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2:26: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智能化发展,指纹识别模组已经成为电子设备的基本配置,其可以较方便地执行电子设备的解锁以及唤醒功能,屏下指纹识别一般通过屏下摄像头获取指纹图像并进行识别。然而,屏下摄像头一般都设于屏幕指纹识别区域的正下方,布局灵活度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屏下识别组件,所述屏下识别组件包括显示屏、传导件以及传感装置,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面和非显示面,所述显示屏上设有识别区域;所述传导件设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面的一侧,所述传导件包括相背设置的入射面和出射面;所述识别区域获取的识别信息经由所述入射面射入所述传导件,并经由所述出射面射出所述传导件;所述传感装置设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面的一侧,所述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投影于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与所述识别区域错开;其中,所述入射面和所述出射面投影于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错开,所述识别信息经由所述出射面引导至所述感应面。
4.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屏下识别组件,所述屏下识别组件包括显示屏、传导件以及传感装置,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面和非显示面,所述显示屏上设有识别区域;所述传导件设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面的一侧,所述传导件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所述识别区域获取的识别信息经由所述顶壁射入所述传导件,并经由所述底壁射出所述传导件;所述传感装置设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面的一侧,所述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投影于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区域与所述识别区域错开;其中,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投影于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错开,所述识别信息经由所述底壁引导至所述感应面。
5.本技术实施例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中框、传导件以及传感装置,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面和非显示面,所述显示屏上设置有识别区域;所述中框设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面的一侧;所述传导件设于所述中框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传导件包括相背设置的入射面和出射面;所述识别区域获取的识别信息经由所述入射面射入所述传导件,并经由所述出射面射出所述传导件;所述传感装置设于所述中框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投影于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与所述识别区域错开;其中,所述入射面和所述出射面投影于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区域错开,所述识别信息经由所述出射面引导至所述感应面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通过将传感装置设于显示屏的非显示面的一侧,且该传感装置的感应面在显示屏上的投影与识别区域错开,进而提高传感装置安装位置的自由度,且还可方便传感装置周围元器件的布局。同时,通过设置传导件
将识别区域获取的识别信息引导至传感装置以进行识别,并通过将传导件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在显示屏上的投影错开设置,可提升识别区域布局的灵活性,使得显示屏的识别区域可以设置于适合用户操作的位置,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8.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9.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10.图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1.图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2.图5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3.图6是图5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4.图7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识别信息的传导路线示意图;
15.图8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装置的布局范围示意图;
16.图9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8.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19.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2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主要是针对具有识别结构的电子设
备,例如可以是利用指纹识别结构可以快速地执行电子设备的解锁以及唤醒功能。识别结构通常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屏下摄像头进行图像获取进而达到识别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具有屏下识别结构的智能设备。
21.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下面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进行如下说明。电子设备100可包括显示屏10、中框20和壳体30。其中,显示屏10可与中框20的一侧连接,壳体30可与中框20的另一相对侧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3.具体地,显示屏10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100提供图像显示功能,且显示屏10可以盖设于中框20的一侧,两者之间可通过粘胶进行粘接固定。该显示屏1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盖板、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其中,透明盖板的表面可以具有平整光滑的特性,以便于用户进行点击、滑动、按压等触控操作。该透明盖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等刚性材质,也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无色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cpi)等柔性材质。触控面板设置于透明盖板和显示面板之间,用于响应用户的触控操作,并将相应的触控操作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对用户的触控操作做出相应的反应。显示面板主要用于显示画面,并可以作为交互界面而指示用户在透明盖板上进行上述触控操作。该显示面板可以采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者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等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图像显示功能。在本实施例中,透明盖板、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之间可以借助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压敏胶)等胶体贴合在一起。同时,显示屏10在外形上可以是双曲面屏幕或者四曲面屏幕,以减小显示屏10的黑边,并增加显示屏10的可视区域。相应地,显示屏10也可以是常规的平板屏幕,仅需显示屏10能够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图形显示功能即可。
24.如图2所示,中框20可以包括一体结构的中板21和环绕于中板21的至少部分外周缘的边框22,两者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冲压成型、热吸成型等工艺一体成型。其中,边框22可以是中板21的侧壁在中板21厚度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使得中框20相对设置的两侧均可以形成相应的敞口结构。显示屏10和壳体30可以分别盖设于中框20相对两侧的敞口结构,从而与中框20共同围设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以用于安装电子设备100所需的电子器件,如电池、传感器、电路板以及摄像头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板21和边框22也可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件,两者可以通过卡接、粘接和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进行连接。或者是,中框20也可以仅包括边框22。
25.此外,中框2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金属和硬质塑料等,使得中框2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其中,由于中框20一般会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因此中框20还可以具有一定的耐磨耐蚀防刮等性能,或者在中框20的外表面(也即是电子设备100的外表面)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20上还可以设置有相应的品牌标识
(logo),以美化电子设备100的外观,提高品牌辨识度。
26.进一步地,中框20设置于显示屏10与壳体30之间,并分别连接于显示屏10与壳体30,以形成电子设备100的整体结构框架。在电子设备100结构应用中,中框20一般用来承载或者固定电子设备100的电路板、电池、摄像头或者传感装置等内部元器件。
27.请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屏10包括显示面101和非显示面102,显示面101和非显示面102可以相对设置。例如显示面101位于电子设备100外部用于显示及相应的人机交互操作,非显示面102位于电子设备100内部用于与电子设备100的其他结构进行连接。显示屏10上设置有识别区域103,以用于获取识别信息进行识别操作,可以较方便地执行电子设备100的解锁以及唤醒等功能。可以理解的,显示屏10可以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等用于屏幕显示的显示屏。
28.具体而言,识别区域103获取的识别信息可以是生物特征信息,例如,可以是指纹、掌纹、虹膜、声纹或者脸部特征信息。其中,指纹是指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掌纹是指整个手掌上的纹线;虹膜是指眼睛的一部分,用于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声纹是指用电声学仪器显示的携带言语信息的声波频谱;脸部特征是指人类面部的特征,包括脸型、五官排列和外观等。对于一个用户来说,上述生物特征信息都是唯一的,因此,都可以用来标识唯一的用户。可以理解的,上述识别区域103获取的识别信息可以归纳为图像信息和/或者声音信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识别信息以图像信息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29.进一步地,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设于其容置空间内的传感装置40、电池50以及电路板60,即传感装置40、电池50以及电路板60设于显示屏10的非显示面的一侧。传感装置40是一种可以将生物特征信息转换成电子信号的设备。例如传感装置40可以将光学图像转换成电子信号,该传感装置40可以是装配有ccd(charge-coupled device,图像控制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以及cis(cmos image sensor,cmos图像传感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传感器的摄像头。电池50可以为电子设备100的运行提供电源,电路板60可以用于实现电子设备100的相应控制功能。
30.结合参阅图4,图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的容置空间可包括设于中框20背离显示屏10的一侧的第一容置空间110、第二容置空间120以及第三容置空间130。其中,第一容置空间110可被配置为用于容纳传感装置40,第二容置空间120可被配置为用于容纳电池50,第三容置空间130可被配置为用于容纳电路板60。优选地,第一容置空间110、第二容置空间120以及第三容置空间130大体上沿显示屏10的显示面的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以避免堆叠传感装置40和电池50,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换言之,电池50和传感装置40投影于中板21上的投影错开设置。
31.如图3和图4所示,传感装置40可以为光学传感器件,以用于实现如指纹解锁、自动熄屏以及亮度自调节等功能。传感装置40的感应面用于接收识别信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其中,传感装置40的感应面一般正对识别区域103,以获取识别信息。传感装置40可以包括镜头和图像传感器,镜头用于将接收到的光线信号引导至图像传感器以进行成像。进一步地,传感装置40的镜头一般设置于识别区域103的正下方,且临近电池50的外围设置。然而,基于电子设备100的自身需求,电池50的布局位置相对较为固定,且随着电池50容量需求的
逐渐增大,电池50所占用的布局空间也会逐渐增大。可以理解的,电池50一般布局于电子设备100内部的中部区域,这就使得传感装置40基本上只能布局于电子设备100的顶端区域或者底端区域,这样的结构设置进一步限定了显示屏10的识别区域103大体上位于显示屏10的顶部区域或者底部区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基于识别区域103的设置位置受限,用户在执行识别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较多不便。例如,在进行指纹识别时,由于识别区域103位于显示屏10的顶部区域或者底部区域,握持电子设备100用手指解锁时往往不够顺手,有时甚至需要换个手势。换言之,基于电池50布局的空间以及位置限制,传感装置40以及识别区域103的布局缺乏灵活性,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存在诸多不便。
32.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下识别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阅图5,图5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显示屏10、中框20、壳体30、传感装置40、电池50、电路板60以及传导件70。其中,显示屏10、传感装置40以及传导件70可以形成电子设备200的屏下识别组件200a,即电子设备200的屏下识别组件200a大致包括显示屏10、传感装置40以及传导件70。传导件70被配置为用于传导显示屏10的识别区域103获取的识别信息(例如,图像信息和/或者声音信息)。可以理解的,当传导件70被配置为用于传导图像信息时,识别区域103可以将带有图像信息的光线(例如外部光线或反射光线)引导至传导件70,传导件70可形成有光通道以将光线引导至传感装置40。当传导件70被配置为用于传导声音信息时,识别区域103可以将带有声音信息的声波引导至传导件70,传导件70可形成有声通道以将声波引导至传感装置40。其中,电子设备200未尽详述的技术特征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
33.具体而言,传导件70设于显示屏10的非显示面102的一侧,即传导件70设于显示屏10和中框20之间,并可将识别区域103获取的识别信息引导至传感装置40的感应面。其中,传导件70设有入射面701和出射面702,识别区域103获取的识别信息经由入射面701射入传导件70,并经由出射面702射出传导件70。换言之,识别区域103获取的识别信息可通过入射面701引导至传导件70,传导件70可将上述识别信息通过出射面702引导至传感装置40的感应面。
34.其中,入射面701和出射面702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错开设置,以使得传感装置40的感应面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可以和识别区域103错开,进而使得识别区域103并不局限于传感装置40的正上方,从而可以提升识别区域103布局的灵活性。可以理解的,入射面701和出射面702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错开可以是指入射面701和出射面702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有部分重叠;或者,还可以是指入射面701和出射面702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边缘邻接或者间隔,即指入射面701和出射面702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没有重叠部分。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下识别组件200a以及电子设备200,通过将传感装置40设于显示屏10的非显示面的一侧,且该传感装置40的感应面在大体上垂直于显示屏10的方向上的投影与识别区域103错开,即传感装置40的感应面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与识别区域103错开,进而可以提高传感装置40安装位置的自由度,避免传感装置40占用电子设备100的电池空间,影响电池容量,且还可以较大的方便传感装置40周围元器件的布局。同时,通过上述错开设置结构可以提升识别区域103布局的灵活性,使得显示屏10的识别区域103可以设置于适合用户操作的位置,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36.请参阅图6,图6是图5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中框20大致包括中板21以及环绕于中板21的至少部分外周缘的边框22。其中,中板21与显示屏10大致呈间隙设置,以为将传导件70设于中板21与显示屏10之间提供安装空间。优选地,传导件70设于中板21靠近显示屏10的一侧,显示屏10安装于边框22背离中板21的端部,传感装置40设于中板21背离显示屏10的一侧,即显示屏10和传感装置40设于中板21的相对两侧。
37.在一实施例中,入射面701和出射面702设于传导件70的相背两侧,即入射面701设于传导件70靠近显示屏10的一侧,出射面702设于传导件70背离显示屏10的一侧。其中,入射面701对应于识别区域103设置,即识别区域103获取的识别信息可以经由入射面701引导至传导件70。优选地,入射面701可以位于识别区域103的正下方,以使得识别区域103获取的识别信息能够较快速地引导至传导件70。其中,入射面701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完全覆盖于识别区域103,以避免识别区域103获取的识别信息在传导至入射面701时出现缺漏现象,即确保识别区域103获取的识别信息可以完整地引导至传导件70。在其他实施例中,入射面701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可部分覆盖于识别区域103,以使传感装置40能够识别和提取到到识别区域103的有效信息。
38.进一步地,入射面701和出射面702设于传导件70的相背两侧,入射面701靠近显示屏10设置,出射面702设于入射面701背离显示屏10的一侧,此时,识别区域103获取的识别信息大致沿垂直于显示屏10的方向引导至入射面701,出射面702可以将传导件70接收到的识别信息大致沿垂直于显示屏10的方向引导至传感装置40,以此可以确保识别信息能够叫快速地被传感装置所接收。
39.优选地,入射面701和出射面702大体上平行设置,入射面701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完全覆盖于识别区域103,出射面702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与识别区域103错开。进一步地,入射面701可以与显示屏10的显示面平行设置,以使得识别区域103和入射面701之间信息传导距离较短。其中,入射面701和出射面702之间的间距不超过0.5mm,以实现传导件70的轻薄化,进而实现电子设备200的轻薄化。在其他实施例中,入射面701和出射面702之间的间距、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光学实现需要做调整。
40.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入射面701和出射面702可以设于传导件70的相邻两侧或者其他侧,并适应性地调整传感装置40的感应面的朝向,即识别信息能够经由传导件70引导至传感装置40的感应面即可。
41.在一实施例中,屏下识别组件200a还可以包括遮光件80,遮光件80贴设于显示屏10的非显示面,以用于遮光。遮光件80在显示屏10的识别区域103的光学视角内避空。换言之,遮光件80设置有与识别区域103相对应的第一孔801,该第一孔801位于识别区域103的下方。第一孔801被配置为用于形成识别信息的传送通道,即识别信息可以经由第一孔801引导至传导件70,并借由传导件70引导至传感装置40。
42.其中,第一孔801的一端临近于识别区域103、另一端临近于入射面701,即第一孔801位于识别区域103和入射面701之间。优选地,识别区域103和入射面701的中心连线与第一孔801的轴心线共线。入射面701投影于遮光件80上的投影完全覆盖第一孔801所在区域。
43.可以理解的,遮光件80可以通过胶体贴附于显示屏10的非显示面102以进行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采用双面胶、oca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树脂(optical clear resin,ocr)中的一种粘接固定遮光件80与显示屏10的非显示面102。当
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连接遮光件80与显示屏10,例如注塑一体成型等方式。进一步地,遮光件80可以是具有一定弹性的柔性材料制成,例如泡棉、泡沫、橡胶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制成,以起到缓冲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件80也可以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遮光件80可以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以起到遮光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件80可以是透光的,此时,遮光件80通过不透光的胶体贴附于显示屏10的非显示面102以进行遮光。
44.在一实施例中,中板21靠近显示屏10的一侧设有安装槽211,传导件70嵌设于该安装槽211以实现定位。安装槽211的底壁开设有与传感装置40相对应的第二孔212,该第二孔212位于传感装置的上方。第二孔212被配置为用于形成识别信息的传送通道,即识别信息可以经由第二孔212引导至传感装置40。其中,第二孔212位于传导件70的出射面702和传感装置40的感应面之间,即第二孔212的一端临近于出射面702、另一端临近于传感装置40的感应面。优选地,出射面702投影于安装槽211底壁上的投影完全覆盖第二孔212所在区域。
45.其中,第二孔212的轴心线与第一孔801的轴心线大体上平行设置。优选地,传导件70的出射面702和传感装置40的感应面的中心连线与第二孔212的轴心线共线。
46.如前述,传导件70可用于传导光或者声,即传导件70可以围设形成光通道或者声通道。换言之,光或者声可以经由第一孔801引导至传导件70的入射面701,通过传导件70的传导后经由出射面702射出至第二孔212,然后经由第二孔212引导至传感装置40的感应面。
47.基于入射面701和出射面702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错开的设置方式,使得识别信息(即光信息或者声信息)可以在传导件70内部发生反射现象,进而使得识别信息能够自入射面701射入传导件70、以及自出射面702射出传导件70。
48.可以理解的,当识别区域103获取的识别信息为声波时,传导件70可形成有可供声波传导的音腔以及连通音腔的进音口和出音口,进音口可以形成于入射面701上,出音口可以形成于出射面702上。当识别区域103获取的识别信息为光波(即带有图像信息的光线)时,光波可以经由入射面701射入传导件70,并可以在传导件70进行多次反射以传导至出射面702,进而可以经由出射面702射出至传感装置40。应理解地,本技术下述实施例以识别区域103获取的识别信息为光波、即传导件70用于传导带有图像信息的光线为例进行说明,此时,传导件70可以为用于引导光线传输的结构件,例如导光棱镜等。
49.具体而言,请参阅图7,图7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识别信息的传导路线示意图。传导件70大致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710和底壁720、以及设于顶壁710和底壁720之间的第一侧壁730和第二侧壁740,第一侧壁730和第二侧壁740间隔设置。优选地,顶壁710、第一侧壁730、底壁720以及第二侧壁740依次首尾相接。其中,识别区域103获取的识别信息经由顶壁710射入传导件70,并经由底壁720射出传导件,即识别信息经由底壁720引导至传感装置40的感应面。
50.换言之,顶壁710、底壁720、第一侧壁730以及第二侧壁740可以围设形成传导件70的信息传输通道。当识别区域103获取的识别信息为声波时,上述信息传输通道可理解为供声波传导的音腔,进音口可以形成于顶壁710上,出音口可以形成于底壁720上。当识别区域103获取的识别信息为光波(即带有图像信息的光线)时,光波可以经由顶壁710射入传导件70,并可以在上述信息传输通道内部进行多次反射以传导至底壁720,进而可以经由底壁720射出至传感装置40。
51.进一步地,顶壁710靠近显示屏10的表面至少部分形成上述入射面701,底壁720背离显示屏10的表面至少部分形成上述出射面702。即识别信息可经由顶壁710射入、并可经由底壁720射出。其中,顶壁710和底壁720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错开,以使得入射面701和出射面702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能够错开设置。
52.第一侧壁730相对于顶壁710倾斜设置,第二侧壁740相对于底壁720倾斜设置。其中,第一侧壁730和顶壁710之间的夹角不超过45
°
,第二侧壁740和底壁720之间的夹角不超过45
°
。优选地,第一侧壁730和第二侧壁740大体上平行设置,顶壁710和底壁720大体上平行设置,即传导件70的截面形状大致为无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730和顶壁710之间的夹角可以小于90
°
,第二侧壁740和底壁720之间的夹角可以小于90
°

53.需要说明的是,识别信息经由传导件70的顶壁710射入至第一侧壁730,并通过第一侧壁730使得识别信息在传导件70内部进行多次反射后引导至第二侧壁740,并经由第二侧壁740反射后通过底壁720射出至传感装置40。其中,识别信息在传导件70内部进行多次反射可指分别在顶壁710、第一侧壁730以及底壁720上进行了至少一次反射,或者,还可以是指在顶壁710、第一侧壁730以及底壁720中的至少一者上进行了多次反射,又或者,还可以是指分别在顶壁710、底壁720、第一侧壁730以及第二侧壁740上进行了一次反射,对此不作赘述。
5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壁730上形成有第一反射面703,第二侧壁740上形成有第二反射面704,第一反射面703和第二反射面704间隔设置。识别信息经由入射面701射入至第一反射面703,并经由第一反射面703引导至第二反射面704,经由第二反射面704反射后通过出射面702射出至传感装置40。换言之,第一反射面703和第二反射面704位于入射面701和出射面702之间,第一反射面703相对于入射面701倾斜设置,且与入射面701之间的夹角不超过45
°
,第二反射面704相对于出射面702倾斜设置,且与出射面702之间的夹角不超过45
°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面703与入射面701之间的夹角可以小于90
°
,第二反射面704与出射面702之间的夹角可以小于90
°

55.需要说明的是,识别信息经由入射面701射入至第一反射面703,并通过第一反射面703使得识别信息在传导件70内部进行多次反射后引导至第二反射面704,并经由第二反射面704反射后通过出射面702射出至传感装置40。其中,识别信息在传导件70内部进行多次反射可指分别在顶壁710、第一反射面703以及底壁720上进行了至少一次反射,或者,还可以是指在顶壁710、第一反射面703以及底壁720中的至少一者上进行了多次反射,又或者,还可以是指分别在顶壁710、底壁720、第一反射面703以及第二反射面704上进行了一次反射。
56.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识别信息可以经由顶壁710上的入射面701射入至第一侧壁730上的第一反射面703,并经由第一反射面703反射至第二侧壁740上的第二反射面704,然后通过第二反射面704反射后经由底壁720上的出射面702射出至传感装置40。
57.优选地,第一反射面703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覆盖于识别区域103,第二反射面704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与识别区域103错开。
58.进一步地,第一反射面703和第二反射面704可以为光滑平面,以利于识别信息反射。例如,可以在第一侧壁730靠近顶壁710的表面上通过镀铝、银等金属材料形成第一反射
面703,可以在第二侧壁740靠近底壁720的表面上通过镀铝、银等金属材料形成第二反射面704。可以理解的,在第一侧壁730表面镀铝、银等金属材料可以使得第一反射面703能够具有很好的镜面反射效果,在第二侧壁740表面镀铝、银等金属材料可以使得第二反射面704能够具有很好的镜面反射效果。
59.优选地,第一反射面703和第二反射面704大体上平行设置。
60.如图7所示,当顶壁710靠近显示屏10的表面部分形成入射面701、底壁720背离显示屏10的表面部分形成出射面702时,即顶壁710可以包括入射区域r和第一反射区域m1(如图7中虚线l1所划分的区域),入射区域r靠近显示屏10的表面形成入射面701,第一反射区域m1可以对识别信息进行反射。底壁720可以包括出射区域s和第二反射区域m2(如图7中虚线l2所划分的区域),出射区域s背离显示屏10的表面形成出射面702,第二反射区域m2可以对识别信息进行反射。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一反射区域m1靠近底壁720的表面上通过镀铝、银等金属材料形成光滑反射面,以使得第一反射区域m1靠近底壁720的表面能够具有很好的镜面反射效果;可以在第二反射区域m2靠近顶壁710的表面上通过镀铝、银等金属材料形成光滑反射面,以使得第二反射区域m2靠近顶壁710的表面能够具有很好的镜面反射效果。
61.在一实施例中,传导件70的顶壁710上设有第一缓冲件91,即传导件70靠近显示屏10的一侧设有第一缓冲件91,该第一缓冲件91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与识别区域103错开,即第一缓冲件91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与入射面701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错开。换言之,第一缓冲件91设于第一反射区域m1靠近显示屏10的表面上,以避免出现传导件70抵顶显示屏10的现象。
62.在一实施例中,传导件70的底壁720上设有第二缓冲件92,即传导件70背离显示屏10的一侧设有第二缓冲件92,该第二缓冲件92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与出射面702投影于显示屏10上的投影错开。换言之,第二缓冲件92设于第二反射区域m2背离显示屏10的表面上,以对传导件70起到缓冲作用。优选地,第二缓冲件92可以贴设于安装槽211的底壁,且未遮挡第二孔212。
63.其中,第一缓冲件91、第二缓冲件92可以为泡棉、胶体等缓冲件。
6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65.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以能够实现屏下指纹识别为例进行工作原理说明。其中,屏下指纹识别一般是通过用户触摸显示屏10的识别区域103来实现,其大致原理为用户触摸显示屏10进行识别操作时,指纹图像的反射光线通过一系列传导或者反射以到达传感装置40,进而进行图像识别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
66.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用户在进行屏下指纹识别操作时,用户触摸识别区域103而形成的指纹图像反射光线透过第一孔801,并经由第一孔801引导至传导件70的入射面701,反射光线进一步经由入射面701照射至第一反射面703,经第一反射面703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线可以直接反射至第二反射面704,然后经第二反射面704反射后经由出射面702射出,并经由第二孔212引导至传感装置40的感应面以进行指纹图像识别。
67.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经第一反射面703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线还可以依次经
由顶壁710的第一反射区域m1、底壁720的第二反射区域m2反射至第二反射面704,然后经第二反射面704反射后经由出射面702射出至传感装置40以进行识别。可以理解的,经第一反射面703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线可以直接反射至第二反射面704,或者可以在传导件70内部进行多次反射后再反射至第二反射面704。
68.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8,图8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装置40的布局范围示意图,传感装置40可以以识别区域103为圆心、第一孔801和第二孔212的轴心线间距为半径的区域范围内进行设置,且设置在和电池50的非重叠区域,如图8所示的虚线阴影区域m,以此可以使得传感装置40不一定要限制设置在识别区域103的下方,使得电子设备200内部的元器件布局具有较高的自由度。
69.同理,当传感装置40的位置确定时,以传感装置40的感应面中心为圆心、第一孔801和第二孔212的轴心线间距为半径的区域范围内可灵活设置识别区域103,使得识别区域103可设于适合用户操作的位置。
7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通过将传感装置设于显示屏的非显示面的一侧,且该传感装置的感应面在显示屏上的投影与识别区域错开,进而可以提高传感装置安装位置的自由度,避免传感装置占用电子设备的电池空间,影响电池容量,且还可以方便传感装置周围元器件的布局。同时,通过设置传导件将识别区域获取的识别信息引导至传感装置以进行识别,并通过将传导件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在显示屏上的投影错开设置,可以提升识别区域布局的灵活性,使得显示屏的识别区域可以设置于适合用户操作的位置,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71.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请参阅图9,图9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900的结构示意框图。
72.该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901、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902、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电源电路和麦克风913。电路板安置在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cpu902和存储器901设置在电路板上;电源电路用于为电子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存储器901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cpu902通过读取存储器9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计算机程序,以对上述识别信息进行识别实现解锁以及唤醒功能。
73.电子设备还可包括:外设接口903、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905、音频电路906、扬声器911、电源管理芯片908、输入/输出(i/o)子系统其他输入/控制设备、触摸屏912、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以及外部端口904,这些部件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或信号线907来通信。其中,触摸屏912可以为前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屏10。
74.存储器901可以被cpu902、外设接口903等访问,存储器9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外设接口903可以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外设连接到cpu902和存储器901。
75.i/o子系统909可以将设备上的输入输出外设,例如触摸屏912和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连接到外设接口903。i/o子系统909可包括显示控制器9091和用于控制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9092。其中,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9092从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接收电信号或者向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发送电信号,其他输入/控制设备
91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值得说明的是,输入控制器9092可以与以下任一个连接:键盘、红外端口、usb接口以及诸如鼠标的指示设备。
76.触摸屏912是用户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将可视输出显示给用户,可视输出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等。
77.i/o子系统909中的显示控制器9091从触摸屏912接收电信号或者向触摸屏912发送电信号。触摸屏912检测触摸屏上的接触,显示控制器9091将检测到的接触转换为与显示在触摸屏9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显示在触摸屏9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可以是运行游戏的图标、联网到相应网络的图标等。
78.rf电路905主要用于建立手机与无线网络(即网络侧)的通信,实现手机与无线网络的数据接收和发送。例如收发短信息、电子邮件等。具体地,rf电路905接收并发送rf信号,rf信号也称为电磁信号,rf电路905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或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通过该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通信。rf电路905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已知电路,其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系统、rf收发机、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codec(coder-decoder,编译码器)芯片组、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等等。
79.音频电路906,主要用于从外设接口903接收音频数据,将该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发送给扬声器911。扬声器911,用于将手机通过rf电路905从无线网络接收的语音信号,还原为声音并向用户播放该声音。电源管理芯片908,用于为cpu902、i/o子系统及外设接口所连接的硬件进行供电及电源管理。
80.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8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