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小区接入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3-29 12:00: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小区接入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区接入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利用不同的定位方法学习用户的出行轨迹,并根据用户的出行轨迹预测前方的网络状况,而不同的定位方法所适用的场景不相同,使得用户的出行轨迹的识别准确率降低,导致无法根据用户的出行轨迹进行准确地对前进方向的网络状况进行预测,使移动终端无法接入至前方网络状况较佳的小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接入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出现的导致无法根据用户的出行轨迹进行准确地对前进方向的网络状况进行预测,使移动终端无法接入至前方网络状况较佳的小区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接入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在设定数据库中确定与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所述第一轨迹表征由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所接入的小区组成的轨迹;所述设定数据库用于存储至少一条关于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

根据所述第二轨迹,确定第一小区集;所述第一小区集表征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前进方向中移出第一小区后可能驻留的小区的集合;所述第一小区表征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小区;

根据第一小区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与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匹配关系,在所述第一小区集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小区,并接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所述第一业务表征所述移动终端上进行的业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接入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设定数据库中确定与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所述第一轨迹表征由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所接入的小区组成的轨迹;所述设定数据库用于存储至少一条关于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轨迹,确定第一小区集;所述第一小区集表征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前进方向中移出第一小区后可能驻留的小区的集合;所述第一小区表征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小区;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小区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与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匹配关系,在所述第一小区集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小区;

接入单元,用于接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所述第一业务表征所述移动终端上进行的业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在设定数据库中与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确定第一小区集,根据第一小区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与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匹配关系,在第一小区集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小区,移动终端接入至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从而能够根据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使移动终端能够接入到前方网络状况满足第一业务的小区,避免移动终端接入至前方的弱网小区,导致业务中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接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接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接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上传第二小区的测量报告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接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接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轨迹中的第四小区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接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序列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静止小区、移动入小区与移动出小区的关系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重选参数广播流程;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切换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轨迹;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多条移动轨迹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接入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变化轨迹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小区、第四小区集与第五小区集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应用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接入的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又一应用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一提示信息中的第一时长的流程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又一应用实施例提供的示出了构建设定数据库的流程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一应用实施例提供的在设定数据库中存储的移动轨迹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一应用实施例提供的安全事件提示的流程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个”表示多个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接入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小区接入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

S101:在设定数据库中确定与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所述第一轨迹表征由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所接入的小区组成的轨迹;所述设定数据库用于存储至少一条关于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

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是相对固定的,例如,在周一至周五这段时间中,上班的用户群体在固定的时间从住所移动到办公地点,在移动终端的移动过程中,移动终端会接入到不同的小区中,从而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接入的小区组成的轨迹显示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

在实际应用中,在不同的区域中会存在运行商部署的无线通信网络,可能是第二代(2G,The 2nd Generation)网络、第三代(3G,The 3rd Generation)网络、第四代(4G,The 4th Generation)网络或者是第五代(5G,The 5th Generation)网络,当移动终端在进行一些数据传输需求较高的业务时,移动终端接入到一个信号很弱或者无线带宽资源很少的网络小区,将会影响业务的进行,例如,当移动终端在进行通话业务时,将会影响通话质量,当移动终端在观看在线视频时,将会导致视频加载时间过长等,为了使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能够接入到网络质量较佳的网络小区中,可以通过在设定数据库中查找与第一轨迹相匹配的第二轨迹,通过存储在设定数据库中的第二轨迹,能够预测移动终端在前进方向中可能接入的小区,进而可以使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状况较佳的小区中。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先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存在数据传输需求,在一般情况下,当移动终端正在进行通话业务、浏览网页业务、视频播放业务或者游戏业务等业务可以认为移动终端需要与网络建立连接,进行数据收发,在数据传输阶段,可能会因为网络状况不佳导致无法及时完成数据的传输,其中,网络状况不佳可以定义为弱网,弱网可能因为运营商部署的网络资源不足所导致的,也可能因为移动终端的前进方向上访问网络的用户数量过多导致用户资源不足,因此,在移动给终端存在数据传输需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预测移动终端前景方向中可能接入的小区,为移动终端选择能够满足数据传输需求的小区。

在设定数据库中确定与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的具体步骤为:根据第一轨迹确定与第一轨迹关联的静止小区簇A和静止小区簇B,在确定静止小区簇A和静止小区簇B时,能够在设定数据库中确定候选轨迹,这些候选轨迹中均含有静止小区簇A和静止小区簇B,再根据第一轨迹中的小区序列确定移动终端的前进方向,也就是确定移动终端的前进方向为从静止小区簇A移动至静止小区簇B,还是从静止小区簇B移动至静止小区簇A,从而可以在候选轨迹中确定第二轨迹。

设定数据库中存储了关于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其中,设定数据库中存储的移动轨迹可以是移动终端在出行的过程中收集得到的,在实际应用中,设定数据库中存储的移动轨迹能够反映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所接入的小区,还包含了每个小区对应的服务质量参数。关于移动终端在出行的过程中采集移动轨迹的实施例将在后续部分中阐述。

S102:根据所述第二轨迹,确定第一小区集;所述第一小区集表征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前进方向中移出第一小区后可能驻留的小区的集合;所述第一小区表征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小区。

第一小区为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小区,通过第一小区能够确定移动终端在移动轨迹上的位置,在第二轨迹上获取与第一小区关联的第一小区集,第一小区集表征在移动终端的前进方向中移出第一小区后可能驻留的小区组成的集合,实质上,第一小区集中的小区和第一小区具有邻接关系的小区。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小区的标识在第二轨迹上确定第一小区,其中,小区的标识是指运营商规划的唯一小区标识,由移动国家(MCC,Mobile Country Code)、移动网络码(MNC,Mobile Network Code)、小区标识(CI,Cell Identity)、绝对无线频道编号(ARFCN,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物理小区标识(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和通信制式(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组成,每个小区对应一种标识,从而可以在第二轨迹上确定第一小区,进而确定第一小区集。

在实际应用中,设定数据库中存储的移动轨迹上的每个小区关联了不同的小区集,以小区A为例,小区A关联的第一个小区集是移动终端接入小区A的上一个驻留的小区组成的集合,小区A关联的第二个小区集是移动终端移出小区A后驻留的小区组成的集合。

S103:根据第一小区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与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匹配关系,在所述第一小区集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小区,并接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所述第一业务表征所述移动终端上进行的业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小区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与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匹配关系,制定了不同的确定第二小区的策略,其中,设定数据库中的移动轨迹记录了每个小区的服务质量参数,可以从设定数据库的第二轨迹中获取当前时段的第一小区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数据传输需求是由业务定义的,不同的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是不相同的,例如,视频类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为下载平均速率超过3Mbps,通过判断第一小区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是否匹配第一业务的传输需求,进而从第一小区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小区,并将移动终端接入至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并通过移动终端接入的第二小区,完成第一业务上的数据传输需求。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接关系,当移动终端从第一小区接入至第二小区,核心网数据链路不会发生中断,能够确保数据业务中断时间最短。其中,第二小区可以为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小区,从而能够避免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接入弱网小区或者突然脱网。

以第一业务为视频类业务为例,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要求下载平均速率超过3Mbps,第一小区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包括了上行传输方向的平均误码、下行传输方向的平均误码、平均调制编码模式(MCS,Modulation Coding Scheme)和平均(RB,Resource Block),通过第一服务质量参数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协议,能够推算出移动终端在接入第一小区时一次传输可以调度的数据量,再根据每秒预设调度次数,例如,在高峰时段预设每秒调度200次,在非高峰时段预设每秒调度500次,计算得到第一小区可以提供的速率,如果大于第一业务要求的3Mbps,则认为当前的第一小区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

确定第一小区集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小区的策略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阐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根据第一小区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与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匹配关系,在所述第一小区集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小区,并接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包括:

S201:在所述第一服务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小区集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小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每个第二小区对应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

在第一服务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情况下,遍历第一小区集中的小区,在第一小区集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小区,其中,第二小区对应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能够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从而能够使移动终端接入至第二小区时,能够继续传输第一业务的业务数据,避免了业务中断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设定在第一小区集中确定的第二小区的数量,示例地,假设规定需要确定n个第二小区,在第一小区集中存在m个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小区,其中,在m>n的情况下,可以从m个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小区中挑选n个小区确定为第二小区,在m<n的情况下,可以将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m个小区确定为第二小区。

S202:释放与所述第一小区的连接,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每个第二小区依次发起连接请求,直至接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

在确定第一小区集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之后,释放移动终端与第一小区的连接,并按照3GPP协议规定的流程与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每个第二小区依次发起连接请求。

以长期演进技术(LTE,Long Term Evolution)为例,可以通过主动释放分组数据网(PND,Packet Data Network)连接的方式,释放与第一小区的连接,并与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每个第二小区依次建立PDN连接,具体的接入流程可以参照3GPP 24.301。

在移动终端向一个第二小区发起连接请求之后,需要判断移动终端是否成功接入该第二小区,移动终端成功接入第二小区是指按照3GPP协议流程,移动终端与第二小区无线资源控制(RCC,Radio Resource Control)连接建立成功,与核心网注册成功,并成功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以LTE小区为例,当移动终端成功接入LTE小区是指当前业务数据的PDN建立成功,并且通知上层业务底层链路发生重建,需要重新发起上层业务。

在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会依次向每一个第二小区发起连接请求,直至移动终端能够成功接入至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具体地,移动终端首先向第二小区A发送连接请求,当移动终端无法接入至第二小区A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再向第二小区B发送连接请求,当移动终端成功接入至第二小区B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不再向其他第二小区发送连接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根据第一小区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与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匹配关系,在所述第一小区集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小区,包括:

S301:在所述第一服务质量参数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情况下,确定至少一个第三小区;所述第三小区表征网络指示所述移动终端测量的小区。

在第一服务质量参数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情况下,在数据传输阶段,移动终端与第一小区保持连接状态,移动终端将会受到网络控制,网络会要求移动终端测量至少一个第三小区,在实际应用中,在完成对至少一个第三小区的测量之后,网络会根据测量报告将移动终端接入至第三小区中的一个小区,因此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区需要从至少一个第三小区中确定。

S302:将第三服务质量参数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且存在于所述第一小区集中的第三小区确定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小区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第二小区为移动终端所测量的一个小区且属于第一小区集中的一个小区,也就是第二小区为位于至少一个第三小区组成的小区集与第一小区集形成的交集中的一个小区。第二个条件是小区的服务质量参数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在第一小区集与至少一个第三小区中进行筛选,将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小区确定为第二小区。

S303: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每个第二小区的测量报告中增加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标记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移动终端期望切换的小区。

在实际应用中,在移动终端按照网络指示对至少一个第三小区中的每个第三小区完成测量之后,会上报关于至少一个第三小区中的每个第三小区的测量报告,其中,第二小区也是移动终端按照网络指示测量的一个小区,也就是,在上报的第三小区的测量报告中含有第二小区的测量报告,网络在获取移动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后,仅能根据测量报告中移动终端测量的信号强度值确定移动终端需要接入的小区,由于网络无法确定移动终端当前进行的数据业务,也就不能根据移动终端当前进行的数据业务选择移动终端需要接入的小区,一旦网络指示移动终端接入至一个弱网小区,将会导致数据业务出现卡顿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出现的情形,在本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每个第二小区的测量报告中增加第一标识,通过第一标识标记第二小区为移动终端期望切换的小区,而其他第三小区的测量报告中没有第一标识,网络能够通过测量报告中的第一标识,确定第二小区为需要切换的小区,进而为移动终端申请第二小区的切换资源,指示移动终端切换至第二小区。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标识为ASN.1IE expectedHOCell,其中,ASN.1为抽象语法标记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IE为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expectedHOCell指示移动终端所要接入的小区,也就是第二小区,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上传第二小区的测量报告的示意图,如果上传的测量报告为第二小区的测量报告,则将IE字段值设置为TRUE,如果上传的测量报告不是第二小区的测量报告,则不设置IE字段,从而网络收到上报的测量报告后,通过检测IE字段,确定是否为第二小区的测量报告。

在实际应用中,当网络指示了移动终端接入第二小区后,还需要进一步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切换至第二小区并且移动终端在该第二小区中是否能够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其中,可以通过上层业务模块指示移动终端接入的第二小区是否能够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比如,在网页不能加载的情况下发出通知,或者在视频播放卡顿时发出通知,也可以通过监听移动终端与网络传输的数据速率,如果移动终端与网络传输的数据速率不能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发出通知。

在移动终端无法切换至第二小区且移动终端在第二小区中不能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情况下,则按照上述实施例中的S201-S202的步骤,再次确定移动终端需要接入的小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501:在所述移动终端无法接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每个第二小区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轨迹,确定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表征所述移动终端前进方向上的第一个弱网环境的预测持续时长。

在移动终端无法接入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每个第二小区的情况下,表明移动终端在前进方向中将会接入至服务质量参数不满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小区中,也就是移动终端上的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将会终端或者传输速度会变得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二轨迹,预测第一时长,其中,通过第一时长的长短能够反映移动终端在经历前进方向上的第一个弱网环境的时长,第一时长统计由移动终端进入第一个弱网环境到离开弱网环境的时长在本实施例中,弱网环境是指服务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小区所在的区域。

在一种情形中,弱网环境可能由一个小区组成,也可能由多个小区组合形成,例如,假设在移动终端在前进方向上将会连续接入服务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小区,那么对应的弱网环境由这两个小区共同组成,对应的第一时长为移动终端穿过由这两个小区共同组成的弱网环境的持续时长。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时长与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有关,当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越快,第一时长越短,当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越慢,第一时长越长。

在另一种情形中,当移动终端处于弱网环境,也就是移动终端中所在的位置区域中的所有小区的服务质量参数均不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情况下,也可以确定第一时长。

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判断第一业务是否需要进行弱网预测,弱网预测的目的是在移动终端进入弱网环境之前,通过预加载的方式缓存第一业务的数据,以备在弱网环境使用,其中,第一业务为视频类业务或者游戏类业务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弱网预测,确定第一时长,对于网页浏览业务、视频直播业务或者是通话类业务,则不需要进行弱网预测,不再确定第一时长。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界面向用户提供需要进行弱网预测的列表,如果用户选择了列表中的某款应用的情况下,说明在该应用在前台运行时需要进行弱网预测。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轨迹,确定第一时长,包括:

S601:根据所述第二轨迹,确定至少一个第四小区;所述第四小区表征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前进方向中服务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小区。

在第二轨迹中,起点为静止小区簇A,终点为静止小区簇B,根据第二轨迹,确定从第一小区到静止小区簇B之间移动终端可能驻留的小区,以及移动终端可能驻留的小区对应的服务质量参数,判断小区对应的服务质量参数是否能够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如果小区对应的服务质量参数不能够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则将小区确定为第四小区,在实际应用中,第四小区为弱网小区,并将第四小区进行标记,如图7所示,图7示出了第二轨迹中的第四小区的示意图。

S602: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小区中每个第四小区对应的第二小区集的弱网概率;所述第二小区集表征所述移出所述第四小区后驻留的小区的集合;所述弱网概率表征所述移动终端接入至不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小区的概率。

在确定第二轨迹中移动终端可能驻留的第四小区之后,再根据第四小区的标识,从设定数据库中查找得到第四小区对应的第二小区集,第二小区集中的小区是移动终端离开第四小区之后所驻留的小区,弱网概率是用于描述移动终端在离开第四小区之后可能接入到弱网小区的概率,从而通过弱网概率来确定是否为弱网环境,当第二小区集的弱网概率越高,代表着移动终端接入弱网小区的概率越大,因而可以确定第二小区集所在的区域为弱网环境,当第二小区集的弱网概率越低,代表着移动终端接入弱网小区的概率越小,因而可以确定第二小区集所在的区域不是弱网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统计第二小区集中的弱网小区的数量,通过第二小区集中的弱网小区的数量与第二小区集中的小区的数量的比值,计算得到第二小区集的弱网概率。

S603:确定至少一个第三小区集中每个第三小区集的第二时长;所述第三小区集表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集中所述弱网概率大于第二设定阈值的第二小区集;所述第二时长由驻留至对应的第三小区集中的不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小区的最长驻留时长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设定阈值,第二设定阈值用于确定第二小区集是否为弱网小区集,其中,将弱网概率大于第二设定阈值的第二小区集确定为第三小区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三小区集定义为弱网小区集。

第二设定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示例地,为了最大改善用户体验,可以将第二设定阈值设置为较小值,例如在第二设定阈值为0的情况下,表明存在弱网小区的第二小区集为弱网小区集。

第二时长为第三小区的弱网持续时长,第二时长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在第三小区集中的弱网小区的历史最大驻留时间计算,示例地,假设第三小区集中存在弱网小区A,根据设定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在第一时间记录了移动终端在弱网小区A的驻留时长为T1,在第二时间记录了移动终端在弱网小区A的驻留时长为T2,其中,T1>T2,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时长为T1。在另一种情况中,当第三小区集中存在多个弱网小区的情况下,取所有弱网小区中历史最大驻留时间为第三小区集的弱网持续时长,示例地,假设第三小区集中存在弱网小区A和弱网小区B,在设定数据库中存储了移动终端在弱网小区A中的驻留时长为T3,移动终端在弱网小区B中的驻留时长为T4,其中,T3>T4,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第二时长确定为T3。

S604: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小区集中每个第三小区集之间的邻接关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小区集中每个第三小区集的第二时长,确定所述第一时长。

在确定每个第三小区集的第二时长之后,根据每个第三小区集之间的邻接关系与每个第三小区集的第二时长,确定第一时长,具体地,第三小区集的邻接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形:

在不邻接的情况下,也就是由单个第三小区集构成弱网环境,对应的第一时长为构成弱网环境的第三小区集的第二时长,示例地,假设存在第三小区集A与第三小区集B,其中,第三小区集A的第二时长为T1,第三小区集B的第二时长为T2,在第三小区集A与第三小区集B之间不存在邻接关系的情况下,也就是移动终端在前进方向遇到的第一个弱网环境是由第三小区集A构成的,可以得到第一时长为T1。

在第三小区集A与第三小区集B存在邻接关系的情况下,表明移动终端从第三小区集A的弱网环境离开之后,继续进入由第三小区集B构成的另一个弱网环境,由此可见,移动终端在前进方向的第一个弱网环境是由第三小区集A与第三小区集B共同构成的,可以得到第一时长为T1 T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轨迹,确定第一时长,包括:

在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小区的驻留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三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轨迹,确定所述第一时长。

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并不是持续存在的,例如,在移动终端的移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暂停视频业务的情况,也就是不需要再获取视频数据,如果过早预测移动终端在前进方向上的第一个弱网环境,会导致提前对第一业务的数据进行预加载,浪费过多的流量,因此,需要对第一个弱网环境进行预测设置一个时间门限,在移动终端即将到达第一个弱网环境时再发出携带第一时长的第一提示信息,使移动终端根据第一提示信息预先缓存第一业务的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是先接入第一小区,再接入第一个弱网环境中的小区,也就是说,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的驻留时长是移动终端从第一小区移动至第一个弱网环境的时间,因此,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的历史驻留时长来确定第三设定阈值,其中,第一小区的历史驻留时长可以从设定数据库中获取。

S502:输出至少携带有第一时长的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指示选择应对弱网环境的策略。

在确定第一时长后,在一实施例中,可以输出携带有第一时长的第一提示信息,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前方即将进入弱网环境,移动终端上的第一业务将会受到弱网环境的影响,并且还能通过第一信息中携带的第一时长,确定受到弱网环境的影响的程度,假设第一时长为1分钟,可以估计移动终端上的第一业务受弱网环境的影响不大,假设第一时长为5分钟,可以估计移动终端上的第一业务受弱网环境的影响较大,进而用户可以根据携带第一时长的第一提示信息做出相应的策略以应对弱网环境。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提示信息除了可以携带第一时长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携带应对弱网环境的策略的按钮,例如,提供预加载第一业务的数据的按钮,当用户触发按钮的情况下,可以提前加载第一业务的数据,例如,提前缓存视频数据,从而使第一业务不受前方弱网环境的影响。

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除了预测移动终端通过前行方向的第一个弱网区域的时长之外,还可以预测移动终端到达前行方向的第一个弱网区域的时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移动的过程中,在设定数据库中确定与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通过第二轨迹确定第一小区集,根据第一小区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与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匹配关系,在第一小区集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小区,并使移动终端接入至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能够通过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预测移动终端前进方向所可能接入的小区,进而能够使移动终端接入至能够满足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小区中,避免接入至弱网小区从而影响业务的进行。

在上述实施例中,是通过移动终端的第一轨迹,预测移动终端在前行方向的网络环境,从而使移动终端能够接入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小区中,除了根据移动终端的第一轨迹选择小区接入之外,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第一轨迹进行出行安全事件的提示,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六小区不存在所述设定数据库的情况下,发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确认当前所处的位置是否安全;所述第六小区表征所述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的目标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小区是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的目标位置,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在小区的驻留时长来确定是否为目标位置,在实际应用中,当移动终端到达目标位置后,会在目标位置停留较长的时间,如果移动终端在小区的驻留时长超过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小区为第六小区,也就是为移动终端的目标位置。

移动终端可以在不开启定位功能的情况下,通过检测第六小区是否为移动终端新接入的小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设定数据库中确定第六小区是否为新接入小区,当第六小区不存在设定数据库中,可以确定第六小区为新接入的小区,在确定第六小区为移动终端新接入的小区的情况下,将第六小区的小区信息上报至云端服务器,由进一步确定云端服务器是否存在第六小区的位置信息,如果云端服务器不存在第六小区的位置信息,表明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区域属于新位置,通过发出的第二提示信息,确认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是否安全,是否存在安全事件。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能够通过第二提示信息反馈结果,包括用户在接收到第二提示信息之后可以反馈当前所处的位置是安全的,不存在安全事件,将第六小区添加至设定数据库中,或者,反馈当前所处的位置是不安全的,存在安全事件。如果没有接收到用户的反馈,则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判定移动终端处于第六小区的区域是否为安全事件,具体地,通过判断关于第六小区的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是否超过设定阈值,其中,第六小区的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可以通过收集其他移动终端的关于第六小区的反馈结果进行确定,示例地,当第六小区为一个景点,即使用户没有对第二提示信息发出相应的反馈结果,但在其他移动终端上传的关于第六小区的反馈结果为非安全事件,则可以确认移动终端在当前第六小区没有发生安全事件。

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当确定设定数据库中不存在第六小区的情况下,由于第六小区的覆盖范围是由坐标信息推算出的兴趣点(POI,Point Of Interest)信息得到的,通过第六小区的覆盖范围并不能精准地确定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当云端服务器检测到不存在第六小区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向移动终端发送开启定位功能或者获取移动终端的精确位置信息的请求信息,在用户开启定位功能或者授权移动终端的精确位置信息的权限之后,可以发出携带移动终端的精确位置信息的第二提示信息。

上面的实施例介绍了在设定数据库中找到与移动终端的第一轨迹相匹配的第二轨迹,使移动终端能够接入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小区中,并且还能进行安全事件的提示,由此可见,如何构建设定数据库是实现小区接入和安全事件提示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的实施例用于介绍如何构建设定数据库中的移动轨迹。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根据第一轨迹,在设定数据库中与所述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S801:获取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五小区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小区中每个第五小区对应的第四服务质量参数;所述第五小区表征在设定时间范围内所述移动终端所接入的小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序列能够反映移动终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的移动行为,第一序列是由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所接入的小区组成的序列,其中,第一序列的小区是按照接入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如图9所示,图9示出了第一序列的示意图,在图9中的小区A至小区H是移动终端可以正常驻留并进行数据传输的小区,从图9中可以确定移动终端从小区A移动至小区H,并且,移动终端是先接入小区A,从小区A离开之后再接入小区B。其中,设定时间范围是指采集移动终端所接入的小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用户的出行习惯设置设定时间范围,例如,在工作日时段,可以连续采集24小时内的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所接入的小区。

在移动终端的移动过程中,除了采集移动终端接入的小区组成的序列之外,还需要采集移动终端接入的小区的服务质量参数,其中,服务质量参数包含小区的通信制式、小区宽带、小区参考信号发射功率、移动终端在这个小区数据传输阶段网络调度的上行平均误码和下行平均误码,平均MCS和平均RB。

在一种情况中,在移动终端的移动过程中,还会采集移动终端接入小区的时间和离开小区的时间,从而可以确定移动终端在小区的驻留时长。

S802:在所述第一序列中确定关于至少两个静止小区中每个静止小区对应的第一静止小区簇以及第三轨迹;所述静止小区表征驻留时长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阈值的小区;所述第一静止小区簇包括所述静止小区、移动终端在驻留所述静止小区前所驻留的小区和移动终端在离开所述静止小区后所驻留的小区;所述第三轨迹用于描述至少两个第一静止小区簇之间的移动小区变化轨迹;所述移动小区表征在第一序列中所述移动终端的驻留时长小于第四设定阈值的小区。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在第一序列中的每个小区的驻留时长,将第一序列中的小区划分为静止小区和移动小区。由移动终端的移动特性可以确定,当移动终端处于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将会长时间停留在目标位置,例如,当用户需要从住所前往公司,在出发前,移动终端会长时间驻留在住所区域的小区中,在移动终端离开住所前往公司的途中,移动终端在不停地移动,当移动终端到达公司后,将会长时间驻留在公司区域的小区中,由此可见,在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中,存在驻留时间短的小区,也存在驻留时间长的小区,其中,驻留时间小于第四设定阈值的小区认为是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短暂接入的小区,可以定义为移动小区,驻留时间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阈值的小区认为是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长时间接入的小区,可以定义为静止小区。

在确定了第一序列中的静止小区与移动小区之后,确定静止小区对应的第一静止小区簇,第一静止小区簇包括静止小区、移动入小区与移动出小区组成,其中,如图10所示,图10示出了静止小区、移动入小区与移动出小区的关系图,移动入小区可以理解为移动终端在接入静止小区前所驻留的小区,移动出小区可以理解为移动终端在离开静止小区后所驻留的小区。

在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小区重选、重定向、切换或重建由移动入小区驻留至静止小区,移动终端也可以通过小区重选、重定向、切换或重建由静止小区驻留至移动出小区。下面简单介绍不同的小区之间的变化场景,

(1)小区重选。以LTE通信制式为例,小区重选是指移动终端在与小区没有无线链路连接的场景下,发生的小区变化,可能是由于源小区信号条件差而发生,也可能是因为源小区频点优先级低而发生。小区重选门限以及小区重选频点优先级,网络会通过系统消息广播给移动终端,参照图11所示的小区重选参数广播流程。

(2)小区重定向。小区重定向是在网络释放与移动终端的无线链路连接时,通过RRC Connection Release消息携带重定向目标频点,指示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频点,重定向过程是指找到目标小区,并完成在目标小区的注册。

(3)小区切换,参照图12所示的小区切换的示意图,小区切换是网络配置切换目标频点,移动终端按照网络配置的条件测量目标频点并上报测量小区,网络根据上报的测量小区,指示移动终端切换至某个目标小区。

(4)小区重建。小区重建由移动终端单方面触发,在移动终端与网络的无线链路恶化到无法传输数据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触发小区重建,与驻留小区重新建立连接,重建过程中可能会失败,在这种场景下,移动终端会继续通过小区选择的方式寻找合适小区。

在确定第一序列中静止小区对应的第一静止小区簇之后,在静止小区簇之间构建第三轨迹,第三轨迹用于描述第一序列中的移动小区之间的变化轨迹,其中,移动小区之间的变化轨迹能够反映不同移动小区之间的小区重选、小区重定向、小区切换和小区重建。

在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会存在一个出发地以及至少一个目的地,因此采集得到的第一序列中至少会出现两个静止小区簇(对应出发地和至少一个目的地),假设第一序列中存在第一静止小区簇A和第一静止小区簇B,移动小区是指静止小区簇A和静止小区簇B之间的小区,按照从第一静止小区簇A至第一静止小区簇B的方向,可以得到如图13所示的第三轨迹,在第三轨迹中包含了不同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以及从源小区到目标小区的变化过程,如小区重选、小区重定向、小区切换和小区重建,其中,这里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是指移动小区中的小区,示例地,假设由移动小区A重选至移动小区B,可以将移动小区A看作为源小区,将移动小区B看做为目标小区。

S803: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静止小区簇、第三轨迹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小区中每个第四小区对应的第四服务质量参数存储至所述设定数据库中。

将至少两个静止小区簇存储至设定数据库中,使设定数据库中存储了移动终端在本次移动过程中的起点与终点,将第三轨迹存储至设定数据库中,能够将移动终端在本次移动过程中所接入的移动小区存储至设定数据库中,将每个第四小区对应的服务质量参数存储至设定数据库中,能够及时更新设定数据库中每个第四小区的服务质量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在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静止小区簇存储至所述设定数据库中时,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设定数据库中存在所述静止小区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静止小区簇更新第二静止小区簇;所述第二静止小区簇表征所述设定数据库中与所述第一静止小区簇有交集的静止小区簇。

在实际应用中,运营商处于网络覆盖和网络容量的考虑,会在同一位置部署多个小区,而移动终端是随机驻留在同一位置的一个小区中,导致移动终端即使在相同的位置移动,也会出现不同的移动轨迹,导致设定数据库需要存储多条移动轨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存储第一静止小区簇的时候,根据第一静止小区簇中每个小区标识在设定数据库进行查找,并分别存在以下的两种情形:

在第一静止小区簇不存在于设定数据库的情况下,表明第一静止小区簇是用户出行过程中的一个新的场所,则在设定数据库中创建第一静止小区簇。

在第一静止小区簇存在于设定数据库的情况下,将与设定数据库中与第一静止小区簇有交集的第二小区簇进行更新,参照图14,图14示出了移动终端的多条移动轨迹,在图14中存在4条移动轨迹,其中,每条移动轨迹是由移动终端从住所移动至公司所产生的,在图14中,在住所附近存在两个静止小区簇,分别为(1,2,5,9)与(7,8),在后续的移动过程中,如果存在移动终端由静止小区7变化至小区5,那么可以将这两个静止小区簇合并为(1,2,5,7,9)。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在将第三轨迹存储至所述设定数据库中时,所述方法包括:

S1501:根据所述第三轨迹,确定第三轨迹中至少一个移动小区中每个移动小区对应的第四小区集与第五小区集;所述第四小区集表征所述移动终端驻留在所述移动小区之前所驻留的小区的集合;所述第五小区集表征所述移动终端离开所述移动小区之后所驻留的小区的集合。

在第三轨迹中的每个移动小区都存在一个第四小区集与第五小区集,第四小区集与第五小区集是根据第三轨迹中的小区变化得到的,其中,第三轨迹中的小区变化可以参见图16所示的小区变化轨迹示意图。第四小区集是移动终端驻留在移动小区之前所驻留的小区组成的集合,第五小区集是移动终端离开移动小区之后所驻留的小区组成的集合,示例地,假设移动小区A是源小区,移动小区B为目标小区,则目标小区相对于源小区而言,是第五小区集中的小区,将移动小区B添加至移动小区A的第五小区集中,如果移动小区A是目标小区,移动小区B是源小区,在源小区相对于目标小区而言,是第四小区集中的小区,将移动小区B添加至移动小区A的第四小区集中。参见图17所示,图17示出了移动小区、第四小区集与第五小区集的示意图。

S1502:对于不存在所述设定数据库中的移动小区,在所述设定数据库中添加所述移动小区以及所述移动小区对应的第四小区集与第五小区集。

根据移动小区的标识,在设定数据库中查找移动小区,如果移动小区不存在于设定数据库中,在设定数据库中创建移动小区,并将移动小区与对应的第一静止小区簇进行关联。

进一步地,还需要记录移动小区对应的前进方向,例如,移动终端是在从第一静止小区簇A到第一静止小区簇B的轨迹上,还是在从第一静止小区簇B到第一静止小区簇A的轨迹上。

在实际应用中,当移动小区不存在于设定数据库中,可以在设定数据库中直接添加移动小区的服务质量参数。

S1503:对于存在所述设定数据库中的移动小区,根据至少一个移动小区中每个移动小区对应的第四小区集与第五小区集,更新所述设定数据库。

如果移动小区存在于设定数据库中,检测移动小区对应的第四小区集中的小区是否存在于设定数据库中移动小区的移动入小区簇,如果存在第四小区集中的小区不存在于设定数据库中移动小区的移动入小区簇,将该小区添加至移动小区的移动入小区簇中,直至遍历第四小区集中的每个小区。

检测移动小区对应的第五小区集中的小区是否存在与设定数据库中移动小区的移动出小区簇,如果存在第五小区集中的小区不存在于设定数据库中移动小区的移动出小区簇,将该小区添加至移动小区的移动出小区簇中,直至遍历第五小区集中的每个小区。

当移动小区存在于设定数据库中,也就是设定数据库中已经存储有移动小区对应的历史服务质量参数,在实际应用中,第四服务质量参数与历史服务质量参数可能会存在差异,服务质量参数中的小区带宽和小区参考信号发射功率可能会变化,而小区的通信制式一般会不变,如果小区的通信制式发生了变化,则说明移动小区为新的小区。

当采集的第四服务质量参数与历史服务质量参数不相同的情况下,根据第四服务质量参数更新设定数据库中的移动小区的服务质量参数,在更新的过程中,参照表一,可以比较相同时段的下行平均RB,如果第四服务质量参数中的下行平均RB大于历史服务质量参数中的下行平均RB,则更新设定数据库中存储的上下行平均误码、平均MCS和平均RB。

表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根据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接入的小区轨迹构建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并不需要获取移动终端的定位权限,降低了移动终端的功耗,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轨迹的构建并不依赖移动终端的定位技术,因为在不支持定位技术的移动终端,或者在不支持移动终端上的定位技术的区域也可以生成对应的移动轨迹,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用户的出行习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应用实施例,如图18所示,图18示出了小区接入的流程示意图。

S1:判断是否打开第一使能开关。移动终端在根据移动轨迹确定前方接入的小区时需要访问移动终端驻留的无线网络信息,当第一使能开关打开的情况下,表明用户同意访问移动终端驻留的无线网络信息,从而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确定前方接入的小区。

S2: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存在数据传输需求。根据移动轨迹确定前方接入的小区是为了使移动终端接入的小区能够满足数据传输需求,当移动终端不存在数据传输需求的情况下,不需要根据移动轨迹确定前方接入的小区。

S3:在设定数据库中查找与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在S3中,确定了第二轨迹后,能够通过第二轨迹确定第二轨迹上的每个小区的服务质量参数,以及每个小区的移动入小区簇与移动出小区簇,从而能够确定第一小区集。

S4:判断第一小区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是否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

S5:判断是否存在多个第三小区。如果移动终端存在一个第三小区,那么移动终端只能接入至这个第三小区,不需要在上报第三小区的测量报告中增加第一标识。

S6:将第二服务质量参数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且存在于第一小区集中的第三小区确定为第二小区。

S7:在第二小区的测量报告中增加第一标识。

S8:判断移动终端是否没有切换至第二小区并且无法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

S9:在第一小区集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小区,其中,第二小区的服务质量参数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

S10:判断移动终端成功接入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

S11:输出携带第一时长的第一提示信息。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应用实施例,如图19所示,图19示出了确定第一提示信息中的第一时长的流程示意图。

S1:判断是否打开第二使能开关。在第二使能开关关闭的情况下,不需要确定第一时长。

S2: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存在弱网预测的需求。确定前方的弱网环境持续的第一时长,是为了能够提前缓存第一业务的数据,如果在移动终端上的第一业务不需要提前缓存数据的情况下,则不需要进行第一时长的确定。

S3:根据第二轨迹,确定移动终端前行方向的至少一个第四小区以及每个第四小区对应的第二小区集,确定前方路段弱网概率大于预设概率的弱网区域和弱网持续时间。

S4:判断在第一小区的驻留时间是否大于第三设定阈值。

S5:输出携带第一时长的第一提示信息。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应用实施例,如图20所示,图20示出了构建设定数据库的流程示意图。

S1:判断第三使能开关是否打开。在第三使能开关关闭的情况下,表明用户不允许采集移动终端接入的小区信息,生成移动轨迹。

S2:采集预设时间内的第一序列与第一序列中每个小区对应的服务质量参数。

S3:确定第一序列中的静止小区对应的第一静止小区簇。

S4:构建第三轨迹。第三轨迹是第一静止小区簇之间的移动小区的小区变化轨迹。

S5:根据第一静止小区簇中每个小区的标识查找设定数据库。

S6:第一静止小区簇不存在于设定数据库中,创建第一静止小区簇。

S7:第一静止小区簇存在于设定数据库中,更新设定数据库中的第二静止小区簇。

S8:判断移动小区是否存在于设定数据库。

S9:移动小区存在设定数据库的情况下,根据移动小区对应的第四小区集与第五小区集更新设定数据库。

S10:根据移动小区对应的服务质量参数,更新设定数据库中存储的服务质量参数。

S11:移动小区不存在设定数据库的情况下,将移动小区与对应的第一静止小区簇进行关联,并在设定数据库中创建移动小区的第四小区集与第五小区集。

S12:将移动小区对应的服务质量参数添加至设定数据库中。

在按照图20中的步骤完成了移动轨迹的存储之后,在设定数据库中存储的移动轨迹可以参见图21所示的示意图,在图21中的移动轨迹中的起点为静止小区簇A,终点为静止小区簇B,其中,在移动的过程中经过移动小区A、移动小区B、移动小区C、移动小区D。

本申请一应用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全事件提示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2所示。

S1:根据小区的驻留时间,确定第六小区。

S2:设定数据库是否存在第六小区。

S3:在设定数据库不存在第六小区的情况下,将第六小区的小区信息上报至云端服务器。

S4:在云端服务器不存在第六小区的位置信息情况下,发送定位请求。

S5:获取定位信息。

S6:上报定位信息。

S7:发出第二提示信息。

S8:接收关于第二提示信息的反馈结果。

S9:在反馈结果确定不是安全事件的情况下,将第六小区添加至设定数据库。

S10:更新设定数据库。

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小区接入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小区接入装置,如图23所示,所述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2301,用于在设定数据库中确定与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所述第一轨迹表征由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所接入的小区组成的轨迹;所述设定数据库用于存储至少一条关于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

第二确定单元23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轨迹,确定第一小区集;所述第一小区集表征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前进方向中移出第一小区后可能驻留的小区的集合;所述第一小区表征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小区;

第三确定单元2303,用于根据第一小区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与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匹配关系,在所述第一小区集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小区;

接入单元2304,用于接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所述第一业务表征所述移动终端上进行的业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确定单元2303在根据第一小区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与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匹配关系,在所述第一小区集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小区,并接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时,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服务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小区集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小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每个第二小区对应的第二服务质量参数满足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

释放与所述第一小区的连接,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每个第二小区依次发起连接请求,直至接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确定单元2303在根据第一小区的第一服务质量参数与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匹配关系,在所述第一小区集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小区,并接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一个第二小区时,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服务质量参数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情况下,确定至少一个第三小区;所述第三小区表征网络指示所述移动终端测量的小区;

将第三服务质量参数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且存在于所述第一小区集中的第三小区确定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每个第二小区的测量报告中增加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标记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移动终端期望切换的小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用于:

在所述移动终端无法接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中的每个第二小区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轨迹,确定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表征所述移动终端前进方向上的第一个弱网环境的预测持续时长;

输出至少携带有第一时长的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指示选择应对弱网环境的策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在根据所述第二轨迹,确定第一时长时,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轨迹,确定至少一个第四小区;所述第四小区表征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前进方向中服务质量参数不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小区;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小区中每个第四小区对应的第二小区集的弱网概率;所述第二小区集表征所述移出所述第四小区后驻留的小区的集合;所述弱网概率表征所述移动终端接入至不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小区的概率;

确定至少一个第三小区集中每个第三小区集的第二时长;所述第三小区集表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集中所述弱网概率大于的第二小区集;所述第二时长由驻留至对应的第三小区集中的不满足第一业务的数据传输需求的小区的最长驻留时长确定;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小区集中每个第三小区集之间的邻接关系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小区集中每个第三小区集的第二时长,确定所述第一时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在根据所述第二轨迹,确定第一时长时,还用于:

在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小区的驻留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三设定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轨迹,确定所述第一时长。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确定单元2301根据第一轨迹,在设定数据库中与所述第一轨迹匹配的第二轨迹之前,所述装置还用于:

获取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包括至少一个第五小区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小区中每个第五小区对应的第四服务质量参数;所述第五小区表征在设定时间范围内所述移动终端所接入的小区;

在所述第一序列中确定关于至少两个静止小区中每个静止小区对应的第一静止小区簇以及第三轨迹;所述静止小区表征驻留时长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阈值的小区;所述第一静止小区簇包括所述静止小区、移动终端在驻留所述静止小区前所驻留的小区和移动终端在离开所述静止小区后所驻留的小区;所述第三轨迹用于描述至少两个第一静止小区簇之间的移动小区变化轨迹;所述移动小区表征在第一序列中所述移动终端的驻留时长小于第四设定阈值的小区;

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静止小区簇、第三轨迹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小区中每个第四小区对应的第四服务质量参数存储至所述设定数据库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在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静止小区簇存储至所述设定数据库中时,还用于:

在所述设定数据库中存在所述静止小区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静止小区簇更新第二静止小区簇;所述第二静止小区簇表征所述设定数据库中与所述第一静止小区簇有交集的静止小区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在将第三轨迹存储至所述设定数据库中时,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三轨迹,确定第三轨迹中至少一个移动小区中每个移动小区对应的第四小区集与第五小区集;所述第四小区集表征所述移动终端驻留在所述移动小区之前所驻留的小区的集合;所述第五小区集表征所述移动终端离开所述移动小区之后所驻留的小区的集合;

对于不存在所述设定数据库中的移动小区,在所述设定数据库中添加所述移动小区以及所述移动小区对应的第四小区集与第五小区集;

对于存在所述设定数据库中的移动小区,根据至少一个移动小区中每个移动小区对应的第四小区集与第五小区集,更新所述设定数据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用于:

在第六小区不存在所述设定数据库的情况下,发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确认当前所处的位置是否安全;所述第六小区表征所述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的目标位置。

实际应用时,第一确定单元2301、第二确定单元2302、第三确定单元2303、接入单元2304可由小区接入装置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处理器需要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23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接入装置在进行小区接入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接入装置与小区接入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移动终端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移动终端包括:

通信接口1,能够与其它设备比如网络设备等进行信息交互;

处理器2,与通信接口1连接,以实现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小区接入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3上。

当然,实际应用时,移动终端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24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移动终端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移动终端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可以理解,存储器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3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2中,或者由处理器2实现。处理器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3,处理器2读取存储器3中的程序,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处理器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处理器2执行,以完成前述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移动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移动终端(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