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节放热的蓄热式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21:53: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调节放热的蓄热式电暖器。


背景技术:

2.电暖器,以电能为主要能源,使用电阻加热、感应加热、电弧加热、电子束加热、红外线加热和介质加热等方式,通过直接接触、暖风对流、远红外线辐射等途径为人体供暖,为改善环境,减少燃煤污染,电暖器得到广泛应用,而电暖器在使用时往往会耗费大量的电能,不仅在经济上花费较为巨大,并且浪费的大量电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也是一种污染,此时蓄热式电暖器因为成本较为低廉而进入了大家的生活,在用电低谷时进行蓄热从而供用电高峰时减少用电,来降低成本,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电,但这类电暖器并不能在供热的同时进行蓄热,在蓄热时也需要专门花费电能,其中的热损耗不仅不节能反而还浪费了热能,并且传统蓄热式电暖器蓄热阶段后期和放热阶段初期的放热功率过高,造成该时段室内温度偏高,并且放热阶段放热功率衰减较快,室内温度下降也较快,在放热阶段后期放热功率过低,造成室内温度较低,因此全天室内温度波动较大,从而导致室内环境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对蓄热器进行蓄热以供后期使用的、避免蓄热式电热器蓄热阶段后期和放热阶段初期放热功率高的可调节放热的蓄热式电暖器。
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放热的蓄热式电暖器,包括外壳、主体发热组件和循环蓄热组件,所述主体发热组件连接设于外壳内中间位置,所述循环蓄热组件连接设于外壳内主体发热组件两侧,所述主体发热组件包括电源控制模块、出风口、热管、出风通道和双层栅格式供热口,所述电源控制模块连接设于外壳内底壁中间位置,所述出风口均匀连接设于电源控制模块上,所述热管连接设于电源控制模块上且设于出风口正上方,所述出风通道贯穿连接设于外壳内顶壁上,所述双层栅格式供热口镶嵌设于出风通道顶端,所述循环蓄热组件包括蓄热腔、回热通道、安装支架、陶瓷蓄热体和翻转式散热口,所述蓄热腔设于外壳内两侧,所述回热通道贯穿设于蓄热腔与出风通道之间,所述安装支架连接设于蓄热腔顶部与底部,所述陶瓷蓄热体连接设于安装支架之间,所述翻转式散热口贯穿设于外壳两侧壁上且设于蓄热腔外。
5.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顶部连接设有温度感应器。
6.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感应器与电源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与翻转式散热口电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蓄热腔内壁覆盖设有保温层。
8.进一步地,所述翻转式散热口材质为保温材料设置。
9.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可调节放热的蓄热式
电暖器,在使用时,首先电源控制模块控制热管和出风口开始供热,热风一部分从出风通道由双层栅格式供热口吹出,对房间内温度进行升高,同时另一部分热风通过回热通道进入蓄热腔,此时翻转式散热口关闭,陶瓷蓄热体开始蓄热,当房间温度升高后,此时利用回热余风蓄热完毕的陶瓷蓄热体蓄热完毕,电源控制模块停止供热,打开翻转式散热口,由蓄热进行供热,此时不耗费电能,只需保持房间内温度即可,当蓄热即将散发完毕时,温度下降,翻转式散热口关闭,重新进行加热,对房间进行升温,同时再次开始蓄热,如此循环,可以极大的减少了用电时间,减少用电量,同时还避免了房间内温度变化较快而带来的不适感,将房间温度始终稳定在较小变化区间内,还做到了节能,减少了成本,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放热的蓄热式电暖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2.其中,1、外壳,2、主体发热组件,3、循环蓄热组件,4、电源控制模块,5、出风口,6、热管,7、出风通道,8、双层栅格式供热口,9、蓄热腔,10、回热通道,11、安装支架,12、陶瓷蓄热体,13、翻转式散热口,14、温度感应器,15、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放热的蓄热式电暖器,包括外壳1、主体发热组件2和循环蓄热组件3,所述主体发热组件2连接设于外壳1内中间位置,所述循环蓄热组件3连接设于外壳1内主体发热组件2两侧,所述主体发热组件2包括电源控制模块4、出风口5、热管6、出风通道7和双层栅格式供热口8,所述电源控制模块4连接设于外壳1内底壁中间位置,所述出风口5均匀连接设于电源控制模块4上,所述热管6连接设于电源控制模块4上且设于出风口5正上方,所述出风通道7贯穿连接设于外壳1内顶壁上,所述双层栅格式供热口8镶嵌设于出风通道7顶端,所述循环蓄热组件3包括蓄热腔9、回热通道10、安装支架11、陶瓷蓄热体12和翻转式散热口13,所述蓄热腔9设于外壳1内两侧,所述回热通道10贯穿设于蓄热腔9与出风通道7之间,所述安装支架11连接设于蓄热腔9顶部与底部,所述陶瓷蓄热体12连接设于安装支架11之间,所述翻转式散热口13贯穿设于外壳1两侧壁上且设于蓄热腔9外。
15.其中,所述外壳1顶部连接设有温度感应器14;所述温度感应器14与电源控制模块4电连接,所述电源控制模块4与翻转式散热口13电连接;所述蓄热腔9内壁覆盖设有保温层15;所述翻转式散热口13材质为保温材料设置。
16.具体使用时,首先电源控制模块4控制热管6和出风口5开始供热,热风一部分从出风通道7由双层栅格式供热口8吹出,对房间内温度进行升高,同时另一部分热风通过回热通道10进入蓄热腔9,此时翻转式散热口13关闭,陶瓷蓄热体12开始蓄热,当房间温度升高
后,此时利用回热余风蓄热完毕的陶瓷蓄热体12蓄热完毕,电源控制模块4停止供热,打开翻转式散热口13,由蓄热进行供热,此时不耗费电能,只需保持房间内温度即可,当蓄热即将散发完毕时,温度下降,翻转式散热口13关闭,重新进行加热,对房间进行升温,同时再次开始蓄热,如此循环。
1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