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诱导刺突蛋白S变性的物品表面冠状病毒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22:35: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诱导刺突蛋白s变性的物品表面冠状病毒消毒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冠状病毒消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诱导刺突蛋白s变性的物品表面冠状病毒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化学消杀冠状病毒技术方案没有明确提出消杀冠状病毒粒子的具体靶位,对所用的消毒剂缺乏详尽消杀病毒机理的说明,无法获得有效的消杀冠状病毒指导。同时,化学消毒剂存在明显的污染限制了使用范围。并且,化学消杀装置需要特殊的使用环境。开放式的化学消杀一般采用喷洒或擦拭法,多数水基消毒剂在物品表面只能保湿1-4 min,作用时间较短。不具备本发明提出的高效、快速、无化学品污染、适用广泛的物品表面冠状病毒的消杀功能。
3.公布号为cn21172414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空气杀菌消毒系统,包括净化室,净化室内设有空气吸纳区、多级空气净化区和排风区,其中,空气吸纳区和排风区分别位于净化室两端,空气吸纳区包括导风口和涡轮风机,空气吸纳区和排风区之间设有多级空气净化区,多级空气净化区至少包括一级物理过滤区和一级电场吸附净化区,物理过滤区位于电场吸附净化区的上游。该空气杀菌消毒系统,在净化室内设置多级空气净化区,采用紫外线杀菌、高压静电杀菌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提高空气净化效果。并可采用车载罐的形式,方便开往疫情区,进行大面积的空气杀菌消毒,消杀新型冠状病毒等传染性病毒。该空气杀菌消毒系统适用于空气中细菌的消杀,未见对物品表面冠状病毒的消杀原理揭示。
4.公布号为cn111940143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一种杀菌消毒除臭氧静电吸附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静电集尘电极和放电电极,两个电极相配合使用;静电集尘电极包括:静电除尘电极板,静电除尘电极板的表面涂覆金属颗粒,在静电除尘电极板的表面形成杀毒除菌金属颗粒涂层;放电电极包括:放电电极板,放电电极板的表面涂覆臭氧分解催化剂,在放电电极板的表面形成臭氧分解催化剂涂层;该发明的电极可以人在条件下持续、高效、彻底的消杀空气中广谱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特别是在新冠病毒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该发明提出的杀菌消毒除臭氧吸附电极可以人在条件持续、高效、彻底的消杀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不具备物品表面冠状病毒的消杀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克服上述技术中的不足,提供诱导刺突蛋白s变性的物品表面冠状病毒消毒装置,具有的消杀物品表面冠状病毒功能,扩大了电场消杀冠状病毒技术的适用范围。
6.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诱导刺突蛋白s变性的物品表面冠状病毒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物品经输送线传送并由推进装置校正后,通过设置在所述输送线上部的第一消杀区对所述物品的前
面、上面以及后面消毒后,由所述送输送线传送至第二消杀区对所述物品的左面、右面进行消毒后,再由所述输送线传送至第三消杀区对所述物品的下面进行消毒;
8.所述输送线包括框架体、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后端连接处的第三消杀区、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体的上端平面内的输送带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体上的第二消杀区、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体上的推进装置;
9.所述框架体包括用于将所述输送线设于其内部的框体、设置在所述框体后端且将所述第三消杀区设置于其内部的小框体、分别设置在所述框体前后两端的下端面且用于与地面支撑的支腿、设于所述框体前端的支腿后方且与框体下端面连接的第一工作台、与所述框体下端面连接且设于第一工作台后方的第二工作台、设置在所述框体上端面且与第二工作台位置相对应的龙门框架、靠近所述框架体前端且设于框架体上平面左端的第一固定架、靠近所述框架体前端并设于框架体上平面右端且与第一固定架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固定架;
10.所述第一工作台用于设置控制所述输送线,推进装置,第一消杀区,第二消杀区以及第三消杀区运行的电气控制箱;
11.所述龙门框架和第二工作台用于安装第一消杀区;
12.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23用于安装推进装置;
1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的消杀物品表面冠状病毒功能,扩大了电场消杀冠状病毒技术的适用范围。
14.本发明提出的电场诱导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变性消杀冠状病毒的技术适用于物品表面冠状病毒的消杀,具有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消杀速度快、消杀成本低、消杀效果明显、无环境污染的特点,可以广泛用于航空、铁路、公路和海运、水运物流的物品表面冠状病毒消杀,对阻止冠状病毒经物品表面的传播发挥积极作用。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的等轴测视图。
17.图2是图1所示为b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
18.图3是本发明框架体的等轴测视图。
19.图4是本发明的等轴测视图。
20.图5是图4所示为a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
21.图6是图1所述为c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
22.图7是图1所示为d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
23.图8是图4所示为e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
24.图9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25.图10是图9所示为f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
26.图11是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连接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如图1-11所示,一种诱导刺突蛋白s变性的物品表面冠状病毒消毒装置,是将物品
以恒定的速度、恒定的距离通过带有负电极与正电极所形成的物品表面的距电极;利用所述电场的负极将物品表面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的带有正静电势能表面的s1极化并使其脱落;利用所述电场的正极将物品表面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的带有负静电势能表面的s2 极化并发生折叠,使刺突蛋白s发生不可逆变性实现消杀.
28.具体是这样实现的:物品经输送线12传送并由推进装置3校正后,通过设置在所述输送线12上部的第一消杀区13对所述物品的前面、上面以及后面消毒后,由所述输送线12传送至第二消杀区14对所述物品的左面、右面进行消毒后,再由所述输送线12传送至第三消杀区15对所述物品的下面进行消毒;
29.所述输送线12包括框架体1、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后端连接处的第三消杀区15、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的上端平面内的输送带装置2,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上的第二消杀区14、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体1上的推进装置3;
30.所述输送带装置2由设置在框架体1前端部的调速电机2-1驱动,调速电机2-1的轴伸安装小链轮,小链轮通过链条连接输送带装置2皮带主轴上大带轮,皮带一端设置在皮带主轴上,皮带另一端设置在框架体1的被动轴上,皮带主轴和被动轴之间还设有皮带张紧器组件,皮带主轴和皮带张紧器组件之间设置皮带滑动托板,皮带张紧器组件和被动轴之间设置皮带滑动托板。由调速电机驱动小链轮,小链轮经过链条传动大链轮,大链轮带动皮带主轴转动,主轴带动皮带转动,使放在皮带上的物品向前移动。
31.所述框架体1包括用于将所述输送线12设于其内部的框体16、设置在所述框体16 后端且将所述第三消杀区15设置于其内部的小框体17、分别设置在所述框体16前后两端的下端面且用于与地面支撑的支腿18、设于所述框体16前端的支腿18后方且与框体 16下端面连接的第一工作台19、与所述框体16下端面连接且设于第一工作台19后方的第二工作台20、设置在所述框体16上端面且与第二工作台20位置相对应的龙门框架21、靠近所述框架体1前端且设于框架体1上平面左端的第一固定架22、靠近所述框架体1 前端并设于框架体1上平面右端且与第一固定架22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固定架23;
32.所述第一工作台19用于设置控制所述输送线12,推进装置3,第一消杀区13,第二消杀区14以及第三消杀区15运行的电气控制箱10;
33.所述龙门框架21和第二工作台20用于安装第一消杀区13;
34.所述第一固定架22和第二固定架23用于安装推进装置3;
35.进一步的所述推进装置3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架22上的执行机构24、与所述执行机构24伸出端端部通过螺纹连接的推板25,以及设置在第二固定架23上的两个测距传感器26;其中,两个测距传感器26在第二固定架23的第一立杆23-1上呈上下布置。
36.优选,测距传感器26的型号为flr-10-rs485,测距范围15-100mm,通过rs485通讯协议和可编程序控制器10-1相连,给可编程序控制器10-1和测距传感器26之间进行距离参数的反馈。
37.优选,所述执行机构24为直线电机,便于现场的接电。根据客户现场的需求,执行机构24也可以选用油缸或气缸中的一种来进行使用,并将油缸或气缸的缸体的前端连接在第一固定架22上,将油缸或气缸的缸体的活塞杆端端部通过螺纹连接的推板25。
38.优选,作为执行机构24的直线电机型号为:rkd40-400-11-dx-40-b3,直线电机用紧固件固定在第一固定架22的上端的横臂上。直线电机的推杆的前端螺纹连接着一块方
板,方板上设有均布排列的孔,布排列的孔与紧固件连接,并通过紧固件将方板与推板 25连接一体。
3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消杀区13包括设置在所述龙门框架21顶部且与输送线12输送方向相平行的水平移动装置4、与所述水平移动装置4连接且与输送线12输送方向相垂直的垂直移动装置5、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台20上的正静电发生器8和负静电发生器9、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龙门框架21前梁27和第二立柱28上的测距传感器26、以及与垂直移动装置5连接的扫描器7;
40.用耐压150kv的电线从正静电发生器8和负静电发生器9接线端连接到电极装置6 的接线端。本技术中所述的电极装置6全部由绝缘板6-1、负电极6-2、正电极6-3组成,负电极6-2在绝缘板6-1前面,正电极6-2在绝缘板6-1后面,这样,使电极装置6同时产生的负电场、正电场,物品经输送线12先通过负电场,后通过正电场,通过电场交变进行物体表面扫描。电极装置6的负电极6-2、正电极6-3的宽度分别为3mm。
41.使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1在静电场中发生极化产生拉伸伸缩振荡,使其在较低的静电场强度发生变性,导致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1结构改变,使其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达到消杀病毒的目的。
42.所述水平移动装置4包括设置在所述龙门框架21顶部且与输送线12输送方向相平行的线性模组29、与所述线性模组29一侧面的滑槽31连接的且用于连接垂直移动装置 5的第一滑台30;
43.所述垂直移动装置5包括与所述第一滑台30连接且与输送线12输送方向相垂直的线性模组29,与所述线性模组29一侧面的滑槽31连接的第二滑台33,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台33上的扫描器7;
44.所述扫描器7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台33固定板连接的支撑杆34、与所述支撑杆 34连接的扫描架35、以及分别布设在所述扫描架35前端、后端以及下端的电极装置6;
45.所述电极装置6包括绝缘板6-1、负电极6-2、正电极6-3,其中,所述绝缘板6-1 分别安装在所述扫描架35前端、后端以及下端,分别位于所述扫描架35前端、后端的绝缘板6-1的上方分别设置负电极6-2,分别位于所述扫描架35前端、后端的绝缘板6-1 的下方分别设置正电极6-3;位于所述扫描架35下端的绝缘板6-1的前方分别设置负电极6-2,位于所述扫描架35下端的绝缘板6-1的后方分别设置正电极6-3;
46.进一步的,所述扫描架35的宽度与输送线12的宽度相等,以保证输送线12上的物品都能被扫描架35上设置的电极装置6扫描。
47.进一步的,设置于所述小框体17内部的第三消杀区15是电极装置6,其中,电极装置6的绝缘板6-1设置在所述小框体17的内中间处,所述绝缘板6-1的前端设置电极装置6的负电极6-2,所述绝缘板6-1的后端设置电极装置6的正电极6-3。
4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消杀区14包括两个电极外壳37,所述电极外壳37的开口均朝向述输送线12所设,其中,一个电极外壳37与框架体1后部前端立杆36连接,还包括水平移动部件38,所述水平移动部件38的固定端与框架体1后部前端立杆36连接,使所述水平移动部件38的伸出端端部与另一个电极外壳37的背面连接;所述电极外壳37 的内部分别安装电极装置6的绝缘板6-1,所述电极外壳37的绝缘板6-1的前端分别设置电极装置6的负电极6-2,所述电极外壳37的绝缘板6-1的后端分别设置电极装置6 的正电极6-3。
49.优选,所述水平移动部件38为直线电机。
50.进一步的,所述一个电极外壳37的开口与另一个电极外壳37的开口的位置相对正。
51.进一步的,所述电气控制箱10设有可编程序控制器10-1和操控板10-2,所述可编程序控制器10-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正静电发生器8、负静电发生器9、推进装置3、第一消杀区、13、第二消杀区14、第三消杀区15、输送带装置2;
52.所述可编程序控制器10-1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固定架23上的两个测距传感器26、前梁27上的测距传感器26、第二立柱28上的测距传感器26,
53.所述正静电发生器8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消杀区、13、第二消杀区14、第三消杀区15;
54.所述负静电发生器9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消杀区、13、第二消杀区14、第三消杀区15;
55.所述操控板10-2上设有总开关39、用于控制输送带装置2速度的旋钮40、用于控制正静电发生器8的第一开关41、以及用于控制负静电发生器9的第二开关42。旋钮 40是控制输送带装置2中的控制调速器,优选,控制调速器的型号为120w-1220-2,第一开关41、总开关39、第二开关42的优选型号为kcd4型;
56.使用时,打开操控板10-2上总开关39,设备启动,可编程序控制器10-1控制推进装置3、第一消杀区13、第二消杀区14进行复位,输送线12、正静电发生器8、负静电发生器9通电工作,物品经过测距第二固定架23上的测距传感器26,把测距信号传给可编程序控制器10-1,可编程序控制器10-1根据距离信号去调整控制推进装置3、第一消杀区13、第三消杀区15。
57.实施例1
58.参考图1可知,被消杀的物品的形状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时,消杀物品首先通过校正区,物品经输送线12传送并由推进装置3校正后,通过设置在所述输送线12上部的第一消杀区13对所述物品的前面、后面以及上面消毒后,由所述送线12传送至第二消杀区14对所述物品的左面、右面进行消毒后,再由所述输送线12传送至第三消杀区15 对所述物品的下面进行消毒。
59.启动消杀装置后,设定输送线12传送速度为4.2m/min,物品以4.2m/min的速度在输送线12上运行,物品首先通过设置在第二固定架23上的两个测距传感器26,通过第二固定架23上的第一立杆23-1底部下方布置的测距传感器26来控制执行机构24的行程,使推板25将被消杀的物品与第二固定架23上的两个测距传感器26始终保持距离值为15mm,完成物品的校正的同时通过输送线12继续向前输送,第一立杆23-1底部上方布置的测距传感器26用于检测物品的前面,物品的前面检测后,在物品输送的过程中,再检测物品的后面;
60.物品的继续向前输送时,物品又途经龙门框架21的前梁27上的测距传感器26,前梁27上的测距传感器26检测物品在输送线12上的高度值,该高度值是前梁27上的测距传感器26测得的物品上面加上到扫描器7扫描架35前端的电极装置6在零位的距离加上15mm得到的,并将高度值反馈给可编程序控制器10-1,可编程序控制器10-1将物品的高度值计算后转换成的电信号分别发送给垂直移动装置5、正静电发生器8和负静电发生器9并使其工作,正静电发生器8和负静电发生器9工作后,扫描器7中的前端电极装置6就会运行并形成
负电场和正电场,通过垂直移动装置5的移动,并且移动时,扫描器7中的前端电极装置6距离物品前面15mm完成物品前面的扫描消毒,进而,利用扫描架35前端的电极装置6形成的电场的负极将物品前面表面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 的带有正静电势能表面的s1极化并使其脱落;利用扫描架35前端的电极装置6形成的电场的正极将物品前表面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的带有负静电势能表面的s2极化并发生折叠,使刺突蛋白s发生不可逆变性。
61.然后,再通过第一立杆23-1底部上方布置的测距传感器26将检测的物品前面和后面的距离值反馈至可编程序控制器10-1,第一立杆23-1底部上方的测距传感器26测得的物品前面加上到扫描器7扫描架35下端的电极装置6在零位的距离加上15mm得到的。可编程序控制器10-1将物品前面和后面的距离值计算后转换成的电信号分别发送给水平移动装置4、正静电发生器8和负静电发生器9并使其工作,正静电发生器8和负静电发生器9工作后,扫描器7中的下端电极装置6就会运行并形成负电磁场和正电磁场,通过水平移动装置4的移动,并且移动时,扫描器7中的下端电极装置6距离物品上面15mm完成物品上面的扫描消毒,进而,利用扫描架35下端的电极装置6形成的电场的负极将物品表面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的带有正静电势能表面的s1极化并脱落;利用扫描架35前端的电极装置6形成的电场的正极将物品上部表面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的带有负静电势能表面的s2极化并折叠,使刺突蛋白s发生不可逆变性。
62.水平移动装置4的移动距离值即为第一立杆23-1底部上方的测距传感器26检测的物品前面和后面的距离值,水平移动装置4由可编程序控制器10-1。
63.水平移动装置4工作时,使水平移动装置4的第一滑台30带动垂直移动装置5水平移动,使安装在水平移动装置4的垂直移动装置5连接的扫描器7接近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物品的前端面与输送线12的输送方向相一致;
64.物品后面扫描时,是通过第一立杆23-1底部上方布置的测距传感器26将检测的物品前面和后面的距离值反馈至可编程序控制器10-1,第一立杆23-1底部上方的测距传感器 26测得的物品后面加上到扫描器7扫描架35后端的电极装置6在零位的距离加上15mm 得到的。可编程序控制器10-1将物品前面和后面的距离值计算后转换成的电信号分别发送给水平移动装置4、正静电发生器8和负静电发生器9并使其工作,正静电发生器8 和负静电发生器9工作后,扫描器7中的后端电极装置6就会运行并形成负电场和正电场,通过垂直移动装置5的上下移动,并且移动时,扫描器7中的后端电极装置6距离物品后面15mm完成物品后面的扫描消毒,进而,利用扫描架35后端的电极装置6形成的电场的电场的负极将物品表面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的带有正静电势能表面的s1极化并脱落;利用扫描架35前端的电极装置6形成的电场的正极将物品上部表面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的带有负静电势能表面的s2极化并折叠,使刺突蛋白s发生不可逆变性。
65.随后,物品被输送线传输出第一消杀区13,途中物品完全经过第二立柱28上的测距传感器26后,第二立柱28上的测距传感器26将物品的前面和后面的距离值反馈至可编程序控制器10-1,可编程序控制器10-1将物品前面和后面的距离值计算后转换成的电信号分别发送给第三消杀区15中的电极装置6、第二消杀区14内所设置的两个电极装置6、正静电发生器8和负静电发生器9并使其分别工作,正静电发生器8和负静电发生器9工作后,第二消杀区14内所设置的两个电极装置6就会运行并形成负电场和正电场,通过输送线12移动物品,并且移动时,物品前面先通过第二消杀区14内所设置的两个电极装置6形成的电场的
负电场,后又经过第二消杀区14内所设置的两个电极装置6形成的正电场,然后使物品的左、右面分别经过了第二消杀区14内所设置的两个电极装置6所形成的负电场、正电场,最后,使物品后面经过了第二消杀区14内所设置的两个电极装置6所形成的负电场、正电场,也就是说,物品的左、右面在第二消杀区 14内所设置的两个电极装置6所形成的负电场、正电场的扫描消毒后,先后又对物品的前面、后面再一次扫描,使前后面更加彻底消毒,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因为当物品被移出输送线时,人们习惯于将左右手抠住物品前、后面,因此,有效地保证人们在搬运物品时的安全,使人们不被物品前、后表面潜在的冠状病毒感染。
66.由于物品运输时,使通过第一立杆23-1底部下方布置的测距传感器26来控制执行机构24的行程,使推板25将被消杀的物品与第二固定架23上的两个测距传感器26 始终保持距离值为15mm,而第一消杀区分别对物品的前面、上面、后面扫描时,都是以 15mm恒定距离扫描的,因此,物品没有被任何的零部件触碰,因此,物品的左右两面经过第二消杀区的两个电极装置6时,物品的前后两端面也是分别各与第二消杀区14的所对应的电极装置6保持15mm完成扫描消毒。进而,利用第二消杀区的两个电极装置6形成的电场的负极将物品左、右表面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的带有正静电势能表面的s1极化并脱落;
67.利用第二消杀区的两个电极装置6形成的电场的正极将物品左、右表面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的带有负静电势能表面的s2极化并折叠,使刺突蛋白s发生不可逆变性。
68.物品的底面是通过第三消杀区15完成扫描消毒的,所述小框体17内的电极装置 6上面是低于所述输送线12的上面15mm,因此,物品完成左右两面的消毒后,通过输送线12的输送使物品的底面经过小框体17内的电极装置6所形成的负电场、正电场的扫描完成消毒,进而,利用第三消杀区的电极装置6形成的电场的负极将物品底部表面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的带有正静电势能表面的s1极化并脱落;利用第三消杀区的电极装置 6形成的电场的正极将物品底部表面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的带有负静电势能表面的s2极化并折叠,使刺突蛋白s发生不可逆变性。综上所述,使物品的六个表面全部完成了消毒。
69.电极装置6分别是这样完成消毒原理的:第一消杀区13、第二消杀区14、第三消杀区15中的电极装置6的电极电势为5kv-60kv,电极装置6与物体表面之间的距离在 1.25mm

250mm范围内可以调节,根据电压大小由可编程序控制器10-1设定来调节距离。此距离范围是消杀的一个范围参数。不是消杀过程中随机变化的。
70.电场强度有效范围为3
×
10
5-4
×
106v/m,物品在电极装置6最小停留时间为0.04 秒,负电极6-2、正电极6-3的宽度分别为3mm,输送线速度为4.2m/min。
71.电极装置6采用带有负电极6-3、正电极6-3的静电势双电极,物品经过电极装置6时依次进入电极装置6中的负电极6-3所产生的负电场区和电极装置6中的正电极 6-2正电场区;
72.在负电场区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1带有的正静电势能表面被负电极极化脱落,s1 脱落后病毒的s2带有负静电势能表面被随后的正电极极化发生折叠变性,达到消杀冠状病毒的目的;设备的电极采用正负静电势双电极,也就是说,使正电极6-3在前,负电极6-3在后,这样也可以完成冠状病毒的消杀,但效果不如负正静电势双电极。
73.每一个电极装置6都是采用一个负电极6-2和正电极6-3配套,因为是高电压所以负电极6-2和正电极6-3中间需要有绝缘板6-1。消杀时物品的每个面都是先经过负电极,再
经过正电极来增加消杀效果。
74.实施例2
75.电极装置6采用交变电场的方式,工作时,交变电场的方式可随着增设电极装置 6形成交变电场;例如,在第三消杀区15内部的小框体17内,设置两个以上的电极装置6,这样形成正负电场交变的方式,再例如,第二消杀区14在框架体1上设置两组以上立杆36,每个立杆36设置电极外壳37,所述每个电极外壳37之间的开口均朝向述输送线12所设,电极外壳37的内部分别安装电极装置6,所述电极外壳37的内部分别安装电极装置6的绝缘板6-1,所述电极外壳37的绝缘板6-1的前端分别设置电极装置6 的负电极6-2,所述电极外壳37的绝缘板6-1的后端分别设置电极装置6的正电极6-3,这样,在工作时,形成负正电场交变的方式,电极装置6形成的正负电场波形为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频率范围为1k-3khz,电极电势为2kv-100kv,冠状病毒刺突蛋白 s1在交变电场中发生伸缩振荡,使其在较低的电场强度发生变性,达到消杀病毒的目的。增加每组电极数可以保证冠状病毒在电极区符合最小停留时间的前提下提高物品移动速度进而达到提高消杀效率的目的。
76.实施例3
77.实验部分
78.1.病毒毒力(tcid50)测定:
79.对病毒毒性测定的常用方法是tcid50,50%组织细胞感染量(50%ti ssue cultureinfection dose,tcid50)表示能使50%接种后的细胞产生细胞病变的病毒量。是能使半数单层细胞管(孔)出现细胞病变的病毒稀释度。此法只估计病毒感染性的强弱和含量,不能准确测定感染性病毒颗粒的多少。
80.karber法的公式:lgtcid50=l d(s-0.5)
81.式中:l-病毒的最小稀释倍数
82.d-稀释系数,即组距
83.s-细胞病变比值的和(不包括最低稀释度病变的比值)
84.例如:表1
85.表1是病毒tcid50测定表
[0086][0087]
l=-2
[0088]
d=-1
[0089]
s=4/4 4/4 3/4 2/4 0/4=4.25
[0090]
lgtcid50=l d(s-0.5)=-2 (-1)(4.25-0.5)=-5.75
[0091]
tcid50=10-5.75
=1/560000
[0092]
如果稀释度均为0.1ml,那么1ml中含有5600000个tcid50病毒毒价通常以每ml 含有多少个tcid50表示。
[0093]
实验结果:
[0094]
物品以4.2m/min的速度运动通过第二消杀区,电极电压为4
×
103v,改变电极装置距离物品表面距离(r,mm)的病毒毒价(lgtcid50);
[0095]
测定结果:在电极电势固定时,r与电场强度成反比。在消杀时发现病毒的毒力 (lgtcid50)对电场并不是线性的响应,存在一个窗口,在该窗口时消杀效果最佳。实验数据如表2所示。
[0096]
表2电极装置与物品表面距离r和病毒毒价(lgtcid50)的关系
[0097][0098]
在消杀时发现病毒的毒力(lgtcid50)对电场并不是线性的响应,存在一个窗口 (电场强度为2.7
×
104v/m,在实验条件下电极与物品表面的距离为15mm),在该窗口时消杀效果最佳。
[0099]
物品以v(m/min)的速度运动通过第二消杀区,电极电压强度为4
×
103v,电极装置距离物品表面距离(15mm)的病毒毒价(lgtcid50);
[0100]
测定结果:在电场强度固定的条件时,物品运行速度与消杀时间成反比。实验值反映出较慢的运行速度消杀时间长,消杀效果好,但由于实际消杀所需的时间很短,物品的运行速度在4.5m/min后消杀效果出现明显的变差,为了兼顾消杀效果与效率,选取 4.2m/min是可行的条件。实验数据如表3所示。
[0101]
表3物品运行速度和病毒毒价(lgtcid50)的关系
[0102][0103]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