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巨厚软土地层基桩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31 08:02: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巨厚软土地层基桩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巨厚软土地层基桩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土地资源愈发紧张,为了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了当前工程建设的大热门。城市建筑的地下空间也越来越深,地下室也越来越多,对于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建筑的沉降符合规范的要求,常常采用桩基础,通过桩基础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持力层,从而保证上部结构的稳定。而地下室的增加,意味着基桩施工过程中空桩段越来越长,这给基桩的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
3.旋挖钻机具有机械化、智能化、安全高效的优点,因而在桩基础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旋挖灌注桩成桩过程中,各施工工序紧密衔接、连续进行,确保经济、安全地成桩,其主要由以下施工工序组成:泥浆制备、钢筋笼制作、成孔、钢筋笼下放、灌注混凝土。
4.对于含超长空桩段的基桩,在成孔下放完钢筋笼后,进行灌注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5.在巨厚软土地层中进行基桩施工一直以来的都是工程上的一个难点,由于软土地层孔壁稳定差,在成孔过程中如果不能采取合理的工艺进行护壁,由于在施工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对相邻土层产生扰动,易出现塌孔、窜孔等一系列的工程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巨厚软土地层基桩施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巨厚软土地层易出现窜孔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巨厚软土地层基桩施工结构,包括钻孔、钢筋笼、灌注导管、加固管以及提升器,所述钢筋笼下放至所述钻孔,所述加固管下放至所述钢筋笼的内部,且所述加固管延伸至所述钻孔的底部;所述灌注导管穿设所述加固管延伸至所述钻孔的底部;所述提升器用于上提所述加固管,混凝土初凝前,上提所述加固管。
8.进一步的,所述巨厚软土地层基桩施工结构包括阻挡片,所述阻挡片呈环状布置,所述阻挡片包围所述钢筋笼的下部布置,且所述阻挡片与所述钢筋笼呈连接布置,所述阻挡片用于阻挡混凝土沿径向朝外扩散。
9.进一步的,所述巨厚软土地层基桩施工结构包括底挡片,所述底挡片呈扁平状布置,所述底挡片与所述钢筋笼呈连接布置,且所述底挡片封盖所述钢筋笼的底部开口,下放所述钢筋笼时,所述底挡片呈平铺抵触所述钻孔的孔底;所述阻挡片的下部与所述钢筋笼的下部呈平齐布置,所述阻挡片的下部与所述底挡片呈连接布置。
10.进一步的,所述底挡片设有多个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呈中空布置,所述导向管的上部与所述底挡片呈连接布置,且所述导向管与所述钢筋笼的内部呈连通布置,所述导向管呈纵向布置,且各个所述导向管呈环绕间隔布置;所述导向管具有多个导口,所述导向管的内部通过所述导口与外部呈贯通布置。
11.进一步的,所述钻孔的直径为d,相邻所述钻孔之间的间距大于4.5d。
12.进一步的,包括多个所述钻孔,各个所述钻孔呈依序排列布置,所述灌注导管呈间隔错位施工布置。
13.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管具有多个管口,所述管口贯通至所述加固管的内部,沿所述加固管的轴向方向,各个所述管口呈依序间隔对应布置,所述管口用于供所述灌注导管插入延伸至所述加固管的内部。
14.进一步的,所述灌注导管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套设所述灌注导管布置,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灌注导管呈连接布置;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片和限位电机,所述限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限位片呈摆动布置,当所述限位片平铺抵触所述加固管的内壁时,所述限位片限制所述灌注导管脱离所述加固管。
15.进一步的,所述灌注导管用于输送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具有固化剂,所述固化剂用于加速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16.进一步的,所述灌注导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所述内管布置,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输气通道,所述输气通道用于输送高压空气,所述内管的内部形成灌注通道,所述灌注通道用于输送混凝土。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巨厚软土地层基桩施工结构,进行基桩施工时,先将钢筋笼下放至钻孔,再将加固管下放至钢筋笼的内部,然后,安设灌注导管,通过灌注导管朝内灌注混凝土;在加固管的作用下,阻挡混凝土扩散,这样,有效避免相邻桩基施工造成窜孔;并且,在混凝土初凝前,通过提升器上提加固管,保证混凝土完全包裹钢筋笼,提高基桩的支撑强度,且上提加固管时,灌注导管同步上提,使灌注导管仍然处于加固管的内部,在混凝土灌注时,加固管全程起到阻挡作用,极大降低窜孔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巨厚软土地层基桩施工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巨厚软土地层基桩施工结构的阻挡片和底挡片的布局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巨厚软土地层基桩施工结构的阻挡片和底挡片的配合立体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巨厚软土地层基桩施工结构的提升器的俯视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巨厚软土地层基桩施工结构的灌注导管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25.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
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6.参照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27.巨厚软土地层基桩施工结构,包括钻孔1、钢筋笼2、灌注导管4、加固管3以及提升器8,钢筋笼2下放至钻孔1,加固管3下放至钢筋笼2的内部,且加固管3延伸至钻孔1的底部;灌注导管4穿设加固管3延伸至钻孔1的底部;提升器8用于上提加固管3,混凝土初凝前,上提加固管3。
28.上述的巨厚软土地层基桩施工结构,进行基桩施工时,先将钢筋笼2下放至钻孔1,再将加固管3下放至钢筋笼2的内部,然后,安设灌注导管4,通过灌注导管4朝内灌注混凝土;在加固管3的作用下,阻挡混凝土扩散,这样,有效避免相邻桩基施工造成窜孔;并且,在混凝土初凝前,,通过提升器8上提加固管3,保证保证混凝土完全包裹钢筋笼2,提高基桩的支撑强度,且上提加固管3时,灌注导管4同步上提,使灌注导管4仍然处于加固管3的内部,在混凝土灌注时,加固管3全程起到阻挡作用,极大降低窜孔事故发生。
29.混凝土初凝前,上提加固管3,这样,有效避免混凝土凝结产生裂纹,保证成桩质量。
30.混凝土灌注时,根据施工需求,在在混凝土初凝前,,再通过提升器8上提加固管3,延缓混凝土的扩散时间,便于混凝土的凝结。
31.巨厚软土地层基桩施工结构包括阻挡片5,阻挡片5呈环状布置,阻挡片5包围钢筋笼2的下部布置,且阻挡片5与钢筋笼2呈连接布置,阻挡片5用于阻挡混凝土沿径向朝外扩散;在阻挡片5在作用下,延缓混凝土的扩散时间,便于混凝土的凝结,降低混凝土扩散。
32.巨厚软土地层基桩施工结构包括底挡片6,底挡片6呈扁平状布置,底挡片6与钢筋笼2呈连接布置,且底挡片6封盖钢筋笼2的底部开口,下放钢筋笼2时,底挡片6呈平铺抵触钻孔1的孔底;阻挡片5的下部与钢筋笼2的下部呈平齐布置,阻挡片5的下部与底挡片6呈连接布置;这样,在底挡片6的作用下,阻挡混凝土朝下扩散,有效避免窜孔事故发生。
33.底挡片6设有多个导向管7,导向管7呈中空布置,导向管7的上部与底挡片6呈连接布置,且导向管7与钢筋笼2的内部呈连通布置,导向管7呈纵向布置,且各个导向管7呈环绕间隔布置;导向管7具有多个导口,导向管7的内部通过导口与外部呈贯通布置。
34.这样,进行混凝土灌注时,混凝土通过导向管7朝下扩散,延缓混凝土朝横向扩散,降低窜孔事故发生;同时,在各个导向管7的作用下,有助于增强钢筋笼2的下放垂直性,提高成桩质量。
35.钻孔1的直径为d,相邻钻孔1之间的间距大于4.5d,有效避免窜孔事故发。
36.包括多个钻孔1,各个钻孔1呈依序排列布置,灌注导管4呈间隔错位施工布置;这样,正在灌注混凝土的基桩挤压产生的应力降为零,混凝土串入邻基桩的机率降为零,有效避免窜孔事故发生。
37.加固管3具有多个管口,管口贯通至加固管3的内部,沿加固管3的轴向方向,各个管口呈依序间隔对应布置,管口用于供灌注导管4插入延伸至加固管3的内部;这样,由于钻孔1的深度较长,上提加固管3的高度较高,通过管口,便于灌注导管4的设置。
38.灌注导管4设有限位件,限位件套设灌注导管4布置,且限位件与灌注导管4呈连接
布置;限位件包括限位片和限位电机,限位电机用于驱动限位片呈摆动布置,当限位片平铺抵触加固管3的内壁时,限位片限制灌注导管4脱离加固管3;这样,避免灌注混凝土时,灌注导管4误脱离加固管3,保障灌注导管4的混凝土灌注。
39.灌注导管4用于输送混凝土,混凝土具有固化剂,固化剂用于加速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这样,在固化剂的作用下,加快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降低窜孔事故发生。
40.灌注导管4包括内管43和外管41,外管41套设内管43布置,外管41与内管43之间形成输气通道42,输气通道42用于输送高压空气,内管43的内部形成灌注通道44,灌注通道44用于输送混凝土;在高压空气的作用下,提高固化剂的作用,便于混凝土凝结,有效避免窜孔事故发生。
41.提升器8包括提升柱82、上夹持件81和下夹持件,上夹持件81和下夹持件呈上下对应布置,提升柱82呈纵向布置,上夹持件81和下夹持件分别活动连接提升柱82;上夹持件81和下夹持件分别呈夹持或展开布置。
42.这样,提升加固管3时,下夹持件呈放松状态,上夹持件81呈夹持状态,通过驱动上夹持件81朝上移动,从而提升加固管3,提升至一定距离后,下夹持件呈夹持状态,在上夹持件81和下夹持件的配合作用下,增强加固管3的设置稳固性。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