于支撑和保护水生植物31的幼小植物。
40.支撑组件32包括平行设置的木质支撑环321和若干木质紧固杆322,紧固杆322沿着支撑环321间隔设置,将所有支撑环321连接在一起。在通孔24内壁上沿着内壁周向开设有若干组平行的环形卡接槽,一部分支撑环321的直径大小和通孔24的大小一致,能穿设在卡接槽内,一方面对水生植物31的幼小植株进行支撑固定,另一方面支撑组件32安嵌在通孔24内壁上,提高了浮座1的整体稳定性,当水生植物31生长后根系壮大不会破坏浮座1的整体性;超出通孔24的开口位置的支撑环321的直径大小依次变小,最小的支撑环321刚好能对水生植物31的幼小植株形成围设,对水生植物31的幼小植株能进行支撑,引导幼小植株竖直向上生长。
41.延伸出通孔24开口端的支撑环321上均开设有一个豁口323,当水生植物31的幼小植株长大后,可以将延伸出通孔24的支撑环321撑裂,由于支撑环321时木质的,撑裂后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无污染。同时位于通孔24内的支撑环321仍装嵌在卡接槽内,对水生植物31的植株杆径进行限制,保持浮座1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42.在浮座1的上方间隔安装有若干浮球4,浮球4能提高浮座1的浮力,减小浮座1栽种水生植物31的幼小植株后进行下沉,幼小植株被水体冲击出通孔24。同时浮球4能对栽种在浮座1上的幼小植物形成围挡,减小环境风对幼小植株造成的破坏。同时能对套管21和滤水组件23的重力进行缓冲,提高浮座1的运行稳定性。
43.在小微水体生态修复结构的使用时,微生物在滤水组件23导入的过滤水的引导下逐层从第一容纳槽213、第二容纳槽216和第三容纳槽219中流动,最终在套管21底部空间实现转换,然后能对周围水体进行修复。在浮座1上栽种的水生植物31幼小植株被支撑组件32进行支撑,幼小植株长大后能撑破位于通孔24上方支撑环321,同时位于通孔24内壁上的支撑环321能有效支撑在浮座1上,限制水生植物31的生长,减小水生植物31对浮座1造成的损伤,水生植物31的根系能修复水体中的富营养污染,从而对水体生态进行修复。
4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