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4-06 17:35: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场景法作为一种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一般包含基本流和备用流,其中,软件功能按照事件流实现的一条主要的流程,称为该软件的基本流,出现故障或缺陷的过程,就用备选流加以标注。利用场景法对软件功能进行测试时,需要根据实际测试需求生成测试案例,以供操作人员按照测试案例对软件进行测试。例如,可以以表格形式对测试案例进行展示,也可以以文档形式对测试案例进行展示。
3.目前,现有使用场景法进行软件测试时,场景不够清晰,测试人员可以读懂,但是想要让机器读懂就比较困难,需要人工去编写测试案例,再导入相关的测试管理平台。而且,如果场景较多,那么维护测试用例的时间较多,导致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测试用例编写效率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5.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6.根据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字典;所述测试需求表中包括待测试的功能和所述功能对应的需求信息,所述场景表包括各场景对应的因子信息和预期结果;
7.根据所述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
8.根据所述各字段对应的内容生成所述测试用例。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字典,包括:
10.根据所述测试需求表生成第一字典;所述第一字典包括需求标识、需求描述和四级目录之间的对应关系;
11.根据所述场景表生成第二字典;所述第二字典包括需求标识、场景、因子信息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
12.根据所述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第三字典;所述第三字典包括四级目录和层级路径之间的对应关系。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用例中包括前置条件字段,所述因子信息包括多个因子和各因子的值,所述根据所述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包括:
14.遍历所述第二字典得到每一列,得到每个场景下各因子与因子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15.将各所述场景、各所述场景下各因子与因子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写入所述前置条
件字段中。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用例中还包括预期结果字段,所述根据所述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还包括:
17.遍历所述第二字典得到每一列,得到各所述场景对应的预期结果;
18.将各所述场景对应的预期结果写入所述预期结果字段中。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用例中包括路径字段,所述根据所述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包括:
20.根据所述第二字典中的第一需求标识,查找所述第一字典中的第二需求标识对应的四级目录;所述第二需求标识与所述第一需求标识相同;
21.根所述四级目录查找所述第三字典,得到所述四级目录对应的层级路径;
22.将所述四级目录以及所述四级目录对应的层级路径写入所述路径字段。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用例中还包括测试步骤字段,所述根据所述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还包括:
24.将所述四级目录对应层级路径写入所述测试步骤字段的第一测试步骤中;
25.将预设字段内容写入所述测试步骤字段的第二测试步骤中。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因子信息包括多个因子和各因子的值,所述方法还包括:
27.对所述测试需求表进行分析,确定各所述因子和各所述因子的值,所述因子为对预期结果、基本流、备选流中的至少一个产生影响的因子;
28.对各所述因子和所述因子的值进行排列组合,得到各所述场景对应的因子和因子的值;
29.根据各所述场景对应的因子和因子的值、以及各所述场景的预期结果生成所述场景表。
30.一种测试用例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31.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字典;所述测试需求表中包括待测试的功能和所述功能对应的需求信息,所述场景表包括各场景对应的因子信息和预期结果;
32.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
33.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字段对应的内容生成所述测试用例。
34.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35.根据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字典;所述测试需求表中包括待测试的功能和所述功能对应的需求信息,所述场景表包括各场景对应的因子信息和预期结果;
36.根据所述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
37.根据所述各字段对应的内容生成所述测试用例。
3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39.根据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字典;所述测试需求表中
包括待测试的功能和所述功能对应的需求信息,所述场景表包括各场景对应的因子信息和预期结果;
40.根据所述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
41.根据所述各字段对应的内容生成所述测试用例。
42.上述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根据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字典,从而根据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根据各字段对应的内容生成测试用例。本方法在编写案例时,将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字典,格式便于程序识别,可以将场景表自动转化为满足现有测试管理平台的案例,省去了大量编写案例的时间。
附图说明
43.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44.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5.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6.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7.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8.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9.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0.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1.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52.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53.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54.图1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55.图1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56.图1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57.图1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58.图16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5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60.本技术提供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利用终端根据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字典;测试需求表中包括待测试的功能和功能对应的需求信息,场景表包括各场景对应的因子信息和预期结果;根据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根据各字段对应的内容生成测试用例。其中,终端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
61.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
图可以如图1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6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63.s201,根据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字典;测试需求表中包括待测试的功能和功能对应的需求信息,场景表包括各场景对应的因子信息和预期结果。
64.其中,字典是可以被计算机识别的语言,是一系列键和值的对应关系,每个键都与一个值相关联,可以使用键来访问与之相关联的值,与键相关联的值可以是数字、字符串、列表乃至字典。当指定键时,将返回与之相关联的值,键和值之间用冒号分隔,而键-值对之间用逗号分隔。在字典中,存储多少个键-值对都可以,最简单的字典只有一个键-值对。例如:a=(

color’:

red’)。
65.在本实施例中,对待测试的功能进行分析,得到如表1所示的测试需求表。以银行系统为例,需求标识a,需求名称为支付类型,需求问题为客户充值后,资金到账时间,需求描述点1是同一时间对多个账户进行充值,需求描述点2是对同一时间对某一账户进行充值,四级目录为a,测试点1为对多个账户充值,测试点2为对某一账户充值。
66.表1测试需求表
[0067][0068]
在本实施例中,场景表包括各场景对应的因子信息和预期结果,因子信息是对测试需求表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如表2所示。例如,对需求标识a进行分析,可能的影响的因子有充值人数、网速快慢,充值人数为50人以内,网速良好,预期结果为10秒内到账。
[0069]
表2场景表
[0070]
场景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预期结果场景1值11值21值31值41值51预期结果1场景2值12值21值31值41值51预期结果2
场景3值11值22值31值41值51预期结果3场景4值12值22值31值41值51预期结果4
…………………
[0071]
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中的内容按照字典的格式生成相应的字典,以供机器识别。例如,可以将场景1生成一个字典,可以将因子设为键,因子值为值,则为[因子1:值11],[因子2:值21],[因子3:值31],[因子4:值41],[因子5:值51]。也可以将表2所有场景生成为一个字典,将场景设为键,其余设为值,则[场景1:值11,值21,值31,值41,值51],[场景2:值12,值21,值31,值41,值51],[场景3:值11,值22,值31,值41,值51],[场景4:值12,值22,值31,值41,值51],,或者将表1、表2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一个字典,{需求标识a:[需求名称1,问题1,需求描述1,四级目录1,测试点1],需求标识b:[需求名称2,问题2,需求描述2,四级目录2,测试点2]}。
[0072]
s202,根据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
[0073]
在本实施例中,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分别对应不同的字典,测试需求表对应字典1,场景表对应字典2,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对应字典3,字典1中包括了测试需求表中的所有内容,字典2包括了场景表的所有内容,字典3中包括了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例如,字典1包括内容1、内容2和内容3,字典2中包括内容4、内容5和内容6,字典3包括内容7和内容8。字段包括了字段1、字段2、字段3、字段4、字段5。三个字典之间可以通过内容1、内容4和内容7相互关联,根据内容2、内容3、内容5、内容6和内容8确定测试用例的字段1、字段2、字段3、字段4、字段5对应的内容;也可以是字典1包括内容1、内容2和内容3,字典2中包括内容4、内容5和内容6,字典3包括内容7和内容8。字段包括了字段1、字段2、字段3,三个字典之间可以通过内容1、内容4和内容7相互关联。根据内容2、内容3确定测试用例的字段1的内容,内容5、内容6和内容8确定测试用例字段2的内容,根据内容4确定测试用例字段3对应的内容。
[0074]
s203,根据各字段对应的内容生成测试用例。
[0075]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将各字段对应的内容写入测试用例对应字段中,生成测试用例,例如,上述步骤中,将内容2、内容3写入字段1,内容5、内容6和内容8写入字段2中,内容4写入字段3。
[0076]
上述测试用例生成方法中,根据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字典,从而根据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根据各字段对应的内容生成测试用例。本方法在编写案例时,将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字典,格式便于程序识别,可以将场景表自动转化为满足现有测试管理平台的案例,省去了大量编写案例的时间。
[0077]
上述图2实施例介绍了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接下来主要介绍生成三种字典的实现方式。
[0078]
第一字典生成方式:根据测试需求表生成第一字典;第一字典包括需求标识、需求描述和四级目录之间的对应关系。
[0079]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编程语言将测试需求表自动生成第一字典,例如,从上述测试需求表1中,利用python脚本提取数据,形成一个格式为{需求标识a:[需求名称1,问题1,需求描述1,四级目录1,测试点1],需求标识b:[需求名称2,问题2,需求描述2,四级目录
2,测试点2]};也可以根据字典生成工具生成第一字典,例如,将测试需求表1或多个测试需求表进行打包,将打包好的文件输入至字典生成工具,字典生成工具对文件进行解压,运行;或者用户也可以手动生成字典,例如,在记事本或excel中,按照字典的格式要求,通过人工编辑生成第一字典。
[0080]
第二字典生成方式:根据场景表生成第二字典;第二字典包括需求标识、场景、因子信息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
[0081]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编程语言将场景表自动生成第二字典,例如,根据场景表的具体内容,利用python脚本提取数据,形成一个格式为{需求标识a:[[因子a],[值11],[值12]],需求标识b:[[因子b],[值21]],[值22],[值23]};也可以根据字典生成工具生成第二字典,例如,将场景表或多个场景表进行打包,将打包好的文件输入至字典生成工具,字典生成工具对文件进行解压,运行;或者用户也可以手动生成第二字典,例如,在记事本或excel中,按照字典的格式要求,通过人工编辑生成第二字典。
[0082]
第三字典生成方式:根据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第三字典;第三字典包括四级目录和层级路径之间的对应关系。
[0083]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编程语言自动生成第三字典,例如,利用python脚本,根据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形成一个格式为{四级目录:层级1\层级2\层级3,四级目录:层级1\层级2\层级4};用户也可以手动生成第三字典,例如,在记事本或excel中,将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按照字典的格式要求,通过人工编辑生成第三字典。
[0084]
本技术实施例中,分别将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相对应的字典,使得测试需求、因子、场景、预期结果等更加清晰,格式便于机器识别,为后续自动生成测试案例奠定了基础。
[0085]
上述实施例介绍了三种字典的生成方式,根据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包括了生成前置条件字段内容、生成预期结果字段内容、生成路径字段内容和生成测试步骤字段内容。接下来首先介绍确定测试用例的前置条件字段对应的内容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86]
s401,遍历第二字典的每一列,得到每个场景下各因子与因子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0087]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字典为场景表对应的字典,例如,第二字典为{需求标识a:[[场景表因子a],[场景11],[场景12],[场景13],[场景14]],需求标识b:[[场景表因子b],[场景21]],[场景22],[场景23],[场景24]},其中,场景表因子a里面包括了需求标识a下的两个因子,分别为因子a1和因子a2,因子a1对应有值a11和值a12,因子a2对应有值a21和值a22;场景表因子b里面包括了需求标识b下的两个因子,分别为因子b1和因子b2,因子b1对应有值b11和值b12,因子b2对应有值b21和值b22。场景11、场景12、场景13等分别对应相应的值,具体如下表所示:
[0088]
表3第二字典示意表
[0089][0090][0091]
在本实施例中,从表中可知,对第二字典第二列进行遍历,可知第二列为场景表因子列,对第二字典后面其余列进行遍历,可知其余列为场景列。再进一步对遍历分解后的每一列进行遍历,对场景表因子列进行遍历,可知具体的因子有因子a1、因子a2、因子b1、因子b2,对场景列进行遍历,可得到每一个场景下因子对应的因子值。
[0092]
s402,将各场景、各场景下各因子与因子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写入前置条件字段中。
[0093]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上述遍历结果将场景、各场景下各因子与因子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写入前置条件字段中。例如,对于需求编号1,可以将需求编号1中的四个场景以及四个场景下对应的因子、因子值写入一个案例测试表的前置条件中;也可以针对于每个场景生成一个案例测试表,即,对于需求标识a中的四个场景,将每个场景下的因子和因子值分别写入不同的案例测试表的前置条件中,可对应有四个案例测试表。
[0094]
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遍历第二字典的每一列,得到每个场景下各因子与因子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再将各场景、各场景下各因子与因子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写入前置条件字段中,在场景较多,影响因子多的情况下,为测试人员省去大量编写案例的时间。
[0095]
上述图3实施例介绍了确定测试用例的前置条件字段对应的内容的实现方式,接下来重点根据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的第二种,即确定测试用例的预期结果字段对应的内容的过程,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96]
s501,遍历第二字典得到每一列,得到各场景对应的预期结果。
[0097]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述表2所示,第二字典中每一个场景都对应一个预期结果,对第二字典的每一列进行遍历,可以得到各场景对应的预期结果。例如,场景11对应预期结果11,场景12对应预期结果12。
[0098]
s501,将各场景对应的预期结果写预期结果字段中。
[0099]
在本实施例中,将各场景对应的预期结果写入预期结果字段中。例如,对于场景11,其前置条件为[因子a1:值a11],[因子a2:值a21],对应的预期结果字段中的内容为预期结果11。
[0100]
本技术实施例中,遍历第二字典得到每一列,得到各场景对应的预期结果,再将各场景对应的预期结果写入预期结果字段中,预期结果是根据前置条件推测得到的,测试人员只需在测试过程中,检测实际测试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结果,便于测试人员根据预期结果与实测试际结果进行比对。
[0101]
上述图4实施例介绍了确定测试用例的预期结果字段对应的内容的实现方式,接下来重点根据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的第三种,即确定测试用例的路径字段对应的内容的过程,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102]
s601,根据第二字典中的第一需求标识,查找第一字典中的第二需求标识对应的四级目录;第二需求标识与第一需求标识相同。
[0103]
在本实施例中,场景表对应的第二字典和测试需求表的第一字典中都包括需求标识,分别为需求标识a和需求标识b。以需求标识a为例,根据第二字典中的需求标识a,从第一字典中查找相应的需求标识a,每一个需求标识都对应了相应的四级目录,根据需求标识a从第一字典中查找需求标识a对应的四级目录a。
[0104]
s602,根四级目录查找第三字典,得到四级目录对应的层级路径。
[010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字典是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的相应字典,其格式为{四级目录a:层级1\层级2\层级3,四级目录b:层级1\层级2\层级4},利用从第一字典中需求标识a对应的四级目录a,根据四级目录a从第三字典中找到四级目录a对应的层级路径为层级1\层级2\层级3。
[0106]
s603,将四级目录以及四级目录对应的层级路径写入路径字段。
[0107]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上述步骤查找的四级目录a和四级目录a对应的层级路径为层级1\层级2\层级3写入测试案例的路径字段中。例如,若上述同一需求标识的前置条件和预期结果写入同一个测试用例中,则只需要将四级目录a:层级1\层级2\层级3同一写入测试用例的路径字段;若上述同一需求标识的前置条件和预期结果按照不同的场景写入不同的测试用例中,则需要将四级目录a:层级1\层级2\层级3按照对应关系写入不同的测试用例中的路径字段中。
[0108]
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字典中的第一需求标识,查找第一字典中的第二需求标识对应的四级目录,进一步根据四级目录从第三字典中找到相应的层级目录,再将四级目录和相应的层级目录写入路径字段,本方法根据字典查找路径,可以更好的识别和处理,提高了测试用例生成的效率,也为后续生成测试步骤奠定基础。
[0109]
上述图5实施例介绍了确定测试用例的路径字段对应的内容的实现方式,接下来重点根据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的第四种,即确定测试用例的测试步骤字段对应的内容的过程,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110]
s701,将四级目录对应层级路径写入测试步骤字段的第一测试步骤中。
[0111]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上述图5实施例可以确定出测试用例的路径,将四级目录对应层级路径写入测试步骤字段的第一测试步骤中,指示操作人员按照对应的第一测试步骤中提供的路径,进入该路径对应的界面。例如,对于需求标识a,测试人员根据“四级目录a:层
级1\层级2\层级3”路径进入相应的界面,对软件进行测试。
[0112]
s702,将预设字段内容写入测试步骤字段的第二测试步骤中。
[0113]
其中,预设字段可以为“对应前置条件进行操作,使得触发的场景符合前置条件。”也可以为根据测试需求得出的具体的操作步骤。
[0114]
在本实施例中,将“对应前置条件进行操作,使得触发的场景符合前置条件。”进行字符串编码,计算机设备对该字符串进行识别,将对应的“对应前置条件进行操作,使得触发的场景符合前置条件”固定写入第二测试步骤中。测试人员在进行软件测试时,按照前置条件对其进行测试。例如,根据上述表2,对于需求标识a,分别对应四种不同的场景,测试人员需要分别按照场景11、场景12、场景13和场景14中对应的前置条件对软件进行测试。
[0115]
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确定测试用例的测试步骤字段对应的内容时,将对应路径写入到第一测试步骤中,将预设字段写入第二测试步骤中,本方法在编写测试步骤时,只用了测试路径和预设字段进行编写,测试路径已经获取。即使针对不同的案例,前置条件改变,或存在多种场景多个前置条件时,预设字段的内容不需要改变,为编写测试用例节省大量时间。
[0116]
上述图6实施例介绍了确定测试用例的测试步骤字段对应的内容的实现方式,在生成字典前,还需要生成场景表。因此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如图7所示。
[0117]
s801,对测试需求表进行分析,确定各因子和各因子的值,因子为对预期结果、基本流、备选流中的至少一个产生影响的因子。
[0118]
在本实施例中,对软件测试时,识别待测试的功能,将被测功能本身的需求进行列举,得到测试需求表,进一步对测试需求表进行分析,确定各因子和各因子的值。例如,对测试需求表进行分析后,确定各因子和各因子的值如表4所示。其中,对预期结果产生影响的因子有因子1、因子2,对基本流产生影响的因子有因子3、因子4,对备选流产生影响的因子有因子5,因子1有两个对应的因子值,分别为值11和值12,因子2也有两个对应的因子值,分别为值21和值22,因子3有三个对应的因子值,分别为值31和值32,因子4也有三个对应的因子值,分别为值41和值42,因子5有两个对应的因子值,分别为值51和值52。
[0119]
表4因子分析表
[0120][0121][0122]
s802,对各因子和因子的值进行排列组合,得到各场景对应的因子和因子的值。
[0123]
在本实施例中,对各因子和因子的值进行排列组合,以上述表3为例,因子1、因子2、因子5各有两个对应的值,因子3和因子4各有三个对应的值,那么一共可得到72种排列组合方式,结果如表5所示。当因子和因子的值增加,场景也会相应增加。
[0124]
表5因子排列组合表
[0125]
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值11值21值31值41值51值12值21值31值41值51值11值22值31值41值51值12值22值31值41值51
……………
[0126]
s803,根据各场景对应的因子和因子的值、以及各场景的预期结果生成场景表。
[0127]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种排列组合方式为一个场景,例如:值11、值21、值31、值41、值51对应为一个场景,设为场景1,值12、值21、值31、值41、值51对应为一个场景,设为场景2,依次类推。每一个场景都有一个对应的预期结果,将各场景对应的因子和因子的值和各场景的预期结果进行组合,生成场景表,如上述表2所示。
[0128]
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对测试需求表进行分析,确定各因子和各因子的值,再对各因子和因子的值进行排列组合,对各场景对应的因子和因子的值进行结果预期,从而生成规则的场景表。本方法将影响基本流、备选流和预期结果的特性因子抽离出来,再进行排列组合,从多方面对测试功能进行分析,使得场景法分析测试点更加完整和全面。
[0129]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130]
s901,对测试需求表进行分析,确定各因子和各因子的值,因子为对预期结果、基本流、备选流中的至少一个产生影响的因子
[0131]
s902,对各因子和因子的值进行排列组合,得到各场景对应的因子和因子的值
[0132]
s903,根据各场景对应的因子和因子的值、以及各场景的预期结果生成场景表
[0133]
s904,根据测试需求表生成第一字典;第一字典包括需求标识、需求描述和四级目录之间的对应关系;
[0134]
s905,根据场景表生成第二字典;第二字典包括需求标识、场景、因子信息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
[0135]
s906,根据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第三字典;第三字典包括四级目录和层级路径之间的对应关系;
[0136]
s907,遍历第二字典得到每一列,得到每个场景下各因子与因子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0137]
s908,将各场景、各场景下各因子与因子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写入前置条件字段中;
[0138]
s909,遍历第二字典得到每一列,得到各场景对应的预期结果;
[0139]
s910,将各场景对应的预期结果写入预期结果字段中;
[0140]
s911,根据第二字典中的第一需求标识,查找第一字典中的第二需求标识对应的四级目录;第二需求标识与第一需求标识相同;
[0141]
s912,根四级目录查找第三字典,得到四级目录对应的层级路径;
[0142]
s913,将四级目录以及四级目录对应的层级路径写入路径字段
[0143]
s914,将四级目录对应层级路径写入测试步骤字段的第一测试步骤中;
[0144]
s915,将预设字段内容写入测试步骤字段的第二测试步骤中;
[0145]
s916,根据各字段对应的内容生成测试用例。
[0146]
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字典,从而根据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根据各字段对应的内容生成测试用例。本方法在编写案例时,将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字典,格式便于程序识别,可以将场景表自动转化为满足现有测试管理平台的案例,省去了大量编写案例的时间。
[0147]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8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8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0148]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测试用例生成装置,包括:第一生成模块11、确定模块12和第二生成模块13,其中:
[0149]
第一生成模块11,用于根据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字典;测试需求表中包括待测试的功能和功能对应的需求信息,场景表包括各场景对应的因子信息和预期结果;
[0150]
确定模块12,用于根据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
[0151]
第二生成模块13,用于根据各字段对应的内容生成测试用例。
[0152]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生成模块11,包括:
[0153]
第一生成单元111,用于根据测试需求表生成第一字典;第一字典包括需求标识、需求描述和四级目录之间的对应关系;
[0154]
第二生成单元112,用于根据场景表生成第二字典;第二字典包括需求标识、场景、因子信息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
[0155]
第三生成单元113,用于根据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第三字典;第三字典包括四级目录和层级路径之间的对应关系。
[0156]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确定模块12,包括:
[0157]
第一遍历单元121,用于遍历第二字典得到每一列,得到每个场景下各因子与因子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0158]
第一写入单元122,用于将各场景、各场景下各因子与因子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写入前置条件字段中。
[0159]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确定模块12,还包括:
[0160]
第二遍历单元123,用于遍历第二字典得到每一列,得到各场景对应的预期结果;
[0161]
第二写入单元124,用于将各场景对应的预期结果写入预期结果字段中。
[0162]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确定模块12,还包括:
[0163]
第一查找单元125,用于根据第二字典中的第一需求标识,查找第一字典中的第二需求标识对应的四级目录;第二需求标识与第一需求标识相同;
[0164]
第二查找单元126,用于根四级目录查找第三字典,得到四级目录对应的层级路径;
[0165]
第三写入单元127,用于将四级目录以及四级目录对应的层级路径写入路径字段。
[0166]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确定模块12,还包括:
[0167]
第四写入单元128,用于将四级目录对应层级路径写入测试步骤字段的第一测试步骤中;
[0168]
第五写入单元129,用于将预设字段内容写入测试步骤字段的第二测试步骤中。
[0169]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提供了一种测试用例生成装置,该装置还包括:
[0170]
分析模块14,用于对测试需求表进行分析,确定各因子和各因子的值,因子为对预期结果、基本流、备选流中的至少一个产生影响的因子;
[0171]
组合模块15,勇于对各因子和因子的值进行排列组合,得到各场景对应的因子和因子的值;
[0172]
第三生成模块16,用于根据各场景对应的因子和因子的值、以及各场景的预期结果生成场景表。
[0173]
关于测试用例生成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测试用例生成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0174]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测试用例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0175]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技术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0176]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0177]
根据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字典;测试需求表中包括待测试的功能和功能对应的需求信息,场景表包括各场景对应的因子信息和预期结果;
[0178]
根据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
[0179]
根据各字段对应的内容生成测试用例。
[0180]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0181]
根据测试需求表生成第一字典;第一字典包括需求标识、需求描述和四级目录之间的对应关系;
[0182]
根据场景表生成第二字典;第二字典包括需求标识、场景、因子信息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
[0183]
根据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第三字典;第三字典包括四级目录和层级路径之
间的对应关系。
[0184]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0185]
遍历第二字典得到每一列,得到每个场景下各因子与因子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0186]
将各场景、各场景下各因子与因子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写入前置条件字段中。
[0187]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0188]
遍历第二字典得到每一列,得到各场景对应的预期结果;
[0189]
将各场景对应的预期结果写入预期结果字段中。
[0190]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0191]
根据第二字典中的第一需求标识,查找第一字典中的第二需求标识对应的四级目录;第二需求标识与第一需求标识相同;
[0192]
根四级目录查找第三字典,得到四级目录对应的层级路径;
[0193]
将四级目录以及四级目录对应的层级路径写入路径字段。
[0194]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0195]
将四级目录对应层级路径写入测试步骤字段的第一测试步骤中;
[0196]
将预设字段内容写入测试步骤字段的第二测试步骤中。
[0197]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0198]
对测试需求表进行分析,确定各因子和各因子的值,因子为对预期结果、基本流、备选流中的至少一个产生影响的因子;
[0199]
对各因子和因子的值进行排列组合,得到各场景对应的因子和因子的值;
[0200]
根据各场景对应的因子和因子的值、以及各场景的预期结果生成场景表。
[0201]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0202]
根据测试需求表、场景表和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字典;测试需求表中包括待测试的功能和功能对应的需求信息,场景表包括各场景对应的因子信息和预期结果;
[0203]
根据字典确定测试用例的各字段对应的内容;
[0204]
根据各字段对应的内容生成测试用例。
[0205]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0206]
根据测试需求表生成第一字典;第一字典包括需求标识、需求描述和四级目录之间的对应关系;
[0207]
根据场景表生成第二字典;第二字典包括需求标识、场景、因子信息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
[0208]
根据系统的功能菜单的路径生成第三字典;第三字典包括四级目录和层级路径之间的对应关系。
[0209]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0210]
遍历第二字典得到每一列,得到每个场景下各因子与因子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0211]
将各场景、各场景下各因子与因子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写入前置条件字段中。
[0212]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0213]
遍历第二字典得到每一列,得到各场景对应的预期结果;
[0214]
将各场景对应的预期结果写入预期结果字段中。
[0215]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0216]
根据第二字典中的第一需求标识,查找第一字典中的第二需求标识对应的四级目录;第二需求标识与第一需求标识相同;
[0217]
根四级目录查找第三字典,得到四级目录对应的层级路径;
[0218]
将四级目录以及四级目录对应的层级路径写入路径字段。
[0219]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0220]
将四级目录对应层级路径写入测试步骤字段的第一测试步骤中;
[0221]
将预设字段内容写入测试步骤字段的第二测试步骤中。
[0222]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0223]
对测试需求表进行分析,确定各因子和各因子的值,因子为对预期结果、基本流、备选流中的至少一个产生影响的因子;
[0224]
对各因子和因子的值进行排列组合,得到各场景对应的因子和因子的值;
[0225]
根据各场景对应的因子和因子的值、以及各场景的预期结果生成场景表
[0226]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0227]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228]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