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AB双面异花型六层毯子面料及其织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6:24: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ab双面异花型六层毯子面料及其织造工艺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b组合异花型多层毯子面料。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家纺产品,常规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且已没有价格优势,消费者逐渐倾向于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对家纺产品的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通过设计差异化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是目前家纺产品研究的方向和竞争的优势。
3.通过对家纺市场产品分析和调查,多层毯子消费者比较青睐,市场前景广阔。由于多层毯子的多层纱布结构,具有层次透气舒适,厚度适中,可四季使用,以及拥有立体状结构的特点,实现了保暖、透气一体化。因此在日常办公、居家生活及差旅外出皆可用
4.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多层毯子为正面、反面花型一样,因此缺少新意。或者极少数多层异面花型的毯子,但由于其设计和织造工艺问题,毯子的花型与底组织的稀密不同,外观不均匀,且洗后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两面不同的提花花型,底组织和花型外观显示比例相同,密度相同,花型外观立体,手感蓬松柔软舒适,且不易变形的ab双面异花型六层毯子面料。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ab双面异花型六层毯子面料的织造工艺,织造的面料两面具有不同的提花花型,底组织和花型外观显示比例相同,密度相同,花型外观立体,手感蓬松柔软舒适,且不易变形。
7.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ab双面异花型六层毯子面料,所述面料由经1、经2、经3、经4、经5、经6六层经纱和相对应的纬1、纬2、纬3、纬4、纬5、纬6六层纬纱织造而成的;
9.所述面料的第一层由所述经1与所述纬1、所述经5和所述纬5分别交织成包括底组织和花组织的a面花型;第二层由经2与纬2交织;第三层由经3与纬3交织;第四层由经4与纬4交织;第五层由经5和纬5以及经1和纬1交换交织;第六层由经6与纬6交织成b面花型;其中纬6通过与经2接结形成多个接结点;
10.六层所述经纱中对应所述底组织处的底经纱各层具体排列比为:1、6、2、3、1、6、4、5,各层对应比例:2:1:1:1:1:2;六层所述经纱中对应所述花组织处的花经纱各层具体排列比为:1、6、2、3、5、6、4、5,各层对应比例:1:1:1:1:2:2。
11.作为改进的一种技术方案,六层所述纬纱各层具体排列比为:1、6、3、5、1、6、4、5、1、6、2、5,各层对应比例:3:1:1:1:3:3。
12.作为改进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纬纱中,所述纬1和/纬5为色纱,所述纬6至少包含两种颜色的纱线。
13.作为改进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接结点分布在所述b面花型的花型边界处。
14.作为改进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接结点按照3~6cm的间隔呈平纹进行分布。优选的,分布在b面花型的条纹的分界处或者花型的边界处,使得花型分界更加明显,提高立体效果,保证蓬松的手感且很好的固结产品。
15.作为改进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面料的经纱采用40s/c纱线;所述纬纱中的纬1、纬5、纬6采用32s/2c纱线,所述纬2采用10s/c纱线,所述纬3、纬4采用12s/2c纱线。
16.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17.所述的ab双面异花型六层毯子面料的织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8.将经纱自上而下分为六层:经1、经2、经3、经4、经5、经6,将纬纱分为相对应的六层:纬1、纬2、纬3、纬4、纬5、纬6;
19.将所述经1和所述纬1、所述经5和所述纬5按照花型设计分别交织成第一层,分别为底组织和花组织组成的a面花型;将所述经2与纬2交织成第二层的平纹组织;将所述经3与纬3交织成第三层的平纹组织;将所述经4与纬4交织成第四层的平纹组织;将经5和纬5以及经1和纬1交换交织成第五层的平纹组织;将所述经6与纬6交织成b面花型的第六层;其中第一层与第五层的接结点由花组织的图案方式进行接结,其中纬6通过与经2接结形成多个接结点,共同把六层组织接结在一起;
20.六层所述经纱中对应所述底组织处的底经纱各层具体排列比为:1、6、2、3、1、6、4、5,各层对应比例:2:1:1:1:1:2;六层所述经纱中对应所述花组织处的花经纱各层具体排列比为:1、6、2、3、5、6、4、5,各层对应比例:1:1:1:1:2:2;六层所述纬纱各层具体排列比为:1、6、3、5、1、6、4、5、1、6、2、5,各层对应比例:3:1:1:1:3:3。
21.作为改进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纬纱中,所述纬1和/纬5为色纱,所述纬6至少包含两种颜色的纱线。
22.作为改进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面料的经纱采用40s/c纱线;所述纬纱中的纬1、纬5、纬6采用32s/2c纱线,所述纬2采用10s/c纱线,所述纬3、纬4采用12s/2c纱线。
23.作为改进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接结点分布在所述b面花型的花型边界处。
24.作为改进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面料采用四周撸边的方式。布边为1.8cm,上下织造平布作为折边用,纬密设定2个,布身纬密不变,平布纬密降低,便于折边。
25.作为改进的一种技术方案,由于使用单经轴织机织造,每层的纱线张力不可单独调整,若是单条织造,由于六层组织,各层的交织次数不同,交织紧度也不同,紧度大的越织越紧,紧度小的松,织造时越织松,从而造成松经,无法正常织造。单经轴织机无法实现各层纱线张力调整,因此,织造一段后进行纱线位置同时挪动(位移两根),使其松的挪到紧的地方,松紧调和,改善松经现象。
26.即:作图做两条作为一个大循环,两条起点调整,第二条整体向左或者向右移动2根,使两条的经纱紧度尽量保持一致,缓冲松紧经,避免松经现象。
27.作为改进的一种技术方案,六层产品织造时停经架的晃动较常规品种大,易造成较松经纱不断但停车,停经架上面中间位置加上一块铁块压住停经架,减轻晃动,调整停经架的高度0,深度为-1。
2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9.本发明的ab双面异花型六层毯子面料,第一层由经1与纬1交织成a面花型的底组织,经5和纬5交织成a面花型的花组织;第二层由经2与纬2交织;第三层由经3与纬3交织;第
四层由经4与纬4交织;第五层由经5和纬5、经1与纬1交替交织;第六层由经6与纬6交织成b面花型;其中第一层与第五层的接结点由图案方式进行接结,其中纬6通过与经2接结形成多个接结点;六层所述经纱中对应所述底组织处的底经纱各层具体排列比为:1、6、2、3、1、6、4、5,各层对应比例:2:1:1:1:1:2;六层所述经纱中对应所述花组织处的花经纱各层具体排列比为:1、6、2、3、5、6、4、5,各层对应比例:1:1:1:1:2:2。本发明改变常规做法,调整经纱中花组织处的花经纱和底组织处的底经纱的比例不同,避免了现有技术的多层毯子的花稀底密现象,底组织和花型外观显示比例相同,密度相同,花型外观立体,手感蓬松柔软舒适,且不易变形,由第一、五层的图案表里交换作为接结点,图案边缘凹下,使图案立体明显。
30.本发明打破了常规6层正反花型相同的多层产品,实现了单经轴织造多层不同比例、不同花型的ab组合提花毯,正反花型都可变化,颜色也可根据当前流行色进行改变。毯子异面的独特,蓬松的手感,舒适美观,一毯两面使用,实现居家、办公、差旅铺、盖一毯多用,符合当前消费者个性化的追求,符合差异化市场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3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花组织上机组织图;
3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底组织上机组织图;
34.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经接结点的花组织上机组织图;
35.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经接结点的底组织上机组织图;
36.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纬接结点的花组织上机组织图;
37.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纬接结点的底组织上机组织图;
38.图7本发明实施例1一织两条起点挪移的局部示意图;
39.图8是对比例1中花组织和底组织的经纱排布相同的花组织上机组织图;
40.图9是对比例1中花组织和底组织的经纱排布相同的底组织上机组织图;
41.图中,1、2、3、4、5、6分别代表六层产品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经纱;a、b、c、d、e、f分别代表六层产品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纬纱;x、









、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四、五、六层的经组织点,

代表纬组织点,

代表经接结点,

代表纬接结点。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43.实施例1
44.纱线选择:
45.将经纱自上而下分为六层:经1、经2、经3、经4、经5、经6,将纬纱分为相对应的六层:纬1、纬2、纬3、纬4、纬5、纬6;所述纬1为色纱,所述纬6包含两种颜色的纱线;其中经纱采用40s/c纱线;所述纬纱中的纬1、纬5、纬6采用32s/2c纱线,所述纬2采用10s/c纱线,所述纬
3、纬4采用12s/2c纱线;
46.上机织造:
47.按照附图1-6所示的上机组织图,六层所述经纱中对应底组织处的底经纱各层具体排列比为:1、6、2、3、1、6、4、5,各层对应比例:2:1:1:1:1:2;六层经纱中对应花组织处的花经纱各层具体排列比为:1、6、2、3、5、6、4、5,各层对应比例:1:1:1:1:2:2;六层纬纱各层具体排列比为:1、6、3、5、1、6、4、5、1、6、2、5,各层对应比例:3:1:1:1:3:3。
48.按照花型设计,将所述经1和所述纬1交织成第一层a面花型的底组织、将所述经5和所述纬5交织成第一层a面花型的花组织;将所述经2与纬2交织成第二层的平纹组织;将所述经3与纬3交织成第三层的平纹组织;将所述经4与纬4交织成第四层的平纹组织;将经5和纬5以及经1和纬1交换交织成第五层的平纹组织(即在花组织处,经5和纬5在第一层交织,经1和纬1在第五层交织);将所述经6与纬6交织成b面花型的第六层;其中第一层与第五层的接结点由花组织的图案方式进行接结,其中纬6通过与经2接结形成多个接结点,共同把六层组织接结在一起;
49.所述面料采用四周撸边的方式。布边为1.8cm,上下织造平布作为折边用,纬密设定2个,布身纬密不变,平布纬密降低,便于折边。
50.采用单经轴织机织造,每层的纱线张力不可单独调整,若是单条织造,由于六层组织,各层的交织次数不同,交织进度也不同,紧度大的越织越紧,紧度小的松,织造时越织松,从而造成松经,无法正常织造。单经轴织机无法实现各层纱线张力调整,因此,织造一段后进行纱线位置同时挪动(位移两根),使其松的挪到紧的地方,松紧调和,改善松经现象。
51.即:如图7所示,(因一条循环很大,仅取组织循环的局部进行位移说明交织紧度进行缓和情况),作图做两条作为一个大循环,两条起点调整,第二条整体向左或者向右移动2根,使两条的经纱紧度尽量保持一致,缓冲松紧经,避免松经现象。
52.六层产品织造时停经架的晃动较常规品种大,易造成较松经纱不断但停车,调整停经架的高度0,深度为-1。
53.按照改进后的经纱排列分配及比例,所织造产品正面底组织和花组织外观显示比例相同,密度相同。接结点在反面横条交接处分布利于布面的整洁度且使横条的分界明显,但接结后外漏粗纬在布面上不美观。
54.对比例1
55.如图8、图9所示,对比例1跟实施例1的区别就是:纬纱对应第1、6层为32s/2c,2、5层为10s/c;第3、4层为12s/2c;六层所述经纱中对应底组织处的底经纱和花经纱排列比例相同,各层具体排列比均为:1、6、2、3、1、6、4、5,各层对应比例:2:1:1:1:1:2。六层所述纬纱中对应底组织处的底纬纱和花纬纱排列比例相同,各层具体排列比均为:1、6、3、1、6、4、1、6、2、5,各层对应比例:3:1:1:1:1:3。
56.按此纱线设计以及各层排列分配及比例,所织造产品正面底和花外观显示比例不同,密度不同,花稀底密。
57.对比例2
58.对比例2跟实施例1的区别:六层所述经纱中对应底组织处的底经纱和花经纱排列比例相同,各层具体排列比均为:1、6、2、3、1、6、4、5,各层对应比例:2:1:1:1:1:2。六层所述纬纱中对应底组织处的底纬纱和花纬纱排列比例相同,各层具体排列比均为:1、6、3、1、6、
4、1、6、2、5,各层对应比例:3:1:1:1:1:3。
59.按此纱线设计以及各层排列分配及比例,所织造产品正面底和花外观显示比例不同,密度不同,花很稀且第一层的花和底处体现的纬纱纱支不同,粗细不同,无法体现正常的审美原则。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