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力无线专网软号烧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7:50: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无线专网软号烧写装置。


背景技术:

2.sim卡是移动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identification module)的缩写。包含用户标识、卡标识、通信秘钥、网络通信所需参数(imsi号、运营商根密钥等)。软卡是纯软件的,通过软件模拟sim卡,软卡使用软件形态,可以自由复制,软卡目前没有国际标准和规范。
3.电力无线专网是电网公司采用1.8ghz自有频段建设的专用无线通信网络,主要用于用电信息采集、配变监测、配电自动化等采集与控制业务终端远程通信接入。与公网手机用户不同,电力无线专网主要服务对象为电力二次监控设备,是电力物联网范畴,采用传统的sim卡需要人工插入卡槽,当现场安装大量的电力物联终端时,人工插卡方式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4.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电力无线专网软号烧写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力无线专网软号烧写装置。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力无线专网软号烧写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和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内部的pcb电路板,在所述pcb电路板上设置有电源电路模块、第一接口模块、第二接口模块、通信模块、第一示警模块、第二示警模块、复位电路模块、开机电路模块以及核心处理模块;
7.所述电源电路模块为所述核心处理模块供电,所述第一接口模块和所述第二接口模块均与所述核心处理模块相连,所述第一接口模块用于程序下载和软件升级,所述第二接口模块用于软号烧写;
8.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核心处理模块和所述第二示警模块相连,所述复位电路模块、所述开机电路模块和所述第一示警模块均与所述核心处理模块相连,其中,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安装sim卡或者测试白卡并与无线网相连。
9.进一步的,在所述装置壳体上对应所述电源电路模块、所述第一接口模块、所述第二接口模块、所述通信模块、所述第一示警模块、所述第二示警模块、所述复位电路模块和所述开机电路模块分别设置有电源接口、升级接口、烧写接口、网络接口、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复位按键和开机按键。
10.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块包括集中器ⅰ型远程通信模块和集中器ⅱ型远程通信模
块,且所述集中器ⅰ型远程通信模块和所述集中器ⅱ型远程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核心处理模块相连。
11.进一步的,所述网络接口包括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分别与所述集中器ⅰ型远程通信模块和所述集中器ⅱ型远程通信模块相连。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指示灯靠近所述核心处理模块设置,所述第二指示灯靠近所述通信模块设置;
13.所述电源接口、所述升级接口和所述烧写接口均设置在所述装置壳体的边缘位置。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指示灯包括第一电源灯、tx灯和rx灯;
15.所述第一电源灯用于显示装置通电状态,所述tx灯和rx灯用于分别显示装置发送和接收状态。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指示灯包括第二电源灯、net灯、t/r灯、link灯和data灯;
17.所述第二电源灯为所述通信模块上电示灯,所述net灯为通信模块与无线网络链路指示灯,所述t/r灯为模块数据通信指示灯,所述link灯为以太网状态指示灯和所述data灯为以太网数据指示灯。
18.进一步的,所述烧写接口焊接在所述pcb电路板上,并用螺栓固定在所述pcb电路板上,所述pcb电路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装置壳体内部。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电力无线专网主要服务电力二次监控设备,采用软卡方式可以在电力物联终端出厂入库时直接烧写配置,降低了传统sim卡的应用复杂度。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烧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烧写装置的主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烧写装置pcb电路原理图。
24.附图标记:1、装置壳体;2、pcb电路板;21、电源电路模块;22、第一接口模块;23、第二接口模块;24、通信模块;241、集中器ⅰ型远程通信模块;242、集中器ⅱ型远程通信模块;25、第一示警模块;26、复位电路模块;27、开机电路模块;28、核心处理模块;31、电源接口;32、升级接口;33、烧写接口;34、网络接口;35、第一指示灯;36、第二指示灯;37、复位按键;38、开机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 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 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 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 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8.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电力无线专网软号烧写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和设置在装置壳体1内部的pcb电路板2,在pcb电路板2上设置有电源电路模块21、第一接口模块22、第二接口模块23、通信模块24、第一示警模块25、第二示警模块、复位电路模块26、开机电路模块27以及核心处理模块28;电源电路模块21为核心处理模块28供电,第一接口模块22和第二接口模块23均与核心处理模块28相连,第一接口模块22用于程序下载和软件升级,第二接口模块23用于软号烧写;通信模块24与核心处理模块28和第二示警模块相连,复位电路模块26、开机电路模块27和第一示警模块25均与核心处理模块28相连,其中,通信模块24用于安装sim卡或者测试白卡并与无线网相连。
29.pcb电路板2设置在装置壳体1内部,在装置壳体1上对应电源电路模块21、第一接口模块22、第二接口模块23、通信模块24、第一示警模块25、第二示警模块、复位电路模块26和开机电路模块27分别设置有电源接口31、升级接口32、烧写接口33、网络接口34、第一指示灯35、第二指示灯36、复位按键37和开机按键38。
30.具体的,为保证烧写装置外部供电的稳定性,烧写装置宜采用5v独立电源,配置的独立电源适配器宜采用220v交流转直流5v/2a;烧写接口33使用工业设备通用rs232串口接口型式(db9),烧写装置具备通信模块24,复位按键37和开机按键38,并配备电源/串口收发指示灯,便于操作查看。烧写装置提供的升级接口32宜采用micro-usb接口型式,便于运维人员升级软件版本。
31.在本实施例中,烧写接口33焊接在pcb电路板上,并用螺栓固定在pcb电路板2上,pcb电路板2通过螺栓固定在装置壳体1内部。
32.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模块24包括集中器ⅰ型远程通信模块241和集中器ⅱ型远程通信模块242,且集中器ⅰ型远程通信模块241和集中器ⅱ型远程通信模块242分别与核心处理模块28相连。与之相对应的,网络接口34包括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分别与集中器ⅰ型远程通信模块241和集中器ⅱ型远程通信模块242相连。
33.进一步的,在集中器ⅰ型远程通信模块241和集中器ⅱ型远程通信模块242上均设置有sim卡卡槽和一个rj45接口座,在插入sim卡之后,将天线sma接头和rf转换线的sma接头扭紧,rj45接口座用于连接以太网。
34.在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壳体1上,第一指示灯35靠近核心处理模块28设置,第二指示灯36靠近通信模块24设置;其中,电源接口31、升级接口32和烧写接口33均设置在装置壳体1的边缘位置,便于电源线和数据线的插拔。
35.进一步的,第一指示灯35包括第一电源灯、tx灯和rx灯;第一电源灯用于显示装置通电状态,tx灯和rx灯用于分别显示装置发送和接收状态。第二指示灯36包括第二电源灯、
net灯、t/r灯、link灯和data灯;第二电源灯为通信模块24上电示灯,net灯为通信模块24与无线网络链路指示灯,t/r灯为模块数据通信指示灯,link灯为以太网状态指示灯和data灯为以太网数据指示灯,便于操作查看。
36.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软号烧写前还需要准备一台安装有软号烧写软件(softsimtool_v1.90)的pc机,专网软号信息,标签机一台;其中,标签机一台为通信模块24贴上专网ip地址标签。进一步地,还需要准备电源适配器一个,micro-usb转usb数据线一根,rs232转usb串口线一根,并提供与pc机对应的串口驱动(win7 32位、win7 64位、win10 32位、win10 64位)。
37.具体的软号烧写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38.第一步:使用rs232串口数据线将软卡烧写装置连接至pc机。
39.第二步:烧写装置上电,第一电源灯常亮,打开电脑的“设备管理器”,选择“端口”查看是否有接入串口设备标识显示。若无设备标识显示,即“unknown device”,请检查pc机是否安装好与烧卡装置对应的软号烧写串口驱动后,重新连接。
40.第三步:将i型/ii型公专一体远程通信模块(华为模组、中兴高达模组、高新兴物联模组)从i型/ii型集中器上拆卸下来,然后插入到软号烧写装置对应连接件上,按下开机键1秒后松开,确保模块开机。
41.第四步:使用softsimtool_v1.90软号烧写软件,左键单击选中软件后使用鼠标右键选择“以管理员身份运行”,打开此软件。进入到“soft sim-card tool”软件主界面。
42.第五步:在软件的version栏中选择“em300-118”,com栏中选择第一步中所查看到的com口标识号,mode栏中选择“private preferred”,后面的“clear input”可选可不选,选择后会在烧写完成后自动清空当前界面所烧写的参数,不选择则会在烧写完成后保留当前界面所烧写的参数,根据烧写的便捷性自行选择。
43.第六步:将所要烧写的“imsi”号,“ki”号,依次输入到对应的imsi栏和ki栏中,然后根据需求选择对应所需烧写的op鉴权或opc鉴权,并将对应的值输入到后面的输入栏中,iccid栏中输入专网软号对应的iccid码,若无则可不填,mnc栏选择“3”。
44.第七步:确认正确输入上述参数后,用鼠标左键点击“ok”,等待约5s,软件弹出“device will poweroff”窗口,同时在软件下方的hint栏中提示“write private preferred succeed”,然后点击“确定”,此时烧写软卡完成,将模块拔出。
45.第八步:烧写好的通信模块,用标签机将烧写的专网ip地址标签贴到合适位置后,将通信模块安装回集中器原处,更换下一个模块,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模块的专网软号烧写。
46.电力无线专网主要服务电力二次监控设备,采用软卡方式可以在电力物联终端出厂入库时直接烧写配置,降低了传统sim卡的应用复杂度。
47.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