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配电网工程经济性规划方法与流程

2022-03-26 14:57: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配电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工程经济性规划方法。


背景技术:

2.近些年,国家电网公司对各省配电网(尤其配电网)工程投资在整体工程投资中占比不断攀升,合理控制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成本费用成为配电网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之一;配电网是指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通过配电设施就地分配或按电压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是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器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的,在电力网中起重要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
3.工程造价是指构成项目在建设期预计或实际支出的建设费用,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对工程造价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评价等的工作过程被称为工程造价管理;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等规定的程序、方法和依据,对工程造价及其构成内容进行的预测或确定被称为工程计价,工程计价依据包括与计价内容、计价方法和价格标准相关的工程计量计价标准、工程计价定额及工程造价信息等。
4.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防、科技、工农业生产、建设以及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对电能的依赖性和需求量越来越大,电能作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在社会进行生产活动和居民稳定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5.配电网电能合理的规划建设对后期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现代社会对电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除满足一定的可靠性外,还要尽可能的满足经济性的要求,供电可靠性与电网建设的经济性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一味追加投资必将导致运行成本的增加,难以满足经济性的要求,同样,过分限制投资又将必然导致系统可靠性水平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工程经济性规划方法,具有可靠性强以及运行成本低的特点。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网工程经济性规划方法,采用模块化的分层规划方法,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8.步骤一:获取电力系统的参量数据,包括电力系统的bim三维模型、施工工序模型、施工资源模型和人力资源配置;
9.步骤二:电网类型选择,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对电网进行分层,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待规划的电网;
10.步骤三:电网建设场地选址,对待选择的工程地质进行监测和分析,明确工程地环境质量状况对电网线路的影响,最终敲定电网建设场地;
11.步骤四:得到规划结果,根据获取的电力系统的参量数据,以经济性作为指标,以电力系统的总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构件配电网规划模型,得到规划结果;
12.步骤五:可行性模拟,根据得到的规划结果,对配电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模拟,生
成工程图以及施工工序图并下发至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一中,所述施工工序模型包括预期施工顺序、预期施工进度以及预期施工时长。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期施工顺序、所述预期施工进度以及所述预期施工时长通过条形图、扇形图或excel表格进行展示。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电网类型以电压等级划分为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以及低压配电网。
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工程地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分别包括对工程地的地貌形态、地质条件、工程地面积、工程地的海拔高度、工程地的平均温湿度、工程地的风力和风向、水文地质、工程地的平均降水量以及工程地的岩性监测。
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分别利用gps仪、水文仪、全站仪、温湿度仪以及风速风向仪对工程地的地貌形态、地质条件、工程地面积、工程地的海拔高度、工程地的平均温湿度、工程地的风力和风向以及水文地质进行监测。
1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工程地的平均温湿度和工程地的平均降水量为近三年以来该工程地的平均温湿度和工程地的平均降水量。
1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将利用gps仪、水文仪、全站仪检测到的工程地的地貌形态、地质条件、工程地面积以及工程地的海拔高度导入bim三维模型中,与bim三维模型相互关联,并进行可视化三维效果图展示。
2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根据利用gps仪、水文仪、全站仪检测到的工程地的实际地貌形态、实际地质条件、工程地实际面积以及工程地的实际海拔高度与bim三维模型中进行差异性对比,更改bim三维模型的数据,使更改后的数据符合利用gps仪、水文仪、全站仪检测到的工程地的实际地貌形态、实际地质条件、工程地实际面积以及工程地的实际海拔高度。
2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五中,可行性模拟还包括判断施工工序模型的合理性,且判断施工工序模型合理性的依据为施工资源分配状况、持续工作时长、施工顺序、施工的难以程度、实际施工进度以及影响施工进度的环境因素。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配电网工程经济性规划方法,采用模块化的分层规划方法,规划效率大大提高、减轻企业负担、优化成本控制、提高配电网工程项目各阶段规范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可以提高配电网招投标的工作效率,按计划完成各年配电网项目建设目标;配电网工程施工更加直观,为施工的可靠进行以及施工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满足了经济性要求,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以及配电网的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2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发明的规划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
27.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网工程经济性规划方法,采用模块化的分层规划方法,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28.步骤一:获取电力系统的参量数据,包括电力系统的bim三维模型、施工工序模型、施工资源模型和人力资源配置,其中,施工工序模型包括预期施工顺序、预期施工进度以及预期施工时长;
29.步骤二:电网类型选择,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对电网进行分层,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待规划的电网,其中,电网类型以电压等级划分为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以及低压配电网;
30.步骤三:电网建设场地选址,对待选择的工程地质进行监测和分析,明确工程地环境质量状况对电网线路的影响,最终敲定电网建设场地;
31.步骤四:得到规划结果,根据获取的电力系统的参量数据,以经济性作为指标,以电力系统的总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构件配电网规划模型,得到规划结果;
32.步骤五:可行性模拟,根据得到的规划结果,对配电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模拟,生成工程图以及施工工序图并下发至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其中,可行性模拟还包括判断施工工序模型的合理性,且判断施工工序模型合理性的依据为施工资源分配状况、持续工作时长、施工顺序、施工的难以程度、实际施工进度以及影响施工进度的环境因素。
3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预期施工顺序、预期施工进度以及预期施工时长通过条形图进行展示。
3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工程地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分别包括对工程地的地貌形态、地质条件、工程地面积、工程地的海拔高度、工程地的平均温湿度、工程地的风力和风向、水文地质、工程地的平均降水量以及工程地的岩性监测,此外,分别利用gps仪、水文仪、全站仪、温湿度仪以及风速风向仪对工程地的地貌形态、地质条件、工程地面积、工程地的海拔高度、工程地的平均温湿度、工程地的风力和风向以及水文地质进行监测。
35.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前述工程地的平均温湿度和工程地的平均降水量为近三年以来该工程地的平均温湿度和工程地的平均降水量。
36.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将利用gps仪、水文仪、全站仪检测到的工程地的地貌形态、地质条件、工程地面积以及工程地的海拔高度导入bim三维模型中,与bim三维模型相互关联,并进行可视化三维效果图展示。
37.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根据利用gps仪、水文仪、全站仪检测到的工程地的实际地貌形态、实际地质条件、工程地实际面积以及工程地的实际海拔高度与bim三维模型中进行差异性对比,更改bim三维模型的数据,使更改后的数据符合利用gps仪、水文仪、全站仪检测到的工程地的实际地貌形态、实际地质条件、工程地实际面积以及工程地的实际海拔高度。
38.实施例2
39.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网工程经济性规划方法,采用模块化的分层规划方法,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40.步骤一:获取电力系统的参量数据,包括电力系统的bim三维模型、施工工序模型、施工资源模型和人力资源配置,其中,施工工序模型包括预期施工顺序、预期施工进度以及预期施工时长;
41.步骤二:电网类型选择,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对电网进行分层,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待规划的电网,其中,电网类型以电压等级划分为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以及低压配电网;
42.步骤三:电网建设场地选址,对待选择的工程地质进行监测和分析,明确工程地环境质量状况对电网线路的影响,最终敲定电网建设场地;
43.步骤四:得到规划结果,根据获取的电力系统的参量数据,以经济性作为指标,以电力系统的总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构件配电网规划模型,得到规划结果;
44.步骤五:可行性模拟,根据得到的规划结果,对配电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模拟,生成工程图以及施工工序图并下发至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其中,可行性模拟还包括判断施工工序模型的合理性,且判断施工工序模型合理性的依据为施工资源分配状况、持续工作时长、施工顺序、施工的难以程度、实际施工进度以及影响施工进度的环境因素。
45.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预期施工顺序、预期施工进度以及预期施工时长通过扇形图进行展示。
46.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工程地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分别包括对工程地的地貌形态、地质条件、工程地面积、工程地的海拔高度、工程地的平均温湿度、工程地的风力和风向、水文地质、工程地的平均降水量以及工程地的岩性监测,此外,分别利用gps仪、水文仪、全站仪、温湿度仪以及风速风向仪对工程地的地貌形态、地质条件、工程地面积、工程地的海拔高度、工程地的平均温湿度、工程地的风力和风向以及水文地质进行监测。
47.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前述工程地的平均温湿度和工程地的平均降水量为近三年以来该工程地的平均温湿度和工程地的平均降水量。
4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将利用gps仪、水文仪、全站仪检测到的工程地的地貌形态、地质条件、工程地面积以及工程地的海拔高度导入bim三维模型中,与bim三维模型相互关联,并进行可视化三维效果图展示。
49.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根据利用gps仪、水文仪、全站仪检测到的工程地的实际地貌形态、实际地质条件、工程地实际面积以及工程地的实际海拔高度与bim三维模型中进行差异性对比,更改bim三维模型的数据,使更改后的数据符合利用gps仪、水文仪、全站仪检测到的工程地的实际地貌形态、实际地质条件、工程地实际面积以及工程地的实际海拔高度。
50.实施例3
51.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网工程经济性规划方法,采用模块化的分层规划方法,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52.步骤一:获取电力系统的参量数据,包括电力系统的bim三维模型、施工工序模型、施工资源模型和人力资源配置,其中,施工工序模型包括预期施工顺序、预期施工进度以及预期施工时长;
53.步骤二:电网类型选择,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对电网进行分层,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待规划的电网,其中,电网类型以电压等级划分为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以及低压配电网;
54.步骤三:电网建设场地选址,对待选择的工程地质进行监测和分析,明确工程地环境质量状况对电网线路的影响,最终敲定电网建设场地;
55.步骤四:得到规划结果,根据获取的电力系统的参量数据,以经济性作为指标,以电力系统的总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构件配电网规划模型,得到规划结果;
56.步骤五:可行性模拟,根据得到的规划结果,对配电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模拟,生成工程图以及施工工序图并下发至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其中,可行性模拟还包括判断施工工序模型的合理性,且判断施工工序模型合理性的依据为施工资源分配状况、持续工作时长、施工顺序、施工的难以程度、实际施工进度以及影响施工进度的环境因素。
57.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预期施工顺序、预期施工进度以及预期施工时长通过excel表格进行展示。
5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工程地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分别包括对工程地的地貌形态、地质条件、工程地面积、工程地的海拔高度、工程地的平均温湿度、工程地的风力和风向、水文地质、工程地的平均降水量以及工程地的岩性监测,此外,分别利用gps仪、水文仪、全站仪、温湿度仪以及风速风向仪对工程地的地貌形态、地质条件、工程地面积、工程地的海拔高度、工程地的平均温湿度、工程地的风力和风向以及水文地质进行监测。
59.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前述工程地的平均温湿度和工程地的平均降水量为近三年以来该工程地的平均温湿度和工程地的平均降水量。
6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将利用gps仪、水文仪、全站仪检测到的工程地的地貌形态、地质条件、工程地面积以及工程地的海拔高度导入bim三维模型中,与bim三维模型相互关联,并进行可视化三维效果图展示。
6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根据利用gps仪、水文仪、全站仪检测到的工程地的实际地貌形态、实际地质条件、工程地实际面积以及工程地的实际海拔高度与bim三维模型中进行差异性对比,更改bim三维模型的数据,使更改后的数据符合利用gps仪、水文仪、全站仪检测到的工程地的实际地貌形态、实际地质条件、工程地实际面积以及工程地的实际海拔高度。
6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